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活力商都 活力商都 收錄於話題#文學天地38個
中秋節——難忘的兒時回憶
打月餅 供月亮
作者:肖東芳
朗誦:桑昊宇
八月十五月亮圓,家家戶戶拜老天。
混糖月餅凡毛餅,嫦娥玉兔快嘗鮮。
圓圓月餅甜又甜,月亮婆婆笑開顏。
上紅月餅提江餅,青紅絲絲包裡邊。
快給奶奶送一摞,奶奶臉上樂呵呵。
抱住孫孫叫心肝,忙掀柜子取果果。
天上朗月照,神州萬家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商都縣城區的大街小巷又搭起了帆布棚,做餅師傅用電烤箱又烤出了各種口味的月餅。有:蜂蜜、紅糖、冰糖、芝麻、玫瑰的混糖月餅;鳳梨、豆沙、棗泥、芒果、五仁的包餡月餅等。望著這些琳琅滿目、品種之多的月餅,不由得使我想起小時候的那段順口溜;更不由得使我想起小時候村裡打月餅的熱鬧場景來。
那時,每年從農曆八月初八到十五,拴狗他們家就分外熱鬧: 不論是本村的還是外村的許多人都來他們家打月餅。每當此時,他們家裡屋堂屋的人圍的是密不透縫,擠的是水洩不通,家裡站不下的,院子裡也站了許多。
拴狗爹是家喻戶曉甚至全鄉二十多個自然村都曉得的有名的好餅匠。聽說大集體時,就給鄉裡的供銷社做各種糕點。比如八月十五做混糖月餅、提江月餅、上紅月餅、翻毛月餅……大年做麻花、桃酥、點心、餅乾、糖人……之類。那神手就是不凡!那味道真是絕對的絕了!
一進拴狗家的堂屋,挨著西牆有一條順長大炕,炕尾側面鍋臺上鑲了一口大鍋,鍋裡不停地沸騰著開花兒滾水。僅離一步之遙也穩了一口出勺大鐵鍋,是用來和月餅面的。
打月餅是排隊輪流的。輪到誰,誰就把自家帶的白面、素油、紅糖拿出來上稱。比如三油三糖(十斤面,三斤油,三斤糖),打出來的月餅最好最潤。那時候,人們普遍窮,捨不得打三油三糖,只打個二五油二五糖就夠嬲了。有的甚至二油二糖,再放上半小包兒糖精,味道還不錯。
「可別糟蹋了餅匠的水平啊!」有人諷趣道。「不看是誰做的營生了,拴狗爹做到底哇能賴了!」「呵呵呵!」拴狗爹聽了,嘴一歪,幾顆大門牙不由自主地露出唇外,小眼迷成兩道縫,像只可愛的米老鼠。也有打二三十斤面的。「多放點糖精甚也有了,養的孩子多,經不住搬騰,打的早了,不且過八月十五就所剩無幾了,乾脆多打點哇……」
稱好後,拴狗爹把素油和紅糖倒在一起,小蘇打面兒是拴狗爹白送的。再把開花滾水用瓢按一定的比例舀上幾瓢,澆到糖油裡,糖油一下子散發出撲鼻的香味兒來。拴狗爹用鏟子譁啦譁啦地把糖油化到直至充分融入水中。倒進面開始和了:只見拴狗爹一手揮動著大鐵鏟,另一隻手攏著面,卯足勁「蹭呼蹭呼」地來回翻攪著。不大功夫,均勻柔軟的醬紅色的一大團面被鏟到了鐵皮案板上。「啪啪啪」拴狗爹雙手開弓,隨著月餅記子雨點般從手中飛落。然後拴狗爹雙手熟練而有節奏地團揉著,再一按,一個個油滑柔軟的混糖月餅形成了。放在長方形的鐵盤中,不大不小、不多不少,正好一斤面五個月餅,十斤面五十個。
拴狗家的院子裡,壘了兩座打月餅的爐灶。一座在院裡靠近堂屋的窗戶跟前,一座在西涼房裡,都有一人多高。形狀像大集體儲存糧食的腦個包,頂部抹的圓禿禿的,像禿子的腦袋瓜一毛不掛。下面「呼呼」燃著紅紅的塊煤碳火,中間有一扇嚴嚴實實的鐵門,這爐灶技術在當時可謂高端大氣、上檔次。拄狗媽跑進跑出忙前忙後,額頭的汗珠像豆豆浸得滿滿的。有的汗珠連在一起,順著臉夾滑下,拄狗媽媽也顧不上擦一下。
打開鐵門,兩層鐵皮抽屜裡就露出了圓圓的月餅。有七八成熟的月餅磁啦磁啦地叫個不停,那香味直入鼻孔。拴狗媽墊上毛巾迅速拉出抽屜,分別在每個月餅上用刷子抹了一層油,然後用筷子頭"蹭蹭蹭"戳了三個眼兒,便於月餅熟得快。放下筷子,又敢忙拿起印章「噔噔噔」一一餅子中間立即現出一朵小巧玲瓏的紅紅小梅花,把月餅裝飾的更姿潤更有食慾。
