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昆汀《無恥混蛋》攝影技法

2021-02-19 導演幫

羅伯特·理察森攝影的片子真的都應該在電影院看下,他對光影的運用只有在放大無數倍的影廳絕對會讓你爽爆,更不要說他和昆汀合作的《無恥混蛋》。

攝影師Matthew Scott選取了電影中中最有代表性的畫面,分析其在攝影手法處理上的亮點。非常詳細,示波器都給帶上了....超級值得一看和收藏

原文:http://mattscottvisuals.com
翻譯:貓滾滾      轉自影視工業

這次分析的是《無恥混蛋》的第1章,它的照明和布景設計十分可圈可點。攝影師羅伯特·理察森非常有效地利用了看似狹窄的小屋空間。



我進一步整理了鏡頭,用矢量示波器和波形監視器顯示DVD中的實際色度和亮度等級。


我還在色彩條兩側加入最亮和最暗值,展示它們與黑點及白點之間的區別。我發現這麼做很有趣:) 

讀前須知: 

1)我沒有參與這部電影的製作,也不知道製作是如何完成的。有些信息,如鏡頭(庫克變形)和膠片(35 mm柯達VISION2 200T 5217 & VISION 3 500T 5219)的數據均取自IMDB。

 
*補充:有讀者指出該片中也有使用球面鏡頭。應該是我看得還不夠仔細。 

2)以下都是來自第一章的截圖,我對此進行了分析——換句話說,我只選取了值得分析的幾幀,分析為什麼我喜歡它,為什麼效果會這麼好...我在日常生活就訓練自己這麼思考,因此我可以很自信地做出富有創意,在技術上又可行的攝影決策。希望我分析的思想,圖形設計和包裝能讓讀者們快速消化。

3)如果你有任何不同意見,請隨時發表評論!但也請記住友好為上。

好了,首先來看看室外的調色板,再看看室內的吧! 



整體室外調色板

請注意一件事情:「真正的」或100%的黑點/白點在許多鏡頭中並不存在。

事實上,我很驚訝室外場景的白點比室內場景的要低得多!太有意思了:)  檢測DVD的飽和度和亮度水平也相當有用。 


整體室內調色板

我常常試圖說明攝影只是電影的一部分。除去照明,走位和取景不說,色彩和布景設計顯然也很重要。

本片的場景色調不盡相同,總體來說,陰影是暖色的,高光是冷色的——也時常會恰好相反。不管怎麼樣,我都很欣賞它對顏色的處理方式。 

第一章的步調是如此的完美,塔倫蒂諾構建的張力幾乎要溢出來了!演員們相當優秀,Denis Menochet和Christoph Waltz的表現必定超越了塔倫蒂諾的天才臺詞。

音樂和音效設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我想留到最後分析。Joe Bard寫過一篇關於該片音樂的深入解析,我希望他不介意我在這裡分享:)幹得好! 

最後,有很多其他片子據說攝影也很不錯,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味,對吧?我之前提過我比較喜歡迪金斯那種簡單巧妙的做法。

若非有助於故事,攝影機決不會動。光的加減由環境決定,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本片畫面渾若天成,若不是刻意尋找,你幾乎都找不到刻意安排的痕跡。這就是為何我說整章看起來都那麼完美,更近乎美麗的畫作,而不是照片。

它的色彩平衡,景深和對細節的注意都無與倫比。羅伯特·理察森實在是高啊! 

好了,不胡扯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鏡頭類型:(庫克) 變形 寬高比:2.35:1 
拍攝載體:35mm膠片(柯達VISION2200 5217,VISION3500 5219) 




鏡頭:21mm? 

1.低角度的光加強了草地的質感,增添對比度。屋頂和奶牛留下的細長影子也非常棒。
2.大量空曠前景有助於展示此處的廣闊並提供空間感,特別是草幾乎與主角齊平時。

3.背景的遠山對景深助益良多。

4.房屋和樹木之間達到了很好的平衡,也將演員襯託得更小。 




鏡頭:28mm? 

