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結緣上海的背後:「城市更新不止步於物質、環境和空間更新」

2020-12-25 大眾網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包永婷12月24日報導:12月24日,備受滬上讀者期待的上海首家蔦屋書店在上生·新所正式開業了。剪彩儀式上,日方代表透露了一個小細節:「我們第一次來上生·新所考察時,發現這裡的前身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的英文縮寫竟然與我們母公司的英文縮寫一模一樣,很巧,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緣分。」

  蔦屋書店最終選擇落戶上生·新所,遠不止一個「巧合」這麼簡單。近年來,上海致力於城市更新,上生·新所位於有「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園區由萬科改造更新後在2018年重新開放。短短兩年裡,這裡辦公、娛樂、生活、文化氛圍濃鬱,成為城市更新的「樣板房」。這樣一個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的空間,正符合蔦屋書店的定位。或許,這才是蔦屋書店與上海結緣的最大契合點。

  每天限流1200開業前三日預約爆滿

  當「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與「國際化文化藝術生活圈」上生·新所相碰撞,大客流是可以預見的。為保證良好的參觀體驗和常態化防疫要求,蔦屋書店實行預約制參觀,每天1200人可分時段進入書店。預約通道率先在12月21日下午開通,可以用火爆來形容。記者從預約微信小程序上看到,12月24日至27日所有時段均已約滿,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預約通道每天24點開放新日期預約入口,12月28日已開放預約。

  記者在現場看到,蔦屋書店門口時不時地有市民拍照,但由於沒有事先預約,只能隔著玻璃門窗遠遠地看一眼。有些人掏出手機當場預約,無奈感嘆:「太火爆了,這幾天都約滿了。」蔦屋書店特別提醒,預約後無法更改任何預約信息,也無法取消;如果入店時間與預約時間不符,將無法入店。

  沒搶到開業首日預約名額的讀者無需洩氣,記者了解到,未來,書店將企劃與開展更多線下體驗活動,如與藝術家、作家、出版人合作的講座活動、握手會、讀書會、體驗式手工坊等,以及舉辦以藝術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如與美術館聯名的主題展覽、藝術講座等,以文化激發城市活力。

  書店配備「提案師」主題展臺定期更換

  除了賣書,書店也嘗試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此次蔦屋書店提出了「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的自我定位,並設立了「生活提案顧問」的崗位,十多名提案師在書店各個區域為讀者提供服務。

  提案師中既有曾在出版社、書店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也有剛畢業的九零後。他們熟知出版行業的動態,根據當下的時事熱點及時調整書店擺陳,定期更換主題展臺。比如,目前書店更有三個主題展臺,分別為「1924」、「城市美學踐行者」和「2020」,讓讀者了解上生·新所的歷史變革、回顧過去一年的社會熱點。書店二樓還有網羅世界各地藝術書籍的藝術長廊,讀者能邂逅特別策劃的藝術家作品展。在那裡,提案師則更傾向於給出藝術品、工藝品的搭配建議。

  首次進駐歷史建築城市更新誕生新思路

  蔦屋書店的選址大多在標準化的現代商場,這次來到上海,是第一次進駐歷史建築,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就是合理利用。」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事業集團執行長張海在開業儀式上表示,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改造,讓歷史文脈得到傳承,片區特色得以發揮,讓居民能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年輕人有奮鬥的空間,讓這裡成為有生活、有文化、有溫度的活力社區。

  近年來,上海致力於城市更新,以蔦屋書店所在的長寧區為例,愚園路提升生活型態激活了百年小馬路的新產能、天山街市開啟「重返過去」計劃重現天山商業一條街的繁華、新華路巧用閒置「邊角料」形成可滿足持續展覽的街頭展廊……正如長寧區委常委、副區長岑福康在開業儀式上所言,長寧區以城市更新和精細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質的工作,已遠不止步於工程意義上的城市物質更新、環境更新和空間更新,而是「人本價值」、「共建共治共享」、「五個人人」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建設等城區定位中的重要部分,這是長寧城區發展軌跡中有溫度的一條脈絡,這條脈絡不斷地在清晰,「城區品質已經成為定義城區、選擇城區和建設城區最重要的考量標準。」

