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專家展覽導讀!蕭勤 — 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創辦人

2021-02-08 蘇富比亞洲




香港最大型的蕭勤作品展售會


蕭勤在現代亞洲藝術史上舉足輕重,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拍賣近年以蕭勤為主要線索,自2017年秋季起連續策劃多個專場,展示現代及戰後藝術的宏觀世界,不但多次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亦因嶄新獨到的觀點而獲藏家們一致好評。是次展售會名為『無限宇宙』,『無限』來自蕭老師發起的『龐圖國際藝術運動』之宗旨,『宇宙』則是他畢生興趣所在,顯示我們力求以更完整的方式,呈現蕭勤精彩的藝術面貌。







「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堪稱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文化逆襲。過去談論中國現代藝術發展,清末民初華人出國必以留學生身份到歐美或日本學習;二次大戰之後,海外發展的傑出華人藝術家為數不少,仍以投身當地前衛浪潮、並引進中國元素為主要模式,若論中國藝術在全球戰後藝術史上有否發展出一種前衛思想、產生過一次集體運動,譬如美國之有抽象表現主義、法國之有抒情抽象主義、甚至日本之有具體美術協會、韓國之有單色繪畫,學術界長久以來都沒有清晰頭緒。


《內省之光》, 1964年作,
墨水壓克力彩畫布,110 x 139 公分


然而蕭勤在1961年在米蘭與義大利抽象大師卡爾代拉拉、日本雕刻家妻兼治郎發起的「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則開宗明義以唐宋禪學的「靜觀精神」為宗旨,挽救戰後藝壇從百家爭鳴逐漸變得漫無目標、莫衷一是的局面,其以「點」為符號,是希望參與者能夠立足一點,釐清局面,認定目標,再行出發。龐圖運動成立之初,即具備國際主義格局,其於1962至1966年舉行合共十三次展覽,地點遍及米蘭(Milan)、阿爾皮索拉(Albissola)、巴塞隆那(Barcelona)、佛羅倫斯(Florence)、馬皆拉荅(Macerata)、威尼斯(Venice)、博洛尼亞(Bologna)、蘇黎世(Zurich)、羅馬(Rome)、邁斯德萊(Mestre)及昂各那(Ancona) 等十多個歐洲城市,1963年的「龐圖五展」更於遠在亞洲的臺北展出,形成橫跨歐亞的格局;若論國際藝術家的參與程度,龐圖運動在此起彼落的戰後藝術運動之中更當屬前列。綜合龐圖運動十三次展覽,各國藝術家總體參與情況如下:


中國

蕭勤(Hsiao Chin)、李元佳(Li Yuan-Chia)、霍剛(HoKan)

日本

吾妻兼治郎(Azuma Kenjiro)

義大利:

卡爾代拉拉(Antonio Calderara)、封塔那(Lucio Fontana)、達達米諾(Dadamaino)、卡斯代拉尼(Enrico Castellani)、路易其(Mario Deluigi)、亞爾維尼(Getulio Alviani)、洛賽羅(R.Rossello)、畢卓(Pia Pizzo)、波洛涅賽(Bolognese)、拜司基(Umberto Peschi)、唐吉羅(Sergio D'Angelo)、尼格羅(Mario Nigro)、索扎司(Ettore Sottsass)

西班牙:

古拜依司(Cubells)、法依沙(Faixa)、弗萊兒(Magda Ferrer)、拉凡多絲(Maria Assumpció Raventós)、哈通那(Josep Hurtuna)

法國:

莫海萊(François Morellet)、司坦因(Joël Stein)

德國:

尤爾根・費雪(Klaus Jürgen-Fischer)

荷蘭:

彼德司(Henk Peeters)、司空歐芬(Jan Schoonhoven)、亞曼多(Armando)

比利時:

烏特(Wout V)

波蘭:

洛司各烏司卡(Maria Papa Rostkowska)

南斯拉夫:

畢皆利(Ivan Picelji)

斯洛維尼亞:

佐侖(Zoran Antonio Mušic)

委內瑞拉

索託(Jesús Rafael Soto)、格魯茲・迪亞士(Carlos Cruz-Diez)

巴西:

馬維聶(Almir da Silva Mavignier)

阿根廷:

勒巴克(Julio le Parc)


