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7周瑜在《三國演義》裡也不是小心眼

2021-02-23 天權國學社

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各位的鼓勵和厚愛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綸巾羽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蘇東坡的時代還沒有《三國演義》,他很欣賞周瑜,才有這這闋詞。不過這裡牽扯一個版權的問題,因為自從《三國演義》誕生以後,這個就是諸葛亮的標配。但明顯蘇東坡的詞更早,因此可以說是羅貫中盜的蘇東坡的版。但是,現在深入人心的是諸葛亮的綸巾羽扇,弄得好像蘇東坡有點盜版了,這筆糊塗帳真有點兒說不清楚了。

《三國志》裡的周瑜那真是雅量高致,很完美的一個人。但《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是就差點意思,雖然仍然是足智多謀,但總被諸葛亮壓一頭,所以總惦記著殺了諸葛亮,很多人就評價周瑜嫉賢妒能,氣量狹窄,不能容人,最後被諸葛亮氣死。臨死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從此留下一個詞,叫做「一時瑜亮」,不過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勢均力敵的兩個人,而「既生瑜,何生亮」發出的則是被人壓了一頭的鬱悶之聲。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就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小心眼嗎?要說《三國演義》裡統帥級的人物被誤讀最厲害的,那肯定就是這位周瑜周公瑾了。

說起這個問題,我有點鬱悶,因為我對周瑜這個形象的心得,是我自己看書,然後琢磨出來的,沒藉助外力。結果後來我聽連派評書第三代大弟子吳荻先生的評書,我發現他也是這個觀點;然後再看毛宗崗先生批的《三國演義》,更發現幾百年前,他老人家就已經看出這個問題了,我現在再說這個,好像是借鑑別人之後得來的,實在是有點冤,沒辦法,誰讓我動作慢呢。當然了,想要比毛先生還快,這個真辦不到。

行了,說正文吧。周瑜的所謂「嫉妒」諸葛亮是從諸葛亮過江,智激周瑜之後開始的。本來周瑜覺得劉備已經讓曹操攆得跟個兔子一樣沒處躲沒處藏的,你們怎麼也要求我江東抗曹啊,他就等著諸葛亮張嘴。沒想到諸葛亮一張嘴就篡改《銅雀臺賦》,讓周瑜把老婆送出去,換曹操退兵,這下擠兌得周瑜不能不說話了,明確表態要堅決抗曹。這還不算什麼,後面周瑜問計於諸葛亮,諸葛亮提出,當務之急是堅定孫權抗曹的決心。周瑜說孫權不是表態了嗎?諸葛亮就說:「心怯曹兵之多,懷寡不敵眾之意。將軍能以軍數開解,使其瞭然無疑,然後大事可成。」就是說他認為孫權還是嘀咕,怕曹操兵多,自己寡不敵眾。結果周瑜疑問孫權,果然和諸葛亮說的一樣。周瑜顯示表示曹操兵雖然多,一是虛張聲勢,二是戰鬥力有疑問,堅定了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但轉過來就盯上諸葛亮了。

原文說周瑜謝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著吳侯之心,其計畫又高我一頭,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我們說嫉賢妒能,主要是嫉妒對方本領比自己高,怕他將來怕到自己頭上,搶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惦著除掉對方,說到底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功名富貴,這是真小人。但您注意,周瑜的出發點不是這個,他的出發點是諸葛亮「就必為江東之患」。他想殺掉諸葛亮的出發點是擔心諸葛亮本事比自己高,又扶保的是劉備。雖然現在是聯合抗曹,但兩邊都是有吞併天下志向的人,所以兩家早晚打起來,這個時候,劉備那邊有個諸葛亮,東吳就不好劃拉了。所以我們看,周瑜嫉妒諸葛亮,嫉妒的不是他要阻擋自己的上升空間,而是他對東吳的事業不利。所以毛宗崗先生批「不是患孔明,乃患玄德之得孔明耳。」

那麼如果諸葛亮和周瑜都保江東,周瑜也就不會惦記著殺他了。周瑜跟魯肅一提要殺諸葛亮,魯肅說可以勸諸葛亮投到江東這邊來,周瑜立刻讓諸葛謹去辦。要是嫉妒諸葛亮這個人,怕他搶了自己的位子,周瑜絕不會有這個舉動。所以周瑜想的都是江東的事業,他甚至恨不得諸葛亮投到這邊來搶自己的位子,阻擋住他的上升空間。如果真是這樣,周瑜那會是非常高興的。吳荻先生在說書的時候就分析說,如果諸葛亮真過來,周瑜估計會把自己的位子讓給諸葛亮,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江東發展壯大。對這一觀點,我表示同意。

所以,如果非要說《三國演義》裡的周瑜要殺諸葛亮是嫉賢妒能的話,那周瑜也不是為自己而嫉,而是為江東而嫉,屬於大公無私型的嫉賢妒能。這樣的嫉賢妒能非但不能說周瑜氣量狹窄,小心眼,反而說明周瑜一心為公,事業為重。

