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小啟: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人,三國鼎立時,以成功指揮赤壁之戰一戰成名。
當年的赤壁古戰場,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鎮,長江岸邊。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當年的赤壁之戰現場懷古,或者「雲遊」赤壁古戰場,從而創作謳歌周瑜的詩詞不計其數。
比如唐朝詩人 王周在《赤壁懷古》中這樣感嘆:「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又比如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在《曹公》這樣感受:「赤壁歸來應嘆息,人間更有一周瑜!」
還比如南宋中興四大家之一的範成大 在《吊周瑜詩》中這樣感慨:「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
也有一些詩詞高手不蹭熱點,獨闢蹊徑,從周瑜「通音律」,或者周瑜故居這些角度出發,也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
前者比如南宋著名詞人 陳與義在 《次韻景純道中寄大成》:「久欽樂廣懷披霧,一見周瑜勝欽醇。 」
後者比如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在《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名篇佳作,不勝枚舉。
今天,請大家隨果爸一起,以凡人心態,去領略一番英雄情懷。
李白: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詠赤壁》(唐)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一代詩仙李白,一生創作頗豐,雖然歷史久遠,多有遺失,現在存世詩作亦有1000多首,多為浪漫主義作品。
這首《詠赤壁》,描寫的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激烈場面。但李白此詩尊重史實,既沒有美化獲勝方周瑜,也沒有醜化失敗方曹操。
在這首詩中,李白雖然沒有正面謳歌或者直接指責哪一方歷史人物,有的只有面對歷史的塵埃的唏噓概嘆,卻在嘎然而止之後,讓人回味無窮。
李端: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聽箏/鳴箏》(唐)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首詩的大意是: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纖纖玉手手撥弄箏弦的美人坐在玉房前。為博取意中人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少女春心萌動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周瑜出自名門,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當過漢朝的太尉,周瑜父親周異也曾出任過洛陽令。
史書中記載,當時的周家子弟出遊時,動輒有100多輛乘車隨從,排場有多麼聲勢浩大,可想而知。
周瑜在這樣一個富貴顯赫的家庭裡出生長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但文武雙全,還精通音律,有著很高的音樂水平。
周瑜24歲時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精通音樂的他,每每聽到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曲有誤,周郎顧」也給了很多詩人創作靈感。
比如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菩薩蠻(贈周國輔侍人)》:「曲中特地誤,要試周郎顧。醉裡客魂消,春風大小喬。」
李端此詩當然也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從唐代三大詩僧之一的皎然。
李端於大曆五年進士,是大曆十才子之一,雖然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這首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當年晚唐的風流才子杜牧經過湖北三國赤壁古戰場,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江岸邊,偶爾拾得了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它並沒有被濤濤的江水銷蝕。
詩人撿起來又洗又磨,發現這原來是當年赤壁之戰留下來的。一支古箭將詩人帶回了那段風雲際會、群雄逐鹿的歷史之中。
詩人於是有感而發:當年周瑜火攻曹操水軍,如果不是東風及時相助,那東吳兩大美女怕是要被大色鬼曹操鎖在銅雀臺「金屋藏嬌」了。
「火燒赤壁」這一影響中國千百年的歷史事件,杜牧卻偏偏以「桃色情調」來吟詠。這首懷古詩不按套路出牌,被「文人相輕」,認為其所表達的主題是捨本逐末。
殊不知,不拾人牙慧,劍走偏鋒,出奇制勝,這正是杜牧的高明所在。事實上,《赤壁》不僅成為了歷代描寫三國詩歌中流傳最為久遠的佳作之一,到現在仍然是中小學課本的常客,即是有力證明。
蘇軾: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已兩年餘,當時蘇軾已47歲,與日逼近近知天命之年。
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
有「文赤壁」之稱的赤壁磯壯麗的風景使東坡居士感觸良多,更是讓他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風流倜儻、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韶華易逝,因寫下這首千古流芳的名詞。
周瑜因為指揮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創造了中國古代史上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一大戰爭奇蹟而名留青史。
與此同時,周瑜「愛江山更愛美人」。喬老爺膝下二個千金,是聞名遐邇的江南美女,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拜把子兄弟娶了姐妹花,雙雙抱得美人歸。
周瑜指點江山躊躇滿志功成名就,回歸家庭又能盡享天倫之樂,人生已達巔峰狀態。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堪稱前所未有。
蘇軾可以說是周瑜的小迷弟,他對周瑜頂禮膜拜,至少為周瑜寫過7首詩詞。蘇軾能貴為北宋詞壇豪放派掌門,此詞當為其立下汗馬功勞。
嶽珂:周郎二十四年少,蓋世功名隨一燎。
《赤壁》(宋)嶽珂周郎二十四年少,蓋世功名隨一燎。親提三萬走曹瞞,不以敵勍恨兵少。
周瑜指揮赤壁之戰那年,其實應該是34歲,但為了避免重複後文的三,故改作24歲,而周瑜24歲那一年,恰好是周瑜投奔孫策,與孫策稱兄道弟,共創東吳偉業。
嶽珂(1183年——1243年),是嶽飛三子嶽霖的小兒子,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嶽霖已經52歲,可謂老來得子。
嶽珂9歲那年,父親病故於廣州。嶽珂從小飽讀詩書,還致力於整理祖夫遺文,並廣泛搜集嶽飛的遺事,為其辨誣。
嶽珂後來考中進士,在為官一任、興富一方的同時,積極申訴讓朝廷對祖父冤案進行了平反,但他自己卻因詩中有寫宋徽宗被俘一事,也遭受貶謫。
作為一代抗金名將之後,嶽珂亦是血氣方剛,有錚錚鐵骨。對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嶽珂以「曹瞞」蔑視,自然將其和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忠良祖父的秦檜看作是一丘之貉。
再回首該詩開頭對周瑜年齡的篡改,想來嶽珂當是故意為之,似是對昏君當朝,奸臣當道,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有力控訴。
果爸思詩:
「周郎呼不醒,久立聽江聲。」 這是宋朝詩人曾用孫在寫 《赤壁》 時的無限感慨。
是啊,縱然是英雄人物,指揮過千軍萬馬,哪怕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如今,他也累了,就讓他好好休息吧。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周瑜凱旋而歸,走進歷史,走進古詩詞,依然意氣風發,風流倜儻。如今,斯人誠然已去,英雄風範長存天地之間。
輕輕拂去歲月的灰塵,讓歷史的光芒照進現實。品讀古詩詞裡的周瑜,不由得感慨萬千。人生在世,總要做些事情讓後人去寫,或者寫些事情讓後人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