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到哪裡去?」
——來自保安小哥的終極哲學問題。
上周拉著Vivian去外灘邊高大上的復星藝術中心,看了Julian Opie的中國首展。沒聽過這個藝術家不打緊,但上面這張專輯封面你一定覺得眼熟。2000年,他為英國搖滾樂隊Blur設計了《The Best Of》的專輯封面,名聲大噪。這張封面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幅標誌性的藝術作品,被收藏在倫敦的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今兒帶大家認識這「四臉懵逼」背後的男人。
▼藝術家
「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我的創作意味著我們如何感受這個世界,如何感受現實。」
—Julian Opie
Julian Opie,英國當代藝術家,1958年出生於倫敦,1982年畢業於倫敦金史密斯藝術學院,曾師從觀念藝術家Michael Craig-Martin。
這都不重要。
V-「帥嗎?」
S-「帥!」
▼展覽
這次展覽Julian Opie精心挑選了50多件作品帶來上海。可能是由於票價略貴的原因(100/人),我們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人。於是兩層的展廳被我倆獨享了。展廳被分成兩個主題:都市生活和鄉村生活。有掛畫,雕塑裝置,馬賽克拼貼,掛毯和數碼動畫等,都是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作。
-都市生活-
入口首先看到的就是藝術家的「肖像大臉」系列。這些由黑色粗線條和大色塊構成的臉上,我們看不到任何表情,一切都被縮寫,被符號化了。然而每一個符號般的作品旁卻都標記著真實的名字。藝術家如是說,「人們認識一些公司是從它們的標誌開始,我想我也可以為每個人找到一個符號。我開始發展這些想法。我坐在火車上,看到對面的人,就想像他們的符號。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個通用的語言去改變他們每個人。」
對Julian Opie來說,運動的圖像是自然的,靜止的圖像反倒不自然。他帶著相機上街,觀察在金融區穿梭,公園裡慢跑,商業區閒逛的人們。在這些無止盡行走,奔跑的人群中,我腦海裡浮現出文章開頭那三個「終極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人群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
藝術家還將高科技運用到相對傳統的繪畫和雕塑裡,利用3D列印,數碼動畫,馬賽克拼貼等技術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然而對他而言,科技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讓觀者更好的感受到他想傳達的信息。科技與網絡世界構成的虛擬世界已經讓人們產生了一些所謂「疏離感」,他希望人們更加關注作品,而非背後的技術。
-鄉村生活-
離開都市的人群,來到三層,轉身看到積木堆成的牛群與從容不迫的草原,一下子回到了自然之中。
駕車駛離,夜路上是否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面對隧道,一動不動,身體卻感知著強烈的速度感。
▼展覽信息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每天10:00-18:00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電話:021-63055118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開了留言功能,撒花花~
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