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被閹了!

2021-02-21 拾文化







每日8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 置頂公眾號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摶物館



 01 

 

這兩天,沒有比吐槽張一山版的《鹿鼎記》更帶勁的消遣了。

 

自11月15日開播至今沒幾天,豆瓣評分已經跌到了2.5,這也太慘了吧...

 

但是別急,連夜刷了幾集之後,我發現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這兩天黃曉明估計會笑醒,因為張一山說了:「我不要你墊底,我要我墊底。」

 

看這部劇真的有種鈍刀殺人的感覺,而為了吐槽這部劇,小編硬是1倍速看了不下3遍啊3遍!

 

張一山的槽點我們晚點說,先來聊聊這個被魔改得稀碎的劇情。

 

剛開場,張一山就頂著個綠帽子開始耍猴戲,儘管有點莫名其妙,但好歹算是開了個場。


緊接著鏡頭切換到了麗春院,小寶一抬頭就看到了李逵茅十八,沒說兩句話,茅十八就承認自己是通緝犯,然後官府拿人,然後韋小寶撒了通石灰粉,然後這架就算打完了,然後兩人就稱兄道弟去了京城。

 

這麼介紹劇情也太沒勁了吧?!

 

但是,人家就這麼演的!

 

從開場到兩人相識,再到拜把子去京城,總共就花了5分鐘啊5分鐘。

 

這還不算快的,12分鐘的時候,小寶就到了宮裡;15分鐘的時候,海公公就瞎了;25分鐘,韋小寶和小玄子就認識了。

 

拍電影都沒這麼快吧,活脫脫一個ppt的劇情簡介,一個不留神,就要全劇終。

 

當然,編劇說這個版本是做過刪減的,這是刪減嗎?

這是把《鹿鼎記》閹割了好嗎?

 

茅十八是金庸為了紀念明史案中,被株連的茅元銘等十八人而虛構的一個人物。他是韋小寶的第一個朋友,也是貫穿始終的朋友,是非常有擔當也非常講義氣的。

 

在韋小寶為了救他而向官兵撒石灰粉時,茅十八火冒三丈:「如果我茅十八被人知道用石灰粉撒別人的眼睛,我還能在江湖立足嗎?」這說明茅十八是非常光明磊落的。

 

但是這版裡茅十八就是個莫名其妙的慫泡二傻子,官府緝拿了很久的犯人,只因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張一山,就慫到自報家門然後引來官兵捉拿了。

 

拋去劇情不談,對於小寶撒石灰粉這個行為,在原著中是有著對於「什麼是俠」的討論的,這正是金庸武俠的精華所在呀,要不然金庸老爺子寫個啥呢?

 

韋小寶為什麼最後寧願隱居海島,也不願意背叛康熙,不就是因為內心的俠義之氣嗎?但他生來就是混混,哪來的俠呢?

 

無非就是一路走來,遇到的俠士們對他的耳濡目染。

 

但是在這部劇中,這些全沒了,茅十八的存在無非就是個草包和尚,也難怪網友會說這就是部動畫片。

 02 

 

再說說劇情的bug,很明顯小寶見到海公公是害怕的,但是一轉眼,他就在公然笑話海公公是「不男不女的死太監」。


就這智商,小寶能活到第二集嗎?

 

然後就是皇上與小寶的初相遇,小寶見到康熙反手就是一巴掌,康熙沒生氣,反而有點開心。即便是沙雕偶像劇中,女主扇了男主一個耳刮子,男主看到對方是個漂亮萌妹子還要忍不住罵一句死三八呢,這堂堂一皇帝怎麼還被扇得滿面春風甚至曖昧兮兮的呢?

 

再看看‍這‍演技,這種尬演要是上了《演員請就位》怕是要第一個拿下sb卡。

 

而且這個細節真是不考究,兩人一見面就要比武,皇帝二話不說就擺開了陣勢,但是我怎麼咋看咋彆扭呢?

