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三亞希爾頓『631X』事件爆出,女主角在朋友圈公開拉客招嫖,據說引發上千人前去該房間排隊。一時間『海南』、『三亞』這兩個詞 讓人心生反感。但是,首屆三亞國際音樂節的舉辦,卻讓一幫人聚集在三亞。
而這幫人,正是『電子音樂愛好者』。
iiMedia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電子音樂用戶規模為 1.97 億,2017 年達到 2.86 億,2018 年將突破 3 億,達到 3.58 億!
王思聰,也是這3億人中的一員。去年的Ultra Music Festival發布會上,他以香蕉計劃CEO的身份,宣布引入國際音樂節品牌Ultra,命名為Ultra China。
而三亞國際音樂節,是一場完全『中國製造』的電子音樂節,以2天19個小時的電子音樂表演為主體,現場超過10萬多人次參加,是三亞乃至中國本土誕生的首個國際電子音樂節IP。
這兩場音樂節,王思聰都親自到場參加。不過,相比去年在上海舉辦的Ultra China,剛剛結束的三亞國際音樂節可以說是完勝。因為,去年王思聰在Ultra China上僅在VVIP區域待了一會就走了,而這次在三亞他幾乎整晚都在美女堆裡嗨玩。
左二黑衣為王思聰
根據王校長的表現,可以初步判定:『國產』完勝『進口』!
但現在說勝負還過早,因為2018年電子音樂市場爭奪戰才剛剛打響。
一、
『嘻哈』被嚴控
電音的『超車』機會?
電子音樂,在國內被廣泛流傳為『電音』,與嘻哈一樣,都屬於小眾音樂。
但這裡所說的小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小眾,而是對於相對與其他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來說,受眾人群比較局限。iiMedi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喜歡流行音樂的人最多,佔65.9%。而電子音樂接近四成,佔39.7%,位列第二,並且遠高於嘻哈。
isy三亞國際音樂節
iiMedia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中國受訪電音愛好者中有28.9%用戶年齡為26-30歲,20-25歲的用戶則佔比24.4%,超五成愛好者年齡在20-30歲之間;32.5%的中國受訪電音愛好者收入區間在5000-10000元,10000-20000元佔28.7%;超六成中國受訪電音愛好者來自一二線城市。
所以,20-30歲的年輕人,是電子音樂群體的主力軍。
在去年『中國有嘻哈』吹來一陣嘻哈風,不少年輕男女為之痴迷,不少品牌也藉助『嘻哈』二字瘋狂造勢。但由於PG ONE、GAI等藝人的一些負面消息傳出,讓嘻哈二字迅速被隔離於公眾視野之外。
其次,嘻哈文化本身源自於街頭,有些藝人為追求特立獨行,在歌曲中甚至會夾帶『政治不正確』的錯誤、汙穢詞語的出現。相比之下,電子音樂就『純粹』、『安全』多了。
二、
從進口到國產
中國電音在進步
與嘻哈一樣,電子音樂在中國起步較晚,對音樂流派、類型並無太多區分,也沒有像歐美國家那麼深遠的文化積累。更多的是對大IP的追捧,應運而生的則是眾星雲集的電子音樂節。
目前,全球電子音樂節三巨頭分別為Tomorrowland、Ultra、EDC,以Tomorrowland與EDC為例,二者2016年參與人數皆達到40萬人,僅門票收入,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Tomorrowland音樂節
iiMediaResearch顯示, 2016年中國電子音樂節數量為32場,2017年達到86場。目前,國內電子音樂節數量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2018年國內或將超過150場,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國際音樂節品牌,如王思聰引入的Ultra,以及熱波傳媒引入的EDC。
由煙花秀聞名於世的edc音樂節
在去年Nielsen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音樂愛好者每年對於現場音樂的花費佔比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在音樂節、DJ活動上的花費甚至高過美國。
目前國內電音節的主要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品牌贊助,大概佔到40%-45%,其他則是卡座酒水、以及票房收入。「如果能夠達到贊助35%-40%,票房35%-40%,卡座酒水20%,一般音樂節都不會虧很多。
可見,中國電音愛好者的消費能力,依舊很『中國』!
如果說2017是中國電音元年的話,2018則是中國電音的第一春。像三亞國際音樂這樣的『國產』音樂節,很可能會在這一年內開始井噴!
isy三亞國際音樂節
三、
騰訊已經下手!
