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上記載,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夏昀的碗碗碟碟何嘗不也是一個世界。沒有紅塵憂傷,不道心中惆悵,用幾許碗碟淡然詮釋人生,縱使身旁是平淡人生,可也有五彩斑斕的夢,總會有一天如約嚮往的彩虹。就在爐臺之前,碗碟之中,默守心中的一份美麗,靜聽歲月低吟淺唱。一方爐臺,亦能心境自如;一碟小菜,仍品恬淡生香。一段文字,引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序]文友賜評
飽嘗珍饈佳餚,垂涎山珍海味,舌尖上的百味人生,餐桌上的平常日子,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終究是窸窸窣窣的生活,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不吃餓得慌,這是最尋常不過的道理,中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各地中國餐館生意總是格外興隆,原因就是中國的餐飲加入了文化理念和精湛廚藝。
人們樂此不疲的讚譽著各種甘旨肥濃,津津有味的品嘗著獨到的美食,可有誰注意到碗碟的品質?精美的碗碟無疑給各種美食增色不少,使之光鮮耀眼,身價倍增。青花瓷——中國瓷器的發明,我想它可能是源於盛裝食物的器皿吧,有一首歌,曲調格外溫婉,那就是【青花瓷】,歌詞寫得極為清雅: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縷飄散,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你隱藏在窯燒裡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青花瓷——中國餐具的頂級品牌,喜歡這份深邃和凝重,喜歡這份典雅和嫻靜,喜歡這份清新的景致,喜歡這份賞心悅目的舒暢和甘怡。
記得十幾歲在村莊生活的一些篇章,每到春天,天氣轉暖,人們會端著飯碗聚集在一起吃飯,我家住在一條長長的巷子裡,巷子裡的人家幾乎都是雜居,每個院子裡都住著好幾戶人家,每到中午,炊煙嫋嫋,玉米秸稈的濃煙飄滿了山莊清澈的藍天,農民伯伯,大叔大嬸都端著極為粗糙的藍邊大沙碗蹲在巷子的牆角,邊吃邊聊,熱鬧的晌午時分,唧唧喳喳,東家長西家短,是全村消息的發布中心。人們有的拿著小板凳,有著搬出了自家的藤椅,有的提溜一隻小馬扎,有的乾脆席地而坐,土坷垃沾滿了粗布馬褲。人們邊吃邊聊,好不愜意!
每年芒種的時節,正是麥子收割的時分,青黃不接,很多人家的碗裡都是玉米面擦圪抖,那時的日子還很拮据,每戶人家菜裡難得一見的油星,總是幾根白水胡蘿蔔,或者幾根土豆絲,就算是一頓午飯了,起初,作為國家工作人員的父親總是在自家院子裡支起油漆小方桌,不願意去和鄉親們聚集在一起,後來,母親端著小蘭花碗出去了,弟弟們也和小夥伴們圍坐在一起,漸漸的,父親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這個「群」,一頓飯總要吃些功夫,我從小挑三揀四,我們家的碗,也有大沙碗,那是專門給父親準備的,父親當兵數年,部隊的優越生活使得父親很不適宜山村寡淡的飯食,總要求母親天天炒菜,可我們那時全家五口人只有父親每月一斤菜籽油的供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於是,母親託人在食品站買了些豬油,練好,每天就悄悄的給父親碗底偷放著一塊豬油,父親再也不吵著要求母親頓頓炒菜了。我的兩個弟弟用的都是一些笨碗,我記得上面還有很多的澀澀巴巴的小坑和凸起,碗上還有很多的黑點,我就是不用父親僅用二分錢購置的這些碗,尤其是端著碗去巷子裡的時候,我有一隻專屬的紅碎花小碗,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一隻很淺的乳白色的瓷碗,碗的外邊有酒紅色的碎花,還印著一個大大的雙囍,碗的底部有一圈淡淡的光暈,相比較起他們的那些粗笨的沙碗,我的碗就小巧精緻了許多。母親總是絮絮叨叨,吃飯又不吃碗,要那麼多講究幹嗎?可我習慣了用這個碗吃飯,每頓飯就只用它,誰不喜愛漂亮的呢?尤其作為一個愛美的小姑娘。
1989年秋天開學,我從鄉村走向城市,服飾的變化是首當其一,農村和城市的審美是決然不同的,那麼在吃飯上面也是存在很大迥異的,剛來到城市,我們那會是吃食堂,很多的人去食堂打飯拿著乳白色的快餐杯,上面用蓋子盛著紅燒茄子或者麻婆豆腐,覺得城市的生活水準就是不一樣,每頓飯都有肉,我們姐弟三沒有白色的快餐杯,我們依然拿著一些自家用的粗笨的碗,我的小紅花碗相形見絀。再也看不到她的精美和玲瓏,也就單用碗是打不上菜品的,於是,我也欣欣然的買了快餐杯,給兩弟弟一人買了一個搪瓷大碗,一個月下來,我瞠目結舌,光夥食費姐弟仨就突破百元大關,光靠父親一月268元的工資如何維持下去呢?於是,我和小弟弟的飯就打在一起,我們倆只打一份菜,我幾乎就都讓給弟弟全吃了,他比我小整整四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大弟弟獨來獨往慣了,他的飯票自己保管吧,可也總是吃不飽。
日子越來越好,我們姐弟仨都參加工作了。後來,我們各自結婚,自家過起了自家的小日子,休息的時候,經常回父母那裡,父母畢竟生活勤儉慣了,用了幾十年的碗,有的碗口都碎了,留著一些豁口,碗底也有了脫瓷後的斑駁,於是,我給母親買了一些精美的碗碟,把母親一些破舊的碗碟摞在一起,準備扔掉,我的小紅花碗由於有了更加精美的餐具,早已不見蹤影,可父親的藍邊大沙碗依然在碗櫥裡巋然不動,我把高高的一摞破碗扔到了垃圾桶旁邊,沒想到,我轉身的功夫,這些碗就不見了,原來,依然有一些城市貧民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也許這些陳舊的碗碟,他們可以派的上用場吧!
