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騰訊出品的《創造營2020》(簡稱「創3」)開播,而此前話題量巨大的《青春有你》第二季接近尾聲。在《青春有你》第二季節目播出過程中,話題屢上熱搜,伴隨流量而來的是洶湧的話題和爭議。近幾年來,每一次女團選秀節目播出,都會引起有關審美標準的爭議。
《青春有你》第二季(簡稱「青你2」)是由網際網路長視頻平臺愛奇藝製作出品的第一檔女團選秀成長節目,前身是《偶像練習生》,曾捧出和周杰倫爭奪「超話社區」榜首的頂流偶像蔡徐坤。「青你2」和「創3」都是師承韓國101系選秀的女團選秀節目,傳統101系選秀的優勢在於訓練生成長故事線和觀眾的參與度。「青你2」節目開播以來備受爭議,一方面是因為節目擁有眾多話題量大的選手,選秀「神獸」頻出,比如曾參演多部電視劇很有觀眾緣的「小作精」虞書欣、初代網紅林小宅、吳亦凡緋聞女友「reader」秦牛正威;另一方面是選手們帶來的各種反傳統女團審美,實力和顏值到底誰更重要?「大媽」式的長相和身材到底適不適合女團?中性風選手能不能穿褲子跳主題曲中心位?「不定義女團」,說的到底是靠選秀「神獸」不靠選秀實力出圈,還是說打造支持審美多元化,擺脫男性凝視的女團?
從2018年的國內首檔女團成長節目《創造101》開始,關於女團與男性凝視、多元審美以及性別平等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創造101》中有截然相反的楊超越和王菊,一個被認為是男權社會的乞食者,一個被認為是獨立女性的代表,她們一度引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公共討論。兩年過去,「青你2」和「創3」接棒,「青你2」初舞臺中一度出現了大量的具有女權意識的表演,明顯比傳統的甜美型演出更加受歡迎,因此被認為對選手的包容度更高,而「創3」的粉紅色打光和千人一面的濾鏡也被詬病,這是否能說明全社會女權意識在加強呢?打破傳統女團審美標準的選手越來越多,能不能代表觀眾的審美越來越多元化了呢?選手們的獨立女性人設,是否是資方為了討好城市中產女性的騙局?
女團選秀到底是不是男性凝視的產物?
《青春有你》的前身是2018年播出的《偶像練習生》(簡稱「偶練」),「偶練」播出後,被國際模式版權保護協會點名指出抄襲了韓國的《Produce 101》,於是愛奇藝買下了《Produce 101》的版權,改名《青春有你》。同樣,騰訊視頻製作出品的《創造101》也購買了《Produce 101》的版權。也就是說,內地女團選秀模式基本效仿經驗豐富的韓娛。
一向業務能力過硬的韓國偶像團體起源於韓國流行音樂產業。1996年,韓國SM公司打造了韓娛第一支偶像團體——男團H.O.T,他們刷新了韓國唱片銷售記錄。偶像團體通過視覺形象與肢體語言成功地引導了流行音樂的新風向,韓國娛樂的偶像團體化時代開啟。韓國政府取消管制後,電視成為了流行音樂的主要傳播媒介。為了吸引電視機前的觀眾,娛樂公司看重表演者的造型、舞蹈等視覺設計,視覺部分在唱片製作中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音樂錄影不斷物化偶像,偶像要進行性別展演,比如說女性要穿短裙,男性要有腹肌,甚至為了引起視覺刺激,不惜加入與色情擦邊球的表演。1990年代末,韓國文化產業進行大量文化輸出,偶像團體也進軍海外市場,其中中國的偶像團體標準就受韓娛影響很大。
與韓國女團的「完成式」偶像不同,日本女團更偏向於「養成式」偶像。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就是在日本東京秋葉原成立的AKB48,早期AKB48主要是靠劇場公演維持生存,很難走出劇場範疇或完成「破圈」。AKB48早期的粉絲主要是男性「御宅族」,只要購買專輯就可以和偶像握手,偶像可能只是路人長相也沒接受過專業的唱跳訓練,能力都是在後續的演出中不斷提高的,粉絲享受和偶像一起成長的過程。而AKB48的中國姐妹團體就是絲芭傳媒的SNH48,也有旗下藝人參加了「青你2」。
AKB48 Team A
但是不管是韓國的「完成式」女團,還是日本的「養成式女團」,都是男性凝視的產物。「男性凝視」理論是由英國電影理論家蘿拉·穆爾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提出的,指的是在視覺藝術和文學中常常默認從異性戀男性的角度描繪女性和世界,女性通常是給男性觀眾提供愉悅的性對象。同樣,大塚英志在《「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年代論》中提出:「少女偶像的身體是『男性資料庫化的欲望』的化身。」也就是說,女團偶像舞臺表演的鏡頭採用的是「男性視角」,女偶像們始終都是被擁有權力和欲望的男性凝視的客體。為了迎合男性觀眾,女偶像們打破了自己真實的身體,通過觀眾的需求重塑了自己的身體,打造了符合男性慾望的「女性氣質」。因此長久以來,女團都被當成了一種男性的消費品,刻板印象使得投資方都以為是在迎合男性粉絲,實際上女團偶像是「得女粉者得天下」。
