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韓國人吃飯,為什麼都要用這麼多碗碟?

2021-02-07 Vista看天下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九行(ID:jiuxing_neweekly)

原標題: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一到臨近過年,聚會扎堆,老藝術家就想原地隱身。


作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換盞間的商業互吹,已經足以讓人尷尬到用腳趾摳出一套海景大別墅了;而身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對三姑六婆們查戶口一般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是從頭到腳寫滿抗拒。


而今年,不願參加聚餐的理由又多了一條:身邊人的公筷意識,真的太差了。


不管是面對疫情,還是「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的國情,公筷公勺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可就是有人不習慣、嫌麻煩……即使在家吃飯,也常常因為公筷代言而喜提媽見打套餐。


△多一雙筷子,也不是什麼難事嘛 / 圖蟲創意


可不管是公筷制還是雙筷制,僅僅多備一雙筷子的事,還真不算什麼麻煩事。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


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


01

緣起中國的分餐制


傳統的日韓料理常給人「菜少碗多」的鋪張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盤更多。


而考慮到這兩個國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程度,四捨五入可以推測他們的分餐制應該也是和中國古人學的。


△中國分餐制由來已久 / 視頻截圖


在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裡,紫部式曾這樣描述源氏設席大宴賓客的場景:「鋪設四十張中國席,其他坐墊、憑肘兒等物也都一律嶄新精緻。」


此處的「中國席」,便是一人一案分桌而食、在周秦漢晉年代皆有史可考的用餐傳統。


可吃飯,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氣氛。


到了唐朝,民風開化,森嚴的等級和禮制觀念也逐漸弱化,分桌而食的絕對分餐制又進化成了相對分餐制——會食制,即眾人圍坐於一桌,但各自配齊一套專屬食具。


△唐朝開始的會食制 / 視頻截圖


時至明代,夾菜布菜的合食制才成為主流。


反觀日本,遣唐使從古代中國學得了一人一套食具的講究,明治維新時又受到了西方分餐的影響,日本的分餐制幾乎是從娃娃抓起的。


二戰後,政府免費供應給小學生的午餐就採取了單獨的餐盤分裝,因此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分餐制就已經完全滲透了日本。


△日本便當就是單獨餐盤分裝的典例 / pixabay


「夫妻杯」「夫婦筷」成了常見的新婚賀禮;甚至家庭成員之間,連放菜盛湯的碗碟都要區別花色,避免混用。


甚至於在外就餐,公筷都沒了用武之地。因為日本街頭的中餐館裡,還安排了專門給人布菜的服務員。


菜上齊了,服務員會先轉動圓盤「讓客人眼嘗一番」。接著便把大盤裡的菜按人頭進行分盤,為了避免不同菜式間相互串味,分盤後的食物絕不能直接堆在客人面前的大盤子裡,而是要用小碟,一道道分開盛放。


02

一汁三菜和水剌床


除了嚴格到媽不認的分餐,傳統的和食還是出了名的「花樣多分量少」。除米飯之外,常規都有三菜一湯之多,俗稱「一汁三菜」。


最早期的「一汁三菜」指的是豆腐和菌菇蔬菜做的味增湯、有葷有素的日式燴菜、以烤魚為代表的烤物以及用鰹魚高湯燉煮而成的各色煮物。


△最基本的一汁三菜 / unsplash


如今食材多樣化,「三菜」的內涵得以豐富,形成了量大扛餓的主菜、均衡營養的副菜和口味至上的副副菜三菜鼎力的局面。


正宗的和食完全遵照這個制式展開,哪怕是早餐也絕不潦草,一飯一汁三菜的形式必須保留,頂多把耗費時間的燴菜和煮物,用玉子燒這種「副菜」、以及醃菜加海苔這種「副副菜」做替代。


