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20:10
管錐•使命: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第一輯)許江 高世名 總策劃 尉曉榕 張捷 沈浩 總主編 劉海勇 副總主編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20年12月13日,由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承辦的「《管錐•使命: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書屋舉行。
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現場
中國美術學院朱穎人教授,王冬齡教授,浙江畫院專職畫師吳珍之,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原副書記胡鍾華,中國美術學院原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尉曉榕,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張捷,中國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楊振宇,中國美術學院學報《新美術》主編萬木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沈樂平,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花俊,中國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劉海勇,中國美術學院宣傳部副部長徐元,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盛天曄,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張愛國、潘汶汛、周青等,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社長祝平凡,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周翔飛,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許兵等領導與嘉賓就「中國畫學與書學的傳習之道與文脈特質」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尉曉榕指出,「在一體化智識管控的學院教育中,訪談是對諮詢的社文形態管理,通俗地說,是帶一個你可能需要的人到你身邊,是針對你的困頓傳話給你,是把深深的話淺淺地說給你……訪談,特別是本院高齡名師訪談及其文本化整理,正是這些補償性嘗試中最具「家風」且意味深長的立項,可謂『利在當下,功在未來』。」
叢書由許江、高世名教授總策劃,尉曉榕、張捷、沈浩教授擔任總主編,劉海勇教授擔任副總主編,獲中國美術學院重高建項目資助,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合作出版。叢書計劃共出版 4 卷,分 23 冊。第一輯出版《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花鳥卷 朱穎人》《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花鳥卷 章培筠》《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書法卷 王冬齡》《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人物卷 吳永良》四冊,分冊主編為盛天曄、張愛國、劉海勇教授。
據該叢書的副總主編劉海勇介紹,「2年前,該項目推動之初是以「薪火相傳」主題,作為學校的第二課堂和重高建書畫傳習訪談項目進行的,同時後來把它擴展為編輯成冊的方式,一共有23位老先生在這個名單之列,以中國畫系、書法系離退休知名教授為主體,我們現在第一季出版了四本。叢書弘揚了中國學術精神與學術傳統,寄託人文情懷,建構哲匠思想為主講精神,以諸位先生的從學、從藝、從教之道為主講內容,以「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的專題講座形式及名家名師訪談等多種方式,基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與書學的悠久文脈傳承和優秀教學傳統,匯聚老一輩的博雅才情、精深學養、豐厚品德,傳承了名師的教學成果與藝術成就。
叢書系統整理總結各次學術活動成果,內容包含了名師訪談、名師畫語錄、名師課徒稿、名師佳作等,整合了大量的學術信息與資源,積累了寶貴而豐富的文獻資料,配合本叢書的各冊名師訪談專題片亦將在中國美術學院網站平臺繼續播出。其出版將對傳承與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文化自信」,開拓中國書畫教育新模式皆有深遠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對於社會美育的推廣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現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通過直播、組建讀者群和徵集現場專家提問等方式,進行線上學術交流互動,擴大活動的社會美育傳播力、滲透力和影響力。
朱穎人 香雪海
朱穎人 螳螂
朱穎人 一架秋風扁豆花
章培筠 鸚鵡桃花
章培筠 素裹
章培筠 虎頭蘭
王冬齡 莊子《逍遙遊》一稿
王冬齡 處處憐芳草
王冬齡 守白
吳永良 蔡元培像
吳永良 坦蕩人生——瞿秋白造像
吳永良 於無聲處聽驚雷( 指墨畫
16079478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