 

皇帝這睡衣...確定合身嗎?就算是從別的劇組借的,能不能借大一碼的呢?隱約露的那兩點,簡直辣眼睛至極。

 

然後劇情飛快,鰲拜就出場了。

 

光聽這個名字,鰲拜就是不好惹的。因為康熙年幼未能親政,先帝就欽點了4個顧命大臣輔佐少主,其中鰲拜最為兇殘,手握兵權,飛揚跋扈。

不僅皇帝怕他三分,老百姓也是對他恨之入骨,尤其是天地會的舵主陳近南,他多次派人刺殺鰲拜,但是各大武林高手全都搞不定。

 

在各大版本的《鹿鼎記》中,編劇都在絞盡腦汁地渲染鰲拜的厲害,周星馳版的鰲拜練了刀槍不入的金鐘罩,對著命根子猛踢也沒在怕的,人家能「縮陽入腹」。張衛健版的鰲拜甚至能徒手接炮彈,雖然有點扯淡,但是人家好歹厲害啊。

 

而新版的鰲拜,頂著個圓乎乎的娃娃臉,當他把康熙逼到角落時,小寶衝上來一頓亂唬,鰲少保竟然就慫成了球,連退幾步,一臉懵逼只會說「奴才不敢」,堂堂滿洲第一勇士,竟然被一小太監整得快尿褲子。

 

這樣一個慫泡的倒臺自然也非常搞,康熙花幾天時間訓練了幾個小太監,加上小寶扔了點兒石灰,鰲拜就這麼被收拾了,抓個小毛賊都沒這麼利索的。

更搞笑的是海公公的死。

 

海公公原是先帝的奴才,多年來一直在找殺害前朝皇妃的兇手,當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當今太后時,他來找太后求證,然後套到了太后就是會化骨綿掌的兇手。

這中間金庸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去講明事情的來龍去脈。

 

但此版本全部省略,沒有前因後果,囉嗦了幾句直接開打,然後太后撒了把香粉,就兩敗俱傷了,太后讓張一山殺了海公公,海公公讓張一山殺了太后,張一山智商不夠使,說「咱捋捋,捋捋捋捋...」,然後海公公就被捋死了,沒聽錯,是真死了。


說到這再提一句太后的扮演者王秀竹,我的媽呀93年的...比張一山還小一歲,我說選角能不能用點兒心?

 

而你們期待的建寧公主,大白天的穿著個太監的衣服(至於那個像喪服的太監衣服我都懶得吐槽了)大搖大擺地跑到了皇帝面前,外面少說幾百個侍衛都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都走到皇帝跟前了,才有人反應過來說這好像是個刺客。而她跟張一山打架時,一邊罵張一山滾,一邊自己滾下去幾米遠,這種硬凹搞笑的手法真是越看越尬。

 

 03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張一山,作為主演他自然是被噴得最慘的,而我把他放在最後來吐槽,是想說這部劇之所以爛成這樣,是從導演到編劇到演員再到剪輯,多方面努力的結果。

 

通過以上的描述,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劇情的急促和簡陋,就這種劇情編排,即便主演換成了山雞哥,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這不是為張一山開脫,畢竟他也演崩了。

 

最大的槽點就是他演得像猴,其實我覺得這倒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他真的把韋小寶那猴精的感覺演出來,我覺得也挺有特色的。

 

從《家有兒女》裡承包無數人童年的劉星,再到近年來《春風十裡不如你》、《餘罪》等劇的歷練,張一山也算是90后里面能挑大梁的人了,給人的感覺也是聰明靈光、鬼精鬼精的。這樣的他出演古靈精怪又市儈的韋小寶,角色上也算符合,這也是很多觀眾期待張一山出演韋小寶的原因。

 

但是這部劇出來之後,很多觀眾表示非常失望,其最關鍵的點在於他沒有把猴精的那個「精」演出來,而只是擠眉弄眼,表面上像只猴,但是行為卻非常二逼。

 

要說張一山的表演浮誇,論浮誇他能比得上周星馳嗎,但周星馳的浮誇跟整部劇的調性是吻合的,氣氛都哄到這兒了就只差周星馳的浮誇了,因此那個版本連金庸本人都非常喜歡。

 

