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高開低走,觀眾表示審美疲勞,定義30+女團節目組備受爭議!

2020-12-22 戲言聊影視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高開低走,觀眾感到審美疲勞,很多觀眾都說節目越來越沒意思,而且從近期的熱度來看好像確實有這種感覺的觀眾不止一小部分,大家都覺得這個節目現在有一點高開低走,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當時節目組那個十分勵志的文案,說白了就是要重新定義30+的女人,而且當時第一期杜華對於女團的評選標準還引起了無數觀眾的熱議

但沒想到幾期節目過後,節目組最終還是打臉了,公演一直演到現在和一般的選秀女團有什麼差別呢?節目組當初立的那些flag都去哪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從哪一期開始不再追乘風破浪的姐姐或者說對這個節目已經不再有那麼多的激情了,反正我個人認為從第四場公演開始就對浪姐已經審美疲勞了

因為這個節目一開始吸引觀眾的點在於一個是姐姐們超強的個性,觀眾都很好奇,30個姐姐之間的相處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然後第二個就是看這些30+的女人,怎麼去看待和應對女團這件事情,第三個當然就是看這幫30+的姐姐們,她們拼出來的女團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選秀節目選出來的女團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麼從剛剛這三點來分析的話,其實經過前面三公演觀眾已經充分了解了每一個姐姐的個性

換句話說就是人設,然後也看到了她們面對定義女團的態度和她們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的,而最重要的是通過前三場公演觀眾們更是發現這檔節目在打造的女團和我們平時看的那些幾乎一模一樣,比方說《創作101》《青春有你》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原本以為會有一些個性或者鋒芒,結果在面對觀眾的時候全部都被抹平了,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浪姐畢竟還是一個比賽綜藝,比賽必然就會有淘汰,所以為了不會被淘汰姐姐們必須要去討好觀眾,去迎合觀眾的喜好和口味,這一點其實在這麼多期節目當中大家應該都是看得很清楚了

比方說姐姐們會選一些快歌,會選一些視覺觀感比較好的舞臺表演,所以按照這個邏輯來說的話,只要手握投票器的觀眾是一樣的那她們選出來的女團就一定會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在節目組已經播完三次公演之後,很多觀眾對於浪姐的期待其實已經很低, 因為想到看到的都全部看到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伴隨著有自己喜歡的姐姐被淘汰,所以節目組必須要給觀眾看到更新的東西,這樣的話才能留住觀眾,才能留著觀眾對這個節目的興趣,不然大家都會審美疲勞的,所以當觀眾看到第四次公演的時候都會覺得有一點點追不下去的感覺

因為它沒有讓觀眾感到更多的驚喜,俗話說事不過三,第四次又來一次公演,而且好像跟前面沒有太大的區別,雖然加入了新褲子這樣的樂隊進來,但說白了還是新瓶裝舊酒,並沒有給觀眾太多的驚喜和意外,難以燃起觀眾繼續往下追的欲望,與其在表演形式上下功夫還不如回到初心,做一個不一樣的女團

當時浪姐剛開播的時候,劉敏濤三千萬直拍頻頻登上熱搜,當時網上就說會有一個踢館賽,然後讓劉敏濤,白百何等等一些女藝人來做一個踢館,其實我覺得這個想法真的很不錯,無論是誰來踢館至少可以有那麼一個讓大家不怎麼熟悉的人在這樣一個階段進來,這樣的話就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看點和新鮮感,我個人感覺這也是一種方法,當然了事實證明這只是觀眾的想像罷了

總之隨著節目的播出《乘風破浪的姐姐》給大家帶來的驚喜其實是越來越少了,不是說這檔節目做得不精彩或者不用心,但觀眾口味就是挑剔的,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情況之下,如果節目組把現在在線的姐姐們做出更多元化的東西,然後讓大家更了解她們,其實還是浪姐這檔節目還是十分精彩的,不過我個人覺得節目組已經把各位姐姐的人設已經凹得差不多了,已經到了一個極致,所以如果再搞一個新的新設也不太可能