1.三角形!三角形用於指導構圖時總是賞心悅目,在本片中有被反覆使用。 
2.大型反射源將陽光反射回演員臉上。 
3.雖然這個鏡頭緊接著上一個廣角鏡頭,但太陽的位置似乎已經變了!它現在位於房後,為主體提供輪廓光。 
4.沒有山丘,樹木或遠處的房屋,唯餘空曠的藍天強調遙遠和孤獨。 



1.床單被巧妙地被用作揭示性元素並且最終被拉回,顯示遠方的士兵正在接近。 
2.暗巧克力棕色的服裝與白色的床單產生了可愛的反差,讓我們暫時從背景和即將被揭曉的事情處移開注意力。 
3.像籃子這樣的簡單物品能夠幫助平衡構圖,也有可能是巧妙地放在此處,遮住曬衣杆的底部。 
4.服裝都是棕色,白色或灰色,和第一章整體色調保持一致。 



1.揭示的時候到了!效果真不錯.士兵們的遙遠位置讓我們知道他們還要多久才能到。 
2.美麗的s形線條引領了視線的方向——彎彎繞繞的路和田野都有體現這一點。 
3.反射器做補光用。
4.大景深效果出眾。



圖:房子前方的景深平面

1.注意到女孩衣服的顏色和藍色的石頭以及紫紅色植物之間的完美搭配了嗎?膚色也很美麗,姑娘們看起來很健康。
2.或許天空有經過調色?如果天空是藍的,就不會有這麼鮮明的色彩對比了。
3.將鏡頭分解為景深平面就會發現構圖之精妙。遠山和攝影機相對房子的位置都讓構圖更加出色。如果這個鏡頭是從前面拍攝,看起來就沒這麼美了!



鏡頭:40mm?
1.三分法則輔助構圖。
2.非常出色的對比/剪影,同時讓演員間產生身形對比。
2.低懸的太陽創造了長長的,戲劇性的影子,均勻地照亮了演員的面部,為草地增加了質感。



鏡頭:50mm?
1.可以去掉主演臉上的高光嗎?當然啦!
2.大反射器在此處反射了柔軟的補光,注意到陽光的方向和上個鏡頭不一致了嗎?這樣也沒問題噠!另外,縱覽整章,汗水也有助於照亮這位演員的面部。我接下來也要做一個光澤/油潤肌膚的拍攝實驗,靈感就來自這部片子。
3.又是三分法則,前景的草地創造了大景深。



鏡頭:50mm?

我還在學習如何銜接。這個鏡頭和上個鏡頭間銜接的很好,雖然演員還是在畫面的同一側。換做是我,我會讓演員呆在畫面右側,朝畫面左側看去。不過有人指出這種視線與漸漸接近的自行車之間形成了完美的感覺,多謝!



鏡頭:21mm?
1.超愛三角形。
2.這就是膚色色調曲線,真的!
這種辦法雖非絕對精確,但也還不錯,常用於好萊塢電影之中。顏色軌跡越靠近錶盤中心,飽和度就越低,越遠離中心,飽和度就越高。
R=紅色
Mg=洋紅色
B=藍色
Cy=青綠色
G=綠色
Yl=黃色



1.前景的樹樁有助於平衡畫面,其大小與房子和演員形成對比,增添了景深。
2.斧頭將視線引向房子。
3.三角形。

圖:太陽留下的影子

1.溫暖的柔光源穿過窗戶,溫和地照亮了演員的面部——根據背景影子的方向來看,這可能是陽光。
2.如果(1)的情況屬實,那麼這束光線/這些影子是從哪裡來的?是一個大的HMI燈麼,還是兩個?它們應該位於攝影機右邊,一個漫射,另外一個則不。
3.漂亮的引導線。



1.真喜歡這種橢圓形的散焦啊~
2.現在光源來自攝影機左下方,而不是正前方(與上個鏡頭對比)。請看眼睛裡光源的反射。另外,我覺得他的臉上不僅僅有水滴,還有一些光澤化處理吧?
3.全效的膚色線。



1.鏡頭上有加ND鏡嗎?我覺得沒有。走廊裡透過來的曝光比窗戶處還要低,儘管看起來不太像。
2.外面的士兵身上並沒有任何硬光(室外看起來是陰天),但有個硬光源照在地板上,所以當時可能有個大HMI燈(非常大,有12Kw)從外面照向窗戶和門。或(1)是綠幕,整個房子都是攝影棚?我想不對。
3.我喜歡在兩邊的姑娘的構圖。


