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出嫁女不能回鄉祭祖,有道理嗎?原來是這樣的

2021-01-16 農人小霸火

在農村日常生活中,流傳著很多的風俗習慣,對人民的生活產生著深遠影響,這和農村特殊的歷史環境息息相關。當然好的傳統文化,值得大家去發揚,但是不好的習俗也應該破除,不能一味「守舊」。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習俗,就是出嫁女不能回娘家祭祖,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俗呢?

農村裡有種說法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是古時對女性的規範。也就是女兒一旦嫁人那就是夫家的人,而以後回娘家只是看望親人,當作親戚看待。因而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娘家的事跟出嫁女並沒太大關聯,從而排斥出嫁女回娘家上墳。

甚至在農村裡還有句老話說「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意思是閨女回娘家上墳表示娘家沒有後人,沒有辦法只能讓閨女代替。都知道祭祖上墳是農村家族的大事,都看得比較重,搞得隆重代表一個家族人丁興旺發達。這就從某種程度上讓人感覺閨女去上墳了,反而丟了娘家人的臉面。

這是這些觀念,就形成了出嫁女不能回娘家上墳的風俗,那是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呢?

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閨女顧娘家,兩頭都不發」,意思是出嫁女如果娘家和婆家都要兼顧的話,兩個家庭都不興旺。要知道古時傳統家庭,婆婆的權力很大,兒媳往往只能順從,因而看到兒媳總是往婆婆家送東西也好,幫襯也罷,肯定會遭到婆婆的責罵,從而導致婆媳關係惡化,家庭不和睦又何談興旺呢?而古時上墳祭祖那可是大事,如果兒媳反而去操持娘家的祭祖活動,勢必影響到自家上墳儀式正常舉行,這樣婆媳必然起爭執,久而久之家庭矛盾不斷。所以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說娘家人不允許出嫁女回家上墳,原則上是為了女兒好,還是有背後的道理。

