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的公號請後臺回復「轉載」)
文/師燁東 曹玥
泰禾的第一座影城落地之後的兩個月,華潤也來了。
9月末,媒體報導華潤成立了華潤影業,全面負責自營影院品牌「萬象影城」,未來3-5年計劃開業50家,全國首家萬象影城將於明年2月落地深圳華潤萬象匯。至此,包括萬達、保利、恆大、泰禾、華潤等眾多地產商在內,都已經進入到電影產業的下遊。
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發現,除了這些大小地產商,包括華聯、蘇寧、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擁有商業地塊、商業地產的企業,如今都在投資影院生意。儘管近兩年影院的生意已經不如從前,但是電影產業的下遊仍然進入到了一種有地者先「佔山為王」的競爭態勢。
而對於傳統的院線與影投公司來說,城市中好的地理區位會越來越少,與有地產的企業競爭,其不僅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成本優勢。在越來越多企業進入到電影產業下遊的情況下,影院的生意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地產搶灘登陸:影院已是商業地產標配?
當年萬達華納合資辦影院,因政策流產之後,萬達成為「接盤俠」,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趕上電影產業大爆發,數年之後,影院竟然成為萬達廣場中獨樹一幟的領先配置,而萬達院線也成為國內院線的領頭者,並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萬達電影(002739)2017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1-9月分的累計票房達到了65.2億元,佔全國總票房的15.3%;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擁有已開業影院478家,4211塊銀幕。
曾經在商業地產高喊「學習萬達,超越萬達」的泰禾,今年在北京開出了其第一家影城。泰禾集團的副總裁沈力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萬達市佔率絕對領先,但其他影院的份額都太小,第二名中影和第三名大地佔了不到10%,排名前十名的影院有的甚至只佔到2%,電影市場是可以整合的」。
擁有商業地產的泰禾與華潤都號稱要打造高端影院,且規模都不在小數。在泰禾第一家「一流的星級影院」開業的同時,其已在全國籤約50多家影城;而華潤也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開業40+家「國內公認的高盈利性、高端影院品牌」自營影院。
房企不僅僅在針對商業地產配置影院,影院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住宅地產項目的周邊。泰禾的一些高端住宅內的影音室,已經可以和院線同步觀看上映影片;恆大布局圍繞於住宅的配套影院,增速迅猛,從2014年開始,在三年內開到了82家影院。2017年,恆大院線預計將新增開業影城超過60家,新增銀幕420塊以上;未來三年內,恆大院線將建成並投入使用影城350家。
而作為央企的保利集團,其業務範圍則橫跨地產、文化產業的全產業鏈條,保利旗下不僅有院線、劇院,更有影投公司以及外部的加盟影院,在文化產業鏈條的上遊,保利投資電影並負責發行,「保利影投公司分別要給自己的直投影城供片,給其它的外部的加盟商也好或者其它的公司去做供片服務。」
深圳保利劇院
與保利類似,電影的下遊之外,包括萬達、恆大在內,不少地產公司亦在電影文化領域布局文化地產業務,一家房企的中層告訴壹娛觀察,「住宅開發的天花板已經看得見,如今很多地產公司拿地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引入文化業態;而且在拿地之後,拿著這些文化項目與文化類企業公司尋求合作開發的成本相對低廉。」
除去上述提到地產公司,包括佳兆業、泰禾、海岸集團、星河集團、益田集團等地產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影管公司。為何現在的地產商如此鍾情與電影相關的下遊投資?
「首先影院業態被視為商業綜合體客流匯聚的核心,把這個核心掌握在自己手裡,對地產商而言,跟自己經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會帶來經營上的協同;其次,電影放映行業的高速發展,讓地產商除了租金收益以外,希望進入這個高增長且現金流穩定的行業,分享產業的收益;最重要的是,目前實體零售行業進而商業地產行業的運營壓力巨大,餐飲、體驗類消費在商業業態所佔比重越來越高,而影院可以說是體驗類消費中唯一一個得到驗證的業態,面臨升級和產業多元化壓力的商業地產運營商進入這個行業,也就順理成章了。」太合娛樂副總裁邱洪濤告訴壹娛觀察記者,「而且地產公司有錢、有地,在建設影院時這都是他們的優勢。」
華聯、蘇寧、紅星美凱龍入局:下遊「佔山為王」的時代已經來臨?
