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理論都是基於獨生子女,二孩兒家長這次是真毛爪了

2020-12-23 跟北房三間聊教育觀

有些邏輯只能存在於理論中,比如當下所流行的硬核邏輯推理遊戲,遊戲高手一旦跳出遊戲的框架,在現實中依然是個邏輯不清的人。很多理科生的邏輯思維很強,可在創業過程中偏偏就推不出自己的經營模式如何在市場立足。

關於剛剛開放二胎時候人們似乎鬆了一口氣,畢竟獨生子女存在太多遺留問題,很多父母本身就很忙對孩子疏於照顧和陪伴,再生一個讓兩個孩子有個伴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再有就是人們談之色變的4:2:1家庭人口分布,沒有人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的家庭壓力變成8:4:2:1。特別是投胎生了男孩的家庭,如果再生個女兒的話,彩禮方面先出後進也算是彌補了損失。頭胎是女孩的家庭再生個男孩可以延續子嗣,再生個女孩也不會虧本,二胎在理論中總是那麼美好。

但現實怎麼樣,誰生誰知道。至少我覺得多數人並沒有體會到二胎所帶來的人口紅利,自從有了二孩兒之後就變成了他人紅利的締造者,以後的事情太遙遠,眼下孩子的教育問題就已經足夠父母頭疼。

這幾年關於家庭教育確實誕生了很多話題,也造就了不少專家,專家的著作多多少少幫助到了一些家庭,但要注意一點,很多專家的家庭教育理論是基於獨生子女的。這種理論很難適用於二孩家庭。

相比於經濟壓力,我認為二胎最大的問題恰好是家長不懂該如何同時教育好兩個孩子的問題。

生了孩子如果不教育會大概率導致可怕的後果,更何況是兩個孩子,比兩個孩子更可怕的也正是我今天要說的雙獨生子女教育方式。

很多人生了二胎,但是對於二孩兒的教育依然延續了獨生子女教育的方式,過度的追求平衡或者過度要求老大承擔起當哥哥或姐姐的責任,這種前提下只會締造兩個極度的獨生子女,老大被迫「孔融讓梨」,從而開始自我懷疑,老二又被寵溺,原本兩個人寵變成了三個人寵,造就莫名的優越感。

很多理想是好的,拿我兒子幼兒園同學來說,班裡除了一對雙胞胎,其餘的算算有六個二孩家庭,孩子是老大的有四個。根據我的觀察與詢問,我發現所謂二孩其實動用父母資源很大,其中一個二孩家庭就是父母都很忙,姥姥和奶奶一人幫帶一個才是真實的情況,這不就是二孩轉變為雙獨生子女的真實寫照嗎?

另外兩個孩子是老二的家庭,一個女生她姐姐比她大九歲,當她上幼兒園以後她母親不得不給姐姐找了一個寄宿的中學去上學,這下她又要去當獨生子女了。還有一個男生,他的哥哥比他大十三歲,今年哥哥也考上了重慶科技大學。二胎是生了,但是兩個孩子之間歲數相差過大,造成了生活中缺乏實質性的交集,父母過去一個孩子都教育不過來,現在直接兩個孩子,教育就更成了問題。

過去在教育獨生子女的時候,提倡的教育核心是給孩子建立獨立思維體系,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很多專家的理論著作看似精彩,內容運用到實踐當中其理論依據卻又顯得晦澀難懂。

多數家長並沒有真正做好要二胎的準備,可能關於二胎所有人都清一色的理解為經濟壓力還有教育成本。但實際上恰恰忽略了教育路徑方面的問題,正如前面提到的一個孩子都教育不好,倆孩子擱一塊只會給孩子的將來製造更大的阻礙。

