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村裡·聽見臨夏】魅力折橋灣,農家「樂」起來!

2020-12-27 澎湃新聞

【鄉間村裡·聽見臨夏】魅力折橋灣,農家「樂」起來!

2020-12-25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民族日報 ,作者新媒體編輯部

民族日報

主流媒體 權威聲音 關注熱點 服務群眾

今年,全州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8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一幅幅致富新圖景在臨夏次第展開,臨夏兒女即將甩掉困擾千年的絕對貧困帽子,昂首闊步與全省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記錄脫貧歷程,勾勒奮鬥精神。民族日報全媒體推出「鄉間村裡·聽見臨夏」網絡專題欄目,聚焦臨夏脫貧攻堅生動實踐,與老鄉面對面,與農戶心貼心,「聆聽」脫貧故事,「見證」美好生活,解密鄉間村裡的幸福密碼,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故事中!

魅力折橋灣,農家「樂」起來!

西有八坊十三巷,東有折橋八道灣

2018年

臨夏市折橋村被評為

全省46個優秀鄉村旅遊示範村之一

2020年8月28日

折橋村又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些榮譽,見證了折橋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

如今平坦寬闊的彩虹大道通四方

以前種不出莊稼的泥澤地

如今成了有名的「美食打卡地」

以前村民滿臉愁容謀出路

如今村民笑迎四方賓客來

……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折橋村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現在大家提起折橋村

第一反應便是「美食打卡地」

據了解,全村有685戶人家

其中農家樂就有110家

平均每7戶就有一家經營著農家樂

也便有了「河州美食第一村」的美譽

當你走進折橋村的任何一家農家樂

推開一間有土炕有窗戶的房間

品著蓋碗茶的清香

爆炒草雞配上折橋灣「四大名菜」

肉末粉條、乾鍋土豆片

酸辣白菜、虎皮辣子

那叫一個字——「絕」!

肉末粉條

乾鍋土豆片

酸辣白菜

虎皮辣子

夜晚,品完美食走在折橋村彩虹大道

可以看到

道路兩旁造型各異的燈飾

色彩明快的燈帶

勾勒出了折橋村的美

照亮了折橋村的道路

也點亮了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鄉村承載著農民的生活,更承載著眾多人對美麗田園生活的嚮往。折橋村在農家樂的基礎上,近幾年不斷地發展鄉村旅遊,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各大節會的承辦,打響了「魅力折橋灣」的品牌,成為了臨夏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名片。吸引著市內外居民遊客到村體驗農家美食,享受農家環境,感受農家氛圍。

