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危害極大的「隱睪」,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

2020-12-22 騰訊網

蛋蛋是男孩特有的器官,但是我們會發現一些寶寶的陰囊裡沒有蛋蛋,一些寶寶的蛋蛋總是「神出鬼沒」,有的寶寶渾身上下都摸不到蛋蛋。不管面對哪一種情況,媽媽們都會感到非常棘手。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隱睪到底怎麼回事。

男孩的蛋蛋沒有發育成型或者固定在了異常部位,這種先天性的畸形在臨床上稱為隱睪。大概有3%~4%的男寶寶一出生就會出現隱睪,早產兒隱睪的發病率甚至高達30%[1]。臨床上,根據能否觸及到睪丸,把隱睪分為兩類。約有80%的隱睪是可以觸及到睪丸的,一般睪丸會藏在腹股溝管或者腹腔裡。

蛋蛋不在陰囊,危險就會隨之出現

通常來說,當胚胎發育至7~8周時,男寶寶的睪丸就開始在腹腔內發育了。大約在懷孕第28周到寶寶出生的這段時間內,睪丸會經過腹股溝管下降到陰囊內。

睪丸下降到陰囊,這對於男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睪丸是精子「生產工廠」,陰囊內的溫度比體溫低2℃~4℃,只有這樣,蛋蛋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如果讓睪丸留在體內,過高的溫度會嚴重影響它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如果蛋蛋沒有順利「降落」,會出大事。

隱睪不僅容易引發睪丸萎縮、睪丸扭轉,還會導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甚至增加睪丸惡性腫瘤的風險。有研究表明,單側隱睪將來不育的發生率為10%~20%,而雙側則達到40%~80%。

摸不到「蛋蛋」,不一定就是隱睪

隱睪的危害那麼大,作為家長來說,做到「心裡有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長反覆檢查孩子的蛋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甚至誤判,引起不必要的擔心。

很多寶寶一出生並沒有發現隱睪,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反而找不到「蛋蛋」了。其實,在陰囊裡摸不到睪丸,也並不能說明寶寶就是隱睪。

提睪反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活動,輕輕搔刮大腿內側的皮膚,就會刺激提睪肌收縮,可以直觀地看到同側的睪丸向上縮動。當寶寶出生3個月後,就可以引發提睪反射了。對於一些敏感的寶寶來說,「蛋蛋」不僅會向上縮動,甚至還會順勢縮進腹股溝管裡,於是就出現了「隱睪」的假象。只要孩子放鬆或者外界溫度升高,睪丸又會重新落入陰囊。當孩子發育成熟之後,睪丸的體積增大、提睪反射恢復正常水平,就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所以,家長發現寶寶的腹股溝區有睪丸的時候,可以先嘗試用拇指和食指、中指配合,把睪丸擠入陰囊。如果能將睪丸順利「降落」到陰囊裡,就不用特殊處理。

治療隱睪,千萬別錯過最佳年齡

如果寶寶剛出生時睪丸沒有落在陰囊裡,各位家長也不要太著急,雖然3%的足月男嬰有一側的睪丸沒有下降,但是6個月後,睪丸基本都會降入陰囊,早產寶寶的睪丸自動降入陰囊的概率就更高了。所以剛出生的寶寶摸不到睪丸,家長們先別慌,觀察上6個月再說。

根據最新的 「睪丸診療專家共識」,手術是隱睪最主要的治療手段,睪丸固定術治療隱睪的成功率在90 %以上[2]。對於不能觸及的隱睪,通常需要進行腹腔鏡手術來診斷和治療。

寶寶在出生六個月後是隱睪治療的最佳年齡,至少要在18月齡前完成。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隱睪,睪丸可能已經失去產生精子的功能了。孩子成年後雖然激素分泌不受太大影響,但是會導致生育能力低下,甚至還有很高的睪丸癌變風險。

預防隱睪,從孕期開始

科學家推測,在胎兒發育時雄激素不足、睪丸引帶缺失、基因異常、環境因素都是隱睪的高危因素。睪丸引帶就像是睪丸降入陰囊的「領路人」,它是連接睪丸到陰囊的結構,如果發育過程中缺失引帶,睪丸就無法成功「遷移」到陰囊內。

此外,在睪丸下降的過程中,雄激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睪丸下降的初期,雄激素會刺激連接睪丸的韌帶發生退化,促進睪丸下降到腹股溝管裡,之後雄激素會刺激睪丸引帶收縮,促使睪丸降入陰囊。所以,媽媽在孕期不要濫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時也要儘量避免接觸化學製品(殺蟲劑、阻燃劑、增塑劑DEHP等)。這些東西都會使胎兒體內的雄激素水平降低,很容易引發隱睪。此外,孕媽積極做基因檢測也是很重要的。