但是張一山的浮誇為什麼被狂噴?因為整部劇都非常無聊,只是張一山在憑一己之力硬凹搞笑。

 

這部劇上來就是在趕著劇情往前跑,場景、氛圍、細節一個都沒有。陳小春版的為什麼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人家的場景就非常用心,前幾集都是小寶的生活場景,從流氓到乞丐到賭場的混混,哪怕是群演都非常到位,因此在這樣的場景中,韋小寶市儈的形象就能烘託出來。


但是張一山版的算什麼呢?穿得跟個小開似的,進宮之後他偷吃糕點,頂多算是沒見過世面或者貪點小便宜,根本無法襯託出底層小人物的貧窮和掙扎,這些都是理解韋小寶人物性格的背景,而這版裡面,對於小寶成長的環境沒有做任何介紹,穿得人模鬼樣的直接就進宮了。

 

有人說張一山演得太用力啦!簡直就是面部靜脈曲張的鞏漢林呀!

 

相對於陳小春的遊刃有餘,張一山的確是用力過猛,整個表演看下來,有種他累我也累的感覺。

 

但這部劇整個就垮,而作為主演的張一山只能扛下大部分鍋,畢竟觀眾就是衝著他去的。

說句公道話,得虧了張一山,這部劇才有了關注度,要不然這部劇可能就像韓棟版的韋小寶,根本無人問津,難道有人聽說過這個版本嗎?

當然,對於觀眾的反應,張一山也是多少預料到了,在訪問中聊到《鹿鼎記》的角色塑造時,他表示:「新版的《鹿鼎記》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面走了,所以表演方式可能會寫意一點,不會那麼落地,這都是創作手法,人和事肯定是尊重原著的。」

 

這不明顯在說,大方向都這樣了我能怎麼辦,一個演員能決定大局的話,需要導演幹什麼用?

 

 04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它難以超越,但是這不代表翻拍出來的就一定是爛片。

 

《鹿鼎記》都快被拍爛了,但還是有很多版本讓觀眾記憶猶新。

 

即便張衛健的版本不如陳小春的經典,但是他的出場「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也是演出了自己的特色。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對劇本的用心打磨。

 

1972年,《鹿鼎記》結束了連載,這部作品也成了金庸的封筆之作。

 

很多人都說,金庸寫了那麼多大俠,為什麼要用一個混混來收官?

 

這就是他的智慧之處了,再偉大的俠終究還是要回歸現實。一身正氣行得通嗎,在世俗裡行走也得看看流氓怎麼出招不是?儒俠一體的陳近南,不是最終都沒有混得過流氓韋小寶嗎?

 

金庸是個政論家,也是個企業家,在香港這樣一個中西文化,頂層和底層文化交融的地方,要想做得一番大事業,只憑著大俠的理想主義是根本行不通的,最終的落地,還需要韋小寶式的黑白通吃、世故圓滑。

 

韋小寶是個極其複雜多面的人物,從小在妓院吃喝嫖賭的氛圍裡長大,自私自利怕吃苦,儘管他遇到了陳近南、洪教主這樣的頂尖高手作為師傅,但是依然不好好練功,還是靠著那三腳貓的功夫和嘴皮子混社會。

 

但是他深諳社會的明暗規則,永遠都在和稀泥,然後在渾水中撈取自己的利益,遇到漂亮姑娘就先油嘴滑舌騙過來再說。

 

很多讀者年輕的時候讀他,會覺得他簡直就是廢柴的理想,一個草根混得順風順水,最後還領著姑娘衣錦還鄉。

 

但人到中年,挨了幾頓生活的毒打,理想主義稀碎時,才會明白韋小寶這個人物就是對於世俗真相的總結,高手總是遊走於社會的灰度之間。

 

因此,這個角色非常不好拿捏,稍微掌握不好分寸,就容易演得太浮誇,或者太注重韋小寶的好色而演得油膩猥瑣。

 