來源:民族日報

原標題:《【鄉間村裡·聽見臨夏】魅力折橋灣,農家「樂」起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臨夏州:魅力折橋農家樂
    本報記者 張姝  開欄語:  12月22日,由中共臨夏州委網信辦、州民族日報社主辦,無限極(中國)甘肅分公司協辦的「鄉間村裡·聽見臨夏」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即日起,本報開設《鄉間村裡·聽見臨夏》專欄,主題採訪組走進我州8縣市的鄉間村裡,與老鄉面對面,與農戶心貼心,「聆聽」百姓的脫貧故事,「見證」脫貧的生動實踐,用文字和鏡頭展示我州脫貧攻堅成果,為全州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12月22日中午,記者沿著劉臨路來到了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農家樂裡飄出一股股爆炒草雞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 那些藏在巷子深處的農家味道
    而整天被城市裡林立的高樓大廈浸泡著的人,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之餘,身心疲憊之時總喜歡約上三五知己到鄰近的農家院休閒一下。 臨夏的農家樂,歷史悠久,生態自然,多彩風情。在臨夏生活了這麼久,你知道那些藏在巷子深處的農家樂嗎?快跟著小編仔仔細細的再了解一遍那些隱藏在深巷裡的農家美味吧!
  • 臨夏市2020年農民豐收節魅力折橋灣「盛財杯"花兒專場演唱...
    臨夏市2020年農民豐收節魅力折橋灣「盛財杯"花兒專場演唱會與您相約折橋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彰顯著歡慶的畫卷· · ·秋天的折橋鎮有擋也擋不住的熱情美麗的稻田、豐碩的蔬果到處都是豐收的喜悅10月4日(本周日)迎國慶 、品美食 、聽花兒魅力折橋灣
  • 【花兒臨夏·春漾河州】聽說您想臨夏美食啦?
    【花兒臨夏·春漾河州】聽說您想臨夏美食啦?這就是「風味」的魅力所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造一方美食與文化。臨夏之所以受四海八方賓客的偏愛,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更重要的是臨夏「河州美食」看著讓人垂涎欲滴,品嘗後使人難以忘懷,更是一個讓人來了還想再來,品了美食就想留下來的地方。
  • 【鄉間村裡·聽見臨夏】董家嶺村變了個樣?他們這樣說……
    馬蘭花,一名在村小學執教十幾年的教師 馬英,一個在村裡養羊幾十年的養殖大戶 關於東鄉縣董嶺鄉董家嶺村
  • 臨夏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陣地
    近日,記者來到臨夏市西關街道新橋社區農家書屋看到,門口社區工作人員正在一一為來看書的群眾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向轄區群眾免費開放農家書屋,提高農家書屋的利用率。走進農家書屋,前來看書的群眾嚴格落實間隔一米以上的要求,端坐在桌邊,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 甘肅臨夏:爆炒草雞「做東」引農家飯「出山」尋「錢途」
    地處甘肅臨夏州臨夏市的折橋村毗鄰折達公路,是市區通往永靖縣、東鄉縣的必經之路。上世紀90年代初,思維活躍的村民便在村口建簡易飯館,為過路人提供休息、吃飯等服務,而「折橋灣爆炒草雞」因物美價廉成為爆款。 雖然起步較早,但是由於缺乏聚合力,折橋村的農家樂長期處於「小打小鬧」的階段,沒有形成規模化效益。
  • 臨夏市折橋鎮:細微之處見美好,鄉村振興正當時
    >農家飯、小炒、火鍋......恰逢飯點,街道旁的農家院裡摩肩接踵。小編走進去,鏡頭都擠不進隊伍裡。>與村民交流家鄉變化 天色大亮,村裡的人漸漸多了起來,談起村裡的變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十幾年前,村裡大部分村民都買不起手機。而今村民們都掙了錢,鄉親們不僅會一起錄搞笑視頻,有時還會一起網上購物。從小小的手機就能看出,農民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 「今天村裡組織打掃衛生,打掃完感覺確實是不一樣了,空氣也新鮮了,心情也舒暢了,這次做的人居環境整治可算是幹到老百姓心坎上了,誰不想住的地方乾乾淨淨啊!」晨起鍛鍊的村民說。
  • 臨夏市首條健身步道來啦
    臨夏的朋友們小編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備受關注的臨夏市北濱河東路健身步道已進入路基硬化收尾階段啦!健身步道於3月6號開工建設,西起大夏河第一大橋西至折橋灣,寬度為1.5m,總長度為5km,全程使用保護鍛鍊者的塑膠材質鋪設,配套有智能健身器材、裡程標識、健康指南、休閒坐椅等。預計將於5月完工,為市民及遊客打造一條全新的濱水景觀動感線。
  • 甘肅臨夏黃土坡「向陽花開」 葵花成貧困戶致富「寶典」
    晌午前夕,農家小院炊煙嫋嫋升起,土雞香味瀰漫整個灶臺,「店小二」手提摺疊小板凳靜候客人。  近年來,臨夏市「一村一品」重點扶持打造全市12個旅遊村,利用各村特有的農業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耕文化等資源,策劃出了一批採摘、垂釣、體驗等參與型鄉村旅遊項目,不斷推進旅遊產業融合縱深發展。
  • 【鄉間村裡·聽見臨夏】鄉村美了,妥家村休閒遊「熱」了!
  • 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如約而至!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暢遊河州魅力鄉村!2020年12月28日--2021年2月26日為期2個多月的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即將拉開帷幕!」「最具特色的農家院」。
  • 安徽亳州:農家書屋書香飄 全民盡享讀書樂
    濃鬱書香鄉間飄 全民閱讀成風尚  10月13日下午,一群孩子放學後,直奔譙城區城父鎮眾姓村農家書屋。在該鎮,農家書屋已經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蔣樓村書屋管理員常大傑說,現在經過鎮裡多方面的努力,村裡很多孩子放學後到這裡看書、寫作業,農家書屋是實實在在地為農村孩子帶來了福音。  「鄉村振興需要技術、需要知識,很多人都來借閱一些農技知識的書籍。」常大傑進一步介紹,除了滿足兒童前來讀書,農家書屋還有很多法律、農技、建築等方面的圖書,同時農家書屋旁安裝了健身器材、桌球案等,方便農民健身娛樂。
  • 【省媒看臨夏】廣河縣:鄉村旅遊串點成線 一路看盡「新馬太」
    【省媒看臨夏】廣河縣:鄉村旅遊串點成線 一路看盡「新馬太」 2020-12-18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夏:扶貧工廠裡的「上班族」
    寒冬時節,本已農閒,但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的巷道裡靜悄悄,不見了往昔婦女們扎堆「諞閒傳」的現象。而在村裡的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卻顯得很熱鬧,一排排縫紉機「噠噠」作響,婦女們都聚在這裡,忙著趕製要發往全國各地的運動鞋。
  •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臨夏這些好玩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秋高氣爽正是旅遊的好季節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玩轉臨夏的旅遊攻略趕緊收藏起來準備打卡吧!臨夏自古商貿發達,明朝在臨夏設立茶馬司,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四大茶馬互市之一,被譽為「河湟雄鎮」、隴上八州之首。改革開放後,又被費孝通先生讚譽為「東有溫州、西有河州」。
  • 特克斯縣:工作隊優化圖書設施 助力農家書屋綻放新活力
    今年以來,特克斯縣各級「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積極發揮農家書屋「傳播先進文化、普及科技知識、提供精神食糧」的主陣地作用,不斷滿足廣大各族農牧民生產生活需求,打通了農家書屋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村民賽力江·阿勒班別克是村裡的養殖大戶,一有時間他就會來書屋看書,學習和提升自己的養殖技術。  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鎮喀拉幹德村村民賽力江·阿勒班別克說:「我養殖的時候有什麼問題,可以到這兒來看書,給我幫忙著呢,經常過來這個地方看書著呢。」  農家書屋不僅是村民休閒「充電」的好去處,也是幹部提升自己能力的好場所。
  • 鄭成功公園農家小院-溪鄉裡誕生記泉州首家綠色農產品助農餐廳
    >「對了,還得有一小叢綠植,並且頂上要有陽光透進來照在綠植上」"包廂名字要很好聽,最好有四個,這樣可以有春夏秋冬"等等等等數個日夜,看著一點一滴建設起來就好像,不斷敲擊著石頭,然後,雕琢著裡面的玉不那麼用力,只那麼的用情你聽見過夢想花開的聲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