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

2021-02-15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相較於人類和其他生物而言,昆蟲過於小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或也很複雜,也正是基於對昆蟲世界複雜性的認識,昆蟲攝影能夠真實記錄下昆蟲背後的情感和故事。當從新聞的視角去看待昆蟲攝影,也可以將之稱為「新聞攝影」。在拍攝對象的尋找,拍攝角度的確定以及背後故事性的探索中可以捕捉到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以及昆蟲與自然的關係,這同樣也是生存環境、生命和美學的關係。

*文章節選自《下裡巴蟲》(盧躍剛 著 三聯書店2021-1)。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熊蜂 海棠的誘惑

*本文發表於《大眾攝影》2018年第12期,此次收入本書有訂正、修改。咱們同事相識相知33年,記得嗎?我到《中國青年報》的第一篇稿子是你編的,講的是一個空軍航空兵報靶兵的故事。該士兵一個人在孤島上待了10年,養了一群鵝,頗通人性,可聽口令列隊,放飛迎賓。發表在二版頭條。你當編輯,搞地圖收藏、研究,我寫作,八竿子挨不上,沒想到會這麼鄭重其事地討論攝影問題,而且是昆蟲攝影。這事兒有點拽,其中必有某種機緣在?你看到的幾張照片是從2018年5月至7月15000多張「底片」中挑出來的。去年五六千張「底片」沒挑,還有些好照片。我對昆蟲拍攝有興趣是近兩年的事兒。早前是拍野花和植物,拍了好幾年。去年5月修葺圍牆,雜草、枯枝一清除,沿小溪種植的胭脂紅、薔薇花頓時綻放,成百上千的螢火蟲晚間在空中在水面閃爍,恍如來到了童話裡。捉了螢火蟲來看,一小盞燈在它的屁股上明滅,便有無限多的追問與遐想。它晚上從哪兒來,白天到哪兒去?白天想看個真切,我到哪兒去拜訪它?還有那些掀翻了天的知了,聲嘶力竭的螽斯,一是白天,一是晚上,一旦被關注,便成為我的鄰居,便有了了解它們的願望。你知道,我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每年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住在四川雅安鄉下,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災後重建工作,二是研究鄉村,三是歷史寫作。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讀書、寫作、爬山、散步。吃了飯,院子裡走走。院子裡種滿了花:梔子、繡球、海棠、石竹、扁竹蓮、月季、薔薇、百合、黃桷蘭、蘭草、三角梅、野牡丹……林子裡,胡豆雀、鷦鷯、山楂、畫眉、白頭翁、烏鶇、布穀、白鶴、白鷺……還有叫不出名的鳥兒落在水杉、紫薇、臘梅、銀杏、楠木、燈臺樹、麻柳樹上,衝著我的窗戶親候。留意了昆蟲,方圓幾十米的院子一年四季都有知名不知名的昆蟲,小則一兩毫米(如小金花蟲、小葉甲蟲),大則有十幾釐米(如枯球籮紋蛾),一年多下來,發現了幾十種蝴蝶、瓢蟲,一二十種蝽,上百種蛾子,好多種螢火蟲、金龜子、竹節蟲、象鼻蟲、蜜蜂、熊蜂、馬蜂、胡蜂、姬蜂……還有步行甲蟲、虎頭甲蟲、埋葬甲蟲…… 還不包括那些不屬於昆蟲的蟲子,如蛞蝓、蝸牛、蜘蛛(光是跳蛛我就發現了十幾種,盲蛛發現了六七種)。方寸之地,卻有一座昆蟲博物館那麼宏闊。你看過法國人拍的三維動畫紀錄片《小世界》、動畫片《昆蟲總動員》和法國導演雅克 •貝漢拍的《微觀世界》嗎?還必須提及法布爾。一位曾經當中小學教師餬口,一輩子躲在與世無爭的偏僻鄉村——他的「荒石園」,栩栩如生地寫出了《昆蟲記》,成為後世稱頌的博物學家、昆蟲學家和作家。為了在不同的地方閱讀,我收藏了三種中文版本的法布爾十卷本《昆蟲記》,雖然它們同屬一批翻譯者。因此我能在康邊鄉村實地感受到法布爾的偉大,西方文明的偉大。到目前為止,世界昆蟲、植物的科學分類,絕大多數的昆蟲標本、植物標本的採集、命名、認知、研究都是西方人做的。怎麼回事?好奇心,對,西方人強得無以復加的好奇心,對宇宙萬物一切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求真的探索精神。