煤氣,油煙機,天燃管路,廚房越來越潔淨,整潔的櫥櫃,敞亮高檔的冰箱,晶瑩剔透的玻璃餐桌,以及餐廳裡幽靜的燈光,微波爐烤箱電磁爐,廚房家電快捷便利精美,人們吃飯越來越講究品質和視覺感觀,尤其在紅靡大江南北的韓劇【大長今】播映以後,韓國餐具闖進中國的千家萬戶,那種「朝鮮碗」被中國人冠以「缽」的雅稱。更加彰顯了一種民族瑰麗的文化,那一縷旖旎的風情讓廚房變得格外的溫馨迷人。
我喜歡在超市的廚房用具旁駐足欣賞,看各種漂亮的餐具那溫潤的色澤,伶起一個細細端詳,那一抹細膩的油彩,不甚驚豔的淡淡的藍色碎花,洋溢著唐韻的風情,宋風的婉約情懷,我喜歡在電視購上觀賞那成套的玫瑰系列的碗碟,湯勺,小蝶,以及大大小小的器皿,那種晶瑩剔透的清冽讓人頓生歡喜,那傲然的牡丹,那怒放的氰菊,成朵成朵的盛開,形態逼真,惟妙惟肖,色彩極其的鮮豔奪目,質潤似玉,工藝精美絕倫。器形輕盈,瀟灑利落,典雅秀逸。
我喜歡在潔淨的廚房,慢條斯理的做著各種精美的食物,我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就最賞心悅目的菜品,一個簡單的捲心菜,搭配好就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爽口清脆令家人嘖嘖稱嘆!我特別講究裝盤,一道精心製作的菜品一定要有精美的盤子盛裝,保證它的賣相和熱度的均勻散發,不致由於溫度使得菜品變得軟榻。玻璃器皿盛裝沙拉蔬菜最為靚豔,紫色的甘藍,綠色的茴子白,紅椒和綠椒,青蒜和洋蔥,芫荽和小蔥,用一個精美的玻璃碗端上餐桌,馥鬱飄香,色彩耀眼,你的味蕾會在不經意間徐徐打開,讓你過目不忘,垂涎欲滴回味不盡。
我的壁櫥裡有形態各異的異常漂亮的碗碟,有自己在超市因為特價買的,也有自己愛不釋手從精品廚展買的,更多的是由於工作業績突出,單位評為先進個人的獎品,小時候,因為打碎一隻碗,擔驚受怕,怕引來父母的責罵甚至一頓拳打腳踢,我家到沒有發生過這樣的現象,但打碎碗卻是免不了的事情,洗碗是極其講究的事情,每天要捧著碗,我對碗是極其愛護的,我洗碗從不用鋼絲球,鋼絲球太過尖銳,會劃傷那些細膩的釉色圖案,我總是用海綿洗碗布沾一點洗潔精,讓那一縷清香浸潤全身,細細擦過,再在水龍頭下仔細衝洗,擺在碗架上,控幹水汽,清清爽爽,看著格外舒暢。那是家的溫馨,那是生活絕佳的滋味,那是曼妙的情調,那是我們精心營造的爛漫,亦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璞玉。
貴族、平民都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鍋碗瓢盆勺、油鹽醬茶醋』,民間簡單平常的每一個【音符】無不全註腳在其上,縱使【皇宮】也無外例。並不是大【殿堂】可萬花綻放,即使小【廚堂】也可百花耀眼的。這部交響曲的演奏者就是創造【花洋】的主人。
——逸思飛後記
郝建昀,著有中篇小說《花祭》《粉紅飄零》《傷痕》等,媒體文寫手,《有故事的人》《靜水人生》《擺渡人》等平臺發文200餘篇。《窗外,雨如注》獲大型徵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