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這句話,最近讓無數人為之潸然淚下。
它是雲南省華坪女子高中的校訓,而這所高中是張桂梅在2008年一手創辦的。
但華坪女高並不是普通的學校。它只面向女孩,只面向農村戶口,並且完全免費。
張桂梅對這裡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個共同的要求:對知識要充滿渴望,走出大山就不能再回頭。
在採訪中,我們看到的張桂梅黑瘦矮小,穿著樸素,似乎有些營養不良。
實際上,她現在身患多達17種疾病,連上下樓都很困難。儘管如此,她仍然每天親自監督孩子們上下課,只睡三四個小時。
這樣的日子,張桂梅過了整整12年了。
她當然知道自己的處境和身體狀況,但是從來沒有打算放棄:
我覺得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搶一分鐘算一分鐘。
我可能活不了幾年了,在我活著的時候,一定要看著他們出去。
張桂梅的無私和偉大,令很多人動容,央視更是評其為「時代楷模」。可是張桂梅自知時日無多,苦盡甘來也許就這樣將成為永遠的夢。
有網友在評論中說:我自愧不如,因為我做不到這麼無私。
除了向張桂梅致敬,很多人仍然有一絲疑惑,她為什麼會這麼無私,連自己的命都不在乎?
這其實緣於張桂梅多年前與華坪縣結下的緣分。
01 你救我一命,我還你一生
可能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如今打扮有點土氣的張桂梅,其實是城裡人,而且還是個知識分子。
年輕時,她和丈夫一起來雲南支邊,就在雲南大理喜洲鎮一中教書。
但是1995年,丈夫因為胃癌離世了。傷心欲絕的張桂梅離開大理,來了華坪縣。
沒想到不到兩年,張桂梅也查出了腫瘤。
本來絕望等死的她,卻意外得到了華坪縣老百姓們的捐款。
那些百姓們絕大多數都是農民,甚至有人連自己身上5塊錢的路費都一分不剩的捐給了她,而他們自己只能走幾十裡路回家。
張桂梅的命終於保住了。她知道,自己的命是這些好心人撿回來的。她一直銘記在心,她說:
那個場景,我至死都不會忘記。
一心想要為華坪做貢獻,回報救命之恩的張桂梅,發現這裡的教育水平相比於自己的家鄉,要落後很多。
尤其在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下,很多女孩甚至都沒機會上學受教育,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留在大山裡吃苦受窮:
低素質的女孩成為低素質的母親,然後教育出低素質的下一代,就這樣惡性循環。
「教育一個女孩,能救整整三代人」,抱著這個想法,張桂梅決定阻止山區女孩這樣的代際傳遞。
她從那時候就萌生了要辦一所女子高中的想法。
但是沒有錢、沒有人,更沒有資源。
辦一所學校?談何容易。
但張桂梅沒有退縮。沒有錢,她就到處去籌款。
到了學校放假的時候,張桂梅就拿著自己所有的證件和勞模的證書,出去乞討。
她逢人就說,我準備辦一所免費高中。你願不願意捐錢呢?五十、二十、十塊,兩塊也行的。
但是張桂梅更多時候是被人罵:騙子!
