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學刊 微信號:hlmxkzzs
新朋友們點擊標題下藍色字「紅樓夢學刊」關注
小提示:點擊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春燕,又名小燕。在第63回賈寶玉過生日時,襲人向寶玉匯報:「我和晴雯、麝月、秋紋四個人,每人五錢銀子,……芳官、碧痕、小燕、四兒四個人,每人三錢銀子。」1從這份生日「禮單」來看,春燕是怡紅院的二等丫鬟,即鳳姐所說每月人各月錢五百的「八個小丫頭」之一。從第59回中還可以看出,春燕的媽、姨媽、姑媽都是賈府的奴僕,她應該是賈府內世代奴僕的「家生子」。
第23回書中,回娘家省親後的元春,恐自己幸過的大觀園被其父「敬謹封鎖」,「豈不寥落」,因命寶玉和眾姐妹進園居住。入住之時,每位小主子都添派了伏侍人員。第59回中春燕與藕官對話:「……幸虧有了這園子,把我挑進來,可巧把我分到怡紅院。」第23回明敘大觀園內住人是二月二十二日,正是初春時節,也是燕子飛歸舊巢或築新巢之時,春燕可巧就於此時從「家生子」裡被挑了出來分到了怡紅院,成了賈寶玉身邊的一個粗使丫鬟。這正如唐·李賀《南園》詩中的佳句:「春水初生乳燕飛」2從此春燕在「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裡展開了自己的人生故事。
柳葉渚邊細數糾紛
春燕的故事首次出現在第59回中,時間已是大觀園住人後的第二個春天。當薛寶釵的貼身大丫鬟鶯兒正在柳葉渚邊的山石上折柳枝編花籃時,
只見何婆的小女春燕走來,笑問:「姐姐織什麼呢?」正說著,蕊藕二人也到了。春燕便向藕官道:「前兒你到底燒什麼紙?被我姨媽看見了,要告你沒告成,倒被寶玉賴了他一大些不是,氣的他一五一十告訴我媽。你們在外頭這二三年積了些什麼仇恨,如今還不解開?」藕官冷笑道:「……在外頭這兩年,別的東西不算,只算我們的米菜,不知賺了多少家去,合家子吃不了,還有每日買東買西賺的錢在外。逢我們使他們一使兒,就怨天怨地的。你說說可有良心?」春燕笑道:「他是我的姨媽,也不好向著外人反說他的。怨不得寶玉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
這段賈寶玉著名的「女兒三變」之論,就在春燕細敘小戲子與婆子的糾紛時從口中道出。這一方面是作者借小丫鬟春燕之口表達賈寶玉對女兒「三春」「三變」的感觸,另一方面也是春燕借其主人賈寶玉的話指說眾婆子。春燕接著說:「這話雖是混話,倒也有些不差。別人不知道,只說我媽和姨媽她老姊妹兩個,如今越老了越把錢看得真了。……後來老姊妹二人都派到梨香院去照看他們,藕官認了我姨媽,芳官認了我媽 ,這幾年著實寬裕了。如今挪進來也算撒開手了,還只無厭,你說好笑不好笑?……」春燕這段細說糾紛的話一氣說來,可算是全書最長的一段道白了,比薛寶釵長篇大套討論經濟改革的那篇「社論」還要長。因為春燕這段家常話中將賈府內上邊「領導」都不在家時,怡紅院內發生的幾件事都抖了出來,且這幾件事的當事人都是春燕的親屬。
「我姨媽剛和藕官吵了,接著我媽為洗頭就和芳官吵。……幸虧園裡的人多,沒人分記的清楚誰是誰的親故,若有人記得,只有我們一家人吵,什麼意思呢?」
春燕接著又告訴鶯兒,這柳葉渚一帶是她的另一個親屬其姑媽管著。她姑媽和她媽老姑嫂兩個照看得謹謹慎慎,一根草也不許人動。「你還掐這些花兒,又折他的嫩樹,他們即刻就來,仔細他們抱怨。」……一語未了,她姑媽果然拄了拐走來。
小燕子串起大波瀾
春燕的姑媽見鶯兒遭踏她的「責任段」,不好說什麼,便斥責春燕。春燕當然不服氣。鶯兒卻靈機一動編了一段「頑話」:「姑媽,你別信小燕的話。這都是她摘下來的,煩我給她編。我攆她,她不去。」結果春燕被其姑媽用拐杖打得又愧又急哭起來。誰知這時偏又有春燕的娘出來找他,聽了春燕姑媽的一頓申訴後,
他娘也正為芳官之氣未平,又恨春燕不遂他的心,便走上來打耳刮子,罵道:「小娼婦,你能上去了幾年?你也跟那起輕狂浪小婦學,怎麼就管不得你們了?」
那春燕啼哭著往怡紅院去了。……急的他娘跑了去又拉他。不防腳下被青苔滑倒。……鶯兒便賭氣將花柳皆擲於河中,自回房去。這裡把個婆子心疼的只念佛。
