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的領袖中,劉備是混得最慘的,而且是從頭到尾都很慘。曹操是官三代,家大業大,還有倆龐大的家族作為支撐。
孫權那就更不用說了,江山都不用自己打,還沒20歲就成了江東之主,典型的富二代,父兄給他把基業搞得結結實實,一出生就走到了別人的終點。
再看看劉備,那是真的慘,掛著個漢室宗親的名號,卻只能依靠賣草鞋過日子。為什麼?因為東漢末年至少有100萬漢室宗親,你這一號連根毛都算不上。
因此劉備投靠的主公,那就多了去了。從最早的公孫瓚,到後來的陶謙,再轉投曹操門下,繼而投奔袁紹,最後南下到達劉表處,這才建立了自己的旗幟。
這傢伙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奮鬥的前20年一直過著漂泊的苦日子。反觀曹操,一出場就是西園八校尉之一,那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此後直接回家招兵買馬建立自己的隊伍,絲毫不含糊,為啥?
家大業大你比得了?人家父親的太尉都是花錢買的,你劉備做一個小縣令都需要靠在戰場上拼命,這就是差距。用川建國的那句話來說:這或許就是人生吧!
換一般人也就認命了,找個靠譜的單位上上班,朝九晚五,小日子勉強還能過得去。曹氏公司和孫氏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去哪兒上班都行。可劉備非要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整合了天下剩下的那些小公司,最後組建成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實在是讓人讚嘆。
曹操和孫權,一出場就是主公。
官三代曹操:曹操的爺爺曹騰,那是東漢著名的大宦官,把持朝政多年,撈了大把大把的票子。因此他收養的兒子曹嵩,也就有錢給自己買官了。
東漢末年這政局簡直讓人哭笑不得,三公這種級別的官位,居然也能花錢買?曹嵩自己沒什麼本事,但是靠著義父留給他的家產,一路買官,青雲直上,做到了太尉的職位。
一下子成為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看來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此後曹嵩退休,還不忘拉兒子一把,他將曹操也安排到了官場之中。
曹操剛出仕,那就是洛陽北部尉,洛陽是東漢都城,一出場就成了天子腳下的官員,可見曹嵩還是出了不少力的。此後曹操一路飆升,成為了漢靈帝身邊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三國志》
在董卓亂政以後,曹操不願跟著他為禍人間,所以主動離開洛陽,回到家鄉招兵買馬,聯絡上了曹家和夏侯家的宗室們,因為錢多,所以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隊伍。
所以說曹操從起兵開始,就一直都是主公,只有別人給他打工的份,他從來沒有給別人打過工,這就是曹操的特別之處。
富二代孫權:再看孫權,其實孫權最初是沒有繼承權的,因為江東的基業,不是他老爹孫堅打下來的,而是他老哥孫策打下來的。
而且孫策是有兒子的,雖然年紀小,但完全可以找人輔佐。可是江東局勢動蕩,天下大勢不明,孫策不放心幼子上位,只好將大位傳給了孫權。
因此孫權最早還是有主公的,這個主公就是他哥哥孫策。雖然是親兄弟,可還是要明算帳的。孫權屬於撿了個漏,要不一輩子還是得服侍自己的哥哥和侄兒,成不了真正的主公。
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以為陽羨長。郡察孝廉,州舉茂才,行奉義校尉。漢以策遠脩職貢,遣使者劉琬加錫命。琬語人曰「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三國志》
在孫策死後,19歲的孫權立刻就成為了江東數百萬人的主人。19歲的劉備還在賣草鞋,19歲的曹操才剛剛成為洛陽北部尉,可見孫權的起點是他們倆可望而不可及的。
劉備的起點,低得有點可怕。
相比較曹操和孫權來說,劉備真的是啥也不是。他們一個村的人,全都是漢室宗親,上到七八十歲耕地的老農夫,下到剛剛呱呱墜地的孩童,都可以自稱為漢室宗親。
因此劉備這種平民出身的貴族,根本就不值一提。別說靠著這個招牌出去招搖撞騙了,就連一口飯他們都未必能吃得飽。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三國志》
劉備的父親死的早,因此家裡都靠劉備的母親操持,隔壁的叔叔也時常接濟他們家。劉備稍微長大了一些以後,便跟著母親一起做起了手工藝品,那就是草鞋。
一般都是母親在家編制草鞋,劉備再拿到市集上去賣,靠著這點手工藝品,劉備勉強能活下來。可這不是長久之計,劉備一直在想著出路。
人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不考慮未來的路怎麼走。被動地過日子,和主動地思考未來,在今後的日子裡,絕對有天壤之別。
顯然劉備是後者,在叔叔的資助下,劉備得以出去遊學,這是劉備改變人生的契機。這期間他認識了著名的富二代公孫瓚,和他成為了同學,為以後的日子鋪路。
遊學歸來以後,其實劉備還是啥也不是,混得太慘,依舊只能靠賣草鞋過日子。如果沒有黃巾起義,劉備可能就被埋沒了。
黃巾起義後,劉備在張飛的資助下,協同關羽、張飛一起招募了幾百人,開始對付黃巾軍,因功得到了一個縣令的職位。此後他不滿被收取賄賂,鞭打都郵,掛印而走,估計關羽掛印封金就是跟劉備學的。劉備辭職後投奔了老同學公孫瓚。在徐州牧陶謙求救的時候,劉備向公孫瓚借了三千人馬前來支援陶謙,此後陶謙居然將徐州牧的位置讓給了劉備。好景不長,劉備的徐州被前來投靠的呂布給佔了,劉備只好轉投曹操門下。得知曹操的野心以後,劉備果斷與之決裂,重奪徐州不成後,隻身逃亡到了袁紹處。關羽戰敗後投降了曹操,幫著曹操殺了袁紹不少兵馬,因此劉備覺得很危險,便再次逃竄,這才到了荊州之地,成為了劉表的部下。
總結:靠自己的努力,沒什麼不好的。
很多人在怨天尤人的時候,其實可以看看劉備的人生經歷。前半生劉備基本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從來沒有一個安穩的棲息地,但是劉備沒有放棄過。
他可以不斷轉投主公,但是他心裡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才是一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應該要擁有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