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美】患者點讚如春風 | 國家中醫醫療隊一線抗疫實錄

2020-12-20 澎湃新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組成的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武漢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至今已有40餘天。在疫情最前線,醫療隊在積極減輕患者病痛的同時,也高度重視病人心理康復問題。

新冠肺炎患者在隔離病房內活動受限,不僅要忍受病痛,還缺少家人陪伴,因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慌。

對此,醫療隊隊員們一直想方設法緩解患者心理負擔,增加人文關懷,讓患者感受到最貼心的關愛。每天,醫生組織查房時,除細心查看病情外,總不忘為患者送上一句鼓勵的話語;有的患者因為焦慮失眠,護士們便幫患者做穴位按摩、耳穴貼壓等,極大緩解了患者的焦慮;因為病區內飲食單調,隊員們擔心患者營養跟不上,每次進病區還會為患者帶去米糊、雞湯等營養品。

每一句鼓勵的話語、每一次貼心的照料都溫暖著患者的內心。面對隊員們的關心,有的患者流下感動的淚水,也有許多患者將感謝的話語化為文字,一封封感謝信讓隊員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成為他們堅持戰鬥的動力。

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我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有援疆經驗,有中醫基礎理論專業背景,有應急事件的處理經驗。作為黨員,我去一線義不容辭!」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出支援武漢的號召時,該院的溫敏勇率先主動請纓。

經醫院黨委研究,溫敏勇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湖北武漢醫療隊隊長,帶領17名隊員加入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

溫敏勇抵達武漢後,一刻也不鬆懈。醫療方案制訂、危急重症搶救、突發事件處理、後勤補給……高峰期時,溫敏勇主管的病區由一個病區擴大到兩個病區,人手不足導致工作高負荷運轉,一有隊員累倒,溫敏勇二話不說悄悄頂上。

溫敏勇每天進入病區查房,為每一位患者開具中藥處方。同時指導診療方案,協調開展危重症遠程中醫會診,前線後方集思廣益,對症下藥。同時,他還結合當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發病特點和病區工作實際,依據中醫診療「十問歌」的診斷要求,製作了統一的查房記錄表,對基本資料、症狀等進行簡化填寫,使用手機對患者舌像進行採集,匯總後建立了一套中醫四診資料庫,使每個患者都有了自己的「專屬中醫檔案」。

2003年,「非典」肆虐,尚在讀研究生的溫敏勇在導師帶領下,發揮專業所長,積極參與中醫藥防治「非典」工作;2012年,他又迎難而上克服家庭困難報名援疆,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行了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當地百姓們親切地稱他「溫太醫」。如今他又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面對誇獎,他總說:「我只是做了醫生該做的事。」

第三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

第三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護士劉春園,自支援武漢江夏方艙醫院以來始終心系患者。

在方艙醫院,160床的楊阿姨是一名典型的焦慮症患者,出於職業敏感,劉春園從上班第一天就注重跟患者溝通,抽空陪她聊天,給予安慰和開導,並列入重點交班對象,安排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給予幫助,在她們的精心護理和陪伴下,患者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病情很快恢復,痊癒出院。

在疫情最前線的20多個日日夜夜裡,劉春園不僅打敗了病毒,更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展示出了一名白衣天使的堅守與擔當!

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

「我是ICU的醫生,當患病者出現緊急情況,我會下意識地奔過去。但是在雷神山,我們儘量要穩住自己,因為一旦護目鏡模糊,治療就無法進行。」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的彭曉洪說。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給患者做心電圖治療的經歷。有一天,彭曉洪要給十幾名患者測量心電圖,因為每個病房都有門檻,穿著防護服沒法將推車抬過去,彭曉洪便拎著心電圖機走遍了十幾個病房。

「當時我只想快一點,但當我給兩個患者做了心電圖之後,發現自己呼吸急促,護目鏡已經花了。」穩住自己的急切心情,彭曉洪強制讓自己冷靜,並最終給患者完成了檢查。

「一旦進病區,我們儘可能在裡面待久一點,因為穿脫防護服程序複雜,患者出現緊急情況也不允許等待。」彭曉洪說,他們通常會等到患者病情穩定才會走出病區,防護服經常是溼了幹、幹了又溼,從早上進病區工作,出來往往已經是下午兩三點。「工作前,我們都會儘量補足水分,因為進病區後一切都是未知數,要挺得住。」彭曉洪說。

彭曉洪所在的病區,中醫藥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使用的中醫藥治療方式,包括中藥湯劑、顆粒,還有中醫適宜技術、運動調節、情志調節等等。

「輔助的治療還有熱奄包、防疫香囊、耳穴壓豆、沐足等等,我們也會教患者練習八段錦。」彭曉洪說,「我們有一款防疫香囊,患者挺喜歡的,有一些患者擔心把香囊弄丟了,就掛在脖子上,還希望出院後多帶幾個回家送給家人。」

