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而至的疫情,讓教會的地面聚會受阻,因此教會不得不將自己的聚會在空中延續。於是我們看到教會直播的繁忙,購買直播空間和設備,一時間在疫情中受到打擊的教會好像在空中復興起來。
網絡教會的繁忙,好像對原本預測的疫情給教會帶來的洗牌和衰落給予了否定的答案。這好像說明,教會的聚會是任何世界的事都不能阻擋的。正應了那句話,上帝關上門的時候,必然會開一扇大大的窗戶。
然而,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如果我們細緻考察,教會在網絡的興盛可能並不能說明教會的復興,而可能是教會的衰落。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事實,那就是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並不是在這疫情其間的幾個月突然興起的,而是在過去的十年間已經如火如荼,十年前網絡已經普及,五年前智慧型手機也進入尋常百姓家,那麼為什麼過去如此長時間內,沒有看到網絡教會的興起,甚至網絡教會的聲音都弱小到聽不到。
那麼是否因為疫情的契機,今天網絡教會的繁忙就能說明網絡教會已經普及並且成為主流,成為教會新一輪復興的載體和平臺呢?顯然不是。
如果不是疫情的緣故,網絡聚會的聲音依然聽不到。因為不是沒人嘗試,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試圖空中聚會的嘗試經常出現,但始終沒有成為主流,甚至沒有被大部分教會採納。因此,疫情其間,乃至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網絡聚會繁忙,顯然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來證明這就是網絡教會的復興與繁榮。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仔細考察網絡教會繁榮的教會構成,可能會發現,現在在網絡直播空間上活躍的教會群體,並不能代表普遍教會。實際上在網絡上活躍的群體,大都是超大教會的群體。
超大教會的特點是人數多、資源多、精英多,因此能調動的人力資源也多。正如在疫情前,這種超大教會的聲音和影響力已經如日中天,掩蓋了大部分教會的聲音,以至於讓不明真相的人以為他們就是教會的代表,他們就是教會的復興。而這樣的教會,往往在其社會影響力背後有我們不知道的不屬於教會的力量在支撐。
事實上,這些超大型教會並不能代表教會復興,同樣不能代表福音復興,他們在網上的聲音也不能代表普通教會的現狀。
超大型教會可以聚集一大批精英青年,在技術和主持能力方面勝人一籌,同時他們也有經濟資源來購買設備、網絡空間以及流量,而這些是那些小教會望塵莫及的。而正是那些望塵莫及的教會,才是整個中國基督教的主流。
筆者了解的一個城市教會,規模在三十人左右,以年輕打工者為主,在疫情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出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聚會房屋退租,而轉移到網絡上來。對這個教會來說,網絡聚會成本低廉。雖然他們無法購買專業的網絡空間,但現在免費的網絡空間和智慧型手機終端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但網絡聚會雖然人數參與度尚可,與地面聚會相比,由於很少舉行線下聚會,所以教會認同度明顯下降。在這位教會領袖看來,網絡聚會的模式只能作為補充模式,而不能作為教會運行的主體模式。一旦網絡教會成為主體,那這樣的教會是無法維持太久的。當然背後由非教會力量支撐的超大型教會除外,而那已經不能代表教會了。
而這個三十幾人的教會恰能代表今天教會的主體,畢竟超大教會就那麼幾家,人數規模上所佔中國教會信徒比例極少,不具有代表性。
正如今天的網絡銷售平臺一樣,平臺並不製造產品,平臺是依託在製造業的產品之上,沒有產品生產的繁榮,平臺依然不能興盛。是產品生產的實體經濟產生的交易需求,才促進了網絡交易平臺的繁榮。同樣,網絡聚會如果不依託在實體教會之上,顯然也並不能持久。
一方面,筆者在其它文中也提到,網絡聚會帶來的神聖感缺失的問題。線下聚會,人員固定在一個特定空間,這樣把生活世界與聚會場所隔離,屏蔽了世俗世界的幹擾,容易將信眾內心的神聖感和宗教熱情調集起來,不受世俗世界的影響,從而能維持宗教神聖感的濃度。但網絡聚會卻不具備這一點,網絡空間的封閉並不能帶來參與者所處世俗空間的封閉,他們身處一個生活的環境中,必然無法集中精力在宗教神聖感之上,因此這種網絡空間聚會的熱度就要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線下聚會的頻度降低帶來信眾流動性增加,教會穩定便降低。雖然有些網絡空間熱度不減,但如果做一個人員流動率的統計,能穩定扎在一個網絡空間內的信徒比例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因此,網絡聚會不能增加教會的認同感和教會的凝聚力,相反,由於其帶來的不穩定性,反而會造成認同和凝聚力下降的可能。
當然,今天網絡聚會按照內容來看,還有許多講座和音樂讚美在裡面,音樂讚美嚴格意義上講,並不能算是聚會的一種形式,音樂所帶來的效果與教會主日聚會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講座和音樂讚美只能算是網絡聚會的輔助形式,它能吸引年輕人的參與,但這種參與並不必然導向教會認同。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依然堅持在前幾篇文章的觀點,疫情必然帶來教會拐點,以及重新洗牌的契機。當今網絡教會的表面繁榮,是不能說明普遍的教會復興。
疫情對教會的打擊,必然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效應會不斷顯現。
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思考教會的核心問題,教會是以聚會為中心,還是以福音為中心?在對教會反思的基礎上,來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重建耶穌的教會。
上帝有時候關閉一扇大門的時候,會重建一個房子,而不是在原來關門的房間再開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