如此看來,就算只有兩個人吃飯,就算吃的只是早飯,隨隨便便就得擺上多達兩位數的碗碟。


△精美的一汁三菜 / ins


而這隻最最最基本款。從一汁三菜變形而來的日本高級料理,那才真叫一個費碗。


比如一頓吃下來需要近兩個小時的懷石料理,從「先付(前菜)、八寸(下酒菜)、向付(季節性的生魚片)、炊き合わせ(蔬菜、魚、豆腐等切小塊燜煮)、蓋物(湯或茶碗蒸)」到「燒物(季節性的魚類燒烤)、酢餚(醋醃菜)、冷缽(冰鎮過的食器放熟食,如涼拌時蔬等)、中豬口(酸味的湯)、強餚(肉類主菜)」再到「御飯(米飯)、香物(季節性的醃菜)、止碗(醬湯)、水物(餐後甜點)」。


△懷石料理 / ins


單人所需要的餐具數量,絕對是一雙手數不過來的。


好在懷石料理是上一道吃一道,不會因菜式過多而導致席面擁擠。而起源於室町時代、代表武士階級傳統料理的本膳料理就不同了,不管碗碟多少,都是一股腦兒往上端。


不過為了場面好看,食物的出場不止講究一定的搭配和順序,還會用上託盤。而盛放食物的託盤就被稱之為「膳」。一汁三菜和米飯剛好夠擺滿一個大尺寸的長方形託盤,於是這種搭配被稱為「本膳」或「一膳」。


△「本膳」 / unsplash


本膳之外,還有椀物、刺身,以及作為禮物不可現場食用需用禮盒包好帶回家中細品的引物膳等。本膳料理中,食盤的數量可多達五膳,最多可容納的菜式為三汁九菜。酒足飯飽後的現場清理,算起來,也是一項讓後廚洗碗工頭痛的大工程。


高端的料理往往需要更多的盤子,即便是被嘲「美食盆地」的韓國也不例外。


朝鮮時代,韓國就偷師了我們老祖先「九鼎八簋」這種用食具數量來劃分等級的套路。在基本款飯、湯、醬和泡菜之外,用碟子數量來表示尊卑。


一碟對應一菜,平民階層的日常飲食是三碟式,也就是在基本的飯湯醬泡菜之外,還有三樣菜;兩班貴族按身份尊卑分為五、七、九碟式,王室成員則是最高階的十二碟式。


△一個韓國人日常飲食的餐具數 / unsplash


而其中專供君王的正餐十二碟式,又稱為「水剌床」。一道水剌床單食案就有三個,分別為大圓盤、小圓盤和長方形的冊床盤。其中大圓盤上擺放白米飯、海帶湯和絕大多數的主配菜,稱為白御膳;小圓盤上擺放紅豆糯米飯和牛骨湯,稱為紅豆御膳;冊床盤則放置肉蛋蔬菜等小菜。


而水剌床的十二碟式具體由十二道主菜和十二道小菜構成。


十二道主菜分別為「兩飯」,即白米飯和紅豆糯米飯;「兩湯」,即海帶湯和牛骨湯;除此之外,還有大醬湯和魚蝦醬湯的兩種醬湯;泡白菜、泡蘿蔔、鹽水泡菜三種泡菜;醬油、醋醬、糖醋辣椒醬三種醬料和一道燉菜。


△我已經為洗碗感到頭疼了 / pixabay


聽起來毫無食慾對不對?且把目光投向十二道小菜,有煎餅、肉片、烤魚、水蒸蛋、生魚片、涼拌時蔬等等,雖然只有小小份量,但足以點亮乏味的用餐時光。


因為水剌床涵蓋的食材種類較齊全,一度成為韓國君王判斷地方是否穩定的晴雨表。「當突然少了某道菜或是換了某種食材,則證明原來進貢這個食材的地方有事情發生了。」


如今,由水剌床又衍生出了韓定食這種有錢就可以吃到的全席料理。依舊是按菜碟數量進行分級,豐簡由君。不過食物的擺放可比之前精緻多了,比如小麥薄餅搭配葷素八種小菜、類似於春餅的「九折板」,就會用特質的分格八角食盒進行裝盤。


△八角食盒 / pixabay


日常的韓式家庭餐雖然沒有這麼多講究,但通常也會搭配三到五個諸如泡菜蛋卷之類的小菜。由於泡菜容易串味,這些小菜只能分碟登場,所以在碗碟的使用上也並不節制。


 03

洗碗機還是咖喱飯


能夠吃到更多種類的菜式,且每一口都能留下可供回味的空間,對於食客而言,品嘗這種用料克制、碟碗繁多的料理不失為一件樂事。


可對於主婦們而言,洗碗帶來的麻煩簡直會讓人懷疑人生。


曾有嫁到日本的中國媳婦這樣吐槽:


「以六口之家為例,每頓飯假設有六道菜,其中四道菜需要按人頭分盤,單單裝菜的盤子就有二十六個,再加上所有人的小碟子、飯碗、湯碗、茶杯、酒杯…也就是說,吃一頓飯我要洗六十五個杯盤碗碟!早中晚三餐加上下午茶,一天下來就有二百來個!假設我三十秒洗一個碗,一天就有將近兩個小時在洗碗!」


只是讀完這段文字,老藝術家都感覺到了窒息。


△碗碗碗碗碗碗 / unsplash


為了讓肩負重任的主婦們在碗碟堆裡笑著活下去,松下電器在1960年研發出了第一臺日本本土洗碗機。可由於居住空間太小等原因,洗碗機沒能徵服崇尚智能家居的日本人,至今仍只有30%左右的普及率。而這,已經是中國的十倍之多。


與此同時,腦洞驚人的日本人民們沒有放棄掙扎。針對不便安裝洗碗機的家庭,他們發明了一款名為「Kurasa Wash」傻瓜式手持洗碗機,簡單的清潔刷頭配上每分鐘高達五百次的轉速,就能清洗「最大直徑22釐米,深度6釐米」的碗碟。


△不用動手的傻瓜式手持洗碗機 / youtube視頻截圖


而隔壁韓國的洗碗機普及率也不高,不過年初被疫情困於家中為家務所煩,這一突發狀況的直接後果就是:2020年上旬,韓國的洗碗機銷量同比暴增了516%。


可不同於不想洗碗就老老實實花錢買服務韓國人民,想要逃避洗碗的日本主婦們才不止寄希望於洗碗機這一條道路。


他們還可以通過更改餐單,來接近不用洗碗的人生目標。


有調查顯示,日本家庭中「一汁三菜」的餐食比例正在逐年降低,原因之一就是洗碗帶來了繁重的家務負擔。


△集於一盤的牛丼是日本家庭主婦的首選菜單 / unsplash


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習慣用咖喱或是牛丼作為一家人的晚餐,這種飯菜集於一盤的蓋飯,相比傳統的和式晚餐,不管是準備過程還是清潔過程,都極大地節省了人力。


不說讓人愛上洗碗,但至少,讓人沒那麼討厭做飯。


本文經「九行」授權發布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臺


專注於研究一切不正經的旅行藝術

你的城市有什麼值得觀察?不如來看看診療單

奇遇記 | 旅行觀 | 格調局 | 覓食計 | 城會玩

分分鐘十萬靈感


九行


猛戳二維碼,老藝術家帶你喳火箭雲旅行

感謝你讀到這裡,我們為明天準備了更加精彩的內容,不想錯過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設為星標吧。第一步:點擊頂部藍字「Vista看天下」,進入公眾號主頁。