如果整部劇的重心是在琢磨怎麼表現韋小寶的搞笑和好色,或者他的7個老婆怎麼選角才能炒炒話題,那還不如乾脆換個故事。

 

改編不是瞎編,戲說不是胡說。

 

縱觀整個劇,沙雕浮誇的真的不只是張一山,整部劇的畫風就決定了演員們只能這麼去演。

 

這部劇的導演是曾與張一山合作過《春風十裡不如你》的馬進,號稱國家一級導演,如果真的憋足了勁就這水準,那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哪怕製作團隊稍微花點兒心思,用心琢磨劇情的邏輯和背後的思想,讓觀眾在哈哈大笑之餘能有些別的收穫,也不會被噴成這樣了。

 

 05 

 

面對新劇撲街,張一山工作室發文解釋說:「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

 

其實,張一山還在成長倒是真的,沒必要因為一部爛劇而否定一個挺有天賦的年輕演員,但是這部劇的編排,怕是沒有什麼成長的空間了。

 

這部註定不倫不類收場的劇,打從一開始就走偏了,製作方不在乎劇情的流於表面,對於原著也沒有敬畏之心,片子的布景也是將就著用用,能省就省,那麼只能拍出三流搞笑劇的水準。

 

有人說這屆觀眾簡直太難伺候啦!那我只能說,如果您的劇大方向都沒問題,那麼小毛病是不會影響大局的。

 

如果觀眾盡揪著各種小毛病嘲諷,那只能說明,您這部劇只剩毛病可挑了。

 

評分2.5怎麼了?

 

觀眾可不是那麼好消費的。

 

推薦:為什麼禁慾系顯得很高級

作者:柳嘟嘟。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態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傳達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變生活,信仰照進心靈。

