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本已農閒,但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的巷道裡靜悄悄,不見了往昔婦女們扎堆「諞閒傳」的現象。
而在村裡的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卻顯得很熱鬧,一排排縫紉機「噠噠」作響,婦女們都聚在這裡,忙著趕製要發往全國各地的運動鞋。
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的工人們正在趕製運動鞋
「鞋面和鞋裡對齊,沿邊縫一圈就成了,很簡單。」12月21日,村民陶秀秀正拿著製鞋的布料,嫻熟地在縫紉機上縫製,不一會兒桌子上便堆滿了縫製好的鞋面。
來扶貧工廠上班之前,陶秀秀經營著一間縫紉鋪,改改褲腳、縫縫補補,一個月下來掙不了多少錢,還因家中瑣事三天兩頭的關門。去年9月,陶秀秀聽說家門口有了扶貧工廠,因為有縫紉基礎便果斷報了名,成了一名在家門口掙錢的「上班族」。「只要完成任務,一個月下來能掙3000多塊錢,還能顧上家,真是個好事兒呀。」陶秀秀滿臉洋溢著輕鬆的笑容。
陶秀秀正在縫製運動鞋面
陶秀秀所在的扶貧工廠,是在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的引進下,由臨夏州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於2019年8月在臨夏市註冊成立的。該公司堅持「幫根本、幫所需、科學幫、幫到位」,以就業帶動為方向,將扶貧方式從「輸血型」轉變為「造血型」。截至目前,該扶貧工廠解決了17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的就業問題,現已全部脫貧,工人月工資平均能達到2500元。
何平霞是扶貧工廠縫紉一組的組長,曾經在離家很遠的車間上班,照顧孩子不方便。「自從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掙錢顧家兩不誤,上了一年多班,還給家裡添了一輛小轎車,上班送娃更方便。」何平霞告訴記者。
何平霞正在指導工人縫製合格產品
為鼓勵貧困人口就業,凱琳公司制定了建檔立卡戶職工獎補制度,對到公司就業的建檔立卡戶,前三個月每人每月獎勵500元。還採取依次遞增的計件制工資獎勵模式督促員工「比學趕超」,最高獎勵可達每月800元。
「為了能夠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我們與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謀劃制定電商培訓合作協議,對貧困家庭 『兩後生』和大學畢業生進行電商培訓,並吸納就業,真正做到『造血式』扶貧。」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何玉芳告訴記者。
據了解,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生產的休閒運動鞋,申報並通過了第七批全國扶貧產品目錄認定,與阿里巴巴籤訂了1000萬元的採購合同,目前已實際完成370萬元交易額。
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生產的成品休閒運動鞋
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只是臨夏州大力發展就業扶貧,促進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縮影。臨夏州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採取引進企業辦、創業能人辦、村集體領辦等方式,累計建成使用扶貧車間340家,吸納就業1556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7939人,月平均工資2000元以上,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脫貧。
「我們動員州內企業和項目建設工地優先吸納當地群眾,讓居家留守婦女實現就近就業,不僅改變了自身的命運,更對下一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2月21日,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臨夏專場)上說到。
【來源:甘肅農民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