從上述的藝術家名單,可見參與龐圖運動的藝術家涵蓋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當中不乏其他重要戰後藝術運動之巨擘,譬如義大利「空間主義」大師封塔那、「方位角」(Azimuth)創辦人卡斯代拉尼、設計界舉足輕重的「孟菲斯集團」(Memphis Group)領袖索札司等,都因為臺北的「龐圖運動」展覽而首次呈現於華人社會;「龐圖運動」的許多西方成員,更與1957年誕生於德國杜塞多夫、並迅速擴展至義大利、荷蘭及法國的「零派」(ZERO)關係密切,如義大利的封塔那、達達米諾、卡斯代拉尼、亞爾維尼,荷蘭的彼德司、司空歐芬、亞曼多,以及委內瑞拉的索託,都同時參與了龐圖及零派。由此可見,通過蕭勤的藝術歷程,我們即可發現戰後華人藝術上接抗戰之前的國立藝專,經過東方畫會與龐圖運動,連接西方戰後藝術各個重要團體,形成一條發展分明、接通東西的線索。


《二元》, 1964年作,
壓克力彩畫布,120 x 70 公分


「龐圖時期」(約1961至1966年)的蕭勤,一方面頻繁接觸空間主義、奧普藝術、動態藝術、零派等歐洲前衛思潮,另一方面亦致力深研東方禪學與道家哲學,以抗衡強大的西方話語權,故他此時的創作,同時可見東西方兩大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形成獨特的哲理性抽象繪畫,誕生首個藝術語言成熟的風格時期。分析蕭勤的繪畫,不能硬套西方「冷/熱抽象」或「幾何/抒情抽象」的二分程式,否則將無法透達其作品之真義。


此時的蕭勤,明確表現出他對於宇宙奧秘的探索、以及生命能量之追尋,是故作品既有哲學概念之圖象演繹,又有飽滿酣暢的情感揮灑,而圓形和方形的符號,即仿佛呼應「天圓地方」的東方宇宙概念,構成作品之基調:《聚合》和《勁》均以方形符號醒目地點亮畫面,並以蜿蜒的線條建構空間;《大地》《二元》則明顯從卦象獲得靈感:《大地》的六個紫藍色方塊,組成《易經》「坤」卦,象徵「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亦讓人想起中國玉器經典造型「琮」的側面;《二元》乃上下兩聯屏畫作,兩個圓形象徵「陰陽」二元、中間四道綠色線條則似有「四象」之意,寓意兩儀四象、生生不息;《內省之光》的左右兩個三層式同心圓,源自藝術家對於西藏唐卡「壇城」之研究,並將之簡化為幾何抽象,成為象徵宇宙的符號,向外散發光芒。蕭勤喜用色彩飽滿強烈、具有螢光特徵的嶄新顏料—壓克力彩創作,這一方面源自藝術家從小喜愛豔麗強烈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當時極為流行的、追求眩目神馳的視覺效果的奧普藝術及動態藝術之影響;龐圖運動成員之中,莫海萊、索託和格魯茲・迪亞士等等都是個中名家,由此隱隱可見他們切磋交流的痕跡。


《大地》, 1963年作,
壓克力彩畫布,80 x 100 公分


「龐圖時期」的蕭勤繪畫,當以「光之躍動」系列最具代表性,其合共不過十九幅,是他此時最為珍稀的系列。2017年夏天,我到高雄拜訪蕭勤,曾請教他「光之躍動」的重要性,他當時就提到:


《光之躍動》是我六〇年代精神能量的最強體現,匯聚我的閱歷與人生觀念。整個過程之中,我一邊創造,一邊感悟,最終將我升華到另一境界。

此次展覽的《光之躍動5》,以象徵「大地」的方形符號居於下方正中,上方的寶石藍色線條飛躍奔騰,似是生命力量的流動,也是川流不息的光明,背後的紫色空間潑灑點點晶光,有如夜空之中繁星璀璨,予人對宇宙和生命的無盡期盼。值得注意的是,蕭勤在《光之躍動》系列開始使用約呈「上八下二」之比的畫面分割,這種畫面處理讓觀者容易產生仰望星辰的視覺感受,而這種「天高地闊」的構圖發展至八、九〇年代,則成為蕭勤在亞洲膾炙人口的「永久的花園」系列之構圖基調。