第59回回目上聯「柳葉渚邊嗔鶯吒燕」的故事至此為止。回目聯中說是「嗔鶯吒燕」,實則是春燕代鶯兒受過。春燕一直跑入怡紅院後,接著便發生了此回後半部分「絳雲軒裡召將飛符」的故事:春燕頂頭遇見襲人便抱住求救,襲人斥責其母,誰知那婆子不識趣又趕著春燕還要打。
麝月正在海棠下晾手巾,……一面使眼色與春燕,春燕會意,便直奔了寶玉去。……那婆子見他女兒奔到寶玉身邊去,又見寶玉拉了春燕的手說:「別怕,有我呢。」春燕又一行哭又一行說,把方才鶯兒等事都說出來。寶玉越發急起來……(麝月)便回頭叫小丫頭子:「去把平兒給我們叫來!平兒不得閒就把林大娘叫了來。」……說話之間,只見小丫頭子回來說:「平姑娘正有事,……他說:『既這樣,且攆他出去,告訴了林大娘在角門外打他四十板子就是了。』」
春燕在大觀園內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是個無辜的受害者,若不是怡紅公子憐香惜玉,麝月當機立斷「召將飛符」,還真不好開交。正象平兒所說:「(上頭)能去了幾日,只聽各處大小人兒都作起反來了,一處不了又一處,叫我不知管哪一處的是。」
第59回中錯綜複雜的故事幾乎是由春燕一人串起來的,那三個「肇事」的婆子都與她沾親帶故。從書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瑣事中,可以讀出作者用在這個小人物身上的筆墨:瑣事不小,小中見大。從這些瑣事中折射出怡紅院、大觀園乃至榮國府內上下之間、各房之間、主奴之間、奴才與奴才之間,以及小戲子與其乾娘之間的重重矛盾。第60回中寶玉命春燕母子去蘅蕪苑向鶯兒賠罪,又引出茉莉粉和薔薇硝一案,繼而暴露出庶母和嫡子之間、嫡子和庶子之間、無法無天的小戲子和無權無勢的半主子之間的種種矛盾。春燕這個小丫鬟在如此完整的兩回故事中貫穿始終,正象《詩經》中所描繪:「燕燕於飛,差池其羽」,「燕燕於飛,下上其音」。3從作者對全書的構思來看,春燕是安排在如此周密的敘事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串場人物。脂批將這種敘事技巧喻為:「著筆如蒼鷹博兔,青獅戲繡球」。④陳維昭在《紅樓夢一百句》中如此讚揚:「最能表現作者那種獅子戲球的高超技巧的是小說的第59回和第60回。」5春燕可以說就是那只在書中引導獅子舞動的繡球。
其實,春燕所串起的「波瀾」還不僅僅是這兩回。從第59回至63回的5回書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來看:藕官燒紙、芳官洗頭、鶯兒折柳、春燕被責、五兒氣病、芳官受辱、四個小戲子裹挾趙姨娘以及茉莉粉、薔薇硝事件和芳官與寶玉吃小灶飯、怡紅院內「群芳開夜宴」等等,無一不與春燕有關連,真可說是小人物引出了大故事,小人物也有大作用。第60回中趙姨娘借茉莉粉之由大鬧怡紅院,欺辱了芳官,四個小戲子便把趙姨娘裹住。正沒開交時,春燕奉晴雯之命請來了大觀園主事的李紈、探春並尤氏和平兒,平息了這一起亂子。第61回中柳五兒一心想進怡紅院,便要把自己得的茯苓霜分些贈芳官,於是趁黃昏人稀之時自己花遮柳隱的來找芳官。可巧小燕出來,小燕勸她不要性急,並提醒她晚了只怕關園門。小燕替五兒傳遞茯苓霜,並參與了「調唆寶玉要柳家的丫頭五兒」之事。
小人物偏有大志量
作為一個串場的小人物,作者同樣賦予她鮮明生動的個性與人生觀。春燕說到其母領著芳官的月錢,卻不給芳官洗頭之事:「昨日得月錢,(我媽)推不去了,買了東西先叫我洗。我想了一想:我自有錢,就沒錢要洗時,不管襲人、晴雯、麝月,那一個跟前和他們說一聲,也都容易,何必借這個光兒呢?好沒意思,所以我不洗。」短短幾句話使一個小丫頭的心性氣量躍然紙上,且話中又透出她與怡紅院中幾個大丫鬟的關係之親厚;又兼顧到她並不因芳官是新分來的小戲子而輕慢。此段話前她說到她媽和姨媽時:「他老姊妹兩個,如今越老了越把錢看的真了。」也是對春燕個性與思想觀念的刻劃。