相關焦點

  • 蔦屋書店結緣上海的背後:「城市更新不止步於物質、環境和空間更新...
    蔦屋書店最終選擇落戶上生·新所,遠不止一個「巧合」這麼簡單。近年來,上海致力於城市更新,上生·新所位於有「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園區由萬科改造更新後在2018年重新開放。短短兩年裡,這裡辦公、娛樂、生活、文化氛圍濃鬱,成為城市更新的「樣板房」。這樣一個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的空間,正符合蔦屋書店的定位。或許,這才是蔦屋書店與上海結緣的最大契合點。
  • 蔦屋書店上海首店以文化提升城市更新能級
    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在「上生·新所」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正式開業,通過將老建築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傳承有機結合,使城市更新煥發出鮮活生命力。這家蔦屋書店所在的「上生·新所」,位於被譽為「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園區由萬科集團更新後在2018年對外開放,形成了集辦公、娛樂、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業態於一體的國際化文化藝術生活圈。園區內不斷更新的文化藝術與生活方式業態,讓這一區域再度成為上海都市中充滿活力、具有影響力的地標。
  • 城市更新與文化創新有機結合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為老建築注入新生
    央廣網上海12月24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今天,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在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正式開業,這也是上海首家蔦屋書店。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家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具有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在約2000平方米的空間內,擁有5萬種精選圖書和眾多文具雜貨、工藝品,畫廊、咖啡、餐飲等多重業態並行,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樹長寧文化新地標
    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該書店位於長寧區上生·新所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內,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打造約2000平方米的全新藝術文化策源地。書店內部目前,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入店實行預約制,預約通道已於12月21日開通,市民可從蔦屋書店微信小程序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正式開業 老建築裡打造文化地標
    2020年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這家全新的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位於上生·新所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構築起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全新藝術文化策源地。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將打造一個培養感性的美學樂園
    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開業。書店實行預約制,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這裡不僅是可以激活周邊街區活力的友好型書店,還將打造成為一個培養感性的美學樂園和精神棲居地。
  • 日本蔦屋書店來了!上海首店落地這棟「網紅」老建築
    原標題:日本蔦屋書店來了!上海首店落地這棟「網紅」老建築   摘要:打造培養感性的空間   據悉,蔦屋書店即將入駐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以保護和展現建築之美、記錄和延續歷史文脈為主軸,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構築起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藝術文化策源地,激發周邊街區的活力,成為滬上文化體驗新地標。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今年元旦小長假,上海遭遇寒潮,景點客流較往年略有減少。但在上生·新所剛開業不到10天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每天6個時段總計3000人次的入場名額早在年前就預約一空。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地產、城市更新項目都選擇書店作為「主力店」,提升整體影響力和「質感」。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除了好看還有啥?
    來源:贏商網Winshang引言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於12月24日正式開業。來源| 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 | 徐雯菁圖片來源 | 蔦屋書店繼杭州天目裡 蔦屋書店開業後,上海也在平安夜之際,迎來了上海首家蔦屋書店。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百年歷史建築變身文化地標
    12月24日,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它位於長寧區上生·新所園區內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面積2000平方米。這座歷史保護建築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此次更新之後變身書店,再度成為熱門文化地標。
  • 老建築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鄭鈞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24日開業。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由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更新改造而來,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上生·新所」內。
  • 探秘上海首家蔦屋書店:96年老建築深藏文化新地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今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在上海上生新所正式開業。記者獲悉,這家書店由日本蔦屋書店和萬科集團共同打造,其所在建築——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距今已有96年歷史。
  • 日本蔦屋書店降臨上海,百年魔都浪漫回歸
    「城市更新 」 就像是臺雙向運轉的時光機, 既要追溯和萃取歷史,留下的建築瑰寶。又要以當代用戶的體驗為先, 更要放眼未來, 為社群和城市帶來嶄新的生機上生新所 位於有著「 上海第一花園馬路 」 盛名的新華路歷史風貌區,項目由:3處歷史建築和11棟貫穿,新中國成長史的工業改造建築共同組成。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預約名額爆滿,讀者迫不及待打卡文化新地標
    位於上生·新所的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今天正式開業了!蔦屋品牌來自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都擁有不小號召力,也是不少中國讀者赴日旅遊的打卡地。如今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讓讀者足不出滬,就能感受這家傳奇書店的魅力。
  • 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市場大幕拉開:入主西安邁科中心店,未來在中國開...
    據了解,上海的新店將不只是「書店」而已,店內還會有生活提案顧問來服務消費者,在和顧客聊天之後向它們提供最適合的消費和生活方案。未來,蔦屋書店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CCC」和兩個書店品牌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為CCC株式會社,是日本CCC集團旗下以開展書店事業為中心的公司。
  • 日本蔦屋書店將入駐成都,中國版會員制App也已悄然上線
    記者 | 黃姍編輯 | 周卓然繼杭州和上海之後,日本蔦屋書店選擇成都作為開拓中國市場的第三座城市。選擇成都TOD綜合開發項目符合蔦屋書店一貫的選址邏輯。2019年12月,蔦屋書店落戶上海的消息傳出,選址在上海「上生·新所」園區內。上生·新所早年是上海的外籍僑民娛樂場所,如今是一個集零售辦公、藝術展覽等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由上海萬科城市更新事業部負責運營。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自西向東,蔦屋將沿著長江豎起一塊又一塊醒目的廣告牌。三大網紅城市,三個落地點風格迥異。可預見的是,未來三店形態、業態亦不一樣。   02  選址邏輯:經濟文化綜合實力高、城市複合空間   不複製,從來都是增田宗昭的風格,但並不代表無章可循。
  • 最貴一本書將近40萬元,揭秘上海蔦屋書店的獨一無二
    位於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即將於12月24日對外開業。蔦屋品牌來自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都擁有不小號召力,也是不少中國讀者赴日旅遊的打卡地。今年8月,蔦屋宣布將在上海落地後一直備受關注。如今,面紗終於揭開,這家獨屬於上海的蔦屋書店,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 日本蔦屋書店上海首店12月24日開業 入店預約通道已開啟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即將「新生」——12月24日,蔦屋書店上海首店將在這座老建築中正式開業。2016年,上海萬科啟動延安西路1262號地塊原有建築和場地的更新改造。在沉澱百年歷史風貌的空間裡,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主打「美育」理念,以保護和展現建築之美、記錄和延續歷史文脈為主軸,融合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力圖成為一家「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位於歷史建築內決定了這家蔦屋書店的獨特氣質。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空蕩蕩的諮詢臺獨一無二的上海蔦屋早在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就在杭州開業了,時隔兩月後上海店開門迎客,蔦屋書店熱度再現。但是,上海店不是杭州店的「複製粘貼」,它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值得品評;甚至,上海店被人們接納、融入生活的進程可能會更快,從一些和杭州店不同的特徵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