對於摸不到「蛋蛋」這件事,家長不必瞎擔心,有時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即便寶寶查出隱睪,及時治療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少出現生育能力低下、睪丸腫瘤的風險。

參考文獻:

[1]許麗雅,劉慶旭,許無恨,李嬪.隱睪患兒睪丸功能的評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1)

[2]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泌尿外科學組.隱睪診療專家共識[J].中華小兒外科雜誌,2018(7):484-487.[3]袁耀美.睪丸下降因素的研究進展[J].國際泌尿系統雜誌,2012,32(4):511-514.

相關焦點

  • 隱睪危害不可小覷!專家:治療這種病別太晚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泌尿外科 林炎坤主任醫師孩子出生後,很多家長可能只會關注到孩子是否有「槍」,而不會去留意陰囊裡到底有幾個「蛋蛋」。小兒泌尿外科醫生提醒:家有男娃的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注意摸一摸自己兒子的褲襠裡到底有幾個「蛋」,位置是否正確,一旦發現寶寶陰囊內不見睪丸,應儘早看醫生!隱睪是小兒泌尿外科常見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睪丸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會從腰部腹膜後下降至陰囊,若睪丸不下降或下降不完全,導致一個或者兩個睪丸未能進入陰囊內,則稱為隱睪。
  • 或是「隱睪」在搞鬼,家長要留心
    正常情況下,男寶寶的陰囊裡可以摸到兩個「蛋蛋」,左右各一,然而,有些家長發現自家男寶一側的陰囊比較飽滿,而另外一側的則比較空癟:裡面的「蛋蛋」怎麼不見了?這要不要緊?另外,也還有些家長反映說,平時給寶寶洗澡或換尿片時,明明可以見到「蛋蛋」在陰囊內的,但有時寶寶哭鬧厲害時,「蛋蛋」好像又消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男」言之隱丨家長怎麼判斷寶寶有隱睪?
    有一些男寶寶,生下來陰囊發育比較小,兩顆蛋蛋一個不在或者兩個都不在陰囊裡面,這時候我們就要懷疑是不是存在隱睪了。「1」什麼是隱睪,怎麼發生的?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睪丸藏在寶寶的肚子裡面,隨著胎兒的成熟,睪丸也慢慢順著腹股溝裡的「杆子」(睪丸引帶)慢慢向下爬到小陰囊中。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他們當中有的對孩子要求過高;有的對孩子溺愛過多;也有的任其發展;而更多的家長只重視智力開發,忽視了幼兒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缺乏對孩子足夠的認識。因此,指導家長正確地評價幼兒的工作非常重要。1.指導家長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針對幼兒教育的特徵,教師必須讓家長了解教育幼兒的相關知識。
  •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危害極大,讓孩子乖乖聽話,巧用低聲教育
    一,吼叫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危害1,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說過:"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父母經常性的吼叫式教育,很容易小的時候被經常驚嚇,大了會走兩個極端,一個是非常膽小怕事,一個是情緒變化會非常大。
  • 「對不起媽媽,我考砸了」,當孩子說考砸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考砸的時候,看到卷子上鮮紅的叉叉和可憐的分數,想必一定是怒火中燒。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樣應對呢? 其實上文案例中的蔣女士雖然對怎樣應對並沒有十分清楚的認知,但對孩子情緒上的呵護卻做得非常到位。
  • 被家長吼叫的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對孩子危害很大
    家長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最在乎的人。孩子處於愛學,模仿的階段。家長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都會跟家長學習。如果家長性格暴躁的話,會讓孩子學得有模有樣。以後發生事情的時候孩子性格也會暴躁的。如果有的家長生氣了就習慣仍東西,孩子看在眼裡了,也會用一樣的方法解決問題。
  • 貓咪隱睪究竟要不要緊?關於隱睪的最全科普
    如果6個月之後,還是沒有看到或摸到貓咪明顯的蛋蛋君,那麼只有兩個可能:性別判斷錯誤、隱睪。隱睪是怎麼形成的?貓睪丸未能按正常發育過程通過腹股溝管沿著腹膜鞘突下降至陰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如腹腔、腹股溝內。位於腹腔內,稱作腹腔內隱睪;位於腹股溝管內,稱作腹股溝隱睪。貓隱睪按部位分類一般就分為這兩種。
  • 孩子出現隱睪,千萬要重視,否則會影響終身!