相關焦點

  • 孩子幻想中的夥伴愁壞家長,教育專家:這是在向家長敲警鐘
    最近就有一位家長因為這樣的事情向網友和教育專家們求助了:最近他家的孩子每天都對著空氣喃喃自語,像是在和一位看不見的朋友說話;雖然這位家長不相信鬼神之說,但也覺得這不能等閒視之,可又不敢貿然的去直言「孩子的朋友都是假的」,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如何下手。而在這位家長提出問題之後,教育專家則向家長們進行了幫助,並指出:孩子出現幻想夥伴,其實是在向家長敲響警鐘。
  • 教育專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尹建莉:3件事不要做,2點著重培養
    教育專家是一個不太容易被人相信的身份,理論全憑一張嘴,說出的各種教育方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驗證,有的教育理論和家長想的也相符,再加上不同教育專家之間的教育方法也常常相去甚遠,如何判斷哪位教育專家說的在理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但有一點卻能真正能夠甄別這些專家們的教育實力
  • 撕爛「偽教育專家」臭嘴!
    就是這些「偽教育專家」!教育偽專家不懂裝懂,不管教育規律,腦瓜子一熱,一拍大腿在辦公室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教育新理論,似乎自己不整點理論,就對不起那個協會,這個研究院給自己冠上「教育家」的名號!當然也就不能衣冠靚麗到處講學!價格也上不去啊!不知道從何時起,阿貓阿狗都成為「教育家」!
  • 專家「批判」接送孩子現象,希望向日本教育機制看齊,被家長怒懟
    不論多辛苦多累,為了孩子家長都願意付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身上,父母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只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有出息,能給家庭爭臉面。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之後,有的家長就會為孩子報名幼兒園,就怕去晚了沒有名額。
  • 專家指責接送孩子是「溺愛」,希望向日本家長學習,被家長怒懟
    不論多辛苦多累,為了孩子家長都願意付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身上,父母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只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有出息,能給家庭爭臉面。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之後,有的家長就會為孩子報名幼兒園,就怕去晚了沒有名額。
  • 獨苗更該用心養:糾正三誤、調整四標,獨生子女教育困境的破冰法
    追根結底家庭的問題往往是孩子們教育上的最大問題,以下是獨生子女們可存在存在的問題。如何能改良獨生子女的教育困境,我們需要做的是糾正父母們三點家庭教育誤區,以正確的方式在細膩的事情上來鍛鍊孩子的成長。目標二:有準則更應有原則獨生子女的出生意味著兩代人的心血,家中對孩子百事依順,卻沒有一個合理的準則來對孩子進行約束,對孩子需要疼愛更多需要父母有一個行為準則。父母一言一行影響孩子一舉一動,在家中成為孩子的榜樣有準則有責任,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 參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理論讀書班學習心得
    為期5天的培訓時間短暫而緊湊,聆聽州黨校講師、專家的精彩授課、理論教學中穿插參觀見學、課題研討、觀看影片、案例分析、座談交流、測評考試等內容,豐富而充實。州黨校講師、專家為學員進行《切實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初心和使命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專題授課,通過理論知識講解、觀看視頻錄像、集中研討、參觀見學等教學方法,多形式、全方位的解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 構建中國化教育理論的思考與嘗試——人生中心教育理論的探索
    2.從中國範圍講,有自己獨立的教育學理論嗎?這激發我在教育實踐中幾十年的思考和探索。二、人生中心教育對某些教育問題的解決2019年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筆者歷時九年的系列研究和實踐成果——《人生中心教育論》《自創性人生中心教育論》《人生中心教育課程論》《人生中心教育課程實例》。著作的出版,在教育界引起了學者的關注。
  • 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每部電影都會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懂了受益終生。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通過電影,不僅能看到別人的故事,更能感悟到人生哲理。
  • 二月半,挑小蒜,抖毛孩兒遍地竄!
    我們當地有句俗語是這樣流傳的:"二月半,挑小蒜,抖毛孩兒遍地竄」。野小蒜的功用營養,農村農民不清楚,只知道野小蒜的味道口感真的是不一般。野小蒜可以拌點鹽醋就飯吃,那個味道想起來就香。野小蒜也可拌些紅蘿蔔、土豆絲捲筒筒,蒸熟後也是一種地道的美食品,保證讓你吃了一頓還想著下一頓。
  • 幼兒園「天價」繳費單火了,廣大家長有苦難言,網友調侃:真避孕
