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聚會的繁忙是教會復興嗎?

2020-12-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突然而至的疫情,讓教會的地面聚會受阻,因此教會不得不將自己的聚會在空中延續。於是我們看到教會直播的繁忙,購買直播空間和設備,一時間在疫情中受到打擊的教會好像在空中復興起來。

網絡教會的繁忙,好像對原本預測的疫情給教會帶來的洗牌和衰落給予了否定的答案。這好像說明,教會的聚會是任何世界的事都不能阻擋的。正應了那句話,上帝關上門的時候,必然會開一扇大大的窗戶。

然而,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如果我們細緻考察,教會在網絡的興盛可能並不能說明教會的復興,而可能是教會的衰落。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事實,那就是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並不是在這疫情其間的幾個月突然興起的,而是在過去的十年間已經如火如荼,十年前網絡已經普及,五年前智慧型手機也進入尋常百姓家,那麼為什麼過去如此長時間內,沒有看到網絡教會的興起,甚至網絡教會的聲音都弱小到聽不到。

那麼是否因為疫情的契機,今天網絡教會的繁忙就能說明網絡教會已經普及並且成為主流,成為教會新一輪復興的載體和平臺呢?顯然不是。

如果不是疫情的緣故,網絡聚會的聲音依然聽不到。因為不是沒人嘗試,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試圖空中聚會的嘗試經常出現,但始終沒有成為主流,甚至沒有被大部分教會採納。因此,疫情其間,乃至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網絡聚會繁忙,顯然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來證明這就是網絡教會的復興與繁榮。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仔細考察網絡教會繁榮的教會構成,可能會發現,現在在網絡直播空間上活躍的教會群體,並不能代表普遍教會。實際上在網絡上活躍的群體,大都是超大教會的群體。

超大教會的特點是人數多、資源多、精英多,因此能調動的人力資源也多。正如在疫情前,這種超大教會的聲音和影響力已經如日中天,掩蓋了大部分教會的聲音,以至於讓不明真相的人以為他們就是教會的代表,他們就是教會的復興。而這樣的教會,往往在其社會影響力背後有我們不知道的不屬於教會的力量在支撐。

事實上,這些超大型教會並不能代表教會復興,同樣不能代表福音復興,他們在網上的聲音也不能代表普通教會的現狀。

超大型教會可以聚集一大批精英青年,在技術和主持能力方面勝人一籌,同時他們也有經濟資源來購買設備、網絡空間以及流量,而這些是那些小教會望塵莫及的。而正是那些望塵莫及的教會,才是整個中國基督教的主流。

筆者了解的一個城市教會,規模在三十人左右,以年輕打工者為主,在疫情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出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聚會房屋退租,而轉移到網絡上來。對這個教會來說,網絡聚會成本低廉。雖然他們無法購買專業的網絡空間,但現在免費的網絡空間和智慧型手機終端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但網絡聚會雖然人數參與度尚可,與地面聚會相比,由於很少舉行線下聚會,所以教會認同度明顯下降。在這位教會領袖看來,網絡聚會的模式只能作為補充模式,而不能作為教會運行的主體模式。一旦網絡教會成為主體,那這樣的教會是無法維持太久的。當然背後由非教會力量支撐的超大型教會除外,而那已經不能代表教會了。

而這個三十幾人的教會恰能代表今天教會的主體,畢竟超大教會就那麼幾家,人數規模上所佔中國教會信徒比例極少,不具有代表性。

正如今天的網絡銷售平臺一樣,平臺並不製造產品,平臺是依託在製造業的產品之上,沒有產品生產的繁榮,平臺依然不能興盛。是產品生產的實體經濟產生的交易需求,才促進了網絡交易平臺的繁榮。同樣,網絡聚會如果不依託在實體教會之上,顯然也並不能持久。

一方面,筆者在其它文中也提到,網絡聚會帶來的神聖感缺失的問題。線下聚會,人員固定在一個特定空間,這樣把生活世界與聚會場所隔離,屏蔽了世俗世界的幹擾,容易將信眾內心的神聖感和宗教熱情調集起來,不受世俗世界的影響,從而能維持宗教神聖感的濃度。但網絡聚會卻不具備這一點,網絡空間的封閉並不能帶來參與者所處世俗空間的封閉,他們身處一個生活的環境中,必然無法集中精力在宗教神聖感之上,因此這種網絡空間聚會的熱度就要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線下聚會的頻度降低帶來信眾流動性增加,教會穩定便降低。雖然有些網絡空間熱度不減,但如果做一個人員流動率的統計,能穩定扎在一個網絡空間內的信徒比例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因此,網絡聚會不能增加教會的認同感和教會的凝聚力,相反,由於其帶來的不穩定性,反而會造成認同和凝聚力下降的可能。

