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來中國準備開1100家店!誰給它的勇氣?

2021-02-24 博志成案例庫

2012年,是實體書店「出版蕭條」、「脫離書本」的年代。增田宗昭一意孤行,在日本中產聚居的代官山,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蔦屋書店。

這家名為代官山T-SITE的店,沒有重蹈「第二家店必敗」的覆轍,用日均客流破萬證明了增田宗昭「書+X」賺錢直覺的靠譜。

八年後,疫情突襲。剛過上幾年好日子的實體書店們,瞬間急凍。書店老闆驚魂未甫、撤退無門時,增田宗昭來到中國上演了一場「反轉殺」。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

這次,增田宗昭想證明的不是書店複合模式的生命力,他想解答另一個疑惑:開一家蔦屋這樣扛打的書店,憑什麼不能自己幹,非要加盟?

根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其中,品牌書店(非新華)數量TOP10合計僅1500多家,絕大多數為非連鎖、「單體」書店。

這些書店「散兵」,自然成了蔦屋在中國鎖死的獵物。當增田宗昭臉掛微笑,斬釘截鐵說「你投資我一億,我可以讓你賺三千萬」時,有多少人會點頭應允:「哦?該怎麼做?」

自去年4月官宣進入內地以來,短短一年,蔦屋中國的擴張版圖上已描下三個據點。三座城市,畫風各異。

成都TOD:在新鮮與舊知間遊弋,與「熟人」打成一片4月9日,蔦屋與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告進駐成都TOD項目,不過具體選址暫未透露。「成都+TOD」CP組合,撩動了蔦屋書店中國事業部董事長野村的心。雙方於去年12月開始接觸,24天便擬定戰略合作內容。疫情之下,審批工作亦是隔屏順利推進。在成都這座被萬千網友高呼「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TOD開發風潮起勢於2019年。一年內成交了23宗TOD項目用地,同時啟動了首批13個示範項目。首個開建的陸肖站TOD確定今年亮相,天府新區昌公堰站TOD雜糅著「開放式社區+開放式街區商業+退臺公園商業」,新津站主打「TOD+5G」公園概念……於蔦屋,成都尚屬拓荒之地,但TOD這一形態,它再熟悉不過。蔦屋在東京最大規模的TOD街區改造——澀谷站以及二子玉川站、六本木新城等TOD項目均有門店。蔦屋這些依託TOD而設的門店,多瞄準周邊500-800米(5-10分鐘步行)範圍內的居住人群,與「熟人」打成一片,生命力不減。顯然,遊走在新鮮與舊知之間,成都為蔦屋帶來了「中國式」的想像。反之,亦然。在上海,蔦屋進駐的是上生·新所,是典型的滬上洋建築。百年前,這裡夜夜笙歌,外籍僑民們在此把酒言歡。只不過,浮華被時間吞噬,幾經輾轉,它變成了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來源/上生·新所Columbia Circle微信號當舊改更新浪潮襲來,萬科把它收入囊中,新晉文藝地標——上生·新所由此而出。改造過程中,萬科並未大拆大建,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孫科別墅、海軍俱樂部3棟老建築翻修後原樣保留,刻錄著歷史記憶。毫無意外,蔦屋選中了百年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落腳。該建築面積約2000平米,西班牙傳教風格與蔦屋的東方美學碰撞,混搭氣質噴薄欲出。此情此景,可在日本京都崗崎蔦屋書店中略窺一二。這個門店,內置於平安神宮旁的京都會館中,門頭內飾陳列間無不透著濃濃古韻。打磨著「文藝地標」標籤,上生·新所目前已引進了精品咖啡店Seesaw、共享辦公WeWork、全球創新設計公司IDEO等。文創展覽、潮流發布會一場接一場。「江南布衣集團開發+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中國首個建築作品」自帶話題性,天目裡就「像一座小城」,文藝、現代、融合。17棟不同形態的單體建築,有辦公空間、藝術中心、美術館、劇場、買手制百貨、藝術酒店,及「只此一家」的商業集合業態。鋁板幕牆、清水混凝土牆、鋼製扶梯,藝術感滿滿。蔦屋門店落在2/3/4棟,佔據地上、地下一層的大部分空間,複合經營BOOK&CAFE、文具、自有品牌等商品,涵蓋藝術、時尚、設計、文學、旅行、烹飪等內容以及藝術審美課程、沙龍、活動等。自西向東,蔦屋將沿著長江豎起一塊又一塊醒目的廣告牌。三大網紅城市,三個落地點風格迥異。可預見的是,未來三店形態、業態亦不一樣。

