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恰好被孩子的「說話」問題束手無策?
語言,無疑是對每個孩子都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很殘酷,恰恰有這樣一群孩子,喪失了寶貴的能力。
維兒康有一個漂亮又可愛的小女孩茜茜,半年前,茜茜媽帶著3歲的茜茜來到中心。剛開始茜茜沒有語言,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只會用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表達害怕。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女孩,手忙腳亂在安撫的媽媽。其實,晨晨只要說個「怕」或「走」,就能被媽媽滿足要求,可她不會說,只能憑藉身體的本能去抗拒。
其實,還有無數個像茜茜這樣的孩子,也有無數個被孩子語言問題捆綁著的自閉症家庭。
而透過茜茜,我們能看到這些孩子面臨的4個大問題:
第一,真如俗話說,貴人真的語遲嗎?
3歲的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現實中有很多「心大」的家長都認為孩子只是「貴人語遲」,再大點就好了,所以並沒有太過於在意孩子在說話方面的問題。
但是,據兒童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中,不需要幹預能自行發展語言的孩子僅佔7.624%。其他孩子如果不及時幹預,會進一步加重,特別是6歲以後的孩子,差距非常明顯。
第二,孩子就算發音異常也沒關係,自己能聽懂就行了?
其實,發音異常也是很多普通孩子面臨的問題。但是,發音問題可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簡單,如果孩子長期發音不準確,即使是普通孩子,也將逐漸成為影響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一大難題。,何況是自閉症的孩子。
孩子發音異常只是一種錯誤的語言狀態,並不是孩子存在生理缺陷或疾病,因此不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矯正和訓練才是對孩子作用最大,也是危害最小的治療方式。
第三,孩子會說「你好」,就是會說話了嗎?
很多家長都一再強調,自己的孩子會說話,比如時不時就能張口背一段臺詞或者唱一段歌詞,可為什麼孩子卻不能對話呢?
其實,孩子能背臺詞或唱歌詞並不代表他能使用語言來與人進行交流,這就需要ABA老師幫孩子做好語言訓練,一步一步地提升孩子對日常語言的理解能力。
第四,已經在機構幹預了,家長還能做些什麼?
首先,我國目前從事言語治療或特需教育的專業人員不足3萬,且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所以很多機構並沒有專業的言語治療師,更不會開設單獨言語課程。
另外,如果孩子存在嚴重的語言問題,僅僅依靠在機構上學來幹預顯然是不夠的,因為機構的環境有限,孩子以後將面對的很多對話場景實在教不出來。
而且,教孩子學習語言,必然是需要付出大量時間以及精力的,家長僅依靠機構的幾個小時顯然不夠。那麼和孩子相處時間最久的家長,能做到醫教結合的家庭,孩子的各方面情況也能得到大大的改善,如果家長能懂得語言方面的專業幹預知識,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大量的教學機會。
更多的自閉症、多動症、發育遲緩等專業幹預知識,私信回復「2」,歡迎進群一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