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39歲收復臺灣後,他的兒子鄭經因為做了一件很大的錯事,令他萬分生氣。
一、臨終前的故事
1662年五月初三的夜晚,鄭成功躺在病床上,身體忽冷忽熱,臉色蒼白,滿頭大汗。屋外風雨交加,雷聲滾滾,閃電不斷。他想爬起來,卻一不小心從床上滾落到地面。
雷電像鞭子一樣抽著他的心,他感到身心劇痛。
「我鄭成功,三生有幸得先帝恩寵,封國姓爺、延平王,一生徵戰無數,精忠報國,可還是沒能復明啊!雖我收復臺灣,可永曆帝遇害,父親降清被斬,我心如刀絞。我兒鄭經又與乳母陳昭娘私通,如此失德,有辱我家門,有辱我一生清譽啊!我下令:吾妻管教無力,殺之;子鄭經通姦,杖斃;昭娘通姦,沉海;孫同昭娘沉海!手下竟然不聽我的命令,我軍威何在?蒼天啊,我堂堂七尺男兒,國姓爺,為何落得如此下場?我有何顏面去見先帝於地下?」
他使出全身力氣怒吼一陣,爬到桌前,坐下飲酒。剛飲兩杯,咳起來。隨後,他昏倒過去。
五月初八這日,萬裡無雲,天空晴朗如洗,反覆昏迷的鄭成功,哭叫了一聲:「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隨即,他的脈搏停止跳動。這位英雄,從此好好歇息,再也不用打仗了。
二、成長背景雄厚,成為一位民族英雄,收復臺灣
鄭成功是福建泉州人,他1624年出生於日本,本名鄭森,又名大木、福松。他的父親鄭芝龍原來是一位海商及海盜頭目,被稱為世界史上的第一位船王。因為明朝朝廷拿他沒辦法,便招安為官。母親田川松是日本人,為他父親的第二個妻子。
鄭成功年幼時跟隨母親生活在日本,後來被接到福建泉州父親身邊讀書。他文武雙全、14歲便考中秀才;17歲娶妻董酉姑,兩家門當戶對,一年後,兒子鄭經出生;鄭成功20歲入南京國子監學習,深受儒家思想薰陶,一心報國。
正值明衰清興,父親鄭芝龍把他引薦給了明朝隆武帝朱聿鍵受到器重,開始領兵抗清。但是,他父親卻認為明朝、清朝沒什麼不同,想順勢而行,投降清朝。
與清軍對抗,南京之戰失敗,因軍中糧草不足,鄭成功聽取義士何斌建議決心收復被荷蘭侵佔的臺灣。1661年三月,鄭成功讓兒子鄭經守廈門、金門,他親自率二萬五千將士,及三百艘戰船攻打臺灣。10個月後,荷蘭侵略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三、長子鄭經「亂倫事件」,使鄭成功大義滅親,下誅殺令
鄭經十九歲娶有一妻,因為感情不和,便與他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生情,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鄭克臧。鄭成功當時在臺灣打仗,無暇顧及太多,鄭經瞞著他說是自己侍妾生的,畢竟添孫,鄭成功信以為真,很高興,還賞了財物。
鄭經的妻子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作為名門之秀,自己的丈夫與別人生了孩子,她豈能容忍?於是,她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娘家。不久,真相便被鄭成功所知,他下令處死陳昭娘。可是,鄭經卻把陳昭娘悄悄地藏了起來。
唐顯悅隨即給鄭成功來了一封書信,指責他治家不嚴,又如何能把一方土地治理好?!鄭成功接到信,心情很複雜,兒子的錯徹底激怒了他。他立刻命哥哥鄭泰前去處死自己的夫人董酉姑、兒子鄭經及孫子鄭克臧。
「夫人和少主怎能傷害呢?」鄭泰及鄭成功身邊的眾將都覺得不妥,聯合抗命。
四、死因
自己的手下不聽命,鄭成功更生氣了,他急火攻心,無可奈何,心力交瘁。加上永曆帝在昆明遇害,及父親鄭芝龍降清被處死,令他心碎和絕望。他一病不起,39歲英年早逝。
另一方面鄭成功連年徵戰身心疲憊,在臺灣水土不服患瘧疾病重。根據《臺灣外志》記載,他也有可能被人下毒致死。
總結:
對於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誅殺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於情何忍?但他身居要位,作為國姓爺、延平王,為了統領三軍,當時也想做好表率。手下抗命,其實也是為他好,畢竟妻子、兒子和孫子都是鄭成功最在乎的人。
生在戰亂年代,鄭成功的母親又遭遇被辱後自殺,家裡不幸。但這位民族英雄,身上始終刻著對國家的一個」忠「字,令後人景仰。一代英雄,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