而好奇心是一切靈感、創造之源,也是人類文明之源。說得極端一些,一個林奈(通過創造生物分類原則和方法),一個達爾文(通過觀察和歸納自然現象),就把眾生起源以及人類與自然生物的關係和認知體系定義了。昆蟲的歷史很長,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而人類進化的歷史只有10萬年。人類很童年呵。昆蟲的數目宏大,目前地球號稱有100—120萬種昆蟲被發現,而且這個數字據說每年正以一萬種的新發現量遞增,同時,一些昆蟲物種在消失。新種大多由發現者命名。昆蟲學家以發現新種為終身榮譽。青年時代,我讀過達爾文《一個自然科學家在貝格爾艦上的環球旅行記》,多麼嚮往登上貝格爾(「小獵犬」)號與達爾文一起航行,在加拉帕戈斯群島聆聽達爾文講述生物進化的秘密。後來我知道了博物學家、「植物獵人」亨利•威爾遜和《昆蟲的社會》《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的作者E.O.威爾遜的傳奇故事,知道了我家鄉的大熊貓和鴿子花樹(珙桐)都是法國牧師、博物學家戴維發現的。這一段,伴隨著雷暴雨讀布哈林在克格勃監獄裡、被史達林處決前寫的自傳體小說《時代》(寫得好極了),對,就是我們能對臺詞倒背如流的《列寧在1918》中那個被史達林醜化、槍殺,後來又平反的布哈林。他在小說裡回憶童年,昆蟲學方面,他幾乎就是一個專家,臨死前還溫馨記得克裡米亞大步行蟲、鬼臉天蛾、西班牙小蠅、天蠶蛾、獨角仙、鹿角蟲、螽斯、阿波羅絹蝶……可見19世紀末俄羅斯自然科學教育的普及以及共產革命理論家布哈林對童真的嚮往。布哈林「新經濟」經濟學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指導理論之一。居鄉野仰望日月星辰,仿佛那無窮無盡的宇宙是一切智慧之源,而在宇宙相反的方向——草叢中、花朵上,我去尋找毫不起眼的昆蟲。它們,或許是燦爛星空的倒影,一樣能激發我們的遐思與敬畏?我給一個朋友寫信說:「好了,不算晚。我如同達利油畫中的那個小孩兒,撩起了大海的一角,進入了一個眼花繚亂的童話世界,所有的昆蟲仿佛都是卡通人物,有個性,有故事。我開始痴迷昆蟲。我想,要是我年輕20歲,當什麼鳥作家,去做博物學家。 」不是植物學家、昆蟲學家,而是博物學家。不到一年的時間,我認識了上百種昆蟲,拍到了好幾百種蟲子,網上下載了《中國動物志•昆蟲綱》(54卷)、《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鑑》,還有臺灣出版家送我的《昆蟲圖鑑》。臺灣的許多昆蟲,雅安也有,如鳳蝶類、蛾類、黃蛺蝶、琉璃蛺蝶、豆芫菁、磕頭蟲……有趣的是,我認識雅安的昆蟲,多依據臺灣昆蟲圖譜。打開了眼界,便去平時散步的田壟、山道、河邊拍。昆蟲的阿里巴巴山洞頓時打開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與驚喜。大量的金花蟲、蝴蝶、鍬甲蟲、金龜子、天牛……這裡,大致跟你說一下我鄉下居所的地理、氣候環境,或可解釋雅安,準確說我們家及周邊兩公裡半徑,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昆蟲。雅安潮溼。雅安被稱作「雨城」,女媧補天之地。居所小地理,隴西河谷是一個108平方公裡的盆地,海拔900米左右,秋天陰雨綿綿,春、夏兩季多是晚雨晝晴,潮溼與陽光特別適合昆蟲繁衍。如此這般,便有良好植被。不過,昆蟲種類那麼密集那麼豐富,卻也超出了我的想像。作家龍應臺看了我的昆蟲照片後,用了「匪夷所思」四個字,說,你那裡就是昆蟲博物館。好了,該回答你的問題,這些照片是怎麼拍的了。很簡單,iPhone6s。之前,據我所知,有用手機偶爾清晰拍到昆蟲的,但大多數拍不好拍不實。好照片都是用非常專業的單眼相機和鏡頭拍攝的。一些專業昆蟲圖鑑徵集昆蟲稿件都明確說不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因為放大後虛,不能印刷出版。但是為什麼是蘋果而不是別的手機?我試過華為。華為的鏡頭很講究,聲稱是所有手機裡最好的,但是似乎有一個缺陷:偏色,拍出來的照片豔綠,俗話說「怯」。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iPhone6s也偏色,你能在鏡頭中和自然光下看見它們的差異,但是調子偏暖,對色溫敏感,在弱光的情形下,有特別的表現力和色彩還原能力。