持續的時間長了,連張桂梅自己都越來越洩氣。最後學校還是沒有辦起來,她有些灰心喪氣。
但就在她準備放棄的當口,十七大召開了。
張桂梅自己都沒想到,她成了人大代表。
在人民大會堂,她終於有機會提出了這個大膽的想法。
於是這個偉大的故事,就這樣有了開始。
華坪縣女子高中,終於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成功辦了起來。
02 1804個學生,是我回報你的恩情
「辦!這回真的是辦!」
家訪完學生玖王梅的父母,張桂梅站在泥濘路邊,憤憤地說出這句話。
玖王梅是一個插班生。幾天前突然出現在張桂梅的辦公室門口,哭著說想進女子高中上學。
張桂梅了解之後才知道,玖王梅有患精神分裂症的父親,但是所在的高中經常要交錢,她如今已經無力支付,直接被班主任要求換學校。
於是就有了張桂梅去她家家訪的事情,這是女子高中裡每個學生都會經歷的,也是張桂梅對她們負責。
只有了解了每一個孩子的家庭狀況,才能更好地幫助她們。
家訪玖王梅家時,張桂梅說沒見過這麼窮的。
玖王梅的父母連華坪縣都沒去過,一輩子都在大山裡勞作。
深秋時節了,玖王梅的媽媽還穿著涼拖鞋,腳上全是髒兮兮的泥土,但她似乎沒有任何不適。
張桂梅要她找原來的學校把學費要回來,一千多塊錢是他們全家一整年的收入。
但玖王梅母親和玖王梅如出一轍的窘迫羞赧,這是她這個卑微慣了的窮人不可能好意思去做的事情。
張桂梅久久說不出一句話。半晌,她才說了四個字:太難過了。
臨走,張桂梅還送了一包舊衣服給他們。這麼冷的天,他們身上只穿了兩件單薄的襯衫。
窮人真的各有各的苦。
不僅要在貧困中死命掙扎,還要忍受這寸草不生的大山,沒有資源、沒有能力、沒有見識。如果孩子再沒有上學的機會,他們註定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窮下去、苦下去,生生世世如煉獄一般地輪迴。
回去的路上,張桂梅手插在口袋裡站在泥濘的小路邊久久不能平靜。
她生氣,氣的是這世界為何如此不公平?
同樣是人,大城市的人能過得那麼好,那麼浪費那麼奢侈,有無窮無盡的機會可以享用。可住在大山裡的窮苦百姓們,什麼都沒有,除了苟延殘喘別無他法。
而張桂梅每天最愁的也是錢,孩子們每天都要吃要喝要用,她們自己家裡根本不可能拿出錢來。
願意送來上學就不錯了。很多家長其實把女兒當作財產,十幾歲就要嫁出去換錢的。
在他們的認識裡,女孩就算讀書也是為婆家讀的。
張桂梅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很多學生其實都是她死命拽回來的。
家長不讓女孩讀書,她就一次又一次家訪說服,承諾免費讀好好管。
所以不僅是在學習上,張桂梅對學生的關心,涉及她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天上課後,她都會到學生宿舍走一圈,看看她們在宿舍住得怎麼樣。
中午,她要盯在食堂裡,因為有些孩子一頓飯只吃一塊錢的飯,最多再打個白菜。她們不吃肉,很明顯是為了省錢。但為什麼要省下來這些錢?張桂梅問不出來緣由。
張桂梅拿她們沒辦法,只能讓食堂多打點飯給孩子們。但心裡還是擔心的要死,怕她們長不好,身體出問題。
玖王梅來找她那天,有個細節,特別讓我動容。
安排好了玖王梅住宿,張桂梅讓她出去剪個頭髮,這是學校的統一規定。但是女孩僵硬地站在那一言不發。張桂梅意識到她是沒錢,趕緊和幾個老師湊了幾十塊錢出來。
拿到錢的那一刻,玖王梅情不自禁地抱住了張桂梅嚎啕大哭。
生活的苦,哪怕是剪一次頭髮、吃一頓飯,都能壓垮一個人。窮人的無力,讓這個女孩在小小年紀都深刻感受到了。而面前這個黑瘦的校長,卻在拼命把她帶出這個黑暗的隧道。
張桂梅嘴裡說著「真是麻煩」,卻不停地擦著眼角。她太心疼了,這樣的孩子,見得再多,都不可能不心疼不憤懣。
張桂梅就是這樣,一寸一寸地把每一個山區女孩從貧窮的黑洞裡往外拽,付出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
張桂梅的初衷,其實只是想報恩。當年的她沒有想很多,只規劃做個兩三年。
但是沒想到這一進來,就被牽絆住再也出不去了。
因為她發現,這些孩子們,遠遠不只是需要教育那麼簡單,而是山裡人沉重的希望:
「他把一家人的希望交給你的時候,你還在乎什麼貧窮?什麼困苦?」
她看著山裡人的艱苦,不敢想像那些充滿朝氣的孩子還要過同樣的日子。
所以她只能,像老黃牛一樣拼命拉扯她們,走出大山去。
這一走,就是整整12年,1804個山區女孩,在張桂梅的教育下進入了大學的象牙塔,走上了工作崗位,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個時代楷模,張桂梅真的配得上,她也值得起!
#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