來武漢半月有餘,彭曉洪有點想家了。下班後,他有時候會按照潮汕老家的習慣「喝喝茶」,或者會打一套中醫「八段錦」來強身健體,但更多的是思念家人。

離開深圳的時候,彭曉洪的妻子還在坐月子,他有點愧疚,「孩子沒滿月我就離開了。」但彭曉洪也感謝家人對他的支持,特別是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我是醫生,職責使然,她也理解。」

第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2月21日,第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周振國出發增援武漢江夏方艙醫院(B區)。

出徵之際,周振國看到懂事的女兒在日記中寫道:「武漢的患者們,我把爸爸暫時借給你們,別忘了用你們生的希望鼓舞醫護人員,希望他們歸來如夏花般絢爛。」

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周振國在戰「疫」最前線寫下的隨筆節選,感受醫護人員與患者共戰疫情的感動瞬間。

病區工作不繁瑣,但是穿著防護服工作確實很辛苦,一個班下來,汗液浸溼了裡面的衣服,大多數人穿了尿不溼但完全用不上,臉上的壓痕需要用一兩天時間來恢復。雖然工作服折磨人,但是當我們進入病區,工作上絲毫不能馬虎,查房、下醫囑、記錄病程、咽拭子取樣等工作,笨重而又輕鬆地完成,當看到核酸轉陰或胸部CT吸收的報告,看到痊癒出艙患者的笑臉,看到患者虔誠的向我們鞠躬,看到患者為我們豎起大拇指時,那一刻,再苦再累也化為拂過臉頰的春風,沁人心脾,也轉化為接下來繼續工作的動力。

在這裡,每天都在發生著感人的故事。護士不時帶一些零食、玩具或奶粉進艙,醫療隊隊員陳敏發現後問她們,艙內不能吃東西啊,原來這是給艙內10歲的小患者帶的,因為孩子無意中說道想吃零食,細心的護士記在心裡,完成孩子的心願。護士每天工作繁雜,除日常護理之外,還兼有生活服務,這時就會有患者主動拿飯、打水拖地,維持艙內秩序。有的患者出艙時會給我們留下聯繫方式,真誠邀請我們待疫情結束後來武漢做客。

我贈送香囊給小朋友時,孩子說:「謝謝叔叔,我能抱你嗎?」我說:「現在我們還不能擁抱。」孩子失望地說:「那等我病好了再抱你。」當我看到跟我女兒一般大小的孩子若有所思的眼神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在這裡,看不到悲觀失望,看不到意志消沉,所有人展現出的都是積極向上,樂觀堅毅,我想,這種絕不服輸、團結一心的力量正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

