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聯合播出的電視劇《都挺好》迎來最終的大結局。大團圓的美滿劇情,符合中國電視劇的基本敘事套路,也吻合了絕大多數觀眾對於國產劇的審美期待。而這部電視劇在開播收視率並不理想的前提下,最終實現大幅度的逆襲,昨日收視率數據更是開創了浙江衛視近三年以來的電視劇收視率新高。而大結局的時刻,《都挺好》在收視率上,又呈現了如何的成績呢?
根據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顯示,《都挺好》在最終的尾聲時刻,迎來自己實時收視率上的最高峰。這個時刻,患有健忘症的蘇大強,悄悄拿著錢給閨女買來了初三教輔書籍,遲到多年的父愛在那一刻爆滿。反應到具體的收視率成績上,則是,浙江衛視拿下3.4199%的峰值,市場佔有率則達到17.1950%。
江蘇衛視方面,則拿下2.6167%的收視率峰值,實時市場佔有率也拿下13.1566%的峰值。這意味著,兩臺同播的《都挺好》,最高實時收視率突破6%。這一實時收視率,最近幾個月來,也只有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可以與之匹敵了。市場佔有率方面,《都挺好》兩臺同播的最高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了30.3516%。這意味著什麼?
30%的峰值市場佔有率,意味著,這一刻,所有的數據採樣電視機用戶當中,接近每三個開機的電視機,便有一臺在播放電視劇《都挺好》。這種近乎席捲式的收視率和市場佔有率,讓兄弟臺剛剛開播的電視劇《青春鬥》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趙寶剛導演、鄭爽主演的《青春鬥》質量不差,當晚播出的是第三集和第四集。對手太強,「生無可戀」。
反觀這部都市話題熱門大劇,在網際網路上,也是已經連續多日霸佔熱度榜單第一名。而截至25日,這部電視劇在網際網路上已經點擊量超過73.9億。其衍生出來的話題、文章與短視頻閱讀量,更是數百億級別。如此火爆的《都挺好》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讓電視劇觀眾瘋狂追劇的「原動力」呢?
實際上,《都挺好》的劇情,與所有人都有關係。青年人可以看到職場勵志,中年人可以看到自己的父母和老之將至,而老年人則可以看到兒女們的生活狀態。對於絕大多數的電視劇觀眾而言,養老問題是關乎所有人的大問題。作為子女,我們必然要面對開始養老的父母。而作為父母,也已經步入老年,開始面對各式各樣的子女。
基本上,全部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都挺好》的結局,以蘇明玉辭職回家陪伴蘇大強首尾。這樣的結局,可以說是美滿的。但是,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可能絕大多數的子女都沒有條件做到這一點,畢竟大家都還要謀生,要養家餬口,要努力打拼工作。唯獨蘇明玉已經早早的實現了人生的財務自由。電視劇給了我們美滿的結局。
對於我們觀眾而言,經濟問題,依舊是養老的最大問題。即使在電視劇《都挺好》當中,年少的蘇明玉之所以和蘇母關係非常僵持,也是因為自己需要一個三十元的教輔資料,母親都捨不得買給自己。在一個經濟貧瘠的年代,所有的親情其實也都會放在一個經濟的天平上被衡量。這種衡量本身,便是非常可怕的。在《都挺好》當中,無時無刻不在出現觀眾最在乎的東西——經濟。
反觀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生活,經濟二字,都是絕大多數矛盾衝突的「原點」所在。我們當然願意更多地去談關愛,談互助互愛,談兒女孝順,父母慈祥。但是,在我們拿不出三十元的時候,教輔資料,必然被放在天平上衡量。教輔資料如是,多少生存資料亦然啊。
對於我們中年一代而言,唯一能做的,可能並未只有多孝敬老人,多關愛生活,還要多做經濟建設上的事情,依靠我們地努力塑造出更多的廣廈出來,大庇天下父母俱歡顏。我想,這才應該是《都挺好》大結局的最大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