到第60回,寶玉怕得罪了鶯兒給寶釵添煩惱,特叫春燕「你跟了你媽去,到寶姑娘房裡給鶯兒幾句好話聽聽,也不可白得罪了他。」她娘倆到蘅蕪苑後,又有蕊官託春燕給芳官帶薔薇硝之事。春燕回到怡紅院,「寶玉知道回復,便先點頭。春燕知意,便不再說一語,略站了一站,便轉身出來,使眼色與芳官。芳官出來,春燕方悄悄的說與他蕊官之事,並與他硝。」這一段描寫,也使春燕活靈活現如在眼前。特別是「春燕知意,便不再說一語」之句,表現了她作為怡紅院丫鬟的素養:處事得當、進退有據。呂啟祥在《紅樓夢尋》一書中認為:「須知《紅樓夢》中的丫鬟幾乎都不識字,但決非沒有文化。……在處理人際關係這門學問上,善自處、知進退、分寸合宜、言語得體,《紅樓夢》的丫鬟,尤其大丫鬟都表現得很出色。」春燕作為怡紅院的二等小丫鬟,在人際關係這門學問上也不遜色。
同回書中還有春燕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她娘兒倆奉命去給鶯兒賠罪,
一壁走著,一面說閒話兒。……春燕笑道:「媽,你若安分守己,在這屋裡長久了,自有許多的好處。我且告訴你句話:寶玉常說,將來這屋裡的人,無論家裡外頭的,一應我們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與本人父母自便呢。」……婆子聽了,便念佛不絕。
從這段話中不但看出賈寶玉尊重女兒、愛護女兒的秉性和「世法平等」的理念,還可以看出春燕這個小丫鬟不同於賈府中其他女奴「不奴隸,毋寧死」,而是有自己的大見識、大志量。蔡義江先生在此處有評:「縱然在賈府不愁吃穿,畢竟是受人役使的奴才。倘將來得人身自由,能成家立業,仍是此生一大心願」。⑥春燕安分守己的在寶玉屋裡克盡職守,是為了跳出賈府這個「火坑」,脫離「家生子」的奴籍。她不象睛雯:「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堅是在一處」,自以為天長地久,至死悔悟已遲;也不象金釧兒,離開主子便無顏活在世上;更不象花襲人:「八抬大轎」也不出賈府門。春燕是一個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與明確的人生理念的小丫鬟,她雖出身為「家生子」的下等女奴卻並不願終身為奴,她內心期望著最終能過上平民的普通生活。
一隻凌空而起的春燕
春燕是元春省親那年春天分到怡紅院的,首次出場又是在第二年春天柳樹發芽之時。唐·顏謙詩中有:「沙頭小燕鳴春和」之句,可知作者為春燕命名的合時對景。這隻伶俐的小燕子的確給怡紅院帶來了「春和」,她從下等小丫鬟中「凌空而起」,在怡紅院中,在主人身邊,發揮著自己的機敏才智,演繹著多彩的人生故事。
寶玉生日那天,芳官因沒人叫她吃酒,也「吃不慣那個麵條子」,告訴了柳五兒之母柳家的想吃小灶飯。柳家的便特為芳官做了四樣著名的「紅樓美食」。
吃畢,小燕便將剩的要交回。寶玉道:「你吃罷,若不夠再要些來。」小燕道:「不用要,這就夠了。」說著,便站在桌旁一頓吃了。……寶玉笑道:「還有一件事,想著囑咐你我竟忘了,此刻才想起來。以後芳官全要你照看他,他或有不到的去處,你提他。襲人照顧不過這些人來。」
寶玉自此將照顧芳官這件「心事」託付給了小燕。小燕趁便問寶玉柳五兒想進怡紅院之事怎麼辦,寶玉道「明兒直叫他進來罷,等我告訴他們一聲就完了」。至晚間「群芳開夜宴」之前,寶玉找了個事由,吩咐小燕一人跟他走至外邊,因見無人便問五兒之事。小燕回說五兒氣病了,只好等等再說。寶玉又問:「這事襲人知道不知道?」小燕道:「我沒告訴……」。這次寶玉瞞著襲人,先斬後奏私自允諾柳五兒進怡紅院之事,經過小燕傳話辦理暫告一段落。小燕從生活瑣事細微處入手,已逐漸取得其主子的信任。
當晚「群芳開夜宴」飲酒時,寶玉提議行「佔花名兒」酒令,襲人說人少了沒趣。小燕笑道:「依我說,咱們竟悄悄的把寶姑娘和林姑娘請了來玩一回子,到二更天再睡不遲。」襲人又要勸,寶玉道:「怕什麼,你們就快請去。」小燕、四兒都得不了一聲兒,二人忙命開了門,分頭去請。結果襲人、晴雯也出面,不但請到了薛、林二位,並請到了探春、湘雲。小燕還跟著翠墨將李紈和寶琴也請了來,於是眾裙釵直鬧到四更才散。筆者愚見:寶玉要飲酒豈可無薛、林二人?從文中看是小燕提議請,實則是作者自己要請,才借這個善於察言觀色、投其主子所好的小丫鬟之口說出來,不然何來下面「掣花名籤兒」一篇錦心繡口之文?
