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世界葡萄酒版圖悄然變動

2021-01-10 紅酒世界網

Global Warming and Its Impact on Wine

摘要: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葡萄種植業的變化逐漸清晰,世界葡萄酒版圖又有哪些變動呢?

ABSTRACT: As the dangers of global warming are brought into stark relief, Richard Smart considers the viticultural changes being produced today.

2015年12月的第一周,在法國舉行的「巴黎氣候會議」,被人們認為是人類從人為大氣汙染中拯救自己的最後機會。該會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預測包括: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引發飢餓,甚至引起戰爭。與上述中的社會安定問題相比,似乎2050年或者2100年,消費者會喝到什麼葡萄酒這樣的問題會顯得比較微不足道。



  一、全球氣候變暖,葡萄和葡萄酒業將何去何從?

然而,葡萄種植者和葡萄酒生產者們已經察覺到氣候變暖給葡萄和葡萄酒帶來的早期影響,並且正在尋找應對措施。世界葡萄酒巨頭之一的西班牙桃樂絲公司(Miguel Torres)正在投資更高海拔、氣候更加涼爽的葡萄園;澳大利亞著名的布朗兄弟酒莊(Brown Brothers)正在向澳洲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投資。

  1989年,葡萄種植與釀造博士理察·斯馬特(Richard Smart)就曾預言,法國波爾多(Bordeaux)將會更加適合種植比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更耐炎熱的歌海娜(Grenache)葡萄品種。如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進程的加劇,斯馬特先生認為葡萄種植業現在就在發生變化。斯馬特先生是首先提出「氣候變暖對葡萄酒會產生影響」的葡萄種植人士之一,現在26年過去了,該話題已經成為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主要議題之一。

  全球氣候變暖的新發現:

  1. 正如最近的「巴黎氣候會議」所提到的那樣,全球變暖已經對世界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2. 許多葡萄酒生產者已經察覺到全球氣候變暖給葡萄酒業帶來的早期影響,並且正在尋找應對措施。

  3. 葡萄種植產區正在根據氣候環境的變化趨勢,在葡萄品種和氣候條件中尋找最佳的平衡。然而,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這種平衡幾乎不可能找到。

  4. 很可能世界上現今最佳的葡萄酒產區會在未來失去它們現在所擁有的地位。

  5.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目前比較涼爽的葡萄酒產區將成為「大贏家」;而目前比較炎熱的葡萄酒產區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一些世界級最大、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

  6. 如果人類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雖然葡萄酒世界版圖會有所變動,但是它變動的速度還是會比氣候變化的速度慢很多。

  二、全球氣候變暖,葡萄品種將受怎樣的影響?

  葡萄品種與氣候之間有比較重要的聯繫,不同的葡萄品種對氣候的要求尤其是溫度和熱量的要求是不同的。這也是不同葡萄酒產區之間會有比較大差異的原因之一。下面的圖表中,為一些主要葡萄產區以及其主要的品種。

上圖表中,從法國至其他地區的葡萄產區,它們是按照氣候從涼爽至炎熱的順序排列下來的,每個產區列出2種主要的葡萄品種。這些數據主要來自英國著名葡萄酒評論家休·詹森(Hugh Johnson)和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合著的《世界葡萄酒地圖》(World Atlas of Wine,2013年第7版)一書。但是遺憾的是,這本書中沒有列表中提到的澳大利亞桑雷西亞(Sunraysia)和美國加州的弗雷斯諾(Fresno)這2個產區 。

  為了更好地體現熱量與品種之間的關係,圖表中採用了各個葡萄品種生長期的平均溫度(以《世界葡萄酒地圖》的數據為參照),並且給出了當溫度增加1.5℃和2.5℃時,這些葡萄品種生長期的平均溫度會相應受到怎樣的影響。

以上表格體現了以下幾點:

  1. 法國各葡萄產區間的溫差範圍是5.1℃,世界上最寒涼葡萄產區之一的英國葡萄產區(14.1℃)與世界上最炎熱葡萄產區之一的弗雷斯諾產區(23℃)之間的溫差為8.9℃。

  2. 在上圖表中,每相鄰2個葡萄產區之間的溫差非常小,為0.63℃。據預測,21世紀全球氣溫將上升2℃至4℃,如果這種預測變成現實,那麼這意味著目前的葡萄酒版圖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3. 假設全球氣溫上升1.6℃,那麼波爾多將會變成現在的朗格多克(Languedoc)產區,該產區以歌海娜和佳麗釀(Carignan)品種為主;假設全球氣溫上升2℃,那麼波爾多將會變成現在的南羅納河谷(southern Rhone),該產區以歌海娜和西拉(Syrah)品種為主。

  三、全球變暖,各葡萄產區要做什麼?