吃飯也太不容易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吃飯要用這麼多碗碗碟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箋語,原標題:《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德妃諾潮玩經授權發布。一到臨近過年,聚會扎堆,小通就想原地隱身。作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換盞間的商業互吹,已經足以讓人尷尬到用腳趾摳出一套海景大別墅了;而身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對三姑六婆們查戶口一般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是從頭到腳寫滿抗拒。
  • 日本韓國人吃飯那麼多碗碟,不怕洗碗嗎?
    作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換盞間的商業互吹,已經足以讓人尷尬到用腳趾摳出一套海景大別墅了;而身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對三姑六婆們查戶口一般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是從頭到腳寫滿抗拒。而今年,不願參加聚餐的理由又多了一條:身邊人的公筷意識,真的太差了。不管是面對疫情,還是「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的國情,公筷公勺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 日韓料理為什麼這麼多碗碗碟碟
    作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換盞間的商業互吹,已經足以讓人尷尬到用腳趾摳出一套海景大別墅了;而身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對三姑六婆們查戶口一般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是從頭到腳寫滿抗拒。  而今年,不願參加聚餐的理由又多了一條:身邊人的公筷意識,真的太差了。  不管是面對疫情,還是「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的國情,公筷公勺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 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二戰後,政府免費供應給小學生的午餐就採取了單獨的餐盤分裝,因此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分餐制就已經完全滲透了日本。△日本便當就是單獨餐盤分裝的典例 / pixabay「夫妻杯」「夫婦筷」成了常見的新婚賀禮;甚至家庭成員之間,連放菜盛湯的碗碟都要區別花色,避免混用。甚至於在外就餐,公筷都沒了用武之地。
  • 韓國人這麼愛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僑居日本?這部電影有答案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首富孫正義,即使這些人世代生活在日本,可是長相一看就知道是韓國人。韓國人移民日本始於明治維新之後,最初主要是學生和商人。二十世紀初,隨著日本經濟發展而勞動力緊缺,韓國勞工開始進入日本國內。相比於以勤奮而著稱的日本人,韓國勞工不僅更加吃苦耐勞,而且關鍵是更加便宜。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有韓國家庭在日本定居,並且出現了在日本出生的第二代韓裔日本人。
  • 同樣用筷子吃飯,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差距竟然這麼大
    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居民也學會了用筷子進食。使用筷子進食是一種文化,儘管今天中日韓三國都有使用筷子進食的文化,但由於歷史和本土化的影響,筷子在三國之中均不盡相同。日本:日本的筷子是相當短,而且筷子尖非常的鋒利,他們使用的是木筷子。
  • 為什麼韓國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長得很像
    雖然他們都有黑頭髮、杏仁眼和曬黑的皮膚,但每個人都不一樣。韓國人是亞洲人中身高最高的,並不像你想的那麼矮,韓國人很注重外表。我看了大量的亞洲電視劇,很容易就能認出韓國人。染髮、化妝和整容手術使亞洲人更加多樣化。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說為什麼英國人、法國人和波蘭人看起來都一樣?
  • 為什麼韓國人用扁筷、那麼多間咖啡廳?10個《韓國文化Q&A》大解密
    ,以及為什麼路上都沒什麼機車呢?韓國為什麼這麼多間咖啡廳?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韓國人認為餐廳就是用來吃飯的,都吃完餐點了還繼續留在餐廳聊天是非常失禮的一件事。當然,當走出室外時就會在路邊吃個溫暖的烤年糕魚片了~ 為什麼一起吃飯時,沒有用公筷母筷?韓劇上常看到一群朋友你夾一筷、我喝一勺湯的一起吃飯,其實韓國不用公筷母筷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原因是在於覺得這樣和家人朋友吃飯時會顯得太過生疏不自在,不分你我的共用、一起吃飯更能顯得和樂融融。