來源:中國中醫

原標題:《【你有多美】患者點讚如春風 | 國家中醫醫療隊一線抗疫實錄》

相關焦點

  • 「你有多美」進艙了,加油幹!|國家中醫醫療隊一線抗疫實錄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近日,一位出院病人的家屬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送來了感謝信。尊敬的西苑醫院團隊及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醫護人員:春節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父母相繼病倒。我和姐姐帶著他們開始了漫漫求醫路。
  • 四名中醫師奮戰在抗疫一線——守護武漢的中醫力量
    歷史上,中醫藥在治療疫病上有獨特的經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抗擊疫情的作用,組織國家中醫醫療隊馳援湖北。通過治療,許多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治癒出院,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醫師功不可沒。
  • 抗疫巾幗英雄|國家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湖北醫療隊|火神山醫院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7日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
  • 今天,我們一起致敬白衣女戰士|附「抗疫巾幗英雄譜」
    附:「抗疫巾幗英雄譜」名單>3月7日,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
  • 網友點讚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對英勇犧牲的醫務人員和不幸去世的患者表示了深切哀悼。廣大網友也在網絡上紛紛表達了對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的致敬。有網友感慨他們為國出徵義無反顧的奉獻精神;有網友認為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真正的英雄;還有網友說,對於他們的付出,最好的回報就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隊)史鎖芳「一劑退燒,中醫不是慢郎中」
    連日來,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隊)在領隊——武漢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副院長、江蘇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史鎖芳率領下,和其他四省同行共同抗疫。   「一劑退燒,中醫不是慢郎中」   進艙後,史鎖芳遇到一個傍晚6-7點發熱的患者,根據中醫」陽明欲解時」史主任給予患者「太極六氣功法」,患者運用後發燒第二天就退了,不僅患者高興
  • 抗疫英雄 時代楷模」發布活動今晚首播,為這些上海...
    中宣部近日授予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們是「抗疫英雄」,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今天 (9月23日)央視綜合頻道晚8點檔,將首播「時代楷模」發布活動。
  • 零距離接觸「望聞問切」,為患者建專屬中醫檔案
    1月27日一早,溫敏勇帶隊加入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抗疫前線,隨後接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四病區。他帶領團隊與當地醫務人員並肩作戰40多天,為患者建立專屬中醫檔案,病區中醫藥使用率達到100%。3月11日,他和團隊所接管的病區實現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於3月20日圓滿完成救治任務離鄂返粵。
  • 益陽抗疫歌曲《春在路上》發布,暖心聲援抗疫一線!
    紅網時刻益陽2月11日訊(通訊員 宋詠琪)「春在路上,把風雨一掃而光,春在路上,和陽光一同綻放……」2月10日下午,益陽抗疫歌曲《春在路上》正式發布,暖心聲援抗疫一線。《春在路上》由劉華作曲,高漢武作詞。劉華,益陽本土音樂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創作學會副秘書長,現任湖南清溪文化旅遊經營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
  • 90後,抗「疫」一線的「未來戰隊」
    【來源:央視網】戰「疫」朋友圈|90後,抗「疫」一線的「未來戰隊」「90後」長大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價值「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有了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擔當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不負韶華他們的青春在戰
  • 「同心抗疫 因為有你」張瑋:抗疫一線 展現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
    面對疫魔,雲嶺兒女紛紛挺身而出。他們當中,有醫護人員,有廣大黨員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用擔當和奉獻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防控陣線,用汗水和犧牲繪就出令人感佩的「抗疫群英譜」。今天,他們踏上紅毯,走進海埂會堂,接受表彰,接受全省人民最崇高的致敬。這是屬於他們的榮光時刻,讓我們一起聆聽英雄的故事,一起感受愛與勇敢的力量!
  • 《鹹陽日報》專訪陝西中醫藥大學援鄂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陝西省...
    2月10日上午,陝西中醫藥大學援鄂國家中醫醫療隊出發,32名醫護人員經過前期遴選以及專題培訓,於10日上午10時許抵達秦都高鐵站,奔赴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方艙醫院。《鹹陽日報》專訪了援鄂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陝西省名中醫、我院副院長雷根平,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支「國家隊」背後的故事。
  • 【中國故事|戰"疫"】「90」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感人瞬間
    除夕那天,朱海秀收到護士長發來的消息:「海秀,你願意去支援嗎?」朱海秀沒有猶豫:「如果國家需要我的話,我一定會義無反顧,所以當時就報名了。」在武漢,她要面對的是很多前輩都沒經歷過的挑戰。因為穿著幾層防護服,哪怕再渴,朱海秀和同事不喝水、也不吃東西,為的是不想浪費防護服,為的是多些時間和精力照顧患者。與疫魔的較量,沒有硝煙,但生死的考驗真真切切。
  • 許國軍——難忘抗疫一線的日日夜夜
    許國軍——難忘抗疫一線的日日夜夜 2020-12-25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部門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附名單)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今天(7日)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
  • 《抗疫實錄》:紀實鏡頭中基層民警的抗疫日常
    圖為全景式警務紀錄片《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特輯《抗疫實錄》劇照。連續三周,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廣播電視臺攜手合作、東方衛視和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全景式警務紀錄片《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播出特輯《抗疫實錄》。該紀錄片正片於去年12月19日開播,原本收錄的都是發生在2019年的上海派出所故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場疫情防控的全民戰「疫」隨之展開。
  • 赤子之歌——記奮戰在抗疫一線的90後白衣戰士
    新華社武漢3月4日電 題:赤子之歌——記奮戰在抗疫一線的90後白衣戰士  新華社記者胡喆、李偉、譚元斌、梁建強  一聲聲「我要上」不絕於耳,一封封自願請戰書按滿手印,一支支青年突擊隊奮勇向前……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一批90後青年白衣戰士奮不顧身加入抗疫大軍,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援鄂抗疫歸來的北大第一醫院內科聯合團支部書記葉晶分享的感悟把大家的視線引向數月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疫之戰。疫」行動中,北大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們在組建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和北京嚴防嚴控兩條戰線上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以出色的成績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點讚!臺籍醫學博士提前返泉工作,積極投身抗「疫」一線
    在這場全國上下防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中,也不乏來自海峽對岸臺灣同胞的身影。在泉州工作的臺籍醫學博士張峻斌就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春節假期,從臺灣趕回泉州投入抗「疫」大戰。因為他發現,疫情期間,一些在抗疫一線的同行會有焦慮、緊張、恐慌的情緒,很多民眾也會受到疫情信息影響而導致情緒問題。
  • 國醫大師領銜,河南儒醫人奮戰在各條抗「疫」戰線
    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積極行動,所有儒醫人奮戰在抗「疫」的各條戰線,他們有大愛、有擔當、有辦法、有效果。 國醫大師挺身而出 張磊國醫大師已經91歲高齡,唐祖宣國醫大師也已經78歲高齡,他們都是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在疫情面前,兩位國醫大師挺身而出,為防控疫情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