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的古人很早就發明了天文曆法,而他們在曆法當中將一年分為12個月。不過偶爾也有特殊的情況,那就是一年會有13個月。但實際上這個重複的月份是不被古人計算在內的,而是被單獨地稱為閏月。從今天科學的角度來看閏月年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自然現象,可是在中國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對很多事情認識的不足,他們往往將閏月年與自然界的一些不祥之事互相聯繫。也因此閏月年被稱為不祥之兆。而今年2020年恰好是閏四月年,難道今年真是有災禍嗎?
閏四月,吃樹葉
實際上直到今天在我國很多偏遠地區的農村,依然流傳著一些關於閏月年的俗語。也許大家都曾聽說過這句話「閏四月,吃樹葉」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究其實仔細琢磨的話,也不難發現其中的奧秘。眾所周知,四月是每年春季的開始月份,而閏四月則延緩了春季到來。然而,老百姓生產勞作可是特別講究春種秋收的。在閏四月,由於春季的延長那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勢必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再有就是閏四月時候天氣忽冷忽熱,還特別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閏四月那一年到了秋天很多老百姓辛苦一年的播種,很有可能最後顆粒無收。常言道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們沒有了吃飯的口糧,那不就只能是「閏四月,吃樹葉」嗎?
古今差別
現在我們國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國家對農民的補貼也越來越高。除了每年囤積下來的糧食很富裕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進口買糧食。可是在古代,中國老百姓的負擔可以說是非常重的。自己播種的糧食除了給自家人吃以外,每年還需要上交一定數量的糧食作為賦稅。平常年份也就罷了,可是一旦遇到了閏四月這種情況,老百姓們把收穫的一點點糧食全交給官府之後,自家人便也沒有了吃飯的口糧。而為了生存下去,他們也不得不以吃樹葉來維持生命。
結語
「閏四月,吃樹葉」這話毫無疑問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其目的也是為了告誡後人遇到閏四月的年份一定要提前做好防範,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去播種,否則到了秋天影響收成便也只能以淚洗面吃樹葉了。
不得不說我們今天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大家基本都不會再為糧食問題而發愁了。而「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也徹底成為歷史了!
好了,今天的俗語知識就分享到這,感謝您的觀看。
往期精彩內容
那位外貌神似彌勒佛的小夥,被富婆看上帶回家「供養」,結局咋樣
那個滿臉自信提前20分鐘交卷,揚言題目太簡單的高考生,後來怎樣
13年前感動一座城的孟祥斌,犧牲時僅28歲,妻女如今過得如何?
1932年他23歲,1個人代表中國去參加奧運會,後來結果怎麼樣?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輕鬆妙對下聯,順便曝光和珅秘密
參考資料《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
文章題目:2020年閏四月,古人講「閏四月,吃樹葉」,這其中有怎樣的深意?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Rookie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