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實際上「眼見未必為實」。你若不信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故事從春秋時期孔子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講起。這天,師徒們走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隨身帶著的乾糧吃完了,只有孔子的「學神級」大徒弟顏回身邊還剩有一些米。孔子忙叫顏回煮飯給大家充飢。
優等生顏回很聽話,立即涮涮鍋,生火煮起米來。米飯快熟時,從鍋裡飄出了陣陣香氣,使孔子和其他徒弟們更加餓得慌了。孔子就忍不住抬起頭朝鍋邊看了一眼,這一看不打緊,就見學生顏回敏捷如猿的從鍋裡抓了一把米飯,塞進嘴裡,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孔子心中暗道:「蒼天呀!大地呀!莫非我教的學生都是假仁假義嗎?要不然怎麼連我最得意的弟子竟也做出這等不光彩的事情?!」
到了吃飯的時候,顏回恭恭敬敬的給老師和師弟們盛好飯,自己卻默默坐到了一邊。孔子心想:敢情是他剛才偷吃飽了,現在裝模作樣的冒充「禮讓三先的全國模範青年」。於是,孔子心生一計,便對顏回說:「顏回呀,方才師父夢見了先祖,現在我要祭奠一下,你快擺香案吧。」顏回一聽,忙阻攔說:「師父,萬萬不可!方才學生不慎,一陣風吹來,將灰刮到了鍋裡,我趕緊把弄髒的部分米飯抓起來,打算扔掉,可又覺的扔了可惜,於是就吃掉了。現在髒米飯雖被我吃了,但免不了還有不乾淨的。不乾淨的飯,誠意不足,怎麼好意思祭奠先祖呢?」
孔子聽後,不由心生內疚,剛才差點錯怪顏回了,由此對顏回也更加器重了。
從這則故事我們可看出:親眼所見也未必看到真相,深入調查研究,多方面了解,才能弄清楚一件事情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