圖:窗戶光線 頂光 反射到桌子上

這是室內布光的完美例子——要照亮演員而不是牆壁,由此創造良好的對比度。這一點可能會特別難,尤其是在房間很小時。實現該點的要素在於剪切員和光線方向,黑暗且不反射光線的牆壁也有很大幫助。不過,光源在哪裡?我還不確定,可圖表也該差不離了。



鏡頭:21mm?
1.好喜歡他臉上的光線。這個光線應該是來自下方的,一邊還有窗戶光線。否則要怎麼照亮帽簷呢?
我喜歡這一幕的走位和眼睛的線條。這個三角形的家庭被位於中間的闖入者所打擾。注意背景父親不信任的眼神,而父親又被外面的士兵們看著...多麼豐富的層次啊!



1.攝影機右部的超級柔光大光源在攝影機左部而來的反光配合下將女孩的臉照得很美。請看她的眼神光!真的非常棒。另外,我估計她臉上有一點油潤/光澤感的妝容,要不就是外景地真的很暖和?
2.膚色色調怎麼啦?!!
3.在超級淺景深幫助下,我們會專注於該專注的地方(而不是她身後的架子)。
4.總體曝光相對較低,但對比度很好,所以效果還是不錯。



鏡頭:21mm? 
1.看到我所說的光澤肌了吧?攝影機右邊的光線強度改變了,外面的HMI(或者大鎢絲燈光源)已被移除/柔化。
2.這就是為何我確定窗戶上沒有ND片。窗戶現在已經閉合,但曝光還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攝影機左側的柔光源應該特別大。
3.畫面底部是後期增加的模糊嗎?還是機內增加的?
4.場景設計非常棒。沒有任何分散注意力的東西,每件東西都富有意義。我很喜歡門上的那個十字架,意味深長。



鏡頭:21mm?
1.這裡其實只有兩種顏色。連背景的杯碟都與前景的膚色和衣服顏色一致。說到膚色,這膚色做的太好了吧?焦點也很完美。不管有多麼努力,你只能注意到Waltz先生的臉還有他手中的玻璃杯。
2.這個小屋的照明很巧妙。頂上往下照的燈(瓦特率非常高)反射光線到地板和桌面。我們沒有看到輪廓光,然而演員與背景之間涇渭分明。Waltz背後黑暗且缺少細節的背景也有起到分隔作用。



1.很好的構圖,不用再提三角形了吧?
2.在窗室外面似乎有個很大的白色持續光源——可能是為了控制一整天變化的光線。窗簾為樸素的白色窗戶增加了不錯的質感。
3.Waltz的臉上也有著油潤/光澤妝容。這是有意為之麼?不論如何,此舉效果出眾,也有助於維持對比度。



1.此處光源位置非常明顯,不過非常自然。木桌的顏色使得反射光更加溫暖,進一步美化了皮膚。
2.桌子上漂亮的點狀衰減光表明這些燈並不是PAR燈,而是Fresnel燈,除非窗戶外有加貼了燈光膜的鎢絲燈。據我判斷,它們應該是HMI燈(5600-6500k左右)。另外,這些HMI燈也相當大,我猜每個大概有2.5K,這樣才能與窗外的光線抗衡,創造室內與室外曝光的平衡。



1.顯示對比度重要性的完美例子。臉/桌子和背景之間的曝光差異讓我們眼睛看著舒心,心裡覺著巧妙。背景也打得足夠亮,沒有一片全黑,又不會亮到使人分神。總而言之,眼睛尋找的第一件東西就是亮度,然後是細節。大腦會傾向於忽略黑暗模糊的物體,注意明亮清晰的物體。
2.另外這個鏡頭討人喜歡的地方(還有整個小屋裡的東西)在於嚴格並且完美應用的互補色彩。棕/紅/橙的木頭,現場,道具,膚色等等都是與隨處可見的藍色和灰色互補的,這兩類色彩幾乎佔據了整個小屋。



