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宋詞人,有一個人開啟了豪放派詞風、拓寬了詞的意境,用豪放而又婉約的作品風格,去大量描寫軍旅生涯、戰爭軍事,並且他開還創了稼軒詞,在詞中表現出軍隊裡的戎馬生涯、壯闊豪邁,有一種悽美的色彩,又平添了一抹悲壯。這樣大氣磅礴的南宋第一詞人,就是辛棄疾。
他留下了大量詞作,其中有很多經典。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位寫出豪放詞的宋代詞人,還是一位愛國將領,他上場殺敵,一生致力於擊退金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刻板印象之外,一個脫離書本的真正的、鮮活的辛棄疾。
早年時光
辛棄疾是南宋第一詞人,是現今山東濟南人。他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原因是他也想像漢朝的霍去病一樣,擊退強敵、保衛國家、抵禦外族的入侵。從這裡可見,辛棄疾是一個愛國之人,從早年起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國家北邊被金兵佔領,早已淪陷。而辛棄疾的祖父雖然在金任職,卻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拿起武器把金人趕走,拯救國家。辛棄疾他們家和金兵還有不共戴天之仇,受祖父的影響、家族氛圍的烘託,年幼的辛棄疾早早的就萌生出了要擊退敵軍的想法,特別是他幼年時在金人淪陷區生活,每天都能看到在金人統治下漢人的遭遇,目睹了漢人在金國受到的許多不公待遇和折辱。所以,小小年紀的他就發誓趕走金人,並把復興國家、恢復南宋的地位當成了自己的責任。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辛棄疾的詞寫了很多家國情仇詞的原因,過早接觸外敵入侵的痛苦,讓他催生出了那種天然的俠義之氣。
起義反金
辛棄疾從小便有家國情懷,所以他從小不僅學習文化知識,還學習武功,可謂是少年天才,能文能武。他不僅喜歡習武,還特別喜歡兵書,研究打仗。自小受祖父的影響,他也同樣擁有了復興民族的遠大抱負,於是他從小刻苦鑽研,一心想報效祖國。終於, 在他二十二歲時迎來了這個機會。
在他二十二歲那年,金人貪婪,長期侵佔南宋的地方還不夠,還想要拓展勢力,意圖南侵。長期的壓迫,使當地的漢人早就苦不堪言,但是金人還想得寸進尺,這就徹底激怒了當地民眾,也激怒了正當少年的辛棄疾。當地民眾開始自行組織反抗,早就想對抗金人入侵的辛棄疾,便瞅準了機會,組建了兩千多人的民兵加入反抗金兵的義軍隊伍。在隊裡辛棄疾表現優異,還親自被義軍頭領任任命執掌帥印。而當他們奮勇抵抗之後,金軍產生內亂,開始向北撤退,辛棄疾當機立斷準備和朝廷聯絡——要知道如果他所在地的軍隊如果可以得到官方的幫助,那一定是如虎添翼的。
而當辛棄疾向朝廷聯絡返回義軍的途中,卻聽說義軍首領被叛將殺害,義軍將要潰散的消息。當時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後,依然能夠冷靜自持,率領僅五十幾個人的隊伍去偷襲敵軍幾萬人的敵營,將義軍的叛將捉拿回來,並交給朝廷處決。叛將被當街處決,辛棄疾因表現優越而名聲大震,很快,他便步入了仕途。
政治生涯
因為抵禦金人有功,辛棄疾早早的就進入了朝廷,這時候他才二十五歲,可謂是少年才俊,意氣風發。朝廷把辛棄疾派往了南方,當他去南方的時候,因為自身是因抗金有功才得以走上的仕途,所以為官之後的辛棄疾依然有著想要抗擊金人,恢復南宋銳氣的抱負,所以還寫了大量關於抗金的建議,用以保衛南宋。可惜,南宋懦弱,並不打算抗金,但他們卻在辛棄疾寫的大量建議中發現了他的才能。於是,辛棄疾先後被派往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等官員,讓他以另一種方式為國家效力。辛棄疾雖然做得也很好,但他卻感到抑鬱不得志、壯志難酬,因為他的願望就是把敵軍擊退,讓自己的國家不再受侵犯。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國家不支持他的想法。並且,他還因為自己熱情豪邁、固執執拗的性格為官場所不容,官場上的人說話都是虛與委蛇、彎彎繞繞,和辛棄疾那種北方所特有的豪邁一點也不一樣,所以他在官場做官也做得非常不如意。後來,辛棄疾認識到了這點,有意開始隱居,並在隱居時寫下了大量詩篇。
殺人無數卻壯志未酬
隱居時的辛棄疾寫下的那些詞作中,不乏也有描寫他自己的軍旅生涯。不過在隱居時他也曾被重新任用過一次,本以為終於可以再次施展抱負,可惜他卻又被官場的人際所累,被迫離職。據說,最後他在臨終時還惦記著擊退金人,臨終時還在大呼殺敵。就這樣,一代詞人走完了他的一生,壯志未酬,憤懣難平。
如果評說辛棄疾成就的話,那應該就是那南宋第一詞人的美譽以及奮勇殺敵的心吧!他奮勇殺敵的心從來不曾改變,甚至可以說這些貫穿了他的一生。而他又殺了多少人呢?他為保南宋不受金人侵擾,多次上戰場奮勇殺敵,還殺了偷襲義軍首領的叛將,一生殺敵無數,但卻都是為了保衛國家,他的行為值得讚賞。
結語
辛棄疾是一個偉大的詞人,是一個愛國的詞人,一生都在為南宋出力,甚至身處病榻之上也依然心懷天下,如此豪情壯舉真可謂是一代民族英雄了!他所擁有的這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由陳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