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仔
「你了解什麼是電音嗎?」
12月1日,騰訊視頻推出的電子音樂製作人競演秀《即刻電音》完成了首播。這檔以電子音樂為核心文化的綜藝,將在國內電子音樂製作人中進行選拔,並為其提供2019年Tomorrowland主舞臺表演機會,這樣的頂級舞臺對喜愛電音的創作者們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吸引。
從第一期節目可以看出,平臺與資源的優勢使《即刻電音》匯聚了不少優秀的電音製作人。優質的作品產出是節目將電音這個垂直領域帶出圈層的關鍵,除此之外,節目還背負了將年輕態的電音文化從「小眾」轉變為「大眾」的「野心」。從《即刻電音》首期播出後的反饋來看,其離成為爆款綜藝也許還有一段蓄力之路。
「小眾」圈層的思維發散,「新鮮感」是觀眾必需品
「我就知道遲早有一天電子音樂也會有綜藝」,《即刻電音》首期彈幕中有人這樣說道。這句話恰恰反應了如今綜藝市場在普通觀眾眼中的走勢——不斷的小眾化、垂直化以及專業化。
早在電音文化成為綜藝目標主題前,國內綜藝市場就已經成功將民謠、嘻哈說唱、機甲等小眾文化從綜藝融合中「破土而出」,尤其是《中國有嘻哈》所引發的說唱熱潮給予了綜藝製作方們對於小眾文化的信心。
在綜藝市場的「偽紅海」局勢下,誰能將節目注入新鮮感,就能夠佔據觀眾心中的一席之地。從《即刻電音》第一期的呈現效果來看,電子音樂全新的詮釋形式已經開始吸引觀眾的眼睛和耳朵。
《即刻電音》並不是是國內第一個宣傳電音文化的節目。2016年江蘇衛視便推出了一檔原創電音節目《蓋世英雄》,主打經典歌曲的「電音改編」。巧合的是,《蓋世英雄》與《即刻電音》同為燦星文化製作推出的電音節目。
僅僅兩年的差距,也可以看出《蓋世英雄》與《即刻電音》之間的「年齡代溝」。《即刻電音》在整體上都呈現出一種年輕態,正如其「拒絕千篇一律」的理念一樣,電音文化在2018年為年輕人打開一個了「新世界」,也為真正沉浸在電音圈的製作人們提供了「新平臺」。
節目將電音圈已經存在一定知名度的製作人Panta.Q、Anti-General&謝帝、達尼&Koflow等等的舞臺進行交叉呈現,利用成熟創作人作品中所蘊含的創作風格來完成第一期舞臺的「多元化」呈現,並且準確的傳遞出電音的「魅力」。在電音圈「代表人物」們所展現的極具感染性舞臺下,第一次接觸電子音樂的觀眾也慢慢被這種獨特音樂類型所吸引。
電音創作者的包容性促使了電子音樂的多元化。第一期內容中除了能夠代表國內電子音樂的「大神」級人物,還出現了不少「別樣」的色彩。
身著工裝上場並自己調侃自己為「理髮店項目」的樸冉,巧妙的將switch labo組裝鋼琴加入編曲中,帶來了一首remix版本的《植物大戰殭屍》,獨特且俏皮。另外還有穿著簡單樸素並稱自己為「臥室製作人」的陶樂然,一首原創作品《蓋世愛》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晃」,得到了觀眾與主理人的一致好評。
比起由明星來進行經典曲目電音改編的《蓋世英雄》,《即刻電音》不僅調動了真正喜愛電音創作的年輕人參與進來,還將現今國內真實的電子音樂市場袒露給觀眾,並且讓觀眾看到了電子音樂的無限可能性。
除了內容主體外,《即刻電音》在電音文化傳播中還做了很多鋪墊。在節目開播前,騰訊視頻便上線了電子音樂紀錄片《創噪音樂》來介紹當今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和趨勢,並且表明了中國DJ因為缺乏系統化的市場構建、缺少平臺的事實。而《即刻電音》正填補了國內電子音樂的發展缺口,為電子音樂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另外,可以看出在舞美上《即刻電音》也隨時保持著「小眾」所能帶給觀眾的新鮮感,如同廢棄廠房般的製作人「待機室」給人以「另類」的感覺,主舞臺帶有蒸汽波風格的大衛頭像雕塑以及在幽暗環境下色彩鮮明的螢光管,都為《即刻電音》增添了迷幻的舞臺效果。不少觀眾也從這些小細節和信息鋪墊中,感受到了節目組在電子音樂與綜藝的融合中認真做的「功課」。