鏡頭:50mm?
1.他臉上的光澤/油膩/閃爍/汗水...不管你管這叫啥,是它成就了這個鏡頭,並且將手和臉分開...贊!
2.淺景深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3.又是這一套...
4.火焰沒有到達100IRE,35mm膠片的動態範圍真的很優秀



1.微距鏡頭?變形相當嚴重,或許用了屈光鏡。不管如何,我都很喜歡這裡的顆粒感。對於故事來說,這個鏡頭描繪了Christoph的角色有多麼死摳細節,由此創造張力...
2.似乎有一個很大的單頭超級柔光源照亮了整個鏡頭,它的低位置帶出了紙張的質感,甚至墨水的高度,就像是低懸的太陽一樣。靠近主體平面卻被省略的光會強調質感。



鏡頭:35mm?
多麼有力的鏡頭!天才般的電影和美麗攝影的完美結合。這一幀幾乎全部是負空間,但這條斜線是如此引人注目,布光也極盡完美。光從哪裡來?動力又在哪裡?誰管啊!
我還是不確定這個鏡頭(又或者之前攝影機從廚房一直下降到地板的鏡頭)是實地拍的還是攝影棚拍的。我推斷它是由一個單一光源照亮,且光源位於攝影機右側。讓我驚訝的是調色居然還在目標之內。



1.我的想法一直在變,不過我覺得這兒的窗戶應該有貼ND片——雖然不是小屋裡的每個鏡頭都有貼。請記住,在為室外曝光時,要全部使用陽光。為室內曝光時,則大多使用桌子上的反射光,頭頂的燈功率必須大。桌子會比外面更亮。
2.攝影機上似乎用了一個散射濾鏡,因為高光柔和地閃耀著。
3.攝影機右側的光源(窗戶,及散射的燈)創造了美麗而模糊的邊緣。
4.場景設計和色調加強了一切...這麼美。



要不被這一幀觸動真的很難,老實說,分析它也很難,因為它太完美了!看這煙霧,這完美的取景,完美的對比度和陰影裡的細節,永遠沒有改變時間的鐘和...好吧好吧,我不說了,把這個鏡頭和之前的鏡頭做個對比。

1.構圖幾乎一致。另外就是臉側隱約露出的眼睛,要是沒露出另一隻眼睛,這就完全是側面像了。拍這種片子時,特別是拍女性時,我一般不會讓鼻子超過臉頰側面——這讓她們看起來更美,而且可以露出另外一隻眼睛。



拍球面鏡頭和變形鏡頭到底有什麼區別?一般來說,變形鏡頭會有更好看的鏡頭耀斑,更大的寬高比,更多的邊緣變形,更高的解析度(更多地利用捕捉媒介),更多散光和邊緣柔化,更貴的價格,橢圓形的散焦...一言蔽之,就是「個性」。

有一件不為人知的事情,就是50mm的變形鏡頭其實比標準的50mm球面鏡頭要「廣角」很多。就攝影範圍而言50mm變形鏡頭差不多和28mm球面鏡頭等效,然而,它卻保有了50mm變形鏡頭的放大特質!換言之,景深看起來更淺,背景物體和散焦更大,攝影機移動時前景和背景元素間的視差更加明顯。

不過,我們並不是在討論變形鏡頭和球面鏡頭之間的區別。上面是我用2張40mm焦距的圖片(鏡頭25&26)創建出來的拼貼,目的是創造與原版相似的廣角鏡頭。有趣的是:

1.三個鏡頭的顏色並不匹配,布光對比度也是;
2.拼接圖片的景深更淺(因為它是由40mm鏡頭拍攝的圖片拼接而成的,其淺景深是受鏡頭特質影響而成,並非由於光圈改變)
3.使用廣角鏡頭時鏡頭變形非常明顯
4.背景元素的大小/放大性差異,讓我們對廣角使用什麼焦距有了點線索
5.輪廓光在廣角,而不是中景

有的攝影師不喜歡拍變形鏡頭,因為若要拍攝跟球面鏡頭相同的範圍就必須將攝影機遠離拍攝對象,這會改變鏡頭的「感覺」(請比較上面的兩個鏡頭)。具體來說,攝影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會影響到觀眾對銀幕對話的「遠近」和參與。