《光之躍動—5》, 1963年作,

壓克力彩畫布,140 x 110 公分



相關焦點

  • 闊別七十餘載 蕭勤上海「回家」
    蕭勤說:""或許你們看我蒼蒼白髮,步履蹣跚,但我心中仍是那個11歲的蕭勤。」2018年3月16日下午,由中華藝術宮、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蕭勤「回家」藝術大展在中華藝術宮揭幕。他的經歷與藝術就是一部中國現代藝術的百科全書:「要讀懂蕭勤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這裡面有非常多的課題可以去做。」據悉,此次展覽後,中華藝術宮將收藏蕭勤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並在此基礎上共同建立「蕭勤藝術研究中心」推動蕭勤先生及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的研究和推廣。這些作品的收藏是歸根,也是初心。
  • 蕭勤:如果不做畫家
    藝術家蕭勤(右) 蕭勤1935年生於上海,其父親蕭友梅是上海音樂學院創辦人之一。東方畫會成員與李仲生老師 1961年,蕭勤同義大利畫家安東尼亞·卡爾代拉拉、日籍藝術家吾妻兼治郎和東方畫會創始人之一李元佳共同創辦「龐圖國際藝術運動」。
  • [展覽預告]「下一個目的地︰香港」——蘇富比2月份聚焦當代香港藝術!
    兩展齊足並馳,共匯集逾50件當代香港藝術作品,為香港蘇富比首次全面展示當代香港藝術的面貌。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表示:「蘇富比非常榮幸能為林偉而先生舉辦這次意義非凡的展覽,與藝術愛好者分享香港本地當代藝術家們的傑作和天才。林偉而熱愛香港藝術,並對之有深刻理解,這使他在收藏家群體中顯得與眾不同。
  • 蕭勤「回家」, 一起懷念中國現代音樂教育之父、上音創始人蕭友梅先生
    蕭勤1935年生於上海,其父親蕭友梅是上海音樂學院創辦人之一。2018年3月16日下午,由中華藝術宮、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蕭勤「回家」藝術大展在中華藝術宮揭幕。上音黨委書記、院長林在勇專程趕赴畫展現場參觀,既對蕭老的畫作展覽表示祝賀,又對蕭老長期關心上海文化建設,關心上音的發展表示敬意。
  • ARTicle | 蕭勤:「希望」的領會
    蕭勤,《神光-16》,2017,布上壓克力,110 x 180 cm本周ARTicle為您呈現一篇英國藝評家理察·考克為蕭勤的大型回顧展「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蕭勤的藝術」所撰寫的文章《蕭勤:「希望」的領會》。在本文中,理察·考克探討了這位戰後東方抽象藝術大師六十年非凡作品的形式方面。
  • 《DISCOVERY》雜誌:《藝術家蕭勤的雪泥鴻爪》
    讓我們跟隨MARK JONES刊載於國泰航空機上雜誌《DISCOVERY》的文章(節選),一同遨遊與回顧蕭勤遍布繽紛城市的足跡及其創作歷程。蕭勤足跡之廣,在華人藝術家當中可謂數一數二。他遊走東西兩方,探索內在和外在的世界,甚至宇宙的奧妙。涉獵藝術多年後的今天,如果你問蕭勤何以為家,相信他也難以一言以蔽之。
  • 巨匠蕭友梅之子:抽象繪畫藝術家蕭勤
    就這樣,「東方畫會」在1957年初成立,並於是年11月同時在臺北及巴塞隆納舉行展覽。就在大家籌備「東方畫會」的時候,蕭勤獲得了來自西班牙的獎學金,從此踏上了遊子的旅程。蕭勤來到西班牙後,作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他放棄了獎學金,隻身一人去了義大利,並在米蘭居住下來。理由很簡單,因為蕭勤發現馬德裡的皇家美術學院的教育非常保守,不存在他想追求的現代藝術氛圍。
  • 「松」新展預告|「宇宙人蕭勤」
    而他的想像力卻遠遠超於世外,向浩瀚的宇宙升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宇宙」是蕭勤藝術研究的核心主題。超凡的想像力將蕭勤與當下和過去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這個時代,太空對科學家和哲學家有著依然同樣重要的意義。回溯上一個令藝術家們對外太空著迷的歷史性時刻應該是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期間,而蕭勤的重要藝術作品正創作於這個時期。
  • 展望2021:蘇富比八大藝術市場趨勢預測
    魔幻的2020年結束了2021年將會是怎麼樣的一年且看蘇富比專家對於藝術市場趨勢做出的預言同一時間,更多藝術展覽將因應時勢,在更具創意的獨特場地中舉行,活用傳統美術館以外的公共空間和網絡世界。 更多藝術展覽將因應時勢,在更具創意的獨特場地中舉行,活用傳統美術館以外的公共空間和網絡世界。
  • 【展覽消息】「蔣友梅 : 別有天地」展售會 11月9日至19日,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 蔣友梅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將於11月9日至19日呈獻「別有天地」展售會,展出藝術家及詩人蔣友梅的作品,乃蔣氏於香港首個個展。展覽將帶來36件作品,包括藝術家近期複合媒材作品、畫布和炭筆紙本創作,以及首次展出的大型裝置藝術《渡》,深入探索聚散離合、感知和記憶之間的微妙關係。