你怎麼看待浪姐這檔節目呢?本文由戲言聊影視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是誰定義了30+的姐姐們
    隨著三公表演的結束,越來越多的觀眾對節目的賽制表示了不滿,或者對現場觀眾審美品味提出質疑,然後紛紛加入「心疼孟佳」的隊伍,從一開始被迫隊長,被迫慢歌,被迫接受隊員安排,人氣不高的孟佳陷入了完全被動的局面,她曾不止一次提過「擔心自己的知名度不高,會被淘汰,所以拼命做到完美。」
  • 高開低走的浪姐落幕,女團未必搞得起來,但這一點比女團更重要
    畢竟浪姐並不能和《青你》,《創造營》之類的節目相提並論。本就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姐姐來參加這個節目,堅持到最後一期吃到的紅利就已經超值了。言歸正傳,其實在看了浪姐的成團名單後,相信有不少浪花們都會覺得這個女團並沒有很大概率能走的長遠。
  • 《乘風破浪的姐姐》是不是高開低走?蹲點看節目的觀眾表示失望
    ,又定義不了新女團要說實力,淘汰阿朵、丁當、孟佳、沈夢辰她們要說人氣,又淘汰衝浪榜名列前茅的吳昕要說突破。花樣年華還有四公小雨組的舞龍舞獅這些成績都不好。反正目前為止節目組根本沒有在給大眾做女團,也沒有給小眾做女團,根本是在給自己選的500個人做女團。
  • 《浪姐》高開低走?比「乘風」更重要的是「破浪」
    作者:多肉葡萄6月12日,第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在芒果TV播出,兩個多月過去了,如今所有公演已結束,而其口碑卻直線下滑。原本,作為國內少有的30+姐姐選秀出身的《浪姐》萬眾期待,但隨著節目的播出與選拔衡量標準的曝光,這檔節目也不免讓人直呼「泯然眾人矣」。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原因何在?網友每天嘲一句:糊了嗎
    如歌手阿朵在節目中的高情商以及對女團風格獨特理解收穫了一波觀眾的喜愛。就如同節目第一期中的文案一樣,三十而立,三十而勵,三十而驪,年齡不是女性的界限,30位姐姐,30人30色,每個人都在節目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但是最近這兩期節目在感官上難免讓人覺得乘風破浪的姐姐有點高開低走了。
  • 浪姐立意30+姐姐獨特魅力,擺脫女團定義,可惜節目組背道而馳
    浪姐五公播出後引起了無數網友們熱議,讓觀眾又有了剛看浪姐時候的感覺,因為姐姐們的solo又有一種百花齊放的局面了,很多網友都表示這檔節目又有救了,首先聊聊為什麼大家覺得浪姐高開低走,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節目組剛開始的立意是通過姐姐們獨特魅力的舞臺來擺脫傳統女團的定義,展現超越年齡界限的女性力量,但沒想到播出後的局面卻不盡人意
  • 《浪姐》難逃高開低走定律,皇族扎堆口碑暴跌,成團夜恐成走過場
    而這檔節目之所以能爆紅,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勵志牌」,一群三十加的女明星追逐女團夢,又唱又跳組團比賽,滿滿都是感動。加上芒果臺的真人秀一向善於搞事情,真真是想不火都難。儘管導師團的評分有個別存在爭議,不妨礙給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連連的個人秀。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
    目前《乘風破浪的姐姐》已經播到四公,儘管節目依然火爆,但是節目已經有了一些高開低走的態勢。或許是觀眾的期望過高,觀眾期望的是向《朗讀者》那般像我們展示人生的魅力,向我們展示30+女性的成熟魅力,亦或是像《花兒與少年》那樣充滿了戲劇和衝突,但是現在節目已然成為了30+版的《青春有你》。隨著節目的播出,節目本身的問題已經明目張胆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 《浪姐》出道名單曝光,高開低走的爆款綜藝,終是爛尾了
    最近,網上就有人曝光了《浪姐》最終的五人成團名單,雖然該爆料者爆料的是5個拼音縮寫的名字,但觀眾不難看出相應成員。,但是口碑卻一期不如一期,不少人直言這檔匯集了30位成熟女性的綜藝節目高開低走了。其實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高開低走並不是因為節目不好看了,而是因為節目組每次都要弄一些騷操作出來引起觀眾們的吐槽。
  • 「浪姐」熱度大降:高開低走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內幕?