    近日一張幼兒園的天價繳費單火了,廣大家長更是有苦難言,更有網友調侃道,這樣的幼兒園園費真避孕!在居高不下的幼兒園園費之下,勢必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在重壓之下,很多家庭選擇少生或者不生是很正常的。我們當中有一大批人是獨生子女,曾幾何時,雖然享受了很多的關懷,但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今天面對結婚買房的剛性需求,最後還是被房子打敗了,房貸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真是不明白為什麼結婚就一定要買房?而且往往是男方買,一座房子往往會掏空普通家庭幾代人的積蓄。3000的月平均工資1萬每平的房子,面對天價的幼兒園費,怎麼敢多生孩子?
  • 孩子不尊重長輩、目中無人,教育孩子有禮貌,家長得掌握方法
    我們都清楚,教育孩子其實並不像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簡單。特別是現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成難題。畢竟過分的嬌慣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放肆,而不是一個講禮貌的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部分比較有禮貌的孩子其實內心也是比較開心的。
  • 家長福利來了!一款官方出品的教育app正式上線
    課程體驗、育兒分享、沙龍講座,打開app就能報名;教育政策、教育諮詢,在app上就能查詢;若是遇到孩子的教育、溝通或是情緒方面的問題,還有教育專家在線答疑為家長們及時解惑……3月22日,由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打造的一款囊括多項教育業務,名為「金牛部落」的app正式上線。
  • 老師真冤枉,給孩子科普懷孕知識卻被家長吐槽,該正視性教育了!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庭十分重視的事情,只要是和小孩相關的內容,家長們都會關心,現在很多的孩子被家庭保護得太好了,他們沒有落下在校該學的功課,甚至課外還會參加各種才藝培訓班或者是補習班,不少孩子小小年齡就技多壓身,但對兩性方面的知識卻知道得很少,談性色變的現象依舊存在,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年齡太小
  • 家長重視的少兒教育 「小狸AI課」為何深得父母心?
    家長重視的少兒教育 「小狸AI課」為何深得父母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少兒的教育問題成為廣大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及教育意義
    關於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在我們教師招聘考試中更多是考察智力分類。但是有些時候也可能會遇見一些考察其相應教育意義的試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至少九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聽覺——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各不一樣。基於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對我們教育由幫助的知識。
  •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哪些問題 心理學專家有金句
    專家和領導合影近日,第二屆「木鐸心聲」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論壇在南岸區舉行,本次論壇雲集了邊玉芳、盧家楣、李玫瑾、徐凱文、林祺堂等國內外眾多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在這場心靈盛宴中他們說了哪些金句?「一切向分數看,甚至忽視對學生的品德、體育、美育的教育成為很多家長、教師的教育觀,這是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高發的主要原因。」徐凱文認為,教育應該是學以成人、是育人的。他表示,唯分數論的教育格局太小,如果孩子從小被功利的目標推著走,長大後就會變成沒有內心尺度的「空心人」,教育必須要和個人成長、國家使命結合起來,將德育與心理諮詢相結合。
  • 廣告產業變遷與廣告教育變革及理論建設芻議
    當下廣告產業的巨大變化和中國廣告高等教育的改革創新問題,是一個極為前沿、意義重大、必須直面的理論問題和教育實踐命題。這個策劃顯示了《中國廣告》雜誌作為中國第一本專業權威雜誌,對中國廣告理論和中國廣告教育建設的敏感性、前瞻性、探索性態度和勇氣。
  • 10-16歲叛逆期教育方法,家長如何教好叛逆期的孩子
    10-16歲叛逆期教育方法,家長如何教好叛逆期的孩子。對孩子的逆反,首先應予以接納,把它視為孩子逐漸成熟的過程。其次,在教育中要深入了解孩子行為或想法的邏輯是怎樣的,針對孩子那些不成熟的;或有害於成長的想法,選擇給予耐心的指導。
  • 2020年央廣網教育峰會:悠家天賦教育創始人王佳玫
    2020年度央廣網教育峰會是央廣網匯聚業內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優秀機構精英,碰撞思維,為我國教育發展建言獻策的平臺。本次峰會通過在峰會現場設置訪談直播間,以主持人與嘉賓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在「乘風破浪,聚教未來」主題下,全方位展現大咖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