據筆者分析,春燕在怡紅院寶玉身邊的作為還應在第78回中有表現。第78回中晴雯被逐後寶玉從賈政處回到怡紅院,悄問兩個小丫頭襲人是否打發人去瞧晴雯,
這一個答道:「打發宋媽媽瞧去了。」……旁邊那一個小丫頭最伶俐:「我因想晴雯姐姐素日與別人不同,待我們極好。如今他雖受了委屈出去,我們不能別的法子救他,只親去瞧瞧,也不枉素日疼我們一場。就是人知道了回了太太,打我們一頓,也是願受的。所以我拼著挨一頓打,偷著下去瞧了一瞧。」接著說:「(晴雯)拉我的手問:『寶玉哪去了?』我告訴他實情,他嘆了一口氣說:『不能見了。你們還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命我去司主。』……他就是專管這芙蓉花的。」
這個最伶俐的小丫頭書中未點名字。筆者愚見:依小燕素日的為人和她與睛雯的關係(睛雯要吃炒蘆蒿便是遣小燕傳的話),以及她善解主子之意的心機,這個最伶俐的小丫頭極有可能是小燕。因這時寶玉身邊的八個小丫鬟已去了小紅、四兒、芳官諸人,所餘者有限,得用之人更不多。《紅樓夢》至75回後整個賈府已走向衰敗,77回抄檢大觀園是賈家被查抄的預演,80回後大觀園諸芳已流散,因此到第78回時作者不大可能在寶玉身邊再插進一個起重要作用的「小人物」。故此筆者認為這個在晴雯之死情節中代作者說話的「最伶俐」的小丫頭很可能是春燕。
春燕雖然憑自己的謹慎敬業、靈心慧性在怡紅院裡站住了腳,逐漸得到賈寶玉的信任和使用,但她並不象花襲人「一味兒死勸」——並不想爭名分,何用違心去勸;也不象晴雯一樣「掐尖要強」——真有慧性者,要為自己留地步;又不象小紅「一心想攀高枝兒」——能在怡紅院裡站住腳,還用攀哪處的高枝兒?更不象墜兒「眼皮子薄」—— 既不把錢看得太真,又不想沾別人的光。在怡紅院的大小丫鬟中,只有與人無爭、心地純厚、「無風香自遠」的麝月可與春燕對看。她雖出生在世代為奴的「老鴰窩裡」,卻是一隻凌空而起的春燕;她雖落到了柳五兒夢寐以求的「高枝兒」上,卻並不嫌棄自己做下等僕人的母親、姑媽和姨母。在第62回中春燕吃了芳官的剩飯後,又留下個卷酥「這個留著給我媽吃」。她是一隻依戀舊巢的燕子,終久會回到自己親人身邊。
雖然作者的後數十回原稿我們已無緣得見,「三春去後諸芳盡」的最終結局不得而知,但春燕在怡紅院中的作為已為她自己鋪就了後路。惟願在大觀園「諸芳流散」後,這隻怡紅院的燕子會像《詩經》「燕燕」中所言:「終溫且惠」,「之子于歸」。⑦在王希廉評本《紅樓夢》的人物插圖中,春燕的象徵花卉是「燕尾草」。⑧ 花名雖為「草」,開出的花兒卻濃鬱馨香,散發出頑強的生命力。
春燕,這個地位低下的「家生子」小丫鬟,是作者巧妙構思,著力刻劃的又一個「異樣女子」。
主要參考書目:
①本文中原著引文出自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下引不再注。
②《唐人絕句選》中華書局出版 1984年 第160頁。
③《詩經》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第30頁。
④《紅樓夢》(俞平伯評點)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 第735頁。
⑤陳維昭《紅樓夢一百句》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年 第175-176頁。
⑥蔡義江《蔡義江新評紅樓夢》 龍門書局 2010年 第676頁。
⑦同③。
⑧《紅樓夢古畫錄》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7年 第55頁。
推薦訂閱號:
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轉發我們的微信訂閱號,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