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三國英雄周瑜:風流倜儻,雄姿英發

2020-12-19 果爸愛文化

果爸小啟: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人,三國鼎立時,以成功指揮赤壁之戰一戰成名。

當年的赤壁古戰場,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鎮,長江岸邊。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當年的赤壁之戰現場懷古,或者「雲遊」赤壁古戰場,從而創作謳歌周瑜的詩詞不計其數。

比如唐朝詩人 王周在《赤壁懷古》中這樣感嘆:「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又比如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在《曹公》這樣感受:「赤壁歸來應嘆息,人間更有一周瑜!」

還比如南宋中興四大家之一的範成大 在《吊周瑜詩》中這樣感慨:「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

也有一些詩詞高手不蹭熱點,獨闢蹊徑,從周瑜「通音律」,或者周瑜故居這些角度出發,也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

前者比如南宋著名詞人 陳與義在 《次韻景純道中寄大成》:「久欽樂廣懷披霧,一見周瑜勝欽醇。 」

後者比如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在《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名篇佳作,不勝枚舉。

今天,請大家隨果爸一起,以凡人心態,去領略一番英雄情懷。

李白: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詠赤壁》(唐)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一代詩仙李白,一生創作頗豐,雖然歷史久遠,多有遺失,現在存世詩作亦有1000多首,多為浪漫主義作品。

這首《詠赤壁》,描寫的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激烈場面。但李白此詩尊重史實,既沒有美化獲勝方周瑜,也沒有醜化失敗方曹操。

在這首詩中,李白雖然沒有正面謳歌或者直接指責哪一方歷史人物,有的只有面對歷史的塵埃的唏噓概嘆,卻在嘎然而止之後,讓人回味無窮。

李端: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聽箏/鳴箏》(唐)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首詩的大意是: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纖纖玉手手撥弄箏弦的美人坐在玉房前。為博取意中人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少女春心萌動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周瑜出自名門,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當過漢朝的太尉,周瑜父親周異也曾出任過洛陽令。

史書中記載,當時的周家子弟出遊時,動輒有100多輛乘車隨從,排場有多麼聲勢浩大,可想而知。

周瑜在這樣一個富貴顯赫的家庭裡出生長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但文武雙全,還精通音律,有著很高的音樂水平。

周瑜24歲時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精通音樂的他,每每聽到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曲有誤,周郎顧」也給了很多詩人創作靈感。

比如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菩薩蠻(贈周國輔侍人)》:「曲中特地誤,要試周郎顧。醉裡客魂消,春風大小喬。」

李端此詩當然也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從唐代三大詩僧之一的皎然。

李端於大曆五年進士,是大曆十才子之一,雖然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這首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當年晚唐的風流才子杜牧經過湖北三國赤壁古戰場,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江岸邊,偶爾拾得了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它並沒有被濤濤的江水銷蝕。

詩人撿起來又洗又磨,發現這原來是當年赤壁之戰留下來的。一支古箭將詩人帶回了那段風雲際會、群雄逐鹿的歷史之中。

詩人於是有感而發:當年周瑜火攻曹操水軍,如果不是東風及時相助,那東吳兩大美女怕是要被大色鬼曹操鎖在銅雀臺「金屋藏嬌」了。

「火燒赤壁」這一影響中國千百年的歷史事件,杜牧卻偏偏以「桃色情調」來吟詠。這首懷古詩不按套路出牌,被「文人相輕」,認為其所表達的主題是捨本逐末。

殊不知,不拾人牙慧,劍走偏鋒,出奇制勝,這正是杜牧的高明所在。事實上,《赤壁》不僅成為了歷代描寫三國詩歌中流傳最為久遠的佳作之一,到現在仍然是中小學課本的常客,即是有力證明。

蘇軾: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已兩年餘,當時蘇軾已47歲,與日逼近近知天命之年。

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

有「文赤壁」之稱的赤壁磯壯麗的風景使東坡居士感觸良多,更是讓他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風流倜儻、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韶華易逝,因寫下這首千古流芳的名詞。

周瑜因為指揮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創造了中國古代史上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一大戰爭奇蹟而名留青史。

與此同時,周瑜「愛江山更愛美人」。喬老爺膝下二個千金,是聞名遐邇的江南美女,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拜把子兄弟娶了姐妹花,雙雙抱得美人歸。

周瑜指點江山躊躇滿志功成名就,回歸家庭又能盡享天倫之樂,人生已達巔峰狀態。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堪稱前所未有。

