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的時候,節目組在質疑杜華,說她要有評判標準,當時還覺得節目組有水平但是後面的幾次公演呈現,讓我覺得其實節目組才是那個沒有評判標準的無論對錯。
杜華第一期至少有標準,傳統女團而現在公演情況就是節目組又不想做傳統女團,又定義不了新女團要說實力,淘汰阿朵、丁當、孟佳、沈夢辰她們要說人氣,又淘汰衝浪榜名列前茅的吳昕要說突破。花樣年華還有四公小雨組的舞龍舞獅這些成績都不好。反正目前為止節目組根本沒有在給大眾做女團,也沒有給小眾做女團,根本是在給自己選的500個人做女團。
這節目真的有點高開低走了,淘汰的人員為什麼非要依據在場的500個評委來決定呢?雖然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選秀,但是也應該綜合一下線上網友的看法吧。 網友投票不應該僅僅是救人復活,不是說500個現場評委不好,但是他們也不能代表所以看節目的觀眾,所以還剩下幾期要是還是這樣的淘汰方式確實確實有一點點不太好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三次公演,舞臺越來越有花樣,舞蹈越來越有難度,形式越來越複雜,表演也越來越成熟,但反而看得卻越來越激不起興奮了,儘管選歌與主題也有30+的成分,表演也不乏個人有炸點與亮點,但是大方向上還是工業女團的標準,越來越少去了特色,起初表演好看的地方,在於她們笨拙與不安,她們的困境與訴求,她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麼舞臺能力,也不知道觀眾會不會接納這樣的自己,因此呈現出的笨拙與想法都很生動。
但是到了第三次公演,還是那樣的模式,她們越來越知道什麼樣的表演能贏,越來越嫻熟,越來越懂得如何融入規則,對自己的能力與潛質也都基本知曉了,這個領域不再像是一個新領域,好奇心與可能性都在降低,勝負欲反而最鮮明,比如當發現唱的因素對於贏來說不重要時,這一期甚至都放棄「假裝在唱」這件事了,樸樹在另一檔節目裡說的挺好的,你們的青澀、你們的不成熟、你們的笨拙,都是非常珍貴的,你們不需要去變得熟練與融入。但是這種生動可能本身就是與成團的形式是相悖的,所以還是需要引入更多的舞臺表演形式與評判標準,希望後面會有所改變吧。
500名現場投票,這是節目最失敗的地方!各位小姐姐的晉級全憑500名現場女性觀眾說了算,沒有一位男性觀眾,不可否認,女性和男性的審美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女性投票的時候更會憑藉主觀意識和個人喜好,而不會注重實力。男性可能會詞女性能多點客觀。
雖然這是一檔綜藝娛樂節目,但是也不能只顧得娛樂,而不顧及公平。
最後:
第三次公演我心中的排名:
sole部分:王霏霏、孟佳、李斯丹妮、張含韻
team部分:
1、寧靜組:人美路子野(在我看來是一場完美的表演)
2、孟佳組:花樣年華(本來是我最不看好的一組,舞臺表演卻很好看)
3、萬茜組:gentle woman(本來是我最期待的一組,人美舞炸,但歌我實在不喜歡,我覺得不好聽)
4、 張雨綺組:彩虹節拍(也是意料外的好看,但是出現舞臺失誤了,不過金莎小姐姐真的好甜、好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