壹娛觀察發現,不僅是大小地產商,許多儲備有商業地塊或者是正在轉型做商業綜合體的企業,都在電影產業下遊發力,包括電器銷售出身的蘇寧、家具業出身的紅星美凱龍,以及零售業出身、擁有眾多超市的華聯集團等等。
蘇寧廣場
正在發力商業地產的蘇寧已在全國布局了將近百座商業綜合體,而媒體報導,2015年末蘇寧曾宣布,未來五年,蘇寧將在蘇寧雲店等自有物業裡建設200家蘇寧自有品牌電影院。
主營業務在商超的華聯2016年與耀萊影院合資成立了控股子公司華聯院線,從事影院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業務。截至2016年底,華聯院線已擁有7家影院,42塊銀幕。華聯院線在2016年的電影放映及賣品收入業務營業成本為897.76萬元,毛利潤達56.9%,華聯股份董事會稱,未來形成規模效應後,預計將大幅提升利潤水平。
2013年宣布進軍商業地產的紅星美凱龍,亦在同年與四川省電影公司正式籤訂合作協議,共同出資組建上海紅星太平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意在助力美凱龍旗下紅星國際廣場、愛琴海購物中心的商業發展。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紅星美凱龍影業目前已有7家影城。另一家家居業務出身的居然之家,同樣在進軍商業地產之後開始布局影院業務。
紅星美凱龍自有影院紅星太平洋影城
不難發現,在商業地產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無論是地產公司,還是正在轉型的蘇寧、紅星美凱龍,其做影院的主要訴求之一便是豐富其商業綜合體的業態。但有一點值得憂慮的是,中國電影產業票房的增速已經跟不上銀幕的增長速度。在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個位數的同時,去年國內的影院增速仍然超過20%,總數超過8000家;而銀幕增速更是超過30%,總數超過4萬塊。在今年一季度市場仍然平淡的情況下,銀幕增速仍然超過30%。在這個時候仍然在往下遊投入,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是一個好時機嗎?
「地段是不可再生的。商業體好、地段好,從地產商的角度看來,雖然自己是新進者,但也會有自信,人流應該分流到我這來。即便影院的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大,這些有錢有地塊有配套的企業,也不會是電影產業下遊中先被淘汰的。」邱洪濤告訴記者。
這些擁有地塊的企業,則給了傳統的院線與影投公司不少壓力。「原來是10家去搶8個項目,現在是10家去搶3個項目。好的地段越來越少,傳統的影管公司拿好項目越來越難,而且商超裡租金越來越高,導致影院的運營成本也越來越高。這些地產公司和做商業地產企業的進入,一定程度上會加速院線行業聯合和併購。」一家地產商的影投項目負責人在接受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採訪時說道。
在他看來,這些有地塊的公司開設影院是一個風險不大的生意:「這些企業進入電影產業的目的不同,有的是配套住宅或者商業,有的是運營文化地產項目,或者是為公司上市打造概念。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有錢有地就可以先佔山為王,經營好了可以通過影院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即便經營不好,擁有好地段和配套商業綜合體的影院也能賣出一個好價錢。」
熱 門 文 章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Netflix業績看起來挺美,但明年要燒80億美金還是暴露了它的焦慮
IMDB7.5分,北美票房第三,《英倫對決》解鎖了合拍片的正確姿勢嗎?
毫無流量明星的《天才槍手》,靠什麼拿到26%排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臺回復
另有影情|朔方|EVA|陳昌業|張昭|
關鍵詞|轉載|合作|讀者群
即可收到相應內容
諮詢請加yiyuguancha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