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世界旗袍聯合會德國總會在萊茵河畔的諾伊斯舉辦啟動典禮。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刊文稱,旗袍以其端莊典雅深受中國女性的喜愛,也逐漸成為代表中國傳統元素的象徵之一。
想看中國旗袍如何在海外「圈粉」,請戳視頻↓↓
中國旗袍作為中國傳統元素的象徵進入國際視野得益於中國影視文化的輸出,而且很多風靡國外的優秀電影裡都有穿旗袍的女性。
2000年上映的香港電影《花樣年華》裡,主演張曼玉在片中穿了23套顏色、風格各異的旗袍,她以優雅迷人的東方女性之美迷倒了一大票外國吃瓜群眾。《紐約時報》曾刊文稱,這部電影讓世界又一次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旗袍,穿著旗袍的張曼玉當得起「傾倒眾生」的美譽。
不僅如此,很多中國女星穿著旗袍在國際電影節的紅毯上「刷臉」。早在1990年代初,憑藉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出色表演,鞏俐穿著一襲白色蕾絲旗袍在威尼斯電影節驚豔亮相,輕鬆「謀殺」一堆底片。
在知乎上有一個「旗袍」的熱門話題,有網友說:「旗袍的韻味體現在民族性和文化上,體現在旗袍所傳遞出的含蓄、優雅、知性的氣質,其中還有一種隱隱約約想深入了解的神秘感。」這代表了很多中國網友對旗袍的理解,也是很多外國網友對中國傳統女性的想像。
在Quora上有外國網友問「什麼才代表中國的時尚」,收到最多贊的回答就是「旗袍」。這位網友表示,旗袍自帶優雅迷人的光芒,穿著旗袍的中國女性更是美到讓人很難移開目光。還有外國網友在Quora上發求助帖,「怎樣才能買到最正宗的中國旗袍呢,我不怕貴」。很多網友則是對穿著旗袍的場合頗感興趣,慢慢都是被「種草」的畫風。
改編自暢銷小說的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主角哈利·波特的初戀秋·張挎著高大帥氣的舞伴走進舞會時,穿了一件金色的改良旗袍禮服,給很多外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僅如此,旗袍還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俘獲了很多外國女星,其中不乏伊莉莎白·泰勒、麥當娜、妮可·基德曼、艾瑪·沃特森這些知名度超高的女星,她們變成「自來水」頻頻穿著旗袍走紅毯。
因在《穿普拉達的女王》的精彩表演而被中國粉絲熟知的安妮·海瑟薇在愛情電影《一天》裡也穿上了旗袍。
既然如此喜歡,國外媒體自然也很好奇旗袍的演變。
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旗袍是在滿族旗人女子服裝款式的基礎上,吸收漢族服裝的特點,同時在結構上融入西式裁剪方法後形成的傳統服飾。滿族人入關之後,生活逐漸漢化,滿族女子的主要服裝變成寬腰直身筒子式的長袍,而這種長袍正是現代旗袍的始祖。
美國《紐約時報》曾刊文「深挖」一波中國旗袍的發展史。上個世紀20年代,旗袍在上海開始流行,後風靡全國。1929年4月,當時的民國政府將旗袍定為禮服之一。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可以說是中國旗袍的黃金時代。旗袍變得更貼合身型,加上高開衩的設計露出一段小腿,凸顯女性窈窕曲線,更加符合當時東方女性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張愛玲曾在她的書中提到,這個時代穿旗袍的女性擁有最讓人追捧的氣質,翻譯成網絡用語就是「時尚時尚最時尚」。
▲微博網友@燕王WF畫的旗袍演變
近一個世紀過去,旗袍不僅重新在中國復興,而且成為各種重要場合不可或缺的禮服。旗袍的「中國風」和「精緻風」也讓很多中國女孩選擇把它當作自己的嫁衣。
2011年,龍鳳旗袍手工製作工藝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一件精美的定製旗袍首先要師傅精準測量顧客36個部位的尺寸。龍鳳旗袍的工藝繼承了即將失傳的蘇廣成衣鋪的「鑲、嵌、滾、巖、盤、繡」的傳統工藝特色,其精選的面料和手工鏤、雕、繡出的圖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這些技術在中國旗袍製作領域裡都堪稱絕技。
不少外國粉絲甚至不遠萬裡來中國一睹旗袍的風採。2017年10月,山東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時,來自法國、阿爾巴尼亞、俄羅斯等國的女孩們對旗袍情有獨鍾,一穿上旗袍就捨不得脫下。
因翻唱歌曲而走紅中國網絡的法國女孩金小魚也是旗袍的「死忠粉」。很多網友表示,要為這個穿旗袍、唱中國歌的法國女孩瘋狂打Call。可能這就證實了一句老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旗袍,穿透歲月之美。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