用攝影膠片比較,iPhone6s像柯達,而華為像富士,前者沉著,後者討好。你還問過我,「你怎麼解決近攝而不驚動?」大多數人的經驗是,昆蟲敏感,不等你人湊攏就跑了跳了飛了,不可能老老實實讓你對好焦、找角度、等光線。早前我正有這樣的誤區,怕走近拍攝驚嚇了昆蟲,鏡頭儘可能地離昆蟲遠,變焦拉近,進行所謂的微距拍攝。但發現鏡頭裡很實的圖像不能放大,放大就虛。這個錯誤是對昆蟲習性不了解以及所謂的變焦拍攝誤導所致。昆蟲超級敏感不假,遇到危險,會有一系列逃生手段。首先是模仿環境。對這一點,大多數人都知道,很多昆蟲是模仿大師,模仿植物,模仿兇悍昆蟲,可以以假亂真,比如你看到的枯葉蝶、琉璃蛺蝶、一些蝴蝶幼蟲、竹節蟲、蝽、食蚜蠅等;第二是迅速逃跑;第三是裝死;第四是自由落體,你剛接近,它們手腳一松,掉進草叢中,如同潛進了汪洋大海,萬般找不著。但是,我在拍攝中發現,以往的某些認識有錯。許多昆蟲還有一個特性,如果你謹慎、緩慢、迅速接近它,它會有一個非常短暫的「意識休克」或「視覺盲區」,即一時不知道一個龐然大物過來該怎麼辦,或者根本看不見你,左顧右盼、東張西望、手足無措不挪地兒。概括說,可稱作製造昆蟲「意識休克」「視覺盲區」進行拍攝。是不是有科學依據,待考。昆蟲還有一個習性,就是貪吃。貪吃會讓它們放鬆警惕,比如在柳樹幹、花冠上,還有腐爛漿果、垃圾、糞便堆積處,都是昆蟲愛去的地方。你如果是從恰當的方向、角度接近,他們不會逃跑,等你拍。最逗樂的是,有的昆蟲心情好的話,甚至可以讓你轉移拍攝現場,把它們挪到光線好的地方,臭顯擺讓你拍個夠。你給我看的一組世界得獎的昆蟲照片,拍得真棒。這種完全虛化環境的唯美主義和昆蟲專業標本的拍攝方法(專業單反、微距鏡頭)是昆蟲界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的主流。這個主流的內含特質是「標本」(說白了是屍體)、「他者」(供人類觀賞、疼愛的雜耍演員),好看,有趣,但不動人,沒有故事、情感以及生命存在的環境(語境),因此也沒有了本來就存在的戲劇性(悲劇、喜劇、諧劇),看不見昆蟲界的叢林法則或某種基於本能的社會性情感。看到那些千辛萬苦拍到的經典作品,我的內心頓生憐憫。我必須坦率告訴你,這些唯美主義構圖的昆蟲並沒有打動我。打動我的是我看到、我拍到的昆蟲——自然界真正的主宰。比如我在隴西河畔柳樹幹上拍到的一組巨型鍬甲蟲照片。母鍬甲蟲比公鍬甲蟲個頭小至少一半。公鍬甲蟲長著兩隻跟身體一般長大的兇悍夾鉗,漂亮且強悍(自然界一般公的比母的長得漂亮、強悍)。我看見一隻公鍬甲蟲從柳樹根部迅速往上衝,瞪著眼一直衝到上面的兩隻母鍬甲蟲面前,趕走另外一隻公鍬甲蟲,用兩隻大夾鉗和身體護住母鍬甲蟲。我跟拍了全過程。母鍬甲蟲或是新娘或是情人。再比如,我拍到一組盜虻捕食熊蜂的兇悍瞬間。卡帕說:「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昆蟲新聞攝影也是如此,絕大多數情況是一兩秒鐘、幾秒鐘稍縱即逝,千載難逢,對象太小,釐米、毫米級的,小的二三毫米(如小金花蟲),最大的四五釐米(如中華虎頭蜂),現場抓拍,如果不足夠近,小的根本拍不著,別說拍好了。兩個情景是不是有點兒驚心動魄?不過我要告訴你,這兩個場面的拍攝角度單反絕對夠不到。昆蟲都太小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或者說它們的「自然」「社會」環境太複雜了,揭示它們,表現它們,我認為手機是最恰當的工具。這一切都基於對昆蟲世界複雜性的認識,裡面有故事,有情感。因此,我的昆蟲攝影應看作是「新聞攝影」,試圖在拍攝過程中尋找和捕捉某些轉瞬即逝的「關係」: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自然(生存環境,既是生命的,也是美學)的關係。我的一位藝術史家朋友將這種拍攝命名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真正的信息化、扁平化、自媒體化。手機——故事——「新聞」——戲劇性,命名來得恰到好處。昆蟲的發現和拍攝,激發了我對地球上最大生物群體的巨大好奇心,因此啟發了太多的想像,積攢了太多的問題,一時語塞。我想說,我剛開始,也很初級,往後有趣事兒還多著呢。我在大自然裡發現了一個世界,一個可以回歸童年、與童話伴生的自然世界。我將把我的餘生的一部分安頓在裡面。此刻,內心充滿了愉悅和感激。

