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撿漏宋「新華字典」,賣了2600萬,專家:國家文物,建議上交

2020-12-22 歷史芷天

此人撿漏宋「新華字典」,賣了2600萬,專家:國家文物,建議上交

2009年的一天,一位王姓先生在南昌街頭的古玩市場閒逛,其實他自己就是做古玩生意的,手下經營著兩家古玩店,但王先生平時沒事還是喜歡在古玩市場逛一逛,說不定能淘到一些寶貝。就在他路過一個古籍攤的時候,一本書讓他停下了腳步。故事由此開始,這本書後來在拍賣會上拍出了2600萬的天價。

這故事乍一聽有些離奇,想必很多人也都接觸過所謂的古玩市場,說實話這種地方魚龍混雜,真的假的都有,不過一般贗品要更多一些,想買古董的都得擦亮眼睛,稍不留神就會陰溝翻船。

言歸正傳,王先生發現的這本古籍據說是宋代的刻本,按照攤主的意思,它是古墓裡挖出來的正兒八經的文物,只不過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品相不好,似乎還被水泡過,所以如果王先生有意收藏的話可以壓點價格。

文物界有句老話叫「紙千年絹八百」,說明紙張比較脆弱、很難被保存下來,但凡能保存下來的古籍都比較珍貴。但這種珍貴其實是相對而言的,對於研究歷史的專家來說,文物上的字當然越多越好,這可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不過對於盜墓賊來說,真金白銀才是硬道理,所以這種古籍反倒不值錢。最後在王先生的軟磨硬泡下,攤主答應以1萬元的價格出售。

這本古籍到手之後,王先生馬上託朋友聯繫了專業的鑑寶專家李致忠進行鑑定。李致忠剛拿到這東西的時候也沒當回事,因為市面上的贗品可太多了,不過這本書從印紙墨色、字體刀法、老化汙損等諸方面看確實是宋朝的東西。這讓李致忠來了興致,於是便提出要將其帶回工作室仔細研究。而後兩天,李致忠興奮地告訴王先生,他這次撿到大寶貝了,這本書名叫《禮部韻略》,相當於宋朝的「新華字典」,是國寶級文物。

一開始王先生以為專家在跟他開玩笑,直到後來他聽了這本書的詳細故事。原來,這本《禮部韻略》是宋仁宗命人編寫的官方韻書,當時的科舉考試中考生們唯一的參考書就是它。在此之前曾發現過一本跟它一模一樣的書,不過被日本人收藏起來了,而今這本書可以說是國內的「孤本」,按照李致忠的說法,這是古籍界二百年來最重大的發現。

王先生聽到專家這麼解釋,自己也有些不知所措,而後他聽從建議,先找專業人士將這本書好好修復一下便於保存。經歷了長達四個月的修復後,這本書終於再次回到了王先生手裡,這時候很多收藏家和圖書館都表示願意高價購買。不過王先生一開始並沒有答應,而是將其放在了一家拍賣行進行競拍,八百萬起拍,沒成想最後以2600萬的高價收購。

有了這些錢王先生也不繼續經營古董店,至於後來去了哪就沒人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專家們曾建議王先生將這本古籍上交給博物館,因為這東西畢竟是古墓出土的重要文物,不過律師稱這本書的來歷並不明確,而王先生作為古籍的擁有者有權利自行處置,是賣是捐應該尊重他自己的想法。