氣候尤其是熱量和降雨對葡萄酒的風格和品質的影響十分大,但是人類對氣候還是有一定的預測性。葡萄酒世界,尤其是舊世界葡萄酒產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種和葡萄酒風格,且它們中很多都成為其他葡萄酒產區的標杆。這些葡萄酒產區主要是根據當地的溫度和降雨情況,來選擇適合的品種和風格。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些葡萄酒產區應該做出改變,積極應對。那麼是改變葡萄產區,還是更種葡萄品種呢?

  目前來看,各葡萄產區更種葡萄品種的可能性要遠高於將所有葡萄園、酒莊以及相關設備到一個新的產區。但可以預測得到的是,許多著名葡萄酒產區的名望將很難維持,這些產區典型特色品種的地位也將逐漸削弱。雖然現在波爾多生產的赤霞珠的品質要高於朗格多克和南羅納河谷,但是未來哪個產區的赤霞珠葡萄酒能夠成為世界最佳的代表,這點很難說了。

  應對全球變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聯合各主要國家,共同培育出應對氣候變暖的新葡萄品種。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措施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受歡迎的,且可以立即著手實施。

  如此一來,世界葡萄酒版圖變更的速度也會慢些,如果再聯合多方共同商討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那麼效果還會更佳。

  四、未來葡萄產區的「贏家」和「輸家」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世界葡萄酒版圖也存在著許多變化和可能性。有點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比較涼爽的葡萄酒產區,將會成為世界葡萄酒版圖未來的「贏家」,新的葡萄酒產區將會不斷朝更高的緯度和海拔髮展。而目前比較炎熱的葡萄酒產區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這些葡萄酒產區中包括一些世界級最大、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