盧躍剛新作,包括《文卷:漫遊昆蟲王國及閱讀博物學的通信》《圖卷: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中迷人的昆蟲世界,被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後附有趣的昆蟲飛行棋。

文卷:漫遊昆蟲王國及閱讀博物學的通信,是作者關於昆蟲和博物的閱讀筆記,涉及A.O.威爾遜、達爾文、拉馬克、法布爾、洪堡、林奈、布封等多位著名博物學家的經典作品。既講述關於昆蟲和博物的知識以及發現,慨嘆人類的命運,也回顧了自己的人生。

圖卷:《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收錄了作者在四川雅安下裡拍攝的各種昆蟲圖片500張。不同於普通的昆蟲攝影,作者追求的是昆蟲影像的精微,尋找和捕捉某種轉瞬即逝的「關係」: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自然的關係。在他的手機鏡頭下,盜虻捕捉蜜蜂,蜜蜂求助絕望的眼神,虎頭蜂裝傻充楞盯著鏡頭,蠼螋獨自嬉戲……不再是靜止的時刻,而是有表情、有情感的故事,充滿了悲歡離合。

&三聯書情讀者福利&
噹噹自營圖書可用(特例品除外)
200-40優惠碼:VUDKED
有效期12.7—12.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購買三聯圖書

複製以下淘口令,打開手機淘寶進入三聯書店天貓旗艦店3fu置這個 a:/₤CEXmc9uWeYG¢回淘Ьáò

━━━━━

▲ 點擊圖片閱讀  三聯書店2020讀者選書

—END—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了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購買三聯圖書

