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李子柒被韓國人網暴的事可能很多人已經知道了 ,但這事居然沒有結束,前兩天韓國人又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個大幅泡菜廣告
你們感受一下這內容:「大概意思呢就是說泡菜文化2013年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了,這種韓國的食物和文化有千年歷史了,泡菜是韓國的,但屬於每個人。」 嗯,這段綠茶的廣告簡單來說就是:「泡菜反正就是韓國的,但我們大方,給全世界用」
不知道他們湊錢在紐約時報登廣告幹啥,難道是想找美國人幫忙搶泡菜?美國最近可挺忙的。
韓國人關於泡菜的玻璃心被擊碎源於中國博主李子柒前一陣在Youtube上發的一條美食視頻,這條視頻被足足刷了24萬條評論,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來找茬的韓國人。
韓國人氣什麼呢?
因為李子柒在醃蘿蔔的時候,順手用辣椒醬淹了一把白菜。
於是他們說李子柒是韓國的,喔對不起,說錯了,高估他們了,他們說李子柒的泡菜是韓國的,說李子柒剽竊韓國文化。
我覺得大部分中國人,看到這些迷惑發言第一反應不是想爭論泡菜是哪國的,而是一臉懵逼:你們真的是在搶泡菜嗎??把泡菜作為自己國家的核心文化,未免有點過於寒酸。
就像我們中國不會把烤鴨文化,紅燒肉文化,火鍋文化,夫妻肺片文化,小籠包文化等等放在嘴邊,歡迎大家刷一波大中國的美食文化。
風靡歐美的德國酸菜和醃黃瓜,最早的考古記錄都來自中國,是後來傳到歐洲然後再被美國人接受的。也就是說中國有可能是世界泡菜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但你有看中國人在全世界人民吃泡菜的時候跳出來搶版權嗎?
泡菜在韓國文化圈的地位這麼崇高,我們雖然表示心疼,但把泡菜說成韓國原創,我們也理解不能。
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泡菜文化。冬天不能種植農作物,那麼人們就只能想辦法延長蔬菜的保質期,這就是泡菜的由來。比如歐洲有德國酸菜,中國的醃菜就更豐富了,醃青菜,醃蘿蔔,醃生薑,醃大蒜,醃辣椒,醃黃瓜,醃豇豆,醃鴨蛋,醃豬肉,醃魚肉,醃萬物了解一下??
中國上古時期的周朝就有醃製泡菜的記錄。而那個時期朝鮮半島上的土著還在玩泥巴。距離真正朝鮮半島國家的雛形高麗國出場還有一千多年。
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國菜,在俺們東北,那叫辣白菜,主要原材料之一「白菜」來自中國,這東西的英語名叫做Chinese Cabbage,中國白菜,建議韓國人把自家拍的大長今這一段作為每日新聞的開頭,家家戶戶反覆觀看。
至於他們泡菜的另一種主要原料辣椒則來自美洲,這兩樣都不是朝鮮半島自產。所以韓國人把墨西哥的辣椒搗成泥,抹在中國的白菜上面,就覺得其他國家的人做的時候一定要聲明這是韓國的做法,要對韓國人民的發明創造感恩戴德。
不過李子柒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被韓國人騷擾了,之前她做柿餅的時候,就有一大堆韓國人出來說,柿餅是韓國的,李子柒又在竊取韓國文化。知道中國是什麼地方嗎?中國是柿子3000多年前被人工培育出來的地方。沒有中國,全世界都 沒人吃得到柿子…
李子柒被韓國網友騷擾,實際上很好地體現了中韓兩國目前文化上的矛盾。概括一下的話,就是韓國作為中華文化的次生文化的客觀事實,與韓國日益增長的惡臭民族自尊心的矛盾。
韓國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次生文化。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王朝李氏朝鮮以儒家思想為統治理念,尊明朝為父母之幫,知識分子學習的都是《史記》《詩經》等華夏著作,文字照搬漢字。政府模仿了明朝的六部制度。可以說完全就是一個山寨版的華夏文明。
說實話,當次生文明什麼好丟人的,畢竟全東亞都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希臘文化是埃及文化的次生文明,羅馬又是希臘的次生文明,這不妨礙他們在尊敬自己文明之母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從來沒有貶低過韓國是自己的次生文明。現代外交講求平等獨立,對於韓國文化,我們也都是承認、讚許的態度。
但韓國人不一樣,他們膨脹的自尊心無法接受自己是其他文明分支的地位,所以韓國近年來一直想要與中國做切割,實在切割不了的,就謊稱是自己的。
中國:中國文化韓國文化和平交流友好相處。
韓國:我不管,你不是我爹
中國:??不是,我沒說我是你爹啊
韓國:川普說過
大家可能不知道,韓國最近幾十年正在經歷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首當其衝的,就是韓語。