1.我還是覺得外面是一臺照明設備(某種軟軟的大板子或者布,反射光或者提供輪廓光,加上兩個從高處而來,穿過窗簾照到水槽上的聚光燈)。
2.簡單的東西,比如桌子與後面的樓梯對於創造景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桌子帶你進入鏡頭,樓梯則「框住」了鏡頭。
3.菸斗的黃綠色與皮夾克顏色完美互補。



鏡頭:40mm?
1.色彩與曝光的處理非常小心——膚色與光線強度都是基本一致的。注意矢量示波器上的「膚色線」基本無差別,且兩個鏡頭中的皮膚曝光在波形監視器上都是60%IRE。我還是覺得化妝部門有給演員做油脂/光澤處理,要不然就是汗水。看著真生動。

2.桌面反射的光沒之前強。頭頂的大柔光源提供了鏡頭裡的大部分光線,而且光線並沒有照亮背景,由此保持了演員和背景之間的曝光對比,對分隔起到了作用。

3.從演員的視線看來,他們是否在凝望彼此?聽起來很簡單,可是這個重要因素經常會被忽視。檢查視線——這對人物參與會有很大影響,也有益於創造無縫剪輯。



1.頂部的聚光燈之前是直接指向地板的,現在則被移除了。唯一的光源是透過窗戶照過來的大柔光源。桌子也不見了。我認為這一幕並不是實地拍攝的。

2.從這個角度拍攝百葉條效果很好。特別是槍枝與重複的圖案相交。你會在下一個鏡頭注意到這個圖案又被重複了,它與天花板上的百葉條配合的天衣無縫。



1.跟前一個鏡頭一樣,這裡的視線也特別贊...想像他在攝影機上方往下看...我以前也這麼拍過,就是剪的沒這麼好。

2.交疊的三角形線條為三角形構圖錦上添花,同時與上一個鏡頭緊密銜接



1.大量的負空間勾勒了形狀並將觀眾注意力引到外面。

2.演員之間的身形區別強調了他們之間的距離,雖然他們幾乎是在同一個平面上。

3.請看這裡的曝光區別(室內的全剪影/外面的陽光沒有留下任何細節),它會讓你疑惑窗戶上有沒有用ND片,並思考之前的鏡頭到底在室內用了多少光。



鏡頭:40mm?

1.這個鏡頭讓我們看到了服飾的細節之美。皮革和帽子的暗金屬藍色與膚色非常協調,也符合好萊塢式的「藍綠色+橙色」套路。

2.請注意演員將肩膀朝著攝影機扭轉,而不是筆直地站著。這種走位細節會增添許多維度,這就是優秀的攝影與一般的攝影之間的區別。

3.這裡的演員/背景之間的分割做得特別好。請務必思考場景的對比度能發揮的作用,以及對比度如何強調某些焦點,創造景深與銳利度。



1.這是一個看起來相當廣角的鏡頭,不過我覺得其中沒有用到「廣角」鏡頭。這一幀可能是18-250mm之間的任意鏡頭拍攝的。

不過請記住,鏡頭越長,放大倍率就越大,圖像的壓縮比率也越厲害。換言之,如果使用長鏡頭,可以獲得相同的構圖,但失焦和房子與女演員的對比會發生很大變化,更不用說遠方的群山。

