導語:雖然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但也有句俗話是「有仇不報非君子」。比幹與妲己的怨仇就是這樣逐步結下的。先是妲己對比幹羞辱在前,比幹報復洩憤在後。所以才導致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比幹燒死了妲己的子孫,妲己自然要報仇雪恨,最終比幹被妲己剖腹挖心,命喪黃泉。
這個仇恨實際上是兩敗俱傷,沒有贏家,雖然比幹失去了性命,但妲己卻也失去了眾多的子孫骨肉,心痛程度不亞於「挖心」。不過是疼痛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那麼,妲己究竟怎麼得罪了比幹,以至於恨得比幹非要燒死她的子孫洩憤呢?其實,還真不怨比幹,妲己做的確實有些過火了。
1、堂堂一位王叔,卻被妖怪戲弄羞辱這事兒就怪妲己不懂禮儀規矩,不知收斂檢點、適可而止,居然讓比幹王叔去鹿臺給自己的子孫們端茶遞水兒,斟酒跑腿兒,裝神弄鬼兒,還讓比幹磕頭行禮兒。
那比幹是什麼人?是皇族貴胄,先王的兄弟,紂王的叔叔,按照家族輩分論,妲己還得尊比幹一聲「叔公公」呢。哪有叔公公伺候侄媳婦兒子、孫子的道理?
就算是按君臣關係倫,那比幹也是當朝的宰相,位極人臣,也斷然不該親自給這些狐狸精們端茶遞水,侍奉酒席呀。拿著丞相當服務生怎麼行?
最主要的是,比幹看透了妲己請來的這些「神仙」的真面目,神仙們應該是身發奇香,仙風道骨、相貌端正,言行莊重的,哪有拖著狐狸尾巴、全身騷臭的神仙?原著原文如下:
這些狐狸俱仗變化,全無忌憚,雖然服色變了,那些狐狸騷臭卻變不得。比幹只聞狐騷臭,比幹自思:「神仙乃六根清靜之體,為何氣穢衝人?當今天子無道,妖生怪出,與國不祥。」正沉思之間,妲己命陪宴官奉大杯。比幹依次奉三十九席,每席奉一杯陪一杯。比幹有百鬥之量,隨奉過一回。妲己又曰:「陪宴官再奉一杯。」比幹每一席,又是一杯。諸妖連飲二杯。
我看妲己就是故意為她的子孫們作死的,皇宮裡那麼多宦官宮女,你幹嘛非要比幹來為它們斟酒呀?這樣抬舉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這些狐狸們只知道吃喝,全然不懂人間社交禮數,也不知道什麼抬舉不抬舉的,因為根本就「不識抬舉」,只管讓它們吃飽喝足就行了,至於誰來斟酒,它們才不在乎呢。既然如此,何必勞駕比幹來做這些事?
比幹是王叔,身份尊貴,怎能輕易被人奴役驅使?如果真是神仙到也罷了,比幹一看這些東西哪裡是神仙,分明是妖孽。原文繼續:
此杯乃是勸杯,諸妖自不曾吃過這皇封御酒,狐狸量大者還招架得住,量小者招架不住。妖怪醉了,把尾巴都拖下來,只是晃。
妲己不知好歹,只是要他的子孫吃,但不知此酒發作起來,禁持不住,都要現出原形來。
2、妲己得寸進尺,把自己的兒孫葬送這種情況下就怨不得比幹了,真的是妲己自不量力,亦不懂得見好就收——你的子孫是什麼德行、什麼身份,你自己心裡沒點兒數嗎?第一次就暴露的話,還怎麼來吃第二回呀?應該見好就收,細水長流才對吧?你這樣不留後路,非要把它們的原形喝出來,這不是沒事找事麼?
果然,比幹趁它們酒醉之際,借著月光一看,瞬間看清了它們的真面目。
比幹奉第二層酒,頭一層都掛下尾,已都是狐狸尾。此時月照正中,比幹著實留神,看得明白,已是追悔不及,暗暗叫苦:「想我身居相位,反見妖怪叩頭,羞殺我也!」比幹聞狐騷臭難當,暗暗切齒。
比幹生平第一次受這種奇恥大辱,自己身為當今王叔,先王的弟弟,居然給這些妖孽斟酒下跪,還曾叩頭膜拜,自己成什麼了?倘若傳揚出去,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
比幹恨得咬牙切齒,雖然他還搞不清妲己與這幫你妖孽究竟是什麼關係,但根據妲己對它們的親密態度來看,應該是感情深厚、相當親密的。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以牙還牙,報仇雪恥了。於是乎,比幹聯合武成王黃飛虎,一舉燒掉了妲己的老巢,將大小狐狸燒了個乾淨。
雖然妲己後來為自己的子孫報了仇,但終究無法挽回子孫們的性命了,這焉知不是妲己行為失當惹的禍?——不給別人留後路,就等於是在自絕後路。千古一理。
對妲己來說是如此,對比幹來說同樣如此。尤其是比幹拿著狐狸皮去刺激妲己的那個橋段,顯然是在激化矛盾,將仇恨公開化,顯明化,這樣冤冤相報還能有好果子吃嗎?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