「標籤化」尋求合作夥伴,主理人引導電音「路線」
與其他競演類綜藝一樣,《即刻電音》在明星主理人陣容的選擇上一直是網友討論的熱點。在經歷一系列的「網傳名單」後,官方最終拍板了張藝興、大張偉、尚雯婕三位明星主理人,並且還宣布世界百大DJ Alan Walker將作為特邀主理人參與到節目中來。
也許有人會質疑主理人在電子音樂方面的專業性是否難以撐起點評製作人的角色。然而在國內音樂人中挑選出擁有電子音樂鑑賞力及綜藝吸睛能力的明星音樂人,《即刻電音》的主理人陣容並不失偏頗。
《即刻電音》中主理人並非以「俯視」的角度去評價定奪作品好壞,而更像是以互相交流分享的態度來挑選能夠合作的製作人夥伴。從第一期的表現中便可以看出各位主理人不同的喜好和態度,張藝興的「原創領軍」、大張偉的「野路子」、尚雯婕的「怪咖」,節目引導主理人將自己對於電子音樂的「偏向」標籤化,成功將範圍極廣的電子音樂基礎地分為三條「路線」。
偏向「原創領軍」的張藝興自己本身也是個「原創狂魔」。他的第三張solo專輯《NAMANANA夢不落雨林》中,11首歌皆為自己原創作曲與編曲,完全符合其在節目中所表達的「原創就是生命力」理念。他與世界百大DJ Alan Walker合作《sheep》remix版本後,受邀成為首位登上全球十大音樂節之一Lollapalooza音樂節的華人歌手,也第一次向大眾表現了其在電子音樂領域的創造與探索。
對於節目中電音「大神」們的表演,張藝興也拿出了專業的態度來與製作人們進行編曲交流,並將舞臺呈現中的「FX(效果)」、「Snare(軍鼓)」等進行拆解分析。為給《即刻電音》進行編曲,據悉凌晨4點的直播中張藝興依舊抱著電腦在心無旁騖的工作,為《即刻電音》投入了百分百的熱情。
尚雯婕則早就以其特殊的音樂風格為人熟知,曾經提拔過華晨宇、蔡徐坤等人的她獨到的看人眼光完全符合「怪咖」這一標籤。在首期節目中,尚雯婕便不斷強調自己對於製作人「獨特性」的看重。尚雯婕用「極客精神」來形容樸冉的表演,對於她來說,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並不斷加以創造是「怪咖」的表現。
另外一位主理人大張偉則延續了其在大眾心中的印象選擇了「野路子」這一標籤,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張偉拋棄了在綜藝裡「耍滑頭」的形象,轉變為專業的「音樂人」。從他對選手的嚴格要求可以看出在電子音樂這一領域,大張偉有著自己的堅定態度。對於電子音樂裡的「野路子」,他認為一定要能夠找到音樂上的自己。
「原來大張偉這麼認真專業的嗎?」面對大張偉反轉的綜藝形象,網友們不禁這樣感嘆道。
三位自帶標籤的主理人引導了《即刻電音》的風格化,起到了豐富與整合節目色彩的作用。
平衡「現場感」,電音「出圈」在蓄力
「凌晨大家還是不要看《即刻電音》了,我已經在床上嗨了一個多小時無法入睡。」
《即刻電音》開播當晚,筆者的朋友圈便出現了不少這樣的感嘆。大多數並不了解電子音樂文化的人也因《即刻電音》所帶來的直觀、新鮮的體驗,嘗到了電子音樂所給予的「酣暢淋漓」。這正是綜藝能夠帶來的「大眾效應」,成功將小眾元素進行大眾化傳播,《即刻電音》獲得了初步的「好感」反饋。
然而曾經親身參與過現場錄製的網友表示,現場氛圍其實在綜藝中沒有達到最大化的傳遞,電子音樂傳染性極強的現場感在屏幕觀感下總會有些「打折扣」。如何在節目中加強觀眾的現場感也許是《即刻電音》幕後團隊在之後的節目中可以嘗試突破的地方。
僅僅從《即刻電音》的製作出發點與第一期的呈現來看,可以體會到其對於「電音出圈」所做的努力。「拒絕千篇一律」,《即刻電音》在綜藝市場中以其獨特的元素和年輕化的態度成為了音樂綜藝的新「品牌」。對於電子音樂的創作,《即刻電音》後期還會有什麼樣的呈現和融合,主理人又會在與製作人的合作中發揮出怎樣的實力水平,不止有電子音樂愛好者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