2.有意為之的完美視線,從特寫到廣角。依舊個是重要考量。

相關焦點

  • 希特勒死在這部電影裡,這就是昆汀!——電影《無恥混蛋》
    《無恥混蛋》這是一部典型的昆汀式電影。它不帶你回憶歷史的慘案,不帶你思考人性的優劣。反而卻突破一些我們想像不到的條框,比如歷史事實。影片雲集了布拉德皮特、克里斯多福法爾茲、麥可法斯賓德等大牌明星,並獲得了金球獎、奧斯卡獎在內的多項提名。暴力血腥的場面、荒誕的故事情節、非線性的敘事結構,昆汀塔倫蒂諾「鬼才導演」的導演風格在這部片子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 昆汀集結眾藝術家創意手繪《無恥混蛋》海報
    昆汀集結眾藝術家創意手繪《無恥混蛋》海報 時間:2010.05.13 來源:電影網 分享到:
  • 《無恥混蛋》:爽到爆的流氓盛宴
    昆汀是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導演,他的電影裡總是充滿黑色幽默以及嗜血的鏡頭,冗長又充滿機智的對白以及復仇的主題。很明顯《無恥混蛋》也是一部處處充滿昆式烙印的電影。但是,《無恥混蛋》的影像風格與昆汀前幾部作品大不相同。
  • 無恥混蛋
    影片藝術:中景鏡頭       在《無恥混蛋》中,蘇珊娜決定在電影首映的時候燒毀電影院完成復仇。從青少年就開始就有大量的觀影生涯,為他自己的電影手段培養了一些固定的「興趣」取向,這些都一一在他自己的影片中體現出來:迷影、黑幫、B級片、邵氏風格的武俠/功夫片和二戰題材的戰爭片(《無恥混蛋》的片名就是「偷」自同名義大利二戰片)。但唯有一種深入其骨髓的興趣點,在《無恥混蛋》之前他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藏而不露,這就是西部片。
  • 豆瓣8.6分《無恥混蛋》:昆汀代表作之一,一曲諷刺的英雄讚歌
    電影《無恥混蛋》是導演昆汀極具暴力美學風格的作品之一,在豆瓣上以8.6的高評分收穫好評不斷。其反類型、反情節的電影敘述方式,荒誕的黑色幽默以及各種極具戲劇張力的鏡頭語言,都構成了獨具昆汀特色的影像風格。在《無恥混蛋》中,昆汀一如既往的,使用了線性的敘述方式,將影片分成了五個章節,每個章節故事相互聯結,詮釋了一曲極具諷刺性的英雄讚歌。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提到香港電影的影迷,我們不得不提到這位--昆汀·塔倫蒂諾。他是好萊塢的鬼才導演,曾獲得過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編劇獎,代表作有《落水狗》 、《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無恥混蛋》等。他曾說:"如果我的生命有兩面,那麼一面就是70年代的邵氏功夫片,另一面則是義大利西部片"。
  • 電影:無恥混蛋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無恥混蛋中,二戰中期,歐洲各個戰場正進行著如火如荼的大小戰役,德國納粹與盟軍連年鏖戰,難分難解。在被納粹佔領的法國中部,一個本來很普通的法國女孩索莎娜·德萊弗斯,因為戰爭而改變了一切。
  • 《無恥混蛋》瘋到極致的傳奇
    無恥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美國 / 德國  153分鐘  彩色類型:劇情/犯罪
  • 無恥混蛋:人生沒有僥倖
    昆汀有一部天馬行空的二戰片,《無恥混蛋》,敵方無恥,我方混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故事主要講一個全家被納粹殺害的女孩,和一群美國敵後武工隊,殊途同歸刺殺希特勒的故事。這部電影每一個細節看上去都是真實的,但是整體上卻是荒誕的,所以觀眾看得既有興趣,也很過癮。無恥是無恥的通行證,混蛋是混蛋的座右銘,無論是無恥,還是混蛋,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生沒有僥倖。
  • 「推電影」之《無恥混蛋》
    只要是有昆汀插手的電影,就一定會有昆汀式特色。雖然影片更多的被譯為《無良雜軍》,但這個有昆式風格的譯名《無恥混蛋》更討人喜歡些。 一口氣看完這個兩小時多的電影,從心底裡直贊昆汀的手筆,真正地道的「無恥混蛋」。向真正的大師致敬!昆汀與皮特的合作,活脫脫的解構了一部德國納粹的荒誕破滅史。
  • 昆汀透露「姜戈」後續細節 與「混蛋」成三部曲
    昆汀透露「姜戈」後續細節 與「混蛋」成三部曲 「姜戈」中的萊昂納多與「混蛋」中的皮特
  • 昆汀如何在《無恥混蛋》中營造起滿滿的緊張感的?