蘇軾可以說是周瑜的小迷弟,他對周瑜頂禮膜拜,至少為周瑜寫過7首詩詞。蘇軾能貴為北宋詞壇豪放派掌門,此詞當為其立下汗馬功勞。

嶽珂:周郎二十四年少,蓋世功名隨一燎。

《赤壁》(宋)嶽珂周郎二十四年少,蓋世功名隨一燎。親提三萬走曹瞞,不以敵勍恨兵少。

周瑜指揮赤壁之戰那年,其實應該是34歲,但為了避免重複後文的三,故改作24歲,而周瑜24歲那一年,恰好是周瑜投奔孫策,與孫策稱兄道弟,共創東吳偉業。

嶽珂(1183年——1243年),是嶽飛三子嶽霖的小兒子,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嶽霖已經52歲,可謂老來得子。

嶽珂9歲那年,父親病故於廣州。嶽珂從小飽讀詩書,還致力於整理祖夫遺文,並廣泛搜集嶽飛的遺事,為其辨誣。

嶽珂後來考中進士,在為官一任、興富一方的同時,積極申訴讓朝廷對祖父冤案進行了平反,但他自己卻因詩中有寫宋徽宗被俘一事,也遭受貶謫。

作為一代抗金名將之後,嶽珂亦是血氣方剛,有錚錚鐵骨。對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嶽珂以「曹瞞」蔑視,自然將其和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忠良祖父的秦檜看作是一丘之貉。

再回首該詩開頭對周瑜年齡的篡改,想來嶽珂當是故意為之,似是對昏君當朝,奸臣當道,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有力控訴。

果爸思詩:

「周郎呼不醒,久立聽江聲。」 這是宋朝詩人曾用孫在寫 《赤壁》 時的無限感慨。

是啊,縱然是英雄人物,指揮過千軍萬馬,哪怕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如今,他也累了,就讓他好好休息吧。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周瑜凱旋而歸,走進歷史,走進古詩詞,依然意氣風發,風流倜儻。如今,斯人誠然已去,英雄風範長存天地之間。