  • 「彬彬有禮」的日本人,為什麼把韓國人罵成渣?
    去年1月,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稱:「自2003年以來,日本共發生360多次種族主義示威和演講……肆意貶低、騷擾和挑釁外國人。」 在遭受歧視的外國人群體中,韓國人是最大的受害者,「彬彬有禮」的日本人「黑」起韓國人一點也不「嘴軟」。
  • 為什麼韓國人吃飯那麼香?
    是不是覺得韓國電視劇裡的人吃飯都很香?一幅很享受的樣子,看著都好有胃口,有木有?原本想減肥的心,瞬間拋到九霄雲外。
  • 【蔣冰】一個人,在韓國吃飯,和在日本吃飯
    相較於日本人,韓國人性格普遍比較外向,也比較喜歡集體活動和群居生活,吃飯因此成了一件熱鬧的事情。我一個人去韓國東海岸的漁村甘浦港,晚飯時分從一排排喝酒的人們面前經過,總是會被熱情邀請一起喝。而日本不同,他們與韓國人一樣都特別喜歡喝酒,一般是啤酒、日本酒和清酒,很適合一人喝酒的是立式居酒屋,沒有桌凳,小小的一個店鋪,甚至只有幾個平方,吧檯裡面是廚房,吧檯外面的空間小到食客只能圍站成一圈,喝酒的人進進出出,流動很快,有的只是進來要上一杯日本酒或者啤酒,喝完很快就離開了。
  • 臺灣人有多喜歡日本人?同樣的問題兩個反應,連韓國人都看不下去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更多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看到覺得好的話給小編點讚哦,您的每一份肯定都是小編的動力,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臺灣人有多喜歡日本人?同樣的問題兩個反應,連韓國人都看不下去大家都知道臺灣人和日本人的關係是非常好的,那他們的關係到底有多好呢?
  • 韓國人天天吃烤肉?韓劇裡都是騙人的,這才是韓國人的一日三餐
    應該說有很多很多,比如韓國的影視劇,韓國的明星以及旅遊勝地,而這些都可以說是文化方面的,韓國的文化輸出一直都做得很好,深深影響了周邊地區,特別是我們國家。當然了,除了這些,韓國還有一項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他們的飲食。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韓國人的一日三餐都吃什麼。在電視劇裡,我們會看到韓國人經常吃飯都吃韓國烤肉,而在我們周邊也有很多韓式烤肉店。
  • "彬彬有禮"的日本人,為什麼把韓國人罵成渣?
    5月初,一則視頻席捲日本和韓國網絡:一名韓國遊客到京都旅行,在一家有名的拉麵店附近徘徊了一陣後,推開門用日語問「這是拉麵店嗎?」裡面的一名日本人竟大喊「Fucking Korean」,其他客人也跟著起鬨。一名韓國人隨意進入一家店鋪就遇到這樣的「仇恨言論」,可以想像這在日本是多麼普遍的現象。這樣的「不友好」事件並非偶發。
  • 國外視角:為什麼中國人討厭韓國人?
    就我個人而言:我所知道的韓國最讓人受不了的地方除了什麼都想搶過去當成自己國家的東西之外,還有很多國際比賽當中放陰招。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其他國家在比賽中也被韓國的這些小動作感到不滿。這種事情真的無法讓人對韓國有太友好的印象。當然不能單憑一兩件事去定論一個國家和民族。我們就來看看網友們的回答吧:via@ LiuJinXi
  • 細極思恐......韓國人不端著碗吃飯原來是因為這個!
    了解過韓國文化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在韓國,人們一般都不用手端起碗吃飯,而是把碗放在桌子上,手拿筷子或勺子吃飯。
  • 日本人改造了一雙筷子,韓國人十分追捧,中國人:抖機靈,沒文化
    日本人改造了一雙筷子,韓國人十分追捧,中國人:抖機靈,沒文化我國從古至今流傳過來的許多東西都是非常有內涵的,比如我們每天吃飯都必須使用的筷子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人是非常重視筷子的,有的時候還會用象牙去製作一雙筷子來使用。
  • 為什麼日本人從不坐板凳?生活過得精緻的人都明白,冬暖夏涼!
    愛看日韓劇的的人都會發現日韓劇中家裡到處都是木地板,吃飯坐在地板上,睡覺還是在地板上,這木地板到底是有什麼魅力呢?1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人和韓國人在家裡面都是很少有椅子的,都是直接坐在地板上的,而木地板可以自動調節室內的溫度,而且還會有冬暖夏涼的作用呢。一年四季不管什麼時候坐在木地板上都會感覺很舒服,這樣能減少風溼病的發生。
  • 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會如此沉迷日本戰國的歷史?
    中國的4000年歷史裡其實也有這樣的階段,但因為我們的特殊國情與ZZ需要,五代十國以及東晉南北朝的很多歷史是遊戲,電視劇的禁區,就像南北宋這種事實上的「後三國」,「五國分裂」的時期,我們也要用大一統來定義它。甚至,從某一年開始,南宋題材的遊戲和電視劇基本不讓過審。
  • 日本人討厭韓國人嗎?為什麼?看完後明白了!
    日本人從本質上來說,或者說還有點歡迎,在歷史上,中國明代萬曆年間日本曾經入侵過朝鮮,這帶給了朝鮮人悲慘的回憶,再加上近代以來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我們可以說,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是很低的,特別是日本拒不承認二戰中給一部分朝鮮婦女帶來的人身傷害,更加加深了韓國人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