  面對如此挑戰,除了需要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聯合各主要國家共同協商對策外,還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與個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緊密相關。政府應該採取必要的措施影響和指引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編譯/Penny)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一些傳統葡萄酒產區近百年來的記錄顯示,葡萄採收期明顯提前,生長季縮短,可能導致產量下降。尤其是近10~30年該趨勢更明顯,世界各葡萄種植國的平均採收期提前了2-3周。 2 葡萄酒產區的改變
  • 黃金冰谷以93分躋身全球冰酒第一陣營,「以一己之力抗衡全球優質冰酒產區」
    在新近結束的「全球最佳冰酒盲品賽」上,張裕旗下黃金冰谷冰酒(以下簡稱黃金冰谷)以93分的高光表現,宣告躋身全球最佳冰酒第一陣營,在一眾老牌頂級佳釀中,跑出了「後來居上」的加速度。在葡萄酒世界,冰酒屬於釀造技術的「極限之地」,全球每3萬瓶葡萄酒才有1瓶冰酒,因此也被譽為葡萄酒皇冠上的明珠。
  • 劉穎 | 用藝術的方式喚起大眾對全球變暖的關注
    這兩次森林火災嚴重程度前所未有,其中主要原因與全球變暖,溫度上升有很大關係。據英國《衛報》報導,近日有科學家稱,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清楚地預示著,當全球變暖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時地球將會發生什麼。這清楚地闡釋了全球變暖的嚴重後果。這讓我們不得不想到「『未來的我們』 還有未來嗎?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海洋中環繞大陸的巨大洋流可被視為地球的循環系統,每一支洋流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總和。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測算數據,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表面溫度基本上與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持平,同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直言:「疫情終將過去,但全球變暖或將伴隨我們一生。」氣候變暖已經不是第一年。
  • 全球變暖竟造成了極寒天氣?
    從統計上說,全球變暖的一大特徵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甚至有不少科研人員認為現在的情況可以用來佐證全球變暖——  歐洲緊急應對低溫暴雪  「嚴寒、暴雪」無疑已取代歐債危機成為今冬歐洲的「主題」,有的歐洲國家正面臨著幾十年一遇的暴雪。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海洋中環繞大陸的巨大洋流可被視為地球的循環系統,它們每一支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總和
  • 全球變暖,北極熊很可能在80年內滅絕!
    據外媒7月20日報導,科學研究顯示,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未來80年內滅絕。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可達800公斤。但即便如此,近些年來,北極熊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生存危機。
  • 全球十大葡萄酒生產國排行榜(第一不是法國)
    世界產酒國統計圖受氣候的影響,2017年世界葡萄酒產量急劇下降。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統計,2017年全球葡萄酒產量為250億升,降至本世紀最低水平。世界前三大產酒國產量均出現大幅下滑,以下是具體的排名。
  • 美國災難片《解凍》,全球變暖,世界危險
    給大伙兒推薦一部美國災難驚悚片——《解凍》,影片開場便是啪啦啪啦的一通新聞,說是全球變暖,世界危險,嚇得石叔趕緊打開風扇吹著臉,緊接著畫面一轉,大表哥和小表姐帶領一群人來到北極搞研究,他們發現一頭解凍的遠古猛獁象,然後猛獁象體內的遠古寄生蟲解凍甦醒過來,把北極熊感染死去,科考隊員也全部中招
  • 全球變暖將停止是怎麼回事,降溫開始了嗎?
    1979年2月召開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全球變暖被首次提出。後來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加上聯合國對於全球變暖防控的倡導,儘量讓全球變暖放慢了步伐。 不過有科學家表示未來地球的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停止,地球的溫度不再上升,而是會大幅度的降低,到時候地球就會面臨著大規模氣溫降低的情況。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原標題: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在重重熱浪的包裹中,北極圈繼去年後再次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
  • 全球氣候變暖真假仍莫辨? 「挺暖派」信心漸足
    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大會有爭吵也有共識。然而對社會公眾來說,對於氣候變化往往只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全球氣候是否真的在變暖,這個變暖的幅度有多大,很多人並沒有深入的了解。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即便在科學界專業人士內部也存在困惑和爭議。
  • 中日韓超長雨季或因氣候變暖 韓國專家:與全球變暖有關
    韓國專家認為,東亞遭遇的這些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不無關係。  韓聯社4日稱,韓國濟州道今年梅雨季從6月10日持續至7月28日,共49天,刷新歷史新高。韓國南部地區梅雨季從6月24日至7月31日,共38天;中部地區降雨天氣已持續41天,有可能將超過2013年(49天)的歷年最長紀錄。中國、日本同樣遭到強降雨襲擊。7月初,日本九州地區暴雨造成70多人死亡,中國南部地區也遭遇嚴重的洪災。
  • 葡萄酒世界中的「甜蜜家族」(三)
    談到貴腐酒,現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產區當屬波爾多的索泰爾訥產區和匈牙利的託卡伊產區。
  • 貝瑪格雷,一個你不知道的波爾多葡萄酒帝國
    如今地球的種種環境問題,大家已經不陌生:全球變暖、森林火災、生物滅絕等,對於全人類而言這些早晚都是關乎生存的考驗。從商業角度看,更是如此。對於講究風土的葡萄酒品牌而言,隨著氣候環境越來越變幻莫測,怎樣才能一如既往地釀造出大家喜愛和熟悉的口感,是所有酒商面對的難題。
  • 因為氣候變暖,又一世界奇觀將「後會無期」?
    氣候變暖的影響有多大?邊看邊了解,且行且珍惜。圖/Deep Sea Divers Den潛水中心世界氣象組織特別報告指出,因為氣候變化,全球99%的珊瑚礁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前消失。什麼是珊瑚白化?珊瑚礁白化,到底是什麼現象呢?這其實是一種珊瑚的「自殺式行為」。
  • 西媒:嚴寒天氣難掩全球變暖大趨勢
    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導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8日發表記者克萊門特·阿爾瓦雷斯的一篇報導,題為《為什麼暴雪天氣沒有引發對全球變暖的質疑?》。全文摘編如下:近日世紀寒潮和大雪令半個西班牙陷入癱瘓,多地進入緊急狀態,機場關閉。
  • 全球變暖背景下的AMOC變化——阿古拉斯海流的角色
    電影裡面描述的就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格陵蘭冰蓋快速融化,將北冰洋冷水衝淡,從而使得北大西洋經圈翻轉環流(AMOC)關閉,地球由暖轉冷,進入下一個寒冷冰後期。故事發人深省,關注全球變暖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可是今天要說的是,全球變暖下AMOC就不可能加強嗎?今天的主角是阿古拉斯海流,觀點主要引自Beal2011發表在Nature上的工作。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扭轉了6500年的全球降溫趨勢
    外媒稱,一項研究表明,過去150年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抵消此前6500年自然降溫過程的結果。據《今日美國報》網站7月1日報導,科學家重現了過去1.2萬年的全球平均氣溫,以此得出結論。他們通過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古氣候」數據推斷歷史溫度變化。這些「古氣候」數據包括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泥炭和冰川冰等。該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美國亞利桑那北部大學古氣候學家達雷爾·考夫曼在一份聲明中說:「在全球變暖之前,地球經歷了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