但是到了今天,農村生活環境和人民觀念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習俗就沒有保留的必要了。閨女只要能夠處理好兩邊的關係,回娘家祭祖無可厚非,不但不能阻止,而且要表示歡迎,這更是出嫁女表達對祖輩的思念之情。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關注,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男靠出生時,女靠出嫁時」是啥意思呢?還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男靠出生時,女靠出嫁時」是啥意思呢?還有道理嗎? 人生在世,誰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有人說,美好幸福生活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有人說,人生全靠命,半點不由人;有人說,先天一半,後天一半。這些說法真是各有各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好男不娶5女,好女不嫁6男」,這些講究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好男不娶5女,好女不嫁6男」,這些講究有道理嗎?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近幾年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村裡的一些人們飯後娛樂也只是坐在一起,聊著一些家常裡短。當然,在農村還有一個更有趣事的話題,那就是聽老人們說一些農村老話。
  •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古代官吏一般情況下不會隨意進出老百姓家中;父親不能隨便進入子女臥房。 在千百年歷史進程中,這句俗語成為官府人員和為人之父約定俗成的規矩。
  • 農村習俗,人死於外地不能進家門辦後事,真的這樣嗎?有沒道理
    湖南新化,在外地過世的人不能進家門辦後事,有沒有道理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話,這些俗話都是老一輩們人們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經過驗證後總結出來的一些通俗易懂的話語,這些話語中包含著他們的智慧。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蓋新房時都要請風水先生來看風水,認為好的風水,會給人們帶來財運和福運,可以避免災難。在農村有一句俗話「家中有三項,家敗人也亡」,這三項到底是指什麼?它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人說「女婿上床,家破人亡」什麼意思?你們那邊是這樣嗎?
    不知道大家有過這樣的經歷沒,每逢過年回老家,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風俗」和講究:拜年不能下午去,回家不能下午回、七不出八不歸……很多時候連在農村生活了30多年的堂嫂都不知道。就拿這俗話「女婿上床,家破人亡」來說,相信很多人乍一聽也是一愣一愣的。
  • 農村出嫁女,可以繼承父母的農耕田嗎?這裡有個誤區需要釐清
    在農村,有時候會發生農耕田「空放」的情況,啥叫空放呢?就是某個家庭,由於老人的去世,家裡農田沒人耕作了。有人可能會覺得不解,這個村裡不可以收回去嗎?這裡面的情況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農村的確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有的是老人沒有兒子,女兒又出嫁了,然後等老人去世後,老人的農耕田怎麼辦?很多女兒就疑惑,自己有沒有父母農耕田的繼承權呢?黑嫂一直生活在農村,對於這個問題還算了解一些,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露肚臍,女不露皮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有的對農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說關於教育或者是天氣的俗語,也有的俗語就是封建迷信,所以大家在看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在以前的時候有沒有聽過這些俗語。
  •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紅薯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基本上我國南北各地都有種植。而估計很多人都是吃過紅薯的,但是真正看到紅薯開花的卻沒有多少,特別是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而言,沒有種植過紅薯的都很難看到這種現象。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說:「貪這四樣,財散家敗」,哪四樣?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見多識廣,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閱歷豐富,尤其從建國初期過來的農村老人更是經驗豐富,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些年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買了小汽車,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因此有的農民就開始守不住心,農村老人就說,人莫貪四樣,不然財散家敗,到底是哪四樣?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好男娶3怕挑,好女嫁6怕撩」,這句話有啥道理呢?
    但是結婚的問題也是老人們的心願,有的老人也是找很多的親戚朋友給說親,畢竟在農村裡結婚是件大事,但是作為找對象來說,農村的老人也是總結出來了一些經驗,就比如這句俗語「好男娶3怕挑,好女嫁6怕撩」,也是告誡年輕人找對象的時候最為重要的經驗,那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已經是時代拋棄的「習慣」了,在當時有當時的道理,是人們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真知灼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再適用,或者有了新的含義。
  •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這話有啥道理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說男女婚嫁中,寧可男性大女性七歲,也不能讓女性大男性一歲。在以前,肯定有一定道理的,不然也就不會傳誦成為一條俗語,念叨至今。以前農村男女的婚姻基本都是靠相親,媒婆撮合時就是靠生辰八字、門當戶對、屬相和年齡的差別來進行匹配了,每一個指標都有說道,年齡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以前社會女性地位較低,一般在結婚之前都不讓拋頭露面,雙方之間根本無法在結婚之前了解彼此,只能通過這些信息來了解彼此的一些基本情況。
  • 農村的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說得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說得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不僅會看家護院,陪伴你,等成精了,狗狗還會欺騙你,逗你玩吶。一般狗狗養一年,按人類的年齡算就有18歲,算成年了。然後之後就是一年等於4年,4年的增長。
  • 農村老人常說「春捂捂、秋凍凍」,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我是小智,歡迎來到新一期的農村!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人們對於農業都是極度的重視的,老人常話說民以食為天,無農不國,這足以體現農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今年的大雪來得早,說明今年的冷空氣來得早,氣溫降低對於人們的出行和生產生活影響是很大的,在農村有「春捂捂,秋凍凍」一說,看上去意思很簡單,但是卻有四季交替穿衣的大講究。
  • 農村老人常說:「舅舅不上席,酒菜不開席」,你們那有這習俗嗎?
    俗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大概指的是一種民風,例如「春得一犁雨,秋收萬擔糧」,「立秋下雨萬物收,處暑下雨萬物丟」,「幫理不幫親」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就是老人比較迷信這個,現在的年輕人,對俗語不屑一顧,咱們退一萬步來說,俗語也有俗語的道理,十俗九準,反正我是比較相信的。
  • 農村老人說頭髮硬又粗的人,會一生好辛苦?有道理嗎
    我初中有個同學,他的頭髮和別人都不一樣,我們學校有二千多人,但唯有他的頭髮是卷的。在當時的農村,捲毛現象可以說是一大奇觀,因為當時農村生活條件普遍不好,很多人還都穿著帶補丁衣服,也自然不會有人花錢去把自己的頭髮,弄成捲毛的樣子。
  • 農村常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常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農村發展了幾千年,留下了數不清的民間隗寶,有實物,有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口口相傳的富含人生哲理的俗語。這些民間俗語能夠充分體現當時農村發展的情況,刻盡一切人間百態。
  • 農村老人說「幹磚不上牆,溼木不做門」,這是為啥?有沒有道理?
    在與自然界長期的相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農業生產實踐,農民朋友也總結出了不少很有參考借鑑作用的經驗。不一定有多麼深厚的理論基礎,但是很多農村老人也可以說出不少很有指導意義的話語,這就是勞動者們智慧的傳承。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