《「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論》【日】大塚英志 著 周以量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雖然說偶像文化發展到今天,女團偶像的粉絲主要是由女性組成,但這不代表女團擺脫了「男性凝視」。不同於男性粉絲眼中女偶像都是「完美女友」,女性粉絲更多在女偶像身上進行自我投射,女偶像也承載了更多的情感期待。女性粉絲看男偶像可能帶有濾鏡,但是看女偶像是帶刀子的,也就是說她們會對女偶像更加苛刻。所以女性粉絲對女偶像的感情多半是欣賞和崇拜的,她們會把女偶像當作一個完美的自我,也就是說,女偶像的樣子就是女粉絲想要成為的樣子。但是東亞女性在長期的凝視中被同化,成為了男性凝視的助推者,即東亞女性受傳統文化影響更加偏好甜美乖巧、可愛嬌小的女性氣質,所以女團作為被審視的他者,風格依舊是以甜美性感為主。不管粉絲群體是以男性還是女性為主,經過偶像工業規訓的女團都是男性凝視的產物。
伴隨選手而來的審美爭議反射的是社會價值取向
在「青你2」的初舞臺中,與前年《創造101》和「創3」不一樣的是,很多演出的歌詞和表演風格都在強調「girl power」「女王」等女權元素,比其他中規中矩的甜美型表演贏得了更多的話題度和觀眾的青睞,但事實上選手們在外表和行為上並沒有體現出怎麼踐行這套話語,一舉一動都是符合傳統女團審美標準的,她們的「girl power」「女王」更像是喊得響亮的口號。但可能哪怕是空洞的口號,都算社會對女權包容度提升的一個證明。如果說「青你2」開播前期,苛刻的觀眾可能還會批評表演的女權元素過於表面化,不過是擺擺樣子,那麼後期播出的「創3」可能連樣子都不擺了。從頭到腳的粉紅色打光、以或甜美或性感為主流的舞臺表演、對反傳統女團審美選手吝嗇的鏡頭、被觀眾詬病的教練黃子韜的「爹味」訓導式發言等等,都成為了追求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女性觀眾攻訐的對象。
孔雪兒趙小棠初舞臺《我的新衣》強調「女王」
「青你2」節目宗旨是「不定義女團」,這個「不定義」的指向有可能是女團風格。在「青你2」當中,選手們並沒有呈現出整齊劃一的被男性凝視構建出的甜美乖巧女性氣質,而是傾向於多元化的審美。與此同時,傳統女團審美標準的話語權遭到了強有力的反抗,多元審美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長相「大媽」、留著寸頭的選手上官喜愛憑藉著超強實力在第一期被其他選手讚賞為「青春有你2最強訓練生」,坦言一路上有很多人因為她的長相和身材認為她不適合做女團,這反而成為了她前進的動力,但還是有大量彈幕攻擊她的長相,比如「長得像大媽實力再強也不能出道」「臉不行還做什么女團」。面對各種攻擊,上官喜愛用有足夠實力的表演進行了有利的反擊,其充滿自信的發言和姿態與《創造101》的選手王菊有異曲同工之處。中性風選手劉雨昕先是成為甜美風主題曲舞臺的中心位,穿褲子進行表演,後又成為助力值排名第一的選手。很多人質疑最能代表團體風格的中心位都和傳統女團不同,「青你2」還是一場合格的女團選秀嗎?其實繼「火箭少女101」當中有yamy、sunene這樣的中性風選手後,大眾對這類選手的接受度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是還是處於「出道可以,但不能成為中心位或不能出現以這個為主要風格的女團」的階段。
劉雨昕穿短褲跳中心位
「青你2」這種話題度空前的國民綜藝的審美爭議往往是社會價值取向的一面鏡子,反傳統審美和以甜美乖巧為代表的女性氣質之爭的確是這幾年全社會熱議的話題。儘管多元審美不斷湧現,討好男性的女性氣質被汙名化,但社會主流審美未必發生了改變。排名第一位的虞書欣,雖然並沒有接受過偶像工業的規訓,但其超高人氣的來源是她人畜無害的「小作精」人設,整體還是偏向於甜美可愛的氣質。看起來嬌氣的「小作精」、從小一帆風順的「小富婆」,儘管這些和以往最符合主流的「身世悽慘但還努力刻苦」(美強慘)的人設不同,但叛逆程度不大,還是處於主流審美的舒適區當中。吳亦凡緋聞女友秦牛正威因「幼兒園舞蹈」式表演、「reader」式rap遭到嘲笑,但還是因其在節目中已經很努力了的形象和姣好的外表贏得了很多粉絲的支持和同情。這又是否屬於憑藉長相和性別優勢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呢?這又是一個類楊超越式的男權社會乞食者嗎?