當然,今天網絡聚會按照內容來看,還有許多講座和音樂讚美在裡面,音樂讚美嚴格意義上講,並不能算是聚會的一種形式,音樂所帶來的效果與教會主日聚會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講座和音樂讚美只能算是網絡聚會的輔助形式,它能吸引年輕人的參與,但這種參與並不必然導向教會認同。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依然堅持在前幾篇文章的觀點,疫情必然帶來教會拐點,以及重新洗牌的契機。當今網絡教會的表面繁榮,是不能說明普遍的教會復興。

疫情對教會的打擊,必然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效應會不斷顯現。

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思考教會的核心問題,教會是以聚會為中心,還是以福音為中心?在對教會反思的基礎上,來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重建耶穌的教會。

上帝有時候關閉一扇大門的時候,會重建一個房子,而不是在原來關門的房間再開一扇窗。

相關焦點

  • 從雙11的假象談:教會的假性復興
    2、教會的假性復興這種電商假性繁榮現象,其實在咱們教會也是存在的。教堂平時都是冷冷清清的,禮拜天人就滿了,領聖餐的時候就坐得比較擠了。等到了聖誕節直接爆滿,座無虛席,人都站到了門外,全是人。聖誕節也是,它的火爆當然表明教會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平時教堂很空,主日也坐不滿,那麼確實讓人感慨,聖誕節的火爆和教堂的復興毫無關聯了。
  • 使命與復興 ---韓國朝聖之旅(3)
    這禱告院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趙牧師和他的嶽母崔子實牧師建立的,現有禱告山大殿(可容4千多人聚會)、幾百個禱告洞、禱告墳地、培訓中心、宿舍樓等建築和功能設施。這個禱告山,是純福音教會復興力量的清泉,每天有許許多多的教友上這座禱告山祈禱。純福音教會每小時有一輛班車接送人來此山禱告。純福音教會的牧者每個月至少有一天或數天來此山禱告,更有許多人來這裡長時間禁食祈禱、通宵禱告。
  • 後疫情時代——走入人群的教會
    大教會本來就是資源豐富、財大氣粗,在網絡聚會上,他們也是經驗豐富、人才充裕。從線下到線上,轉型迅速,在小教會還計劃著要如何恢復聚會的時候,相當多的成員就被大教會的網絡名牧講座吸引走了。然而,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算是疫情之下,大教會優勢的一個短暫復興吧。隨著疫情的常態化,線下活動恢復正常,小教會開始全面恢復線下聚會,那麼網絡拉人的現象也就宣告破產了。
  • 新加坡超大型教會——城市豐收教會因新冠狀病毒暫停聚會
    (City Harvest Church)因新冠狀病毒而暫停了所有聚會,取而代之的是網上聚會。城市豐收教會在周四發表的一份聲明中宣布:「鑑於過去一周所發生的新冠狀病毒病例數量不斷上升,我們決定,對於我們的會眾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網絡敬拜。這就意味著,我們不會在新達城(Suntec)進行敬拜,而是留在家中通過教會應用程式或我們的網站進行敬拜。」
  • 教會復興的核心:不在乎外在形式,而是其中有基督
    昔日歌林多教會有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有人說:「我是屬亞波羅的」。保羅曾說:「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由此可見,儘管是保羅,他也依然將人引到耶穌的面前,讓人的心轉向上帝的本身。然而今天有多少教會的牧者將人引到教會中,引到規條裡,卻沒有讓人遇見真實的耶穌?
  • 深圳教會 單身弟兄姊妹大鵬聚會恩典滿滿
    目前,城市家庭教會復興之火熊熊燃燒,有學識,有文化的青年不斷湧入教會,所以這些青年人的婚姻問題已是各教會迫在眉睫的難題。6月10—11日,深圳方舟教會,新生命教會,約書亞教會聯合舉辦了一場單身弟兄姊妹聚會。
  • 楊格牧師:教會重新聚會至關重要
    團契教會的主任牧師艾德·揚格(Ed Young)挑戰全美各地的教會再次敞開大門,他警告說,拒絕聚會的屬靈後果很嚴重。
  • 安美瑞傳丨聖公會來華女宣教士,中國教會復興的見證人
    她廣泛向學生傳福音,帶領很多年輕人信主,甚至不少人立志侍奉,教會也得到極大發展。主籍著安美瑞為紹興教會預備了許多優秀的精兵,在今後將近30年的逼迫中教會得以安然度過。1951年由於時局原因,安美瑞回到澳洲,離開了這塊摯愛的土地。回國不久,她成為聖公會雪梨教區的會吏(執事),並擔任聖公會女執事培訓學院院長。
  • 聖靈在教會聚會中的引導:倪弟兄