相關焦點

  • ...閹雞培訓| 閹雞技術培訓| 閹小雞| 閹雞苗|閹母雞|閹公雞|山東...
    閹公雞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國外,如義大利、法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養殖閹雞和消費閹雞的習慣。而閹母雞則始於明末清初。公雞母雞在閹割後外形上會發生明顯變化,閹公雞雞冠與水冠很小,整體看來好似母雞頭公雞身,閹割後的公雞性情溫順不鬥架,活動量小,長肉快,肉質鮮嫩,肉味醇香。
  • 8.8到2.5,這版韋小寶閹得徹底真的菜
    01毀掉韋小寶王晶導演的父親,著名導演王天林曾說過:無人不識韋小寶。張一山一度被譽為國內目前最適合演韋小寶的演員。韋小寶絕招之一。韋小寶發現,即使是大人物、大英雄,有時也會用「石灰」……比如韋小寶,就是陳近南手裡的「石灰」。幾乎所有版本《鹿鼎記》,都會在這「石灰」上作渲染。
  • 韋小寶的7個老婆靠譜嗎?最後還會剩幾個?
    大多數人看《鹿鼎記》看的是韋小寶的7個老婆,看韋小寶過的神仙日子心裡特別不是滋味,都在想:憑什麼他個小滑頭能有7各老婆?!其實,這7個老婆跟著韋小寶都相同的原因:韋小寶是人生贏家,有錢!還重情重義!即使她們都知道在韋小寶的心中這些老婆的分量是不一樣的,還願意死乞白賴的跟著他!
  • 《鹿鼎記》中的歷史事件,韋小寶經歷了康熙時代哪些大事?
    鹿鼎記》的最大魅力,就在於虛實結合,在故事中穿插大量歷史事件,這些事件有不少都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走向有著深遠影響,韋小寶究竟經歷了康熙朝哪些大事,這些事件時間跨度有多長,韋小寶隱退時多大歲數?《鹿鼎記》書中鰲拜武藝高強,摔跤少年根本不是對手,還是韋小寶使出撒香灰的辦法迷住鰲拜的眼,才順利將其抓住。這一年是康熙八年(1669年),韋小寶大約14歲。
  •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沒有嫁給韋小寶,她的下場如何?
    《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被刻畫成了康熙皇帝的妹妹,與康熙的寵臣韋小寶相愛,最後懷了韋小寶的孩子,成為了韋小寶眾多美女老婆中的一個。然而,這只是金庸老先生筆下的建寧公主,歷史上真正的建寧公主卻沒有這般幸運。
  • 她生的女兒是韋小寶的嗎?
    在《鹿鼎記》第三十八回,已嫁給吳應熊的建寧公主從駙馬府回到皇宮,拜見太后被拒後,把韋小寶拉進了自己的舊寢殿,二人曾歡樂一番,原文寫道:用力一拉,將他扯進寢殿,隨手關上殿門,上了門閂。韋小寶嚇得一顆心突突亂跳,低聲道:「公主,在宮裡可不能亂來,我……我……這可是要殺頭的哪!」 公主一雙眼水汪汪地如要滴出水來,暱聲道:「韋爵爺,我是你奴才,我來服侍你。」雙臂一伸,緊緊將他抱住了。
  • 整整2.7分,韋小寶造作似耍猴,看新《鹿鼎記》整個人都不好了
    首當其衝被吐槽的就是張一山扮演的韋小寶,表演太用力了,難道在他的理解裡,喜劇人物就是面部表情過度誇張嗎?除了一貫擠眉弄眼又瞪眼,完全沒有驚喜,韋小寶是聰明機靈,但不是驚訝大王啊,什麼鬼?待到韋小寶進宮,就更離譜了。這一臉三姑六婆的八卦臉,到底是怎麼回事?好姐妹?
  • 《鹿鼎記》、韋小寶、江湖與愛情
    楊溢之假扮蠻人來捉鄭克塽時,韋小寶在吳立身面前幾次主動提出要捨命保她,雖然明知是演戲,卻也情真意切。但阿珂根本不在乎韋小寶的死活,只關心自己和鄭克塽能否保全。『韋小寶道:「……這一百鞭子,你打我好了。」阿珂見吳立身狠霸霸地舉起鞭子,早嚇得慌了,聽韋小寶這麼說,心中一喜,道:「師弟,你真是好人。」』『韋小寶道:「別割我師姐的鼻子,割我的好了。」
  • 她最後真的嫁給韋小寶了嗎?
    而對於這本書除了那個讓無數男人垂涎不已的韋小寶以外,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那個刁蠻任性的建寧公主。因為我發現歷史上真的有建寧公主這號人物!可惜跟她韋小寶沒有半點關係,那真實的建寧公主是什麼樣的呢?是否如書中一樣皇權富貴,刁蠻任性呢?
  • 史上最強韋小寶,演過兩次韋小寶,兩代韋小寶給他當配角
    說到鹿鼎記裡的韋小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周星馳?張衛健?還是陳小春?但是其實有一個人在這幾個人之前就已經飾演了韋小寶,並且憑藉這個角色一炮而紅,時至今日更是成為了香港影帝界的傳奇人物。這個人就是梁朝偉。而在他這一版裡飾演男二康熙的是天王劉德華。
