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臨近過年,聚會扎堆,小通就想原地隱身。
作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換盞間的商業互吹,已經足以讓人尷尬到用腳趾摳出一套海景大別墅了;而身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對三姑六婆們查戶口一般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是從頭到腳寫滿抗拒。
而今年,不願參加聚餐的理由又多了一條:身邊人的公筷意識,真的太差了。
不管是面對疫情,還是「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的國情,公筷公勺的使用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可就是有人不習慣、嫌麻煩……即使在家吃飯,也常常因為公筷代言而喜提媽見打套餐。
△多一雙筷子,也不是什麼難事嘛 / 圖蟲創意
可不管是公筷制還是雙筷制,僅僅多備一雙筷子的事,還真不算什麼麻煩事。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
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
緣起中國的分餐制
傳統的日韓料理常給人「菜少碗多」的鋪張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盤更多。
而考慮到這兩個國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程度,四捨五入可以推測他們的分餐制應該也是和中國古人學的。
△中國分餐制由來已久 / 視頻截圖
在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裡,紫部式曾這樣描述源氏設席大宴賓客的場景:「鋪設四十張中國席,其他坐墊、憑肘兒等物也都一律嶄新精緻。」
此處的「中國席」,便是一人一案分桌而食、在周秦漢晉年代皆有史可考的用餐傳統。
可吃飯,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氣氛。
到了唐朝,民風開化,森嚴的等級和禮制觀念也逐漸弱化,分桌而食的絕對分餐制又進化成了相對分餐制——會食制,即眾人圍坐於一桌,但各自配齊一套專屬食具。
△唐朝開始的會食制 / 視頻截圖
△我已經為洗碗感到頭疼了 / pixabay
聽起來毫無食慾對不對?且把目光投向十二道小菜,有煎餅、肉片、烤魚、水蒸蛋、生魚片、涼拌時蔬等等,雖然只有小小份量,但足以點亮乏味的用餐時光。
因為水剌床涵蓋的食材種類較齊全,一度成為韓國君王判斷地方是否穩定的晴雨表。「當突然少了某道菜或是換了某種食材,則證明原來進貢這個食材的地方有事情發生了。」
如今,由水剌床又衍生出了韓定食這種有錢就可以吃到的全席料理。依舊是按菜碟數量進行分級,豐簡由君。不過食物的擺放可比之前精緻多了,比如小麥薄餅搭配葷素八種小菜、類似於春餅的「九折板」,就會用特質的分格八角食盒進行裝盤。
△八角食盒 / pixabay
△集於一盤的牛丼是日本家庭主婦的首選菜單 / unsplash
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習慣用咖喱或是牛丼作為一家人的晚餐,這種飯菜集於一盤的蓋飯,相比傳統的和式晚餐,不管是準備過程還是清潔過程,都極大地節省了人力。
不說讓人愛上洗碗,但至少,讓人沒那麼討厭做飯。
更多日本潮玩信息,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