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編按】8月12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首日,蔦屋書店以「在這座城市,可以看到未來」為主題舉辦了發布會, 蔦屋書店大舉進軍中國的大幕拉開。位於杭州天目裡的中國首店將在今年9月開業,上海上生新所店將於12月開業,西安邁科中心店暫定明年3月開業。今年四月上海的一個發布會上,蔦屋書店方面透露,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
8月12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首日,蔦屋書店以「在這座城市,可以看到未來」為主題舉辦了發布會。蔦屋書店方面介紹了其公司的文化,並宣布他們在杭州天目裡的中國首店將在今年9月開業,在上海上生新所的店將於12月開業,在西安邁科中心的店暫定明年3月開業。
據了解,上海的新店將不只是「書店」而已,店內還會有生活提案顧問來服務消費者,在和顧客聊天之後向它們提供最適合的消費和生活方案。未來,蔦屋書店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
「CCC」和兩個書店品牌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為CCC株式會社,是日本CCC集團旗下以開展書店事業為中心的公司。CCC全名為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日語:カルチュア・コンビニエンス・クラブ,中文直譯為「文化便利俱樂部」,簡稱CCC),這是一家以零售及文化產業為主要業務的企業集團,成立於1983年。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中國總代表兼董事長野村拓也將CCC稱為一家策劃公司。他向我們介紹稱,在他們眼裡公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是缺乏物質財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有了物質財富就有了顧客價值和競爭力;第二個是物質財富充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擁有了提供商品銷售的平臺就有了顧客價值和競爭力;而第三個時代是購物平臺多樣化的時代,這時候的顧客價值和競爭力變成了「提案力(Message)」。蔦屋書店方面認為目前公司進入到了第三個時期,公司銷售的不是商品,而是為消費者提供生活方案——這才是他們的競爭力。因此現在CCC公司做的,就是針對書店、圖書館、商業設施以及家電賣場等空間提出經營策劃案。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中國總代表兼董事長野村拓也
到2019年12月末,蔦屋在全球已經開了1198家店,其中除了日本外,他們還在中國臺灣開了18家店鋪。
目前,蔦屋書店是在日本所有連鎖書店裡銷售額最高的書店。而在全世界的連鎖書店銷售額排名中,蔦屋書店的排名位居全球第四。
CCC公司有兩個書店品牌,一個是大家常見的漢字版「蔦屋書店」,另一個則是品牌名為英文的「TSUTAYA BOOKSTORE」。
2011年,代官山蔦屋書店開業,之後這家店入選了世界上最美的20家書店排行榜。並且在最近的報導中,代官山蔦屋書店也入選了2020年全世界最應該去的25個地方之一。不僅是日本國內,在國際範圍內代官山店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媒體普遍認為它有未來式的空間,以及優秀的書籍品類配置。目前漢字版的「蔦屋書店」這個品牌在全日本有20家店,包括有8250平米的北海道函館書店,以及2017年以「文化」為主題的銀座蔦屋書店。
野村拓也強調,雖然蔦屋把這些店稱為「書店」,但是它們實際上是以書店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提案型的商業設施。「我們在開店的時候最重視的,是向顧客提供像家一樣的空間。」他說道。
另外一個書店品牌——TSUTAYA BOOKSTORE在日本有超過100家店鋪,主要以全國購物商場內的區域為中心展開。CCC開設這個品牌的店鋪,最重視的是向顧客提供舒適、安靜的空間,以及觸發顧客感動的體驗。據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的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介紹,在這些店鋪裡有著對蔦屋書店來說不可或缺的存在,那就是「生活提案顧問」。他們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邊和消費者聊天、交流,邊為顧客提出最佳提案,例如推薦適合顧客的商品等等。由於這一系列服務方式,日本蔦屋書店在當地形成了一個文化社群,也讓「生活提案」這個詞成為流行。
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的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
對於需要這些生活提案的客群,野村拓也表示,蔦屋書店的未來客群是「Creative Class」,意即創意新貴,也就是用自己擁有的知識、自己的經驗來改變時代,創造未來社會的人們。
上海蔦屋:
打造成上海最能培養感性的場所
野村拓也告訴我們,全世界大部分的購物中心都是利己的,而蔦屋書店的定位是一個利他型的提供有價值商品的公司,也就是通過文化和藝術向消費者提供好的空間。
他用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向我們舉例:如果只是需求和別人有差異化這一點,我們現有的百貨店和購物中心對消費者來說就足夠了;但是如果你想實現自我,就請到蔦屋書店來。「我們希望將來大家能對社會做出貢獻並且實現自我的時候,能夠記得你當時到過蔦屋書店得到過靈感。如果大家閃現過這樣一種念頭,我們就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們為大家貢獻了微薄的一己之力。」
蔦屋書店一直說要為顧客提供靈感,提供提案,那麼「生活提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它就是一種「發現」。
蔦屋書店方面認為,我們每個人在已知的領域尋找信息時,或者遇到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只需要通過手機在網絡上搜索就能「發現」——天貓、京東等購物平臺都是這種例子。但是,在更重要的未知的領域是無法通過搜索獲得答案的。這時候蔦屋書店就希望消費者進店,因為他們可以給大家提供世間萬物的新奇內容。而這一點,也是在網絡購物時代,實體店的真正競爭力所在。