  • 韋小寶
    不能說她剪得好,只能說是劇情吸引了我,我用了兩個下午六七個小時看到更新的地方,覺得韋小寶還真是個人物,說話看似油腔滑調,巧舌如簧,實則句句精妙,有必要抒發一番感想。通過這兩天的觀看,對於韋小寶這個人物我是真的羨慕啊。混跡於江湖,廣交天下英雄豪傑;官至一品伯爵,平步青雲,順風順水;金錢美女更是不在話下。
  • 韋小寶的英雄主義
    韋小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金庸寫過一篇《韋小寶這小傢伙》,挺長的一篇散文,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來幫助理解韋小寶的特質。
  • 韋小寶的愛
    沒有什麼能讓韋小寶認真投入,惟有賭。韋小寶愛女人、愛錢、愛炫耀、愛撥弄是非、愛升官,但最愛賭。小寶打架比武,輸了便投降,在賭檯上卻說什麼也不肯做狗熊、認膿包,膽識過人。  等到三個嬰兒生下來,眾女恭請韋小寶題名。大字不識的韋小寶又開始擲骰子了,一粒六點,一粒五點,是個「虎頭」,大兒子便是「韋虎頭」;第二次擲了個一點和六點,湊成個「銅錘么六」,二兒子得名「韋銅錘」;最讓人發噱的是小女兒,兩次擲下去都是兩點,成一張「板凳」,只能稱之為「韋板凳」作罷了。       賭經常讓韋小寶發生奇蹟。
  • 多次「誠心誠意」的要害韋小寶,韋小寶為什麼還要娶她為妻?
    一直以來《鹿鼎記》中韋小寶的七個老婆都是人們討論這部劇或小說的焦點,這裡面有公主有丫頭,有少女也有少婦,出身不同個性也不同,美豔嬌媚也各有風姿。很多人也因此對韋小寶羨慕不已,可這七位老婆中有一位卻是數次想要置韋小寶於死地,並且韋小寶也是心知肚明,這個人就是方怡。
  • 韋小寶是阿Q的延續
    但若真是這樣,韋小寶在書中絕逼活不過五章。為何?就小寶的身份而言,不說是一人之下(就康熙對他的依賴程度而言,這麼說也不為過),也說是萬人之上。過於直接的表達喜怒哀樂,特別是肢體語言等外在形態,上躥下跳,一副猴樣,規矩都會要了命。韋小寶的流氓氣幫助他邁向成功,他卻不會時刻將「流氓」兩個字帶在身上。
  • 張一山演韋小寶被嘲,混混韋小寶逆襲人生贏家,不僅僅靠花言巧語
    陳近南救過韋小寶,是韋小寶心目中的英雄,除此之外,陳近南對韋小寶非常寬容,還讓韋小寶做堂主,也算達成了韋小寶想成為江湖英雄的願望。對韋小寶來說,陳近南是亦師亦友亦長輩的存在。我相信從小缺失父愛的韋小寶對陳近南是真情流露的,這一點從陳近南死的時候,韋小寶對仇人的恨意中可以看出來。
  • 韋小寶不講武德,鹿鼎記中韋小寶一共偷襲過多少人?
    搶上去扶,背心正對著茅十八和韋小寶二人。【韋小寶輕輕躍起,提起匕首,向他背心猛戳了下去。小桂子低哼一聲,便即斃命。】海老公卻兀自在地下扭動。,韋小寶見形勢危急,先用石灰粉迷了鰲拜的眼睛,後用香爐砸暈鰲拜。
  • 聊聊鹿鼎記的韋小寶
    江湖高手韋小寶。      我先和你說說:韋小寶混社會混到黑白通吃、風生水起,都靠了哪些秘訣?韋小寶當武俠小說主人公確實不合格。他根本不練武,他的幾個師父,像陳近南、九難、洪教主都是頂尖高手,可他好像就靠一把寶匕首和一件護身寶衣鬼混。其實,韋小寶也有自己的絕世武功。金庸說他的本領是「講義氣和適應環境」,這比較籠統,我來為你詳細拆解一下。
  • 二人是韋小寶最要好的朋友,二人又因韋小寶險些送命,義氣和背叛
    韋小寶初遇茅十八,曾經受其欺負,當時在韋小寶心裡,不知詛咒茅十八不得好死多少回。可就是這種江湖草莽笨頭笨腦之人,韋小寶器重他是條漢子,因為他在民族大義上剛正不阿。韋小寶最終被康熙,冠以大義滅親弒師有功之名,這也令其陷入不仁不義的絕境之中。
  • 人情練達韋小寶(上)
    所以,其實陳圓圓真沒有說錯,韋小寶在讀書做學問方面自然算不得才子,但他混跡官場,聚嘯江湖,卻能舉重若輕,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原因在於他知人、識人,在這方面,也許韋小寶真的不負才子之名。二、趙良棟:從見面就掐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韋大人」也。韋小寶最經典、最成功、堪稱教科書式的待人接物方式,可能要數他與天津衛一名副將趙良棟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