    我很少會對一檔綜藝從頭追到尾,但「浪姐」,只要更新,我一定會看。「浪姐」的出現,是給過我希望的。尤其是三公前選組那期,「浪姐」高開低走、中後期疲軟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所謂的「女團「還是原來的女團,觀眾變回了原來的觀眾,觀眾手中的票和她們的口味自然也變成了原來的票和舊的口味。人氣值是不會有明顯變化的,只要表演不出大的失誤,人氣值高的永遠是那些人。可以說,只要賽制不變,所謂的堅持、獨特、和藝術,只是更快地把自己推向淘汰而已。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節目偏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過半,覺得也到時機聊一聊這個節目了…之前有發起過一輪投票,問大伙兒「有沒有覺得浪姐高開低走?」 7000多人參與了,有4608人表示贊同,這個結果在預料之中。觀眾用顯微鏡來看節目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姐姐們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可以被重新解讀,大家樂此不彼地在這些30+姐姐們身上找梗,當成了「喜劇節目」來看,而忘了這是一個選女團的節目。當然這也不怪觀眾偏了重點,而是在做「區別於傳統女團」這件事上,節目組自己就已經早已偏了方向。杜華第一期說出選女團的標準之後招來罵聲一片,可節目播到現在人人都說杜華是「大預言家」。
  • 從《浪姐》翻車看女性議題:萬茜虛火、審美窄化、女性平權
    審美窄化《浪姐》也在加固女性偏見《浪姐》以「30+女性」為標籤推廣節目,從節目文案來看,外表上的「三十而驪」、事業上的「三十而勵」,一時驚豔之餘卻有幾分陰陽怪氣。近段時間,數詞「三十」成為國內輿論風向下標榜成熟女性的代言詞。
  • 新女團夢碎、年輕崇拜、資本力量,三個角度分析《浪姐》高開低走
    這句話是浪姐的最佳代言。前幾期播出的那個周五,我們都會約著看浪姐,津津有味地討論,這幾期卻味同嚼蠟。在我看來是三個原因導致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一、賽制不公平,依舊是女團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播出後,女團經紀人杜華甚至比姐姐們更受爭議。
  • 《浪姐》「翻車」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下文稱《浪姐》)接近尾聲之際,這檔綜藝逐漸喪失節目原本立意中30+女性應有的灑脫。不管是參演節目的女明星,還是豆瓣評分一路下滑的節目本身,一種急於迎合觀眾口味、即將出道成團的焦慮溢滿屏幕。初期的《浪姐》對女性群像的塑造頗為成功,既有《大碗寬面》的「姐姐」團魂,也有《蘭花草》的「姐味」驚豔。
  • 《浪姐》高開低走,是因為節目組太「作」?
    這個夏天存在感最強的綜藝節目,無疑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但節目播出至今,除了第一期獲得幾乎一片倒的好評,熱度爆表,此後口碑和熱度都逐漸下降,有種「高開低走」的趨勢。很多人把這種「高開低走」歸結於節目組在賽制和剪輯上的各種「騷操作」——為了保住人氣姐姐,利用賽制規則淘汰掉人氣末位姐姐,不管她們實力如何;忘記了節目「做不一樣女團」的初心,節目逐漸淪為和其他選秀節目一樣被「資本」控制的遊戲。
  • 張藝興的「蓮」用在女團被吐槽難聽,浪姐第五公演寧靜組備受爭議
    論大招、創意,寧靜組絲毫不輸,吊威亞、躺盾牌、水袖舞、掰箭,驚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要上升到作品本身,浪姐版本的「蓮」都是姐姐們辛苦學下來的,每份努力都不容忽視。另外,對於音樂創作人來說,作品就是他們的孩子,你或許不理解別人的作品的含義,但是你不能否定別人的東西,不喜歡不聽就可以啦。
  • 《浪姐》跌落神壇,口碑不再!說好的定義女團?最後還是不倫不類
    《乘風破浪的姐姐》最終還是走入了被大眾定義的女團風,爭議也越來越多。《浪姐》的誕生幾乎是含著金鑰匙的,開播即巔峰。30位在圈內都有一定地位和名氣的姐姐們,重新定義女團出發。不被年齡,不被大眾審美束縛,創造新的女團風格,說實話這太炸了!
  • 高開低走的浪姐,最後打破性別偏見了嗎?
    追這兩個節目的心態不同,《名學》是欣賞美好的少年和聰明的大腦,心情是無比愉悅的;《浪姐》則是出於一個30+的女性對同年齡段女性的好奇——「姐姐看姐姐」,其實我個人對《浪姐》的觀感和外面很多文章寫的都不太一樣。
  • 《乘風破浪的姐姐》迎來大結局,為什麼卻罵聲一片,口碑高開低走
    浪姐十二期過來了,資本寒冬大環境下,所有登上浪姐這艘船的姐姐都是贏家,都或多或少贏得了實打實的曝光和資源。初看《浪姐》,被好強寫在臉上的張雨綺打動,被不拘一格的寧靜感染,也被卑微謹慎的導演組逗樂。可能我一開始就錯了,《浪姐》其實就是換了一批人來參加的養成型團綜節目,只是這批人是已經成名的30+姐姐們,而不是那群嘟著嘴跳舞的小女孩。
  • 浪姐高開低走,孟佳的淘汰就是個圈套
    更何況現場與電視畫面相差太大了,觀眾看到的未必是我們看到的。浪姐的舞臺據說觀眾都在兩端坐在,這樣戲劇感的歌曲,要是沒有觀感,真的很難感受到那股氛圍。場子不夠炸,觀眾就沒有感覺,這也是為什麼開場組越炸就越容易拿高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