而且,後面事情的發展都讓周瑜料中了。赤壁之戰打完,周瑜乘勝追進,進攻南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敗曹仁,這就要進城了,沒想到諸葛亮來個黃雀在後,借東吳的勁兒,輕鬆取得城池,這才開始的三氣周瑜。周瑜之所以能被氣死,也不是就因為諸葛亮比他強,他不高興。而是因為他處處被諸葛亮算計,其實是江東處處在劉備集團面前吃虧,而周瑜又沒有扭轉局面的辦法,由此而產生的絕望情緒,其實他不是被氣死的,而是鬱鬱而終,鬱悶死的。毛宗崗先生批「周郎欲殺孔明,正是孔明知己。」這話批得點睛,雖然這倆人明爭暗鬥,但恰恰他們是知己,所以周瑜死了,諸葛亮才過江弔孝。當然,這裡面有緩和孫劉關係的考慮在內,但那篇悼詞也真是情真意切,諸位有空可以翻翻《三國演義》,看看這段。

相關焦點

  • 周瑜在三國演義裡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周瑜怎麼死的?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讀了名著就會好奇三國志周瑜是怎麼死的,據記載「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 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其實不是一本書
    這些典故,這些人物都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我們耳熟能詳的各種故事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鬥,火燒連營,草船借箭等等都是出《三國演義》。但實際上還有一本書叫《三國志》,描寫的也是與《三國演義》相同時期的故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兩者是否相同?《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8《三國演義》裡的魯肅告訴你什麼叫真正的大智若愚
    》當中給人的感覺比《三國志》當中形象差很多的人。《三國志》當中,魯肅在孫權面前大談戰略規劃,和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相差無幾,戰略眼光一流。《三國演義》當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把他這段給省了。還有著名的單刀會,《三國志》當中是魯肅義正詞嚴,數落關羽一通,關羽沒詞兒了,只能涼鍋貼餅子——蔫溜了。到了《三國演義》裡,為了塑造關二爺的高大形象,羅貫中先生又把魯肅給犧牲了,變成了關二爺賴帳賴得瀟灑自如,魯子敬這個要帳的真成孫子了。
  • 大智若愚魯子敬(三國演義與三國志)
    《三國志》當中,魯肅在孫權面前大談戰略規劃,和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相差無幾,戰略眼光一流。《三國演義》當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把他這段給省了。還有著名的單刀會,《三國志》當中是魯肅義正詞嚴,數落關羽一通,關羽沒詞兒了,只能涼鍋貼餅子——蔫溜了。到了《三國演義》裡,為了塑造關二爺的高大形象,羅貫中先生又把魯肅給犧牲了,變成了關二爺賴帳賴得瀟灑自如,魯子敬這個要帳的真成孫子了。
  • 《三國演義》 抹黑周瑜了嗎?
    諸葛亮三氣周瑜之類的故事,也就這麼被創作出來。(視覺中國/圖) 讀過《三國演義》,再去讀《三國志·周瑜傳》,尤其是裴松之的注釋裡大量引用的《江表傳》,肯定感受是《演義》真是太抹黑貶低周瑜了。 但問題是,《江表傳》這書儘管不是沒有史料價值,其實也有很強的小說性質,只不過是站在孫吳的立場上寫小說。
  • 被《三國演義》坑了的一代名將周瑜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的指揮者就是當時東吳南郡太守水師大都督周瑜,是當時名滿天下的美男子,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熟知兵法,精通音律。典故有記載;曲有誤,周郎顧。即使是酒後三巡,仍能分辨段音律有誤,並且能及時望向那位樂人。唐朝詩人李端有詩為贊: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刮骨療毒和周瑜火燒赤壁是假的,真相是什麼呢?
    關羽刮骨療毒關羽在大家心目當中的形象,除了武藝超群之外,意志力也是非常強,談笑間刮骨療毒,這個典故大家都應該知道講的是關羽率軍攻打樊城,不小心中了龐德的毒箭,箭毒一發作,眼看著關羽就要性命難保,幸好神醫華佗正好從附近路過
  •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很小氣?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不僅如此,因為《三國演義》的流行,許多百姓人家也對周瑜大名如雷貫耳。其英雄事跡也是順手拈來。比如:「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周瑜那歷史上的周瑜是怎樣的人呢?周瑜是一個氣量很大的人這可不是張口就來啊!《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的意思。與他同時代的人是怎麼評價他的呢?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以及其歷史含義
    而三國志則是紀傳體通史,以人物為綱,按時間順序,連貫地記述各個時代史實的史書體例。三國演義是結合史實虛構的文學作品,而三國志則是記述歷史的史學作品二、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如果通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那麼很容易發現,三國志更加偏向曹魏,而三國演義更加偏向劉漢。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有何不同?周瑜被黑得有多慘?
    談起三國人物,曹操、諸葛亮可進紅人館第一梯隊,關羽、周瑜可進第二梯隊。當然,這「紅人館」並不為人所知,因它只是我憑《三國演義》之人氣憑空杜撰而來罷了。用於此文,不過是想借題談談周瑜。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