不複製,從來都是增田宗昭的風格,但並不代表無章可循。以上三地選址背後,有著以下兩個相通點:

第一,不去mall,偏愛複合空間。蔦屋所到之處,「書店不只是書店」,而是人們可以獨立與空間發生關聯的地方。

成都TOD項目開發,蔦屋的角色不是純粹租客,其將參與項目策劃、規劃、企劃等,造「定製版」蔦屋書店和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旗艦店。

來源/京都崗崎、函館蔦屋官網

上海首店所在的上生·新所敞開式設計,與周邊老舊小區融為一體,有隨時「可達」的綠地、商業配套、休閒廣場;而杭州店落地的「小城」天目裡,蔦屋與美術館、劇場、商場間互為襯託。

第二,選的城市,經濟、消費、文化實力缺一不可。

2019年,上海、成都、杭州GDP總量在全國城市中分列第1、第7、第9名,均超1.5萬億元。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全國最高;杭州達66068元,全國省會城市NO.1。

同時,2019年中國十大消費城市,上海、成都、杭州均上榜,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破萬億,成都增速最快達9.9%。

囊中有錢,文化小資。「中國書店之都」成都,2019年書店數量達3522家,為全國之最。杭州、上海排在第8、第13位,且杭州新型、有特點的書店較少,潛在市場大。「店面畢竟是最大的廣告。在最精華的路段,開一間展示CCC概念的店,應該會比任何廣告都有衝擊性吧?而且除了能讓許多顧客看到、從前面經過,還能讓他們走進店裡。」增田宗昭費盡心思挑選的一個個「廣告位」,首先是要打動進店顧客。而那些在疫情寒冬中等待重生的「單體」或小規模書店店主,或是想在危機中重倉書店的投資客,同樣是他想說服的對象。

經營蔦屋書店30年有餘,增田宗昭掌舵的商業王國有1400多家門店,其中僅約100家為直營店,其餘都是加盟。

蔦屋書店背後的公司叫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文化便利俱樂部,以下簡稱CCC),是售賣生活方式的提案公司,成立於1985年,次年開始擴展特許經營業務,逐漸形成蔦屋後來的加盟賦能模式,提供數據、選品和培訓等服務。

CCC公司架構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現在,蔦屋要在中國實現從0到1000的跳躍,終需回到「加盟」軌道上。就當下國內書店現狀,未來蔦屋的潛在加盟商,或出自以下兩類群體:

第一,數量龐大的單體、非連鎖書店;

第二,書店投資客,可以是想開書店的任何人。

截至去年,中國有70000多家書店,印度為21800家、美國13968家、德國6000家,這意味著中國是世界上書店總量最多的國家。

美團點評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增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開書店依舊是一門有誘惑力的生意。

但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量,品牌連鎖書店佔比均較低,單體書店數量龐大。同時,國內書店的實際運營能力參差不齊。以漁書為例,作為2019年門店最多的品牌書店,漁書卻未進去年1-10月的「營業額十強」名單。

疫情衝擊下,書店的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單體書店,急需新出口。

加盟商陣營龐大雖是事實,但目前國內其他連鎖書店品牌也已開始試水「輕資產」品牌輸出,蔦屋要想大獲全勝,比的不是誰分貝高,而是誰底氣足、實力硬。

來源/GTAKAYA微信號

雖然蔦屋的加盟模式此前已在國內有所試水,臺灣5家TSUTAYA BOOKSTORE均為與潤泰合作的加盟店,2016年還為南京金鷹國際購物中心設計了「G-TAKAYA」複合書店,形態酷似蔦屋。

但1100家店,畢竟不是小數目,蔦屋底氣何在?

早期的蔦屋店面標準化設計,門店幾乎一模一樣,大眾印象就是車站前的影音出租連鎖店。2011年,CCC調整方向,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業務正式誕生。這年12月,蔦屋力推代官山T-SITE——首個融書店、咖啡店、餐廳等為一體的綜合生活方式門店,大店模式由此開啟。

往後,蔦屋繼續解鎖了多種店型,以適配不同選址下的「加盟」模式。

蔦屋1400多家門店,定位、設計和功能不盡相同。除了小型標準TSUTAYA影音租賃店、傳統的「鄉村」蔦屋書店,及與政府合作運營的圖書館,蔦屋還有文化百貨類大店T-SITE、進駐商場的中小型TSUTAYA BOOKSTORE,以及TSUTAYA綜合店和衍生的多種專業店型。

來源/代官山、湘南T-SITE官網

這些門店不論面積大小,主打的標籤均為「複合型」,而這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非連鎖、單體書店「可望不可及」之處。