    怎樣聚會  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給我們看見我們怎樣聚會。第二十六節如果譯得更準,該是這樣:「弟兄們,這是怎樣呢?當你們聚會的時候,你們各人有詩歌,有教訓,有方言,有啟示,有翻出來的話,讓凡事都為著造就人而作。」這一節的意思是:在聚會裡有的人是有詩歌,有的人是有啟示,有的人是有教訓,有的人是有方言,有的人是有翻出來的方言,他們用他們所有的來造就教會。
  • 聽老傳道人講述:引人深思的90年代農村教會光景
    老傳道人的生活方式的樸素令我對於服事有了不一樣的看待,在同行的過程中老傳道人也給我提及了當年的教會光景,當年的服事群體和環境。老傳道人提到過去教會的聚會都是以燈下禮拜(白天務農,晚上聚會)和露天布道為主,但那時信耶穌的人非常多,許許多多的神跡奇事也實實在在發生在信徒身上,有的是病號得醫治,有的是被汙鬼附著得痊癒等等。
  • 深思丨聚會與停止聚會上的是是與非非
    最近,筆者所在教會微信群的人數一天比一天減少,很令我感慨。在感慨之中,讓我想到了教會在聚會與停止聚會上的一些是與非,於是,便有了這篇感慨短文。因其率性而寫,錯謬之處在所難免,我只是希望有關聚會的問題能在肢體之間都重視起來,不但要察驗教會,也要察驗自己。
  • 摩拉維亞復興見證
    復興前因:幾世紀逼迫,新教徒流散離鄉曾經發生在十八世紀一位德國伯爵封地(Herrnhut主護村)的事,竟然影響了基督教百年的全球宣教。古歐洲的摩爾維亞和波希米亞現位於捷克中西部地區。第七、八世紀時,當地的人先後從希臘教會和羅馬教會得著福音。
  • 中原基層牧者談:對比昨日與今日農村教會的光景,再思信仰真諦
    其實過去教會中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身上有一種特質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有時候去到弟兄姊妹家聚會,聽說弟兄姊妹家有農活,他們立刻就去幫忙,從不是為了聚會而聚會,乃是在聚會中感受教會的溫暖,感受弟兄姊妹之間的熱情和愛心。過去的教會光景,雖然說老人也有很多,但卻從不缺乏年輕人的身影,有的年輕姊妹會跳舞就去教會教大家跳舞,有的年輕弟兄會唱歌就給大家教詩歌。
  • 新生命與教會
    研讀聖經:初學者: 約翰壹、貳、叄書                  是(   )    不是(   )再學者:請參考《讀經表》                   是(   )    不是(   )  還記得你已經是神的兒女嗎?是的,做了基督徒,你就是神家裡的一分子!「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提前3:15)。
  • 寶雞曙光教會舉辦榮耀日網絡晚禱會
    但在今年,因著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國的猖狂肆虐,也因著國內基督教會的實體聚會繼續在暫停。筆者邀請大家,共同打開電腦,來到曙光教會的網絡平臺,參加他們每年一度在受難周舉行的「晚禱會」,即第一天榮耀日晚禱會的紀念活動。
  • 以馬忤斯的復興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耶穌說:「什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 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
  • 從老底嘉教會反思今日教會面臨的難處
    這種光景是最剛硬的,無論用什麼辦法都不為所動,就如教會聚會的問題,也是很難改變的局面,信徒是想來聚會就來,不想來就不來;神是想信就信,不想信就不信。無論是信主還是聚會,完全憑著自己的喜好和心情。有的信徒非但不聚會,甚至還拒絕牧者同工的探望。關於服侍的同工肢體也是如此,心情好就服侍,如果一句話、一個眼神不對了就會軟弱,就不服氣了,牧者都無法勸說。
  • 棄絕孤兒的靈 中國教會才能同心,合一,復興!
    棄絕孤兒的靈 中國教會才能同心,合一,復興!歌詞!不是走在一起就能合一,也不是常常聚會就能合一,乃是一個真正為父為母的靈進到我們裡面,保護整個身體與主的心意相合,才能除去合一的攔阻——孤兒的靈。二,有孤兒的靈的表現。還有很多教會不明白呼召和命定,正在自我安慰、自義的陶醉在教義宗派神學中,生命中充滿了孤兒的心,就是被孤兒的靈捆綁,孤兒的心與人比較恩賜,常常覺得被人冒犯,裡面充滿分別善惡的價值觀。
  • 山東蓬萊教會舉辦2019年慶祝聖誕崇拜聚會
    12月22日上午7時許,山東蓬萊市基督教會的聖堂內,座無虛席,由蓬萊教會舉辦2019年慶祝聖誕崇拜聚會,在這裡如期舉行。來自全市的1200多名信徒,濟濟一堂引吭高歌,心歡喜靈快樂地共慶聖誕佳節,感恩神對蓬萊教會的帶領和眷顧,共同享受著屬靈的饕餮「盛宴」。蓬萊市宗教局的領導也應邀出席了慶祝聖誕崇拜聚會。
  • 第十二課 | 新生命與教會
    (林前6:20)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 自己血 所買來的。(徒20:28) 教會的復興與逼迫 教會開始於聖靈降臨的五旬節。大家都從一位聖靈受洗,都被一位聖靈充滿,成了一個身體(林前12:13),也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