輕輕拂去歲月的灰塵,讓歷史的光芒照進現實。品讀古詩詞裡的周瑜,不由得感慨萬千。人生在世,總要做些事情讓後人去寫,或者寫些事情讓後人去讀。

相關焦點

  • 周瑜小喬
    周瑜小喬
  • 彈指間灰飛煙滅,大都督周瑜的歷史真相,周瑜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的這首詞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這也是宋詞豪放派中的經典作品。在公元198年,孫策親自出來迎接跑來江東投奔他的周瑜。不多久就請周瑜擔任了建威中郎將。這也是江東最高的軍事長官。
  • 黃維德演的周瑜可圈可點,然而此人演的周郎,猶如本尊在世
    但摘掉有色眼鏡平心而論,新三國裡面也有一些角色把握得很好,黃維德的周瑜就是其中之一,周瑜的自信風雅和對諸葛亮的嫉恨還有對江東的責任都演繹的可圈可點,只是表現方式更加現代一點,少了些古人的書生氣。
  • 《鴻圖之下》周瑜使用攻略 周瑜圖文教程
    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酒過三巡,周瑜還能聽出樂曲哪裡有差錯,後世便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  ... 在三國時期的諸多智囊角色中,周瑜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來不會掉出前十。
  • 周瑜36歲殞命,妻子小喬貌美如花,剩下的日子如何度過?難以想像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寫盡了周瑜年少得志,風流倜儻。有史書記載周瑜二十五歲周瑜跟隨孫策攻取廬江的皖城而得大小喬兩美女,當時大喬二十歲,小喬只有十八歲,大喬嫁與孫策,小喬嫁與周瑜。那眾所周知,周瑜英年早逝,在三十六歲時與世長辭,而因貌美被納的小喬也才二十九歲,她是如何度過下半生的呢?
  • 羅貫中有沒有故意醜化周瑜
    在《三國演義》及其前後的民間傳說、評書評話中,為了襯託諸葛亮,周瑜被做了一些矮化處理,比如草船借箭,以及更過分的三氣周瑜,處處讓諸葛亮佔上風。這讓古林今來的周瑜支持者們很是不爽。 其中一條罪名是:「羅貫中居然把周瑜的羽扇綸巾給諾葛亮了!」
  • 大小喬與孫策周瑜
    而《三國志·周瑜傳》裡說,孫策周瑜於建安三年娶了大小喬,此時距離喬玄去世已經有十七年了。晉人寫的《江表傳》裡說,孫策周瑜娶二喬時都是二十五歲,當時大喬年十八,小喬年十六,由此看來怎樣都不可能是喬玄的女兒。既然喬玄與喬公不是同一個人,那麼大小喬的籍貫就與河南商丘、湖北嘉魚兩地無關,有確切史料佐證的籍貫地只有安徽安慶潛山縣這一處而已。
  •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拜《三國演義》所賜,一個「完美高富帥」的優質男周瑜,變成了一個狹隘的受氣包,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倒黴鬼,最後還落得個被活活氣死的可憐結局,這黑鍋真夠大的。01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想到周瑜,腦子裡就蹦出《國風》的這句詩。眉目俊朗,身長玉立,翩翩濁世佳公子,就像他的名,瑜。
  • 周瑜被氣死?快醒醒!周瑜真正的死因...
    其中周瑜和諸葛亮又聯合又鬥爭的故事,不但成為赤壁一役成敗的關鍵,而且還為決勝以後情節的發展增添了嫋嫋不絕的餘韻。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語,便是周瑜臨終前發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周瑜用盡心機謀害諸葛亮的種種打算失敗之後,應該取的正確態度是「學藝不精,技不如人,認栽。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7周瑜在《三國演義》裡也不是小心眼
    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各位的鼓勵和厚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很小氣?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在那個大沙淘盡英雄的年代,能稱之為英雄的人很多,周瑜便是其中之一。不僅如此,因為《三國演義》的流行,許多百姓人家也對周瑜大名如雷貫耳。其英雄事跡也是順手拈來。比如:「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
  • 同演周瑜,梁朝偉最帥,洪宇宙最經典,而他卻是來搞笑的!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疾能的典型,最終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身亡,直到臨死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可見周瑜是多麼一個鼠肚雞腸的人。但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周瑜卻又是另外一個形象。「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三國真君子—周瑜(三國謀臣5)
    應某位P姓讀者要求,今日來更一篇有關周瑜的文章。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專家:兩人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周瑜被抹黑了
    ,尤其是周瑜臨死時那句「既生瑜何生亮」,讓人感慨不已。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周瑜,除膽略過人、雅量大之外,還氣度恢宏,心胸豁達。劉備也曾盛讚周瑜,「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 王者榮耀中的周瑜在真實歷史中,是一位怎麼樣的人呢?
    周瑜作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文人儒將,其謀略不輸於諸葛亮,但是在歷史上的周瑜為何被人黑化?似乎給我們留下的影響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狹小胸襟,「三氣周瑜」的故事,我們對於史書記載的事實應當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也不能以史書的記載和文學作品的描述來評價一個足智多謀的人,這樣不僅是我們評價人思想上的狹窄,對於別人的評價也是不夠客觀的。首先我們看周瑜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三國時期,戰火紛飛,三國爭霸,文人士大夫各自投向自己所認為的明君。
  • 曲有誤,周郎顧——周瑜
    我們大家所熟悉和了解的周瑜恐怕就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氣死的周瑜了
  • 62歲「周瑜」近照罕曝光,滿臉皺紋,盡顯疲態,兒子是影視公司老總
    洪老師近態看起來很有精神,演員的素養無可挑剔,一說起周瑜,人們心中的經典永遠是洪老師,可以說,他成就了周瑜,周瑜也成就了他。 也許觀眾很難辨認出來,在劇中,洪老師飾演的第一個角色並不是周瑜,而是年輕時候的袁紹,他完美地詮釋了兩個不同性格角色的不同氣質。 袁紹的戲份拍完後,這個角色的落幕本來也已經表示著洪宇宙老師的三國之旅走完了,但在他回到話劇院之後不久,《三國演義》的導演蔡曉晴又找上門來,請他回來出演周瑜。
  • 小喬與周瑜並非情投意合,她只不過是周瑜的戰俘,還被剝奪了自由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絕世奇才:周瑜】周瑜之死真相駭人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的形象一直都是氣度褊狹、忌才妒能的人。那麼,周瑜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那麼,周瑜之死是不是真的如小說中的描述那樣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深扒一下!    【周瑜諸葛亮 素未謀面?】  自從遇上了諸葛亮,周瑜便連番上演」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戲碼,更在留下」既生亮,何生瑜「的遺言後,氣絕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