現在的韓字又稱諺文,也是俗稱的朝鮮字母。這種書寫體系雖然看著像漢字,實際上是一種拼音,通過不同元素的組合表達讀音。
但實際上,幾十年前年前的韓語,是這樣的。
可以看到,在大韓民國憲法中,漢字的比例比諺文還多,而且使用漢字的都是核心詞語。雖然沒有學過韓語,但文中的大意大家應該都能看明白。
進入80年代以後,韓國國民自尊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迅速膨脹:他們接受不了語言裡有中國的漢字,才用諺文逐漸取代。
韓國人現在唯一幾個使用漢字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名字。年輕人幾乎已經失去了漢字能力,一份韓國憲法普通韓國人像看天書一樣,反而是中國人可以讀個大概。
幾十年前韓國報紙都還是這樣的
現在已經變成了這樣,
除了報紙的名字是漢字,其他全部變成了拼音。
也就是說,他們為了去中國化,甚至都已經看不懂二三十年前出版的書了,所以我也能理解,為啥韓國現在年輕人這麼自信的歪曲歷史,畢竟他們看不懂自家的歷史書。
2016年,韓國棋院給Alphago開具了一份名譽證書。棋院大概是歷史比較悠久,所以還保留了很多文化傳統,包括漢字。
據說這份證書一出來,韓國人就不滿意了:為什麼這麼多漢字?於是後來就又改成了全部都是彥文的版本
所以越了解韓國,你就越會覺得,他們像一個急於和父母切斷關係的自卑兒子。因為接受不了自己是兒子的位置,他們就拼了命地篡改歷史。
活字印刷,韓國人認為是韓國發明的。雖然他們承認部分技術來源自中國,但他們覺得中國的活字印刷是陶土做的,而韓國的則是金屬活字,這是質的區別。
更膨脹一點的韓國人,已經不甘心取代中國成為四大文明其一了,而是全部都想要,四大文明的創建者都是韓國人的子孫。
很多韓國的極右翼民族主義者由此慢慢產生了幻覺,恍惚間覺得韓國應該有朝一日收復中國,啊不,收復全世界的故土…
可是真實的歷史,韓國有多卑微呢?
李氏朝鮮在長達500年的歷史裡面,對自己的定位就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不是專門給中國種番薯,而是指其實自己只有一部分主權,內政外交實際上都受中國控制。
朝鮮半島朝鮮這個名字,都來自中國的《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高麗王朝被推翻之後,半島人想不出該叫自己什麼好,於是請明太祖朱元璋決定,是朱元璋確定了這塊土地的名字。
為了表達自己是中國兒子這個身份,當時他們還自稱「大明朝鮮國」「皇明朝鮮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中國的自治區。
朝鮮之後還一直使用明朝的年號。比如洪武几几年,永樂几几年。這些年號相當於承認中國皇帝是朝鮮國王的宗主,朝鮮的國王和王太子也都需要經過中國皇帝首肯才為正統。
中國來的使臣被稱為「天使」,天子的來使嘛,朝鮮國王必須親自相迎。迎接的地方叫做「迎恩門」,旁邊還有「幕華館」,會有巨大的歡迎儀式。後來朝鮮獨立,朝鮮人實在受不了跪舔中國的歷史,就把迎恩門和幕華館拆了改建成了獨立門和獨立館。500年歷史的文物,也是有點可惜。
當然,兒子也不是白當的,朝鮮有難,中國也有幫扶的責任。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入侵朝鮮,而朝鮮國王向清朝求助,最後兩國在朝鮮開戰,最後發展成甲午戰爭。
所以這是韓國民族主義者想像中的朝鮮歷史:
韓國的歷史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因為從古至今,韓國一直都是一種依附者的形象。
19世紀之前,是中國的屬國,20世紀,被日本佔領強行現代化,日本人走了之後,又變成了美國的一個軍事基地。
一千多年的歷史,朝鮮半島上的人從來都沒當過主角,去主動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一直隨波逐流,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
他們太需要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原創文化,來維護自己脆弱的民族自尊心了。記得看到過記者在首爾街頭採訪,問韓國人最以國家的什麼為傲。大多數人的回答是,BTS、Kpop,和韓國電視劇。偶爾一兩個人會說是彥文,也就是剛才提到的韓國自己發明的注音文字。
不是說Kpop不好。韓國作為一個6000萬人口的小國,可以鼓搗出風靡全世界的流行文化,是非常牛逼的。但是一個號稱幾千年歷史的國家,如果最拿得出的東西是一個只流行了十幾年的流行歌曲,那真的是非常奇怪的。讓人驕傲的東西,應該是一定程度上能超越時間的不朽寄託。
但韓國人國家驕傲的源泉,卻是流行文化,是用辣椒醬淹過的大白菜。不或許他們只有緊緊抓住這些東西,才能維持住自己作為韓國人的身份認同吧。
也希望韓國人清醒一點,這麼牛逼,怎麼連朝鮮半島都要和北邊兄弟對半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