相關焦點

  • 我只恨我原來愛過你,哀大莫過於心死
    面紗她不愛他,故事開始,不過是為了遠離嘮叨市井的母親。要嫁的男人溫文有禮,不嫁給他不算損失,嫁了卻也未嘗不可。她不愛他,這一點人人皆知,所以即使被他捉姦在床,除了羞愧恐慌,她對他所受的打擊並沒有絲毫探究的興趣,潛意識裡只怕還有些許得意:他不肯和我離婚,只因他真的很愛我。你看,女人在不愛的時候,真是可以要多自私有多自私。只是她想不到他也可以這麼狠。
  • 哀莫大於腦死
    張紉芳 人常說,哀莫大於心死。其實,心死了,若腦還活泛著,人還是大有希望的。而心未死,腦已衰,卻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腦力上的不足,本身就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要不怎麼有人治人而有人治於人。天生受治於人畢竟是因為智力上的差異。即便命運把他推上皇帝的寶座,也因為智不配位,貽笑萬方。
  •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 影評)
    可是為什麼,現在我硬碟裡有星爺的全部電影,看了無數遍,卻,再也笑不出來?是因為十多年前,天真爛漫的我不懂,又或是我無數次的看,看到麻木,還是,我根本就不了解星爺?還是,有其他理由?星爺。汕頭大學。記者:拍了那麼多喜劇,有沒有打算拍悲劇?周星馳:我拍了那麼多悲劇,不知為何大家看得只會笑。記者不悲哀,職業讓他賤格。悲哀的是星爺,和我。
  • 哀莫大於心死,死在愛情下的金句,長此以往,真哀莫大於心死了
    現代語境中,「哀莫大於心死」成了對愛情失望透頂的現實寫照。站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心死」過了的人,不見得就是壞事,要是真如他們自己所說,對此再無期盼和希望,也好歹能正視自己人生當中的其它方面。畢竟,人活著,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奔頭,搞得好,拯救了自己快要「心死」的那一部分,嚮往的情愛之事,說不定還有「枯木逢春」的可能。由此可見,生活中「死」上一部分期待,未見得就是壞事,真正的壞事,其一是雖死不僵,說好了再不抱期待,卻又明明存有幻想,其二是情之喪成了人生之喪,救無可救,就真的全無辦法了。「哀莫大於心死」出自《莊子·田子方》中,後一句為:而人死亦次之。
  • 因愛生恨的奧特曼,貝利亞在其中,她的死看哭了很多人
    因愛生恨的奧特曼,貝利亞在其中,她的死看哭了很多人。今天小編要說的奧特曼就是那些因為愛而萌生恨意的奧特曼,我們都知道,有些奧特曼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反派的,因為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導致被利用,從而一步步走向歧途,其中一個就是貝利亞奧特曼,他也是最受爭議的一個奧特曼了,畢竟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 「生而為人,不必道歉.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清醒與偽裝的生活耗盡了他們的心力,幾經波折的他,已經徹底喪失生的信心。 《人間失格》包括序言,手記一,手記二,手記三和後記三大部分。三篇手記則是葉藏對自己的一生心理和生活的描述。講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喪失為人的資格和道路。
  • 古箏、椰胡與簫三重奏《清樂套曲連奏》——《出水蓮》《昭君怨》《崖山哀》
    《清樂套曲聯奏》清樂聯奏由大調樂曲一、《出水蓮》二、《昭君怨》三、《崖山哀》古箏:楊紅椰胡:居文鬱教授(特邀)洞簫:王建欣教授(特邀)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多功能廳演出時間:2019年9月信息來源:2019青年藝術家培養計劃
  •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至今思悟空,痴情總一片.
    你莫要以為這是電影,電影,是真實的生活,我們常常就活在這樣的錯位裡。我們愛一個人,可他不愛你;有人愛你,可你不愛他;當你和他同時相愛的時候,你們又忍不住互相傷害,或他又早已有了家……人世間的情感就這樣錯位地在愛情、親情、友情間流動著。
  • 生有時死有時 哀慟也有時
    少女時代我愛聽臺灣甜歌皇后高勝美的《哭砂》,歌詞裡寫著:風吹來的砂落在悲傷的眼裡,誰都看出我在等你,風吹來的砂堆積在心裡
  • 《延禧攻略》裡的順嬪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她恨她的族人,要是不送她進宮,她的家人就不會死;她更恨皇上,要是不貪戀美色,她也不會被強搶送進宮門;恨傅恆,要是不多管閒事,她早就隨家人而去,死了也好做個伴。她帶著仇恨而來,也正是因為這,報仇未果,又被打入冷宮,一生並不好過。老話常說,美貌永遠是女人最好的通行證,其實也不盡然,當你需要時,也許憑藉它能讓達成所願。