  • 三國演義最有爭議的名將,周瑜排第二,第一名爭議最大
    大家都知道,小說《三國演義》裡,很多武將是具有爭議的,或者說與《三國志》有著很大的區別。那麼到底有哪些具有爭議的名將呢?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top 9 鍾會而在正史《三國志》裡,曹仁卻是勇猛善戰,曾單人獨騎,殺入重圍,救出很多人,甚至被士兵稱為天人。曹仁打仗不僅非常厲害,而且武藝也很厲害,以己之力,殺退敵軍,救出部下,令三軍嘆服,如此戰績,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曹仁,可謂是曹操方面軍統帥,又是宗族,一等帥才。 曹粉們,表示不服,要爭議!top 5 于禁
  • 真諸葛亮,比三國演義裡厲害多了!
    是時,荊州城下,周瑜進退維谷。而荊州城上,一曲《得勝歸》,悠揚婉轉…至此,周瑜舊瘡崩裂,摔落馬下,命在旦夕。史上,周瑜實為一儒將,絕非小雞肚腸之人。 從《三國志·周瑜傳》中擇幾條,瞧瞧。07智取漢中在《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初,諸葛亮採取疑兵之計,曹軍接遭挫敗,進退兩難。其間,老曹疑心病復發,夢裡亦殺人。
  • 《三國演義》的孫尚香是女豪傑《三國志》卻說她飛揚跋扈
    《三國演義》是一本典型的講述男人們故事的書,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狡詐的曹操,聰明絕頂但氣度小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智多近乎妖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司馬懿,其他還有呂布、趙子龍、黃蓋……無不為讀者熟悉。然而,細細讀起來,你會發現,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也有一些女人的戲,雖然著墨不多,但很重要,有些對歷史的進程還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女人們。第一篇,就說說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孫尚香。為什麼說有爭議呢?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孔明氣死周瑜 馬超痛失西涼
    魯肅便趁勢將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用上,諸葛亮「中計」。劉備接到周瑜送來的親筆信大驚,認為西川必將被周瑜所取。孔明則識破了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決定調動所有人馬,憑藉天時地利之優與之殊死一撥。《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4歷史上的曹仁比演義裡露臉多了
    在《三國演義》裡,曹仁幾乎就是反襯劉備那些智囊的背景板,樊城他反襯了徐庶,被徐庶算計的七零八落。在新野他反襯了諸葛亮,火燒新野,他又是落花流水。赤壁之戰以後,周瑜乘勝攻打南郡,守南郡的又是曹仁,但雖然是曹仁和周瑜的對決,但這段大家記住的就是諸葛亮的漁人得利和周瑜被氣得吐血,這段叫一氣周瑜,諸葛亮是氣人的,周瑜是生氣的,而曹仁雖然也跟著一通忙乎,但最後直接被無視了,沒人想得起來他,慘啊。不過這段裡曹仁也算表現不錯,跟周瑜鬥智鬥勇了很長時間,最後也屬於惜敗,體現了一個統帥的能力。
  •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曹操是如何從英雄一步步變成奸雄的
    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稱叫做《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取材於《三國志》的講史小說。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6他在歷史上叱吒風雲,但在《三國演義》裡只是個龍套
    那回書是「賈文和料敵決勝」,說的是曹操攻打張繡,不是很順利。這個時候荀彧傳來消息,袁紹要帶兵進攻許昌。曹操一聽這個,趕快傳令收兵,急急可可就往許昌撤。張繡一看曹操跑得這麼匆忙,有機可趁啊,就要帶兵去追擊,擴大戰果,賈詡不讓他去,說您要是去了準打敗仗。張繡就不信這個,帶兵去追,果然讓曹操打敗,灰頭土臉的回來。
  •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曹操是如何從英雄一步步變成奸雄的?
    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稱叫做《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取材於《三國志》的講史小說。《三國志》是陳壽所創作的一本正史,陳壽本來就是蜀國人,劉禪是他的君主,姜維是他的上司。後來蜀國滅亡後陳壽來到晉朝做官。陳壽最先完成的是《諸葛亮集》,受到大臣和皇帝的稱讚。然後又受命創作《三國志》,陳壽完成《三國志》以後受到很高的評價。
  • 彈指間灰飛煙滅,大都督周瑜的歷史真相,周瑜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羽扇綸巾形容在作戰時擔任指揮官的周瑜態度從容和淡定,因為他對這場戰爭早就已胸有成竹,穩操勝券。在談笑間讓強敵曹操的幾十萬水軍樓船在濃濃烈火和滾滾煙塵中化為灰燼,隨風飄散。蘇軾把周瑜寫的儒雅風流而又英雄氣概十足。但是翻開三國演義裡面的周瑜就完全走了樣,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小人。而且還中了諸葛亮的計一直到被氣得吐血而死。
  • 《三國演義》,玩兒起來!
    學校已放假,線下班都停課了,想必神獸只能呆在家裡了。      《三國演義》作為中小學必讀書目,想必你已經購買,此刻書已經也到家了。        「吞金神獸」歸位,《三國演義》在家。我說現在「有書有閒」可以完成從電視劇到名著再到歷史,科學,表演各個學科的無限趣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