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實習記者王紅霞)在過去的十幾天內,全國各地的電影院陸續開門迎客,眾多影迷重新走進電影院,感受大屏觀影的獨特氛圍。但是,復工後的電影院並沒有迎來久旱之後的「甘霖」,優質新片源的匱乏,成為現階段電影院復甦的主要難題。
(圖為等待覆工的影院。記者王紅霞 攝)
老片救市力不從心
復工初期的票房之所以未能達到預期,與市場上優質新片稀缺密不可分。從電影院的排片來看,已定檔的新片寥寥無幾,更沒有具有爆款潛質的新片。
目前,除了《第一次的離別》《多利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誤殺》這四部電影以外,其他基本上都是《捉妖記》《美人魚》《尋夢環遊記》《何以為家》等20餘部老影片重映。重映的電影雖有質量保證,但對觀眾的吸引力極其有限。
實際上,市場上並不缺乏新影片的儲備,《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奪冠》《緊急救援》等春節檔電影依然在等待上映的時機,倍受關注的《花木蘭》《速度與激情9》等海外大片也都延遲上映。據統計,截至目前,2020年上半年共計83部影片推遲上映,其中國產影片73部。
「電影院開業後還是很困難!」金睿天甲影業莫爭向央廣網記者表達了擔憂,「電影院要恢復,好電影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如果沒好的電影上映,疫情結束之後,電影市場還是難以向好發展。」
受疫情而耽擱的電影拍攝也讓院線復甦雪上加霜。有專家指出,目前備案開機的影片非常少,後續市場或許會缺大片的供應,進而導致電影行業產生「影荒」。
亟需新片解燃眉之急
目前上映的電影,即使是之前的爆款電影,票房也不如人意。《戰狼2》《大魚海棠》《美人魚》《捉妖記2》等部分重映電影平均票格僅為幾元到十幾元。
銀河證券發布研報預測,8—9月份在電影院開放的初期,國內整體票房將為歷史同期的20-30%左右。由此可見,新影片的缺席以及疫情的影響,讓今年的暑期檔較往年同期黯然失色。
電影院復工之後,票房收入過低,不僅不能夠「回血」,隨著營業經營成本加大,電影院還要面臨賠本賺吆喝的局面,這也讓一些影院不得不放緩復工的腳步。一位影院經營者表示,影院恢復重啟需要一定的資金採購物料、檢修設備,也需要重新招募人員,補足租金、物業、水電等欠款。「由於片源不足,只能根據後續市場情況等待重啟時機。」
「對於電影院的復工開業,整個電影行業包括全社會都有濃厚的觀望態度。」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推動電影院儘快全面復工,重中之重就是電影行業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推動頭部影片儘快入市,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和熱潮,提高電影院票房收入。
影院復甦需要行業力量
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姍姍來遲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進一步釋放出了行業和市場復甦的積極信號。
據了解,上海電影節出售的新片影票,開票僅1小時,就售出了121142張電影票,甚至還有未搶到票的觀眾「重金求票」。由此可見,即使上座率限制在30%,只要新電影足夠具有吸引力,觀眾的觀影意願依舊強烈。
「現在還沒有放映的片源大約有四五百部,能夠支撐到明年的三四月份,2021年暑期會有一批建黨百年的電影上映,但是,接下來檔期比較空。」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說道,橫店等影視城全面啟動和恢復後,在拍的電影基本上是網絡電影,真正能夠支撐院線的大電影還沒有啟動拍攝。「影院跟片方現在是一條心,如果沒有多元化題材的電影,將很不利於電影行業的發展。有了好電影,影院就增加上座率,就有信心繼續經營好。」
影視行業的復甦不僅需要從源頭上合理擴大電影創作題材範圍,還需要整個電影行業的通力配合與協作。
「2020年的檔期排布、影片規劃被完全打亂,影院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合理安排電影上映時間,維護好市場秩序。」泰山學院影視行業專家劉勇表示,在製作環節,影視製作公司也要重拾信心,儘快恢復大電影的製作,做好後期和宣傳物料等準備,保障影片的供給需求。
相對於市場的自身調節,政策上的宏觀調控會讓電影行業恢復更快。劉勇建議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減免電影放映服務免徵增值稅,加大電影行業的資金扶持力度等措施,讓電影行業高效、快速地恢復到運行軌道上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