相關焦點

  • 七旬老人自稱將門之後,拿出腰牌作證,專家建議其上交
    在隋唐宋時期,兵符形狀演變成魚符、龜符,最後又回到虎符。兵符的使用規定也是極其嚴格的,必須專符專用,一符一地,絕對不可能一個兵符多用,調動多個地方的軍隊。根據《史記》記載,在公元前257年,趙國的國都被秦兵圍困。趙國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趙國便向魏國求救。考慮到趙國是盟國,魏王讓晉鄙率10萬大軍救援趙國,可是後來又怕秦國會報復,中途又讓軍隊駐軍觀望。
  • 專家回應《新華字典》之錯:習慣用法或印刷問題
    新版《新華字典》又錯 專家卻說是錯覺的錯  網友楊新安再次為權威工具書「挑刺」,指出新版《新華字典》存在64處錯誤,引發熱議  成都商報記者 蔣慶 實習生 陳紫薇 為您報導  《新華字典》第11版於本月推出,共收單字1.3萬多個,以字統詞,收帶注釋的詞語3300多個,新增800餘字,以姓氏、人名、地名、科技術語為主,同時還增加了不少與國計民生有關的詞彙
  • 農民撿到金牌,求鑑時被要求上交,他卻熔成手鐲專家很氣憤
    相比於史書文字的記載,活生生的文物更能體現那個年代的實況,中國是手工業製造的大國,多年來累積了數不勝數的古文物,很多古文物都被國家珍藏起來,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文物散落在各地,經常被後人發現。有一位農民撿到一塊金牌,前往鑑寶機構鑑定時被要求上交,他卻轉手將其熔成了手鐲,專家聽到後被氣炸。
  • 數萬冊盜版《新華字典》如何流入學生手中?
    在短短的20餘天裡他從何種渠道採購到9萬多冊《新華字典》?他在競標活動中報的10.98元/本的字典價格為什麼比商務印書館批發給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的最低折扣價還低1元?一連串的疑問將事件的焦點集中在楊繼澤身上。  就在大家分析討論的時候,商務印書館營銷策劃部的閆志鷹懷抱一摞《新華字典》走進了客房。
  • 老人上交國寶要價800萬遭拒,專家出1萬,最終國家花1800萬拍回
    引言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發展而言,文物的存在都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文物的傳承,許多特有的歷史文化也將被我們清楚地認知。對於我國來說,由於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因此,很多朝代留下來的文物都成為了被我們國家珍藏的寶貴藏品。
  • 王保賢:我愛《新華字典》
    真正為了查字而用《新華字典》,是從小學三年級後才開始的。用的版本,自然就是當時流行全國、定價七毛三分錢的綠色封面的平裝本了。這本字典來之不易!當年,校長為了給我們買到這本字典,先是騎著自行車到了三十裡外的縣城,然後在縣城的新華書店又排了大半天的隊,才買到八本——當時全國的紙張供應極為緊張,根本滿足不了《新華字典》的印量。校長回到學校後不好分配,只好採取「抓鬮」的辦法。
  • 乾隆七世孫戴上億玉扳指,專家建議上交,他回6字讓專家無話可說
    曾經,專家在一位乾隆後裔的手中發現了一枚扳指,並且勸其上交,乾隆後裔說了六個字讓專家說不出話了。這位乾隆後裔名叫愛新覺羅·恆紹,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是乾隆的七世孫。雖然是古代皇帝身份高貴,但是隨著清朝滅亡後,乾隆的後裔也成為了普通人。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此外,第12版《新華字典》還增補了50個字詞的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拼購」「被會員」等,這些新詞新用法都是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發展而被人們越來越多使用的字詞。《新華字典》(第12版)責任編輯宿娟表示,這次收錄了「點讚、刷屏、截屏」等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詞彙。
  • 大爺拿腰牌去鑑寶,專家建議趕緊上交,他的8個字讓專家無話可說
    到了老大爺這一代,因為文物已經被重視起來,所以他帶上腰牌走上鑑寶節目,希望能夠了解腰牌的市場價值。專家聽完之後,仔細查驗一番,發現這確實是一個珍貴的文物。
  • 七旬老人拿出一塊腰牌,可以統領一支部隊,專家:建議上交國家
    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易邵白的祖上在戰場上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皇帝封他為一品建威將軍。為了證實身份,皇帝還賜予他一塊腰牌,這塊腰牌不是普通的腰牌,既可以象徵身份,還可以調到軍隊。這在當時也是十分珍貴的,要知道據專家研究,全國只有83個人擁有。
  • 70歲的《新華字典》上新了,網友吵翻了
    此外,第12版《新華字典》還增補了50個字詞的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拼購」「被會員」等,這些新詞新用法都是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發展而被人們越來越多使用的字詞。《新華字典》(第12版)責任編輯宿娟表示,這次收錄了「點讚、刷屏、截屏」等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詞彙。