「我想今後的創意新貴們必須的場所是,能夠打開我們的想像力,刺激我們的感性的場所,是我們通過搜索完全找不到靈感時的樂園。我們就是為了創造這樣一個場所才來到上海。」松尾祥平表示。
蔦屋書店目前和上海萬科公司合作,即將入駐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構築起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藝術文化策源地,激發周邊街區的活力,成為滬上文化體驗新地標。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有近百年歷史,最初建築裡有舞池和遊泳池,是知名的社交場所。「在這座留存完好的古建築裡,我們將和萬科聯手,以跨越下一個百年為目標,打造一個人人能感受到古典和時尚、時間與空間相融合的場所。」松尾祥平說。
據百道網了解,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的主題概念被定為「Art」,因為藝術給予人靈感,也正是它培育出人的感性。松尾祥平將這個概念翻譯成一個漢語詞——「美育」,它的意思是用美來教育人類,用文化來改變人類。他希望將上海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打造成上海最能培養感性的場所。
這家以「美育」為主題理念的策劃生活方式的提案型書店將有兩層。一樓的主題是掌握知性;二樓的主題是磨練對於美的意識。店內將有豐富的精選圖書和只有在蔦屋書店才能買到的限定商品。另外,蔦屋書店目前在日本每年舉行5000場以上的活動,依仗著這些豐富的經驗,他們也計劃在上海蔦屋書店舉行讓顧客能受到新的感動的多種體驗型活動。
蔦屋書店這次來華,就是想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空間、活動以及新商品的綜合體。上海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和日本的蔦屋書店一樣,絕非單純的賣書,而是一個提供生活方式提案的場所。另外,上生新所蔦屋書店裡還將和日本的其他TSUTAYA BOOKSTORE一樣,店內將有多位生活提案顧問服務消費者。
「生活提案顧問這個職位可能大家不熟悉。這是其他書店沒有的,但是對我們蔦屋書店來說重要的功能。」松尾祥平介紹稱。據悉,目前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在和各位熱愛文化和藝術的顧問們一起打造店鋪,他們表示歡迎更多有興趣的人加入。
蔦屋還將來到杭州、西安、成都
「對於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就是利用」——秉持這個理念,上海近年來積極推動了各種建築的活化、利用,保留了歷史文物文脈的同時也賦予了其新功能,把文化、生活和娛樂融為一體。上海萬科城市更新負責人胡秉表示,這樣的更新是萬科上海的目標之一,也是他們引進蔦屋書店非常重要的契機。
上海萬科城市更新負責人胡秉
「我們希望原來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通過改造為蔦屋書店,能成為歷史文化的策源地,成為我們上海文化體驗的新地標。「胡秉說。
不光是上海,百道網了解到,未來「蔦屋書店」和「TSUTAYA BOOKSTORE」兩個書店品牌將在中國陸續開店。
去年4月,蔦屋書店將大陸首家門店選在了人文氣息濃厚的杭州,該店位於杭州的天目裡,與江南布衣合作,佔地面積超過3000㎡。根據計劃,今年9月這家店將率先開業。
事實上,整個天目裡商業地產項目就是由江南布衣集團開發的。天目裡緊鄰西溪溼地國家公園,由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設計(日本關西國際機場、巴黎蓬皮杜中心均出自他手),有17幢形態不一的單體建築圍合成一個城市廣場,未來還將吸引精品咖啡%Arabica、三克映畫等商業項目入駐。
日本蔦屋書店把中國第一站選在杭州,儘管讓不少人驚訝,但也符合蔦屋書店一貫的設計和選址邏輯。天目裡更像一個城市綜合體,裡面不止有各種性質的商業項目,還有酒店、藝術中心、劇場、美術館,包括辦公空間,消費者可以在其中消費,也可以單純逛個美術館,或只是坐下來歇歇。
此外,今年4月,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與全球著名文化集團「株式會社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蔦屋書店將積極參與TOD綜合開發項目的策劃、規劃、企劃等工作,雙方將針對成都TOD綜合開發項目設計定製化方案,開設「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和旗艦店,共同打造成都國際文化消費目的地,共同構建TOD軌道生活生態圈。
據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戰略合作是成都TOD項目營造新經濟、新消費、新零售場景,也是成都TOD聚集高端資源要素,構建特色化文化生態圈,推動城市商業業態躍升的切入點。
今年7月,根據媒體報導,西安的言幾又邁科中心旗艦店也將被改造成新的蔦屋書店。本次發布會上上海蔦屋方面宣布西安店暫定將於明年3月開店。邁科將攜手蔦屋書店,在原空間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合力打造西安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體驗空間,重新定義城市文藝生活。
西安言幾又邁科中心旗艦店
今年四月在上海《本市貫徹若干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作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公布了該品牌在中國的拓展規劃。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此前曾透露,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除了上述短期計劃內開門的書店外,蔦屋公司的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本文編輯:楊婧;編助:劉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