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與周瑜設美人計,誆劉備過江留質,以換荊州,但此計為諸葛亮識破,此事弄假成真,劉備也成功脫險回到荊州,並迎娶孫尚香。
荊州城內,魯肅依奉許昌旨意前來討要江夏和南郡兩地。諸葛亮巧舌將其拒絕,魯肅遂向劉備談起進軍西川,索回荊州事宜。孔明果然以兵馬不足,糧草缺乏為由加以推脫。魯肅便趁勢將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用上,諸葛亮「中計」。劉備接到周瑜送來的親筆信大驚,認為西川必將被周瑜所取。孔明則識破了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決定調動所有人馬,憑藉天時地利之優與之殊死一撥。
周瑜率軍攻打荊州,竟然被諸葛亮設計埋伏,吳軍首戰大敗。周瑜憤恨不過,身體日漸虛弱。最終,周瑜決定率領剩餘兵將返回江東,以保留實力。東吳府衙內,周瑜病入膏肓,孫權急切探望。周瑜臨死前叮囑孫權韜光養晦,以圖江東大業。並建議孫權立魯肅為大都督。言畢,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遂死。
曹操疑忌馬騰,召其入京。馬騰欲趁機殺曹操,謀洩被殺。其子馬超聞訊,與韓遂起兵報仇,屢勝曹兵。
曹操用反間計;使馬超、韓遂自相火併,藉機打敗馬超。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較為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故事源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謂「十八路」諸侯聯軍徵討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號,幹的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勾當,都企圖稱王稱霸。《三國演義》以沒落的漢室宗親劉備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為兩條主線的展開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後期以蜀國丞相諸葛亮率領漢軍北伐,與魏國重臣司馬懿的鬥智鬥勇為主線,以三國歸晉而告終。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毛綸,字德音,號聲山,明代著名文學評論家。與金聖歎是同時代人。他在當時也頗有文名,但一生窮困不仕。中年以後,雙目失明,乃評《琵琶記》、《三國志演義》以自娛。評書時,由他口授,再由其子毛宗崗校訂、加工和最後定稿。
毛宗崗(1632~1709),字序始,號子庵,生於明崇禎五年,中國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是現存《三國演義》的修訂者,其情節上有一定的變動,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無障礙閱讀彩繪四大名著(小學生版)(全4冊)
圖文互動、注音解詞——全面掃清閱讀障礙。 專為小學生打造的四大名著「悅」讀版! 20開大開本,翻閱更方便。 全4冊,一冊一部名著,想讀哪部讀哪部。 每冊32回,甄選、合併精彩章節,小說情節更緊湊。 每回2000~3000字,保留原著行文風格,語言更通俗。 近1000個注音解詞,全面掃清閱讀障礙,免去查字典的麻煩。 近500幅精美插圖,圖文同步閱讀,方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原著。
第一回 桃園三結義 張飛鞭督郵
第二回 孟德獻寶刀 三英戰呂布
第三回 貂蟬受託連環計 父子交惡鳳儀亭
第四回 陶謙讓徐州 曹賊挾天子
第五回 呂布轅門射戟 曹操敗戰宛城
第六回 呂布命喪白門樓 獻帝血書下密詔
第七回 劉備後園種菜 曹操青梅煮酒
第八回 禰衡擊鼓罵曹 吉平下毒遭刑
第九回 關羽千裡走單騎 趙雲古城投明主
第十回 曹操奇襲烏巢 劉備避難荊州
第十一回 徐元直力薦臥龍 劉皇叔三顧草廬
第十二回 趙雲單騎救幼主 張飛大鬧長坂橋
第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群英會蔣幹中計
第十四回 孔明草船借箭 周瑜苦打黃蓋
第十五回 龐統暗設連環計 軍師妙算借東風
第十六回 曹操敗走華容道 趙雲計取桂陽城
第十七回 關羽義釋黃漢升 劉備迎娶孫尚香
第十八回 孔明氣死周瑜 馬超痛失西涼
第十九回 龐統殞命落鳳坡 關羽勇赴單刀會
第二十回 關雲長水淹七軍 華神醫刮骨療毒
第二十一回 呂蒙白衣渡江 關公敗走麥城
第二十二回 曹操疑心殺華佗 曹植智吟七步詩
第二十三回 漢王稱帝 張飛遇害
第二十四回 陸遜火燒連營 劉備遺照託孤
第二十五回 七擒孟獲 計收姜維
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嚇跑司馬懿
第二十七回 諸葛妝神搶麥子 木牛流馬運軍糧
第二十八回 武侯病史五丈原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二十九回 丁奉破胡遵 姜維斬徐質
第三十回 姜伯約屯田 鍾士季分兵
第三十一回 鄧艾偷渡陰平 劉禪樂不思蜀
第三十二回 孫皓請降 三國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