  • 他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建議他上交,恆紹:我是皇帝後裔
    事實上,經文史專家研究,清代的貴族對於服裝配飾十分講究,除了手上戴的扳指,全身上下還要佩戴荷包、玉佩、眼鏡囊、絛帶等等,可謂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在當時的北京城,不戴上一件上好的扳指,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恆紹佩戴的這枚玉扳指,一出場就吸引了眾多眼球,後來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確認乃是乾隆時期的文物,價值在上億以上。
  • 《新華字典》修訂:增補新詞新義 引導用字規範
    《新華字典》自1950年開始啟動編寫和出版工作,至今已歷經70年,出版至第12版。作為一部小型語文工具書,它以較小的篇幅提供最有用的字詞形音義信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成為億萬群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自從第一版1953年問世以來直到去年7月,《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上個月,金氏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出了11版。
  • 定價1.5萬元的新華字典第一版將亮相南國書香節佛山分會場
    一本《新華字典》這麼貴?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但未能編纂完成。自1953年,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採用《伍記小字典》。從1953年開始出版,經過反覆修訂,但是以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作為第一版。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併入中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
  • 大爺帶「腰牌」鑑寶,專家勸其上交,大爺一句話讓專家尷尬萬分
    除了國家收藏的一些文物之外,很多文物也流落民間,流落在百姓家中,為了讓這些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讓這些文物收歸國家所有,所以國家大力傳播文物知識,讓人們懂得這些文化的寶貴性,除此之外,很多電視臺也推出了鑑寶節目,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這些古董的知識,家裡有古董的人,就會帶著家裡收藏的寶貝來到節目現場,想要讓專家看一看自己的寶貝的來歷,以及這些寶貝的價值,在鑑寶過程中,也讓人們知道了很多關於古董的有趣的知識,
  • 給《新華字典》「上新」點讚
    □韓 莉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一是增添新詞達100多個,如「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點讚」等;二是增補了50個字詞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等;三是應用程式App同步發布,通過新華字典App掃描紙質書每一頁的二維碼,可查看當頁所有字。
  • 17歲小姑娘上交「傳家寶」,獲獎68元,專家稱:拍賣價起碼上5000萬
    中國是非常看重這些文物的,關於文物其實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文物是需要上交國家的,因為這些文物個人也並不能保護,上交給國家,讓專家們保護,這是文物最好的歸屬了。而由於中國較為流行土葬的原因,文物一般都藏在墓穴裡,等待著有一天可以重見天日。今天,我們想要給大家講一個小女孩和一件文物的故事。浙江有個小女孩,她將自己撿到的一個瓷器上交給了國家,這個瓷器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 老農打算賣掉祖傳寶刀給兒子治病,專家卻強行讓其上交,獎勵10元
    人們家中若有遺存下來的文物,一般會選擇上交給國家,因為對他們來說,捐贈文物後獲得的那一張獎狀比把文物賣掉獲得的金錢更具價值,有幸的話,還能得到一場表彰大會,國家給全村甚至全鎮的人都予以獎勵,那麼那個捐贈文物的人便成了集體中的明星,走到哪都受人愛戴。
  • 《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記者從《新華字典》的出版方商務印書館了解到,此次修訂,旨在更適合新時代讀者的需要,提升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修訂主要涉及8項內容: 一是根據國家規範和教學需求,增補字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說,1956年,國家將新華辭書社整體併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也就是今天的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由此《新華字典》編撰修訂的重任就落到了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