院子當中的大笸籮裡、篩子裡、籮筐裡都晾著剛出爐的紅騰騰油濡濡的自家月餅,看見就香的流口水。打出月餅的主,忙拿起一個掰開,不論路過的大人小孩,總會熱親地硬往手裡塞:「給!嘗嘗我家月餅打好了嗎?」「不了,不了,我也排隊等的了,馬上出鍋呀!」「吃哇們,莫非怕看見你牙了不是?」說完,又往旁邊的孩子手裡塞一塊兒。你推我讓中,活躍了氣氛,增進了友情。忙掰了一口放到嘴裡:「嗯!可打好了,溼忽忽、潤特特的。」吃著說著都眉開眼笑。
還有的人家打的提江月餅和上紅月餅(包餡兒的,比較上檔次的)。用模子盍的花個稜稜兒真漂亮!專為送長輩的或招待新媳婦兒上門給外父家送禮的。
不論是本村的還是外地的,都是乘興而來,滿載而歸。離家近的是擔筐、提桶的;離家遠外村的是趕著馬車套著牛車驢車的,還有騎自行車的……叮嘰噹啷,吆吆喝喝,南來北往,好不熱鬧。
那幾天,拴狗他們家開爐,全村到處都飄散著月餅的香甜。街上玩耍的孩子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引逗著沒打出月餅的孩子的眼晴亮的像一百瓦的燈泡,恨不能鑽到月餅裡去。有的吃到半塊兒,捨不得吃,一會兒掏出來咬一幾,一會兒又放進衣服口袋裡,口袋上還留下一片黑呼呼的油印子。
從頭天上午排位子一直到第二天早晨,父親才把月餅用桶擔回家。滿屋子立刻飄散著月餅的香味,我們兄妹三個的眼晴火辣辣,手也不洗,趕緊一人拿上一個就往嘴裡塞。
母親從涼房騰開一個齊胸的大罈子,裡外用布擦抹的光滑可鑑。在壇底放了十多個紅賓果,又倒了一股二鍋頭酒,然後把鋁鍋裡的鋁箅子放進去,再把月餅都豎起來一層一層壘了滿滿一罈子。這樣儲存月餅,放到過大年也絲毫不壞,而且越靠底部的月餅越好吃,拿在手裡,油個浸浸的散發著酒果的清香。無論是口感和色澤: 甜個盈盈,酥個甚甚,紅個騰騰。實在好的沒法說了。
中秋節這一天終於來了,月亮從東南邊冉冉升起來,露出了金黃燦燦的圓盤大臉。吃罷餃子,我們就嘰嘰喳喳叫母親張落著供月亮了。我趕緊跳下地,把大紅柜上的大茶盤洗乾淨,放在炕上。母親用刀把月餅認認真真地分成四牙牙,放在大茶盤裡,轉周圍一圈放上了瓜果萄梨,然後再放在窗臺上……月亮越升越高,天空中像落了個大玉盤,寧靜的夜晚,大地撒滿了銀光。我們坐在父母的身旁,眼望皎潔的月光,昤聽父親講關於嫦娥、玉兔和桂花樹的美麗傳說,感覺月亮婆是那麼神秘奇妙!
父親的故事講得差不多了,月亮就算供罷了。我們全家圍在一起開始分亨供品的美味了。妹妹最愛吃西瓜,只聽見淅哩譁啦吃得要多香有多香。母親還把盤中的大紅萍果一人分給我們一個。供月亮的月餅似乎更好吃了,我還能吃三四牙牙,從嘴裡甜到心裡頭,肚罈子變成了鼓鼓的油罈子。
如今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電烤箱早已代替了泥爐灶,焙子、月餅已成為尋常百姓早晨的家常便點。八月中秋隨便買幾個月餅,中秋一晃而過。過節似乎再沒有過去那麼有意義,再也回不去兒時打月餅的場景了!好懷念那時紅紅的碳火泥爐灶,烤出的月餅香又甜!
……
混糖月餅凡毛餅,常娥姐姐快嘗鮮。
….…
上紅月餅提江餅,青紅絲絲包裡邊。
……
作者簡介:肖東芳
網名:彩嶶
內蒙古商都縣人
曾在呼市日報上發表文章
《難忘兒時看戲時光》
還有作品在
商都縣"凝聚全民正能量
"榮獲三等獎
願今後的生活不時有文字來點綴
原標題:《【文學天地】中秋節——難忘的兒時回憶 「打月餅 供月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