  • 戰後抽象的王者風範|現代藝術晚拍精選
    、趙無極及謝景蘭,本文帶你細賞將於下周一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登場的大師級抽象作品。按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家曾以特別訂製的110 x 250公分畫布,創作出十八幅巨幅作品,乃「永久的花園」主題最為宏大精彩的作品序列,當中九幅曾經在臺中臺灣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香港慈山寺、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展出,足見藝術家對此重視有加,只選擇重要場合展出。
  • 林天民:藝術市場是一個大遊泳池 現在的水太髒
    [導讀]藝術市場就像是個大遊泳池,2004年前,大都是會遊泳的,那時候大家遊的還都高興,2004年到2008年,會遊的,不會遊的,看熱鬧的,統統進來,弄成不要說遊泳,走著都會撞到人。今年5月,香港巴塞爾的展廳上,在高古軒、佩斯國際、David Zwirner、白立方等眾多國際頂級的畫廊包圍下,大未來林舍選擇以中國的大陸藝術家劉煒和臺灣藝術家陳界仁作為畫廊的主打呈現,反響不俗!8月10日,臺灣,畫廊今年度的重要展覽《同文之變》拉開帷幕,繼續畫廊「挖掘美術史上被忽視的華人藝術家」的成長敘述!
  • 蘇富比秋拍 | 五分鐘帶你認識越南藝術
    ,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價格節節上升之餘,越南優秀藝術家紛紛登上國際藝壇,頗受關注。在歷史傳統的土壤上,以法國印象派的養分灌溉越南自1986年開放市場,越南藝術家的作品自此開始名揚國際。蘇富比長期致力推廣越南頂尖藝術家作品,傳揚越南藝術之美。
  • 蘇富比丨上半年度總成交額高達9億港元!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領導亞洲!
    香港蘇富比六月兩場中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8,360萬港元為拍前估價逾兩倍(3,340萬港元)2017年上半年度中國藝術品拍賣
  • 【雅昌專訪】蕭勤:當時我們成立東方畫會,就是想要革學院派的命
    1956年底,蕭勤與霍剛、李元佳、歐陽文苑、夏陽、吳昊、蕭明賢、陳道明一起成立了「東方畫會」,但因當年臺灣正處白色恐怖時期,時局緊張,不久後便遠渡重洋來到歐洲,在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陸續居住了半個多世紀。回想起年輕時雖然「窮,沒有錢」,但還是在歐洲為「東方畫會」舉辦了多次展覽,也將西方的前衛藝術介紹到臺灣。
  • [展覽消息] 「街頭帝王」展售會正式開幕——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化身成紐約地鐵車站,帶你走進塗鴉世界! 展期由即日起至3月26日
    蘇富比與倫敦先鋒藝術經理人及策展人史蒂芬‧拉扎裡迪斯(Steve Lazarides)再度聯手合作,於香港呈獻「街頭帝王」展售會。本展囊括一系列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從尚‧米榭‧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凱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前衛作品以至現今最新創作,紀錄街頭藝術的發展進程和脈絡。
  • 蘇富比秋拍 | 當代藝術: 旋風一覽晚拍巨匠精選傑作
    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系列即將開鑼埃德・魯沙生於1937年,對藝術創作熱情從未間斷,至今依然孜孜不倦,筆下作品媒材多樣,並以其享負盛名的《城市之光》系列揚名國際,晚拍所推之《Point Blank》則為此系列的標誌性作品。《城市之光》系列取名自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931年執導的一出浪漫默片,系列作品幾乎以單色成畫,構圖簡約,與較早期的作品大相逕庭。
  • 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引爆紐約春拍高潮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現場圍繞著這件話題作品,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在5月14日晚率先舉槌,45件拍品共取得了3.183億美元的成交額,(折合人民幣20.17億元)超越拍前3.074億美元的估價。
  • 「狂草」與「無境」:趙無極精絕三巨作閃耀蘇富比7月現代藝術晚拍
    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隆重登場的《20.03.60》、《19.11.59》與《29.02.88》,即完美演繹此一代大師風靡寰宇的藝術魅力。在巴黎法蘭西畫廊總監米雅安・普雷沃的推波助瀾下,趙無極在法國以及歐洲眾多國家畫廊、博物館舉辦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