    今天和大家聊聊昆汀作品之中的一個名場面,也就是《無恥混蛋》中的開場第一幕。雖然這一幕裡最抓觀眾眼球的要數Waltz對於德軍上校淋漓盡致的表演,但在臺詞和調度上可以說昆汀也做了精心的設計。農夫崩潰看完了後半場劇情上漢斯對於農夫心理上的逐步瓦解和威脅,讓我們把時間調回對話的開始,看看這一幕是如何鋪墊這種緊張感的——從漢斯進門後,我們就已經可以從農夫和三位女兒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中感覺到了他們多少是有些緊張和不安的,結合這一幕的後半部分,昆汀對於農夫和漢斯在鏡頭下的站位安排其實已經在為農夫出賣猶太人自保的後續開始慢慢鋪墊
  • 皮特宣傳《無恥混蛋》 鞋面繡名字帥氣「自戀」
    皮特宣傳《無恥混蛋》 鞋面繡名字帥氣「自戀」 時間:2009.09.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分享到:
  • 豆瓣評分8.4,作為昆汀最經典作品,《無恥混蛋》都有哪些看點?
    片名/無恥混蛋導演: 昆汀·塔倫蒂諾編劇: 昆汀·塔倫蒂諾主演: 布拉德·皮特 / 梅拉尼·羅蘭 / 克里斯多福·沃爾茲 / 伊萊·羅斯 / 麥可·法斯賓德 / 黛安·克魯格 / 丹尼爾·布魯爾 / 蒂爾·施威格 / 哥德昂·布克哈德 / 雅基·伊多 / B·J·諾瓦克 / 奧瑪·杜姆 / 奧古斯特·迪赫 / 德尼·梅諾謝 / 西爾維斯特·格羅特
  • 《無恥混蛋》:影史高分經典電影,以惡制惡,是善還是惡?
    昆汀的作品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接受並喜愛的風格,他的電影特色包含誇張戲謔的暴力情節、具爭議性的黑色幽默。前幾天看了《無恥混蛋》,我深刻地感覺到昆汀真是個瘋子。《無恥混蛋》的故事架構並不複雜,背景架構在二戰時期納粹橫行的歷史,劇情中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故事線是家庭受納粹迫害,但卻僥倖存活下來的猶太女孩的復仇故事;另一條故事線是有個美國組織「猶太獵人」,專門以殺害納粹軍官為目標。
  • 昆汀電影14部合集: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故事分五章進行。本片是昆汀向1966年由塞吉奧·考布西執導的經典義大利西部片《迪亞戈》的致敬之作。鬼才導演痞子昆丁三年磨一劍,繼《無恥混蛋》後又一巨製力作。本片延續昆汀一貫低調奢華的風格,處處可見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和血腥野性的動作場面,更有強檔群戲,豪華卡司,可謂看點十足。
  • 昆汀!昆汀!昆汀!
    獨一無二的「無恥混蛋」從2009年的《無恥混蛋》開始,昆汀逐漸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他對於視聽語言的使用日趨成熟,不再過度依靠臺詞去推動劇情的發展。他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而不是一味追求自己的獨特風格。 昆汀曾說自己拍完十部電影就會金盆洗手不再出山,2009年的《無恥混蛋》,已經是他的第六部電影。
  • 視聽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情節三個方面,看《無恥混蛋》暴力美學
    ,在反類型的基礎上無意中創造出一種新的類型(新黑色電影),在敘事手法上也掀起20世紀90年代後現代敘事的新一輪狂歡 ,《無恥混蛋》就是其中之一。《無恥混蛋》《無恥混蛋》的故事結構由五個章節,兩條線索組成,一群犯了罪的美國士兵去法國執行一項危險任務
  • 昆汀塔倫蒂諾的10部電影
    自從18歲中學畢業後,他就在一家錄像租賃店工作,有著十分豐富的閱片經歷(也為日後他嘆為觀止的配樂積累打下基礎),一切電影知識和技法都是自學成才,然後成為了一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導演:——話嘮  當塞繆爾傑克森(這大概是和昆汀關係最好的男演員)用他的「拉普式」念臺詞方式一本正經地談人生的時候,你永遠看不出來他只是在扯犢子。
  • 這部紀錄片聚焦昆汀21年光影人生 御用演員爆料
    紀錄片《21年:昆汀·塔倫蒂諾》近日發布了中字預告,影片由《21年:理察·林克萊特》的導演塔拉·伍德執導,聚焦昆汀21年的光影人生,探索鬼才大師導演的內心世界。據悉,影片中將包含大量昆汀「御用」演員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