有不同類型的「盒子」還不夠,讓盒子裡的零件高效運營,是蔦屋賦能加盟商的另一殺手鐧,即數據壁壘。

給加盟企業提供數據驅動的選品和主題策劃、店員培訓以及發送訂貨指令,提升經營能力,並不涉及選址、買地、裝修、進貨、收貨款和物流運輸等實操層面的工作。通過數據賦能加盟企業獲取消費數據回流,強化賦能能力,正向循環中,蔦屋建起了自己獨有的「護城河」。來源/混沌大學課程「蔦屋書店:思考未來10年的用戶經營邏輯」「T積分」,是這個循環中的關鍵一環。蔦屋在2003年推出跨業種通用積分服務,實現與日本各大百貨、超市和加盟企業的連接,開始品牌和數據賦能。在此之前,其依託圖書、唱片與DVD租借和零售業務,積累了10多年的基礎用戶數據。現在,蔦屋的會員人數早已超6000萬,持卡人數超過日本總人口的一半。通過監控會員的T-CARD和門店POS機、書籍RFID等方式,蔦屋可以做到了解用戶消費、生活習慣,針對性選書、增減業態、定製門店與推廣形式。比如,代官山店是為老年人而設,擁有大量藏書、孤本,只有12%的圖書與其他書店相同;枚方T-SITE因為靠近車站,就在負一樓給來往人群設了食品超市;在年輕人多的東京澀谷,蔦屋又變得新潮時尚。囿於國情不同,「T積分」模式並不完全適用時下的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蔦屋的數據賦能失效。時代在變,蔦屋卻依舊是一家有著強大數據驅動的諮詢公司,而不只是運營線下店。就像增田宗昭所說:「做企劃才是CCC的本行,書籍、音樂都只是實踐它的方法。」不過是前30年實踐的場地主要在島國日本,而現在他想在市場更大的中國實踐起來——幫每個想開書店的人策划具有獨特體驗的書店來賺錢。只是,離開了紮根了多年的日本土壤,增田宗昭的那句「會賺錢!」之於中國的加盟商們,還有同樣的魅惑力嗎?來源:商業地產頭條 ID:Dtoutiao  推薦關注

免責聲明:

博志成案例庫所發布部分內容系網絡轉載,本平臺對文中觀點及準確性保持中立。轉載內容均會註明出處,部分文章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的,僅標明轉載來源,還望諒解,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1100家!蔦屋書店的中國新戰略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誰說實體店不好幹?日本蔦屋書店將布局中國1100家店
    疫情下,日本蔦屋書店繼續拓展中國市場,蘇州相城示範區計劃與伊藤忠商社合作打造中日合資新高地。在不見面雲招商籤約會上籤一下一大批中日合作項目。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每個單店選址要求需面積在1500-3000平方米店鋪。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   中國千店之夢,必然立於「加盟」之上。   03  蔦屋中國千店,把手伸向急凍的單體書店?   經營蔦屋書店30年有餘,增田宗昭掌舵的商業王國有1400多家門店,其中僅約100家為直營店,其餘都是加盟。
  • 開店1100家!蔦屋書店官宣最新在華拓展計劃
    圖/聯商圖庫聯商網消息:總開店1100家!4月10日舉行的上海《本市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若干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作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公布了品牌在華拓展規劃。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市場大幕拉開:入主西安邁科中心店,未來在中國開...
    今年四月上海的一個發布會上,蔦屋書店方面透露,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8月12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首日,蔦屋書店以「在這座城市,可以看到未來」為主題舉辦了發布會。蔦屋書店方面介紹了其公司的文化,並宣布他們在杭州天目裡的中國首店將在今年9月開業,在上海上生新所的店將於12月開業,在西安邁科中心的店暫定明年3月開業。
  • 聯商品牌周報:蔦屋書店要在中國開千店 喜小茶被山寨
    聯商品牌周報:蔦屋書店要在中國開千店 喜小茶被山寨來源:聯商網2020-04-20 09:17 聯商網消息:過去的一周(4.13-4.19),名創優品將大降價,2020年開店目標1200家;Esprit將退出中國市場;喜小茶被山寨;西貝再戰快餐賽道;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天津萬象城店將關閉;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天津萬象城店將關閉近日,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天津萬象城店發布閉店公告,將於
  • 蔦屋來中國,真的能讓「急凍」的單體書店賺錢嗎?
    書店老闆驚魂未甫、撤退無門時,增田宗昭來到中國上演了一場「反轉殺」。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這次,增田宗昭想證明的不是書店複合模式的生命力,他想解答另一個疑惑:開一家蔦屋這樣扛打的書店,憑什麼不能自己幹,非要加盟?
  • 蔦屋上海店要開了,但它本質上不是為了賣書
    你真的以為蔦屋書店是來中國賣書的嗎?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圖片為CCC官網頁面截圖) 講到蔦屋之前寫了這麼多,是因為我認為這就是日本蔦屋和中國的不同之處。日本的蔦屋書店站立在TSUTAYA多年的信息和經驗的累積之上,它的顧客們也是和TSUTAYA一起成長起來的。
  • 蔦屋書店中國首店預計將於10月18日在杭州開業
    圖片/聯商圖庫聯商快訊:最新消息,蔦屋書店杭州天目裡店將於10月18日正式亮相,屆時天目裡也將同步開業。首批進駐天目裡的商業品牌,大部分是首次進入杭州乃至中國,其中以蔦屋書店最受期待,其他還有如精品咖啡seesaw(杭州首店)。據悉,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其中日本有1300家,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開創了書店新型商業模式。
  • 《東京本屋》作者說: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值得關注的是,在六本木沒有了TSUTAYA,但換來一家「六本木蔦屋書店",同類的事情在中目黑(目黑區)也發生了,2016年在中目黑車站前出現了「中目黑蔦屋書店」,而在當地原來有的TSUTAYA租賃店,今年11月與TSUTAYA歌舞伎町店一併關門大吉。
  • 聯商巡店:實拍蔦屋書店大陸首店亮相杭州天目裡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娜娜 圖片/聯商圖庫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業 延續了品牌一貫的高顏值和格調趣味,蔦屋書店天目裡店以藝術為中心,融入了書籍、咖啡、雜貨、文創、影音等線下體驗空間,打造呈現了一個多功能、多元化的複合式空間,為到店的每一位顧客提供日式美學享受和生活方式提案。
  • 蔦屋書店中國第二家店將落戶成都TOD項目
    蔦屋書店中國第二家店將落戶成都TOD項目來源:聯商網2020-04-10 10:50》,標誌著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即將落戶成都TOD項目,這也將是蔦屋書店在中國西南區域的首店。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蔦屋書店將積極參與TOD綜合開發項目的策劃、規劃、企劃等工作,雙方將針對成都TOD綜合開發項目設計定製化方案,開設「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和旗艦店,共同打造成都國際文化消費目的地,共同構建TOD軌道生活生態圈。
  • 蔦屋書店華中首店入駐南昌新力新生薈
    圖片/聯商圖庫聯商快訊:近日,《聯商網》獲悉,「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確定入駐南昌新力新生薈,這是蔦屋書店在中國的第四家門店,也是其華中首店憑藉其毗鄰艾溪湖溼地與魚尾洲公園的絕佳生態環境、蔦屋書店的強勢入駐、藝術化的空間打造以及自身17萬㎡的超大體量,新力新生薈以打造南昌商業新地標為目標,旨在帶給南昌消費者全新的購物和消費體驗。
  • 宜家LoFt蔦屋書店加碼中國,豈只是「新」首店而已!
    :杭州西湖區天目裡園區 蔦屋書店可是一家連著名導演北野武都超愛的書店,被媒體評選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在日本已經有超30年的歷史,在全球分店超過1400餘家,日均人流量破萬……2019年,蔦屋書店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除了好看還有啥?
    來源:贏商網Winshang引言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於12月24日正式開業。來源| 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 | 徐雯菁圖片來源 | 蔦屋書店繼杭州天目裡 蔦屋書店開業後,上海也在平安夜之際,迎來了上海首家蔦屋書店。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落座於上世紀最繁華、最高雅的名流社交場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上海蔦屋書店承載著更多別樣的期待。這是自杭州首店之後國內的第二家蔦屋書店,從12月24日開業至今,預約門票連日售罄。預約爆滿,它值得嗎從豪華配置來看,上海蔦屋書店值得上海人民這般熱情。書店佔地2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樓。
  • 「窺探」蔦屋書店火爆的秘密
    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其中日本有1300家,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蔦屋書店目前在華有5家分店,其中臺灣有4家,分別是臺北時代百貨店、臺北松山店、臺北內湖店、臺中店。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 新零售有一句戲稱:「盒馬鮮生是拿著超市的租金做餐飲,而新書店則是拿著書店的租金做零售。」
  • 蔦屋書店大陸首店落戶杭州天目裡 面積約3000㎡
    2020年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中國大陸首店將在杭州天目裡開業。蔦屋書店的大陸首店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杭州,並與江南布衣合作,店面面積約3000餘平方米。   為什麼是杭州?為什麼是江南布衣?蔦屋書店的落地又會給杭州本地書店帶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