    但是有的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的陰囊兩邊不一樣,一邊飽滿,一邊空虛,甚至一摸發現沒有睪丸,這時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隱睪,這時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正常睪丸的發育過程是什麼?什麼叫隱睪?隱睪包括睪丸下降不全、睪丸異位以及睪丸缺如。睪丸下降不全主要是在男性出生以後睪丸不能通過腹股溝管並沿著腹膜鞘突下降至陰囊,停留在下降途中,包括停留在腹腔內。睪丸異位是指睪丸離開正常下降途徑,到達會陰、股部、恥骨上甚至對側陰囊。睪丸缺如則是指一側或者兩側沒有睪丸,這佔隱睪患者的3%-5%左右。
  • 過度攀比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可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不能正確加以引導。 一旦讓攀比變成了嫉妒,那麼對孩子的心理建設是非常不利的。 下面梵雲就從兒童心理學的層面,給家長們做個分享。 看看孩子攀比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又該如何應對?
  • 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必然引起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有一方面就是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在家聽到最多的就是家長督促學習的聲音,而且有些家長還會說父母如何辛苦為了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名校光宗耀祖,還有些家長失當的疼愛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於是孩子的心理壓力又增加了幾分。
  • 11歲孩子迷上電視劇,每天都要追完劇才肯睡,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擔憂孩子的健康,也怕孩子因為追劇上癮而影響學習,但是實在不知道如何面對,只好上網求助。生活中喜歡追劇已經不再是婆婆媽媽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小孩子加入了追劇的行列。看起電視劇來廢寢忘食,沉迷於劇中的人物關係,佔據了極大的精力,在學習上也逐漸出現了不夠專注、視力下降等追劇後遺症。
  • 如何有效處理孩子早戀問題?
    還有的是因為家長長時間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導致孩子缺乏「愛」,因此就導致孩子渴望被「愛」的心理。異性之間是最容易產生好感的,進而導致孩子出現早戀的情況。孩子早戀危害孩子早戀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學習方面,成績下降是正常的,嚴重還會產生厭學情況。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許多家長都有一個困惑:孩子小時候乖巧可愛,依戀父母,喜歡與家長分享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可是到了初中階段,就不願意搭理父母,不願與父母交流;有的甚至喜歡和父母唱反調,與父母對著幹;有的情緒波動大,易與其它孩子發生衝突;有的沉溺手機,不服管教等等。
  • 媽媽上廁所,13歲兒子絲毫不避諱,親情越界,對孩子危害大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彼此親近的方式也有一定界限,家長要清楚這些,否則會危害孩子一生。麗麗去同事家做客,同事去上廁所,恰好兒子滿頭大汗跑回家,立馬飛奔到衛生間,絲毫沒有因為媽媽在上廁所覺得尷尬,也不避諱,還和媽媽閒聊,之後才淡定地走出來。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 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面對這種行為該怎麼做?家有女兒都該知道
    作為父母一直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過同時作為中國人思想上還是比較保守,國內大多數的父母在某些方面都不知道如何進行正確的引導,發現了孩子的不正確往往不是裝作沒看見,就是大吼一痛讓其畏懼,這樣根本就解決不了事情。
  • 「家長退群」引發新高度,我們該如何面對
    「家長退群」事件現在是越來越發酵,現在整個教育部都下達了一個文件上面說所有的家長都不能在批改作業了,所有的老師都必須肩負其本職工作來。為什麼現在總是強調家長不應該介入到老師的教育環節中呢?1.家長需要休息其中最重要一點跟大家的認可可能不太一樣,我認為家長應該好好休息休息,每天下班回到家以後其實不用說已經是非常的疲憊了,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城市裡的父母,下班可能都已經很晚了。回到家後還需要給孩子洗衣做飯,甚至還需要輔導功課。而下班的時候,本來是家長們勞累了一天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舒緩一下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冷靜下來,休息好了之後第二天上班才能更有狀態。
  • 磁力片的磁性對孩子有什麼危害?媽媽們該如何選擇磁性益智玩具?
    答案是:一部分磁性玩具對兒童是有危害的,磁力片對孩童是百利無一害。現在中國的玩具市場良莠不濟,特別是網上無良商家賣的「三無」玩具,這些玩具且不說質量如何,單單就是玩具的塗裝,就是不符合國家的標準,可能有某些化學成分超標或者使用規定禁止使用的材料,這對兒童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而且近期各種媒體曝光出的「玩具事故」簡直是讓家長們又害怕又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