『我們不能盲目去效仿歐美的音樂,而丟了骨子裡音樂的DNA,我們中國也有好的DJ和製作人。只有真正的走出去,才能更好的走回來』
目前,國內大體量的電子音樂節往往過度依賴「百大DJ」,龐大的電音消費潛力與本土音樂製作人影響力無法匹配,西方DJ入駐國內音樂節往往漫天要價,出場價格是在國外演出的數倍,甚至打破了全球的電子音樂產業平衡。
DJ SNAKE出場費超200萬
騰訊作為駐紮音樂市場的老兵,自然不會錯過電音爭奪戰。
早在今年1月3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國際音樂巨頭索尼音樂娛樂在香港舉行發布會,宣布成立國際電音廠牌Liquid State,以發掘、培養亞洲乃至國際各地的電音人才。
同時,財大氣粗的騰訊還請來了李宇春、謝霆鋒、BIGBANG成員勝利以及97年出生的人氣電音藝人Alan Walker,為其助陣。
除此之外,在音樂本身,騰訊也有所布局。
iiMediaResearch顯示,2016-2017年度網易雲音樂電音類歌單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從音樂類型用戶佔比來看,在除流行音樂以外的音樂類型中,電子音樂人數佔比最高,達到20.5%。
可見,網易雲音樂成了電音愛好者的聚集地。
今年2月,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在這樁『婚事』中,外界對於『最大受益者是誰』的問題眾說紛紛。就電子音樂來說,QQ音樂雖然在前兩年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地位,但是在近兩年,網易雲音樂不斷接納新的電音力量。不僅入駐了像Spinnin Records這樣的頂級電子音樂廠牌,同時也吸納了不少國內獨立音樂人。
版權合併之後,網易雲音樂打下的電子音樂江山,QQ音樂算是坐享其成了。
最近,有一檔《電音時代(RAVE2018)》的報名信息流出,據了解是由騰訊視頻與曾打造《中國好歌曲》《中國新歌聲》、如今也是《這!就是街舞》的製作方燦星聯手推出,參與標準之一為「能表演能創作的華人或華裔電子音樂人」。
看來,騰訊已經在藝人、節目、音樂方面進行布局,就差電子音樂節了!
四、
從不被認可,到全民狂歡
中國電音時代,讓你久等了
在韓國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世界百大DJ排名第一的Martin Garrix(馬丁·加裡克斯),登臺完成壓軸表演。CCTV5也對其表演進行直播、講解。
Martin Garrix在冬奧會閉幕式上表演
年僅22的馬丁,能夠站在奧運會的舞臺上表演,不僅是電子音樂強國荷蘭的驕傲,更是全世界所有電子音樂愛好者的驕傲,尤其是中國。
因為在中國,電子音樂曾一度被認為是『上不了臺面』的音樂。
BIG BANG成員勝利,在長沙Monkey Museum
國內的電子音樂,最早起源於地下、倉庫派對。後來,以夜店(Night Club)、音樂節等新娛樂形式為載體得以轉型並且壯大。但在很多人眼裡,在夜店裡玩電音的年輕人就是一幫『紈絝子弟』、『不務正業』的人。
世人對於夜店、電音偏見太深!
SIR.TEEN、ONE THIRD品牌創始人,資深娛樂投資人十三姨,曾在參訪中說過:音樂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毫無疑問,夜店確實是電子音樂最合適的地方,但是它不應該被加上對夜店的『偏見』!
十三姨在三亞國際音樂節
為了證明中國的電音文化正在改變,她親自登上DJ臺。拋開夜店創始人、投資人的光環,以一個音樂人的身份站在三亞國際音樂節的舞臺上,並以極具中國特色的『花木蘭式古代女將軍的形象』完成表演。
當然,除了娛樂界大佬之外,還有許多普通人在為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而默默奮鬥。
EMRC(電子音樂研究中心,ElectronicMusic Research Cente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由來自全國二十多個城市的電音愛好者組成,線上以公眾號、微博、網易雲音樂等形式傳播關於電音諮詢、活動推薦、科普知識。線下,組織各地電子音樂愛好者參加國內外各大音樂節。
EMRC的旗幟,永遠不會錯過任何一場電音派對
『我們沒有投資人,我們只是因為愛電音,所以幾個人一拍即合,決定為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做點什麼!』EMRC的一位新媒體負責人說道。
四、
中國電音還有很長路要走
將幾萬、十幾萬人聚集在一起、將來自全世界的文化融匯在一起,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這就是電子音樂的力量。
在電音圈內有廣為流傳著PLUR精神,Peace(和平)、Love(愛)、Unity(團結)、Respect(尊敬)。他們也常將自己成為Raver,意為一群聚集狂歡的銳舞人士。但他們其中,也不乏一些假Raver打著電音的幌子,去騙色、騙錢。
就如前幾天三亞國際音樂節前夜的希爾頓『631X事件』的女主角。
這個群體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有些甚至還是未成年、剛成年,他們需要被正確引導。而目前,媒體對於這方面的關注太少了,很容易被誤入歧途。
雖然發展空間很大,但從目前的推動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就過去兩年來說,已經有多場大型音樂節『被取消』。畢竟,一場4-5萬的音樂節各類的審批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像去年的叢林電子音樂節,位於深圳的場地一度有消息稱其出現審批問題。但是,叢林文化克服千苦萬難,最後還是完成了這場『電音狂歡』,而且還是賣的『良心票價』。
DJ SNAKE在叢林電子音樂節
其次,現場安保也是大問題。
Monkey Museum中國區品牌主理人、魔語集團品牌中心主理人,郭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6年,我們辦的那場長沙Sail電音節,當時花了550萬!請的百大DJ Steve Akoi,在當時就是2萬人民幣一分鐘的出場費,結果演了45分鐘就被Police叫停了』
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
Steve Akoi在長沙Sail電子音樂節
小結
三亞,計劃將三亞國際音樂節打造成一個城市的地標,打出文化+旅遊的『組合拳』,創造一個中國的Tomorrowland!除了國際音樂節,同時還有主題公園,博物館、劇場,甚至還有酒吧、網紅直播間,總投資達30億!
三亞國際音樂節是國內唯一一個燃放煙花的大型音樂節
不僅是三亞,未來可能國內很多城市會複製這樣的成功!
總而言之,中國電子音樂的蛋糕還是熱的,誰能吃到最大的那塊,最終還是要看誰能奪得這3億電音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