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報導,又一架美軍MQ-4C「人魚海神」大型偵察無人機近日竄到南海進行偵察,這已經是「人魚海神」在本月第四次到南海進行偵察。而在上個月,也就是2020年的12月,這型偵察機在南海和東海總共進行了九次偵察活動。由此可以看出,「人魚海神」現在正成為美軍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的主力之一。
圖為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
在去年,美軍投入了幾乎所有型號的偵察機,包括各種有人駕駛光學偵察機、電子偵察機,還有海上巡邏機等等來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現在美軍又投入了MQ-4C。這一方面是因為美軍感到有人駕駛飛機花費太大,有點吃不消了。而無人駕駛飛機相對來說在成本上低得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進行長航時的大範圍搜索,這是有人駕駛飛機所難以相比的。那這些MQ-4C是從哪飛過來的?其實主要就是從關島地區,因為美軍在關島安德森機場部署了兩架MQ-4C。這款無人機在航程上是非常遠的,採用的是渦扇發動機,所以速度本身也很快,而且在空中它可以進行30個小時的飛行,因此留空時間特別長,很適合進行長航時大範圍的這種搜索。
圖為飛行中的MQ-4C無人機想像圖
MQ-4C是在RQ-4「全球鷹」的基礎上進行改裝而來。主要改進了它對深海和濱海地區海上目標偵察的能力。它的核心偵察設備是ZPY-3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是一款合成孔徑雷達,有兩種工作模式,在以合成孔徑模式進行工作時能夠對大範圍內的海上目標進行搜索和跟蹤。如果以逆合成孔徑模式進行工作的話,也能對船舶目標進行識別,技術非常先進,能夠獲得和光學照片相似的偵察精度,所以美軍把它作為對海的偵察主力,而另一方面MQ-4C也裝備著光電搜索吊艙,可以在晝夜惡劣條件下對海面目標實施不間斷的搜索和跟蹤,精度也是非常好的,紅外成像和白光CCD成像都有。而且MQ-4C還搭載著十幾種天線,通信能力特別強,一可以通過衛星通信向後方指揮部回傳數據和圖像信息,也可以向戰區去進行傳送。它的傳輸帶寬非常大,能夠在簡單壓縮的情況下就傳輸大量圖像信息。
圖為緊急起飛的戰機
美軍現在把MQ-4C派到中國周邊進行抵近偵察,主要活動範圍是南海和東海,而其中又以南海為重點。從最近一段時間MQ-4C的抵近偵察可以看出,它基本上都是沿穿越巴士海峽的航線飛過來,然後對廣東、福建沿海進行抵近偵察。那麼對於美軍的這種抵近偵察,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進行應對?那顯然是有而且有很多了。首先,像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這樣一個平臺就可以對MQ-4C進行不間斷的跟蹤,只要它來我們就能發現,連民間的平臺都是如此,何況軍方的?所以美軍任何的偵察行動,我們迅速就能發現和掌握,沿海部署的戰機可以迅速地起飛進行識別和近距離監視,如果說它有不軌的企圖或者是進行深遠越界的話,就能迅速進行處置。
圖為此前被伊朗擊落的一架「全球鷹」無人機殘骸
另一方面,對於反偵察也是有很多辦法的,像隱真示假、電子對抗還有幹擾,包括偽裝等手段也都可以有效地應對。像海面目標和地面目標,如果已經掌握偵察機飛來的信息,可以迅速地讓海上的這些目標保持無線電靜默,或者是採取其他的機動規避措施等等,就能有效地規避偵察。而像這樣的大型無人機,是沒有什麼自衛能力的。當然,如果說平常它要進行抵近偵察,那主要保持相應的跟蹤和監視就可以。即便一旦出現危險情況的話,那把「人魚海神」這樣的無人機打下來顯然是非常簡單的。畢竟這樣一個大型的目標,對現在的防空系統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靶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