  • 《延禧攻略》裡的順嬪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她恨她的族人,要是不送她進宮,她的家人就不會死;她更恨皇上,要是不貪戀美色,她也不會被強搶送進宮門;恨傅恆,要是不多管閒事,她早就隨家人而去,死了也好做個伴。她帶著仇恨而來,也正是因為這,報仇未果,又被打入冷宮,一生並不好過。
  • 哀莫大於心死,女人對你徹底失望,都有哪些表現?
    愛之深,恨之切。女人當初有多愛你,分手的時候,就有多恨你。凡事都是有緣由的,女人對你失望,很多時候是因為男人的心變了。不再像過去那樣細心呵護,慢慢對彼此的感情變得麻木。女人的心思是很細膩的,對這些變化能夠敏銳的察覺。哀莫大於心死,當女人對這段感情不再抱有希望了,都有哪些表現?
  • 向死而生的詠嘆
    是的,舅奶奶那張臉,以及她那一曲歌哭,使一場喪事具備了儀式感,傳遞的,也不再是簡單的拒絕死亡的願望,而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生命與世界之間種種愛與不愛的關係。求索「生」,懼怕「死」,這是一種本能,它屬於任何生命體,包括動物、植物。異乎動物的是,人類追求「生」的目的,已超脫於「繁衍」的本能。
  •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啥意思?看完上一句才發現,多數人理解錯了
    幸福的婚姻令人羨慕,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每當因家庭條件不好感到無奈時,人們會情不自禁說出一句很有名的詩,那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表明上是說,無論夫妻之間感情多深,哪怕以前是青梅竹馬,一旦家裡拮据,整日為柴米油鹽操心,都會產生矛盾,從而導致各方面問題出現。聽起來沒有毛病,字面意思仿佛就應該這麼理解,久而久之成為世人皆知的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最早自出哪裡?
  • 大島渚:巨大的恨和巨大的愛構成的人
    我的水裡有火,我的火裡有水,這是他自我矛盾的創作,這是他充滿質疑的呈現。史航:初印象是詩意盎然1992年之前看的大島渚的電影,在畢業之後複習的只有一部《感觀王國》,這個片也叫《愛的鬥牛》。1988年這個片子傳得很有名之後,大家就開始注意它的另外一個譯名,覺得另一個譯名有一種保護感,特別有安全感。
  • 「愛的時候是真愛, 恨的時候是死.」
    愛通過鋒利的尖銳芒刺和血紅抵達荊棘荊刺通過一邊出生一邊死亡的嫩綠及蒼白抵達地老天荒我為愛而生帶著無人領養的愛穿越千裡我的愛在三千英尺的高空被壓縮打包塞進行李,厚厚的雲層通過我的雙眼傳達了它質樸的安慰雲朵是天空的棉衣
  • 愛而不得便生恨,恨而不制便成魔
    情之一字,克己復禮,柔而向善,便是天堂;泛濫不制,惡念陡生,便是地獄。近期,又出現了幾起駭人聽聞,讓人扼腕嘆息的社會案件。比如為了愛人的財產,不顧多年共同生活的情分,將其殺害並掩藏的;再比如,一位男大學生與女友發生矛盾,千裡迢迢,潛入女生宿舍,殺害女友,然後再殞命相隨。
  • 找昆蟲、採野果、認識植物,小森林裡過一個奇幻夏天!
    奇怪的昆蟲、酸甜的野果、還是可愛的小動物?當城市被烈日籠罩,森林,溪流,大自然,就是每一個生活在城市裡孩子的嚮往。在森林裡的霧靈山居,是孩子觸摸大自然的任意門。生長在山核桃樹下的草本植物很少能夠結籽,因為山核桃會分泌並釋放一種化學物質,抑制周圍植物的生長,這也是植物界有名的異株克生現象。在去往有氧步道的途中,開遍道路兩旁的白色花朵是風箱果,風箱果也屬於國家三類保護植物,中國僅在河北省霧靈山和承德零星分布。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但我先要說的是「下裡」乃躍剛在雅安的故土,所以他的《下裡巴蟲》其實就是故鄉之蟲、四川之蟲。謂予不信,請看「文卷」之160頁:「下裡山坡上玉米抽穗、結子了,野麥子花開。半山腰,嗡嗡聲瀰漫,是蜜蜂在忙碌。你看它們的腿,兩邊懸掛著蜜蠟,重量肯定超過了體重,像是兩顆黃色炸彈,卻不妨礙它們飛來飛去採蜜。」——當然,人眼應該是看不到蜜蜂兩腿蜜蠟的,躍剛能看到,是因為他戴了博物學眼鏡。
  • 《風箏》裡的喬兒,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風箏》裡有讓人愛的角色,比如秋荷、林桃也有讓人恨的角色,比如袁農,郭文志,徐冬秀而且也有「你之珠光,我之鐵鏽」「我之蜜糖,你之砒霜」的愛恨反差視角比如鄭耀先、宮庶,有人愛也有人則恨他們但一個角色同時讓人愛又讓人恨的角色只有一個,那就是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