綜藝節目的審美爭議和社會性別平等的關聯可能只是一場巧合,往往選秀節目在巨大的輿論場中不斷發酵、變形,帶來一場又一場文本的狂歡與顛覆,以至於和節目組的初衷相差甚遠。就算劉雨昕、上官喜愛的走紅是審美多元化的趨勢,也很難說明她們能給娛樂業乃至全社會的性別平權做出多大的貢獻。比如前幾年就在全網黑紅的另類女團Sunshine,其不向傳統女團審美妥協的外表和性格就被觀眾接納了嗎?有推翻女團被男性凝視處境的可能嗎?完全沒有,反而Sunshine成員倒是在兩年前《創造101》開播之初就退賽了。選秀中呈現的男女話語關係,還是和社會真實的性別平等程度息息相關的。根據葛蘭西在《獄中札記》提出的文化霸權理論,媒介是社會支配階級的代理,而兩性中佔優勢的是男性,那麼掌握話語權的主要是男性,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受到男性話語支配的。只要現實社會中性別平等程度沒有提高,那麼選秀甚至更多節目中的女性形象都只能是迎合男權的。
秦牛正威表演「reader」式rap
女團選秀帶來的多元審美難以打破中產階級壁壘
事實上,女團選秀帶來的多元審美是難以打破中產階級壁壘的。對節目中所謂反傳統女團審美選手和強調女權元素表演的追捧,可能只是城市中產女性的一場自我狂歡。在城市中產女性眼裡,各種反抗被男權社會馴化的女性氣質的高級審美,和為自己代言勇於挑戰權威表達自己的獨立女性,都是司空見慣的常識性事物。經濟優勢常常會彌補性別上的劣勢,而中下層女性仍然困守在東亞傳統對女性的期待中難以脫身。但由於媒體曝光常常會討好更有消費話語權的城市中產女性,大多數中下層女性的生活處境就被遮蔽起來,造成了社會已經對多元審美、性別平權非常包容的假象。即使「青你2」已經是破圈的國民綜藝,受眾數量巨大,也不能說明多元審美是社會集體的選擇,社會主流審美仍然是保守化的,只能允許在舒適區中的叛逆。
「青你2」節目組恐怕並未想將節目和性別平等、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等等話題聯結起來,國內選秀綜藝製作團隊可能還沒有如此明確的性別意識。因為節目仍然在消費女性,女團選秀的劇情仍然摻雜著大量女孩子明爭暗鬥的情節,加深觀眾對女性友誼「塑料姐妹花」化的刻板印象。相比男性的「兄弟情」,國內總是缺乏真正意義上闡釋女性友誼的作品。女性的身體仍然被觀看,選手們會經常抱怨自己腿粗了、吃胖了,彈幕上也會不停刷過「少吃點吧」這樣的內容,她們在不知不覺地迎合外界對自己的審美要求。
「青你2」中的女性議題,其實是經過文化工業重新包裝和建構的。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中提出了「文化工業」的概念,大眾文化在資本之下會具有商品化、風格標準化和欺騙性的特徵,文化產品是背後的資本方獲取利益的方式。節目組之所以呈現這種多元審美和女權元素,目的在於呈現一場綜藝奇觀。中國文化產品的受眾反對整齊劃一,因此產品有奇觀化的趨勢,也就是說,選手們只有不斷強調自己的個性,凸顯和其他選手的差異性,才能有生存空間;綜藝節目只有打造形象各異的選手和不斷貢獻出圈的話題,才能使背後的資方獲得利益。鏡頭只會眷顧那些最有特點的人,而不是做的最好的人,這就是綜藝「神獸」屢屢出現的原因。我國娛樂和我們效仿的韓娛其實有著巨大的區別,韓國偶像團體是追求表演上的整齊劃一、團隊風格的一致,導致我們產生了「韓國藝人業務能力很強」的印象。而在中國能夠上升到社會公共討論的話題,都是基於一個差異性個體產生的,也可以說是中國人在一個總是以集體主義宏大敘事為主流的社會中,在娛樂領域爆發了對集體性、同一性、機械性的符號的反抗。所以雖然「青你2」購買了韓國的版權,實質上還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奇觀式選秀。綜藝奇觀能夠反映一定的社會思潮,但是不能生產任何的社會制度和結構,只能勉強說是推進性別平等和審美多元的催化劑。
對於「青你2」這樣一個文化消費品來說,顯然「多元審美」和「性別平等」是很時髦的概念,能討好很多具有經濟實力的都市女性消費者,就算這檔節目的多元審美促進了一定的社會進步,但也不能改變這是一個奇觀化的營銷策略的本質。可以用福柯的觀點來解釋這種脫胎於男性凝視的傳統性別傳播觀,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視覺性的「看」和「被看」的社會,現代文化日益轉向以視覺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在男權文化的傳統意識還沒有徹底消失之前,女性充當被觀看的客體,成為被男性審視對象和「他者」地位的媒介傳播現象就會依然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