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松,父親是明朝末年的海盜鄭芝龍。
鄭芝龍是福建省一個小官吏家的孩子,可是從小不喜歡讀書,好槍棒,整天無所事事,和小混混一樣,因為家鄉靠海,是個漁村,所以很懂海上的事情。鄭芝龍成年後因為家庭生計困難,投靠舅父黃程,黃程是澳門的海商,慢慢的鄭芝龍開始跟隨舅父學習海上事務,由於他精明能幹,後來又被黃程推薦給最有權勢的海商李旦。
李旦本人就是一個大海商,很有權勢,後來李旦看到鄭芝龍不錯,有能力,就交給鄭芝龍一些船隻和資產做生意。幾年後,鄭芝龍獲利豐厚,成為了一個大商賈,常常往來於日本與中國之間。 鄭芝龍與日本貿易頻繁,漸漸受到日本當局的重視,被視為華僑裡的領軍人物,受到日本平戶諸侯松浦氏優遇。松浦氏為其在平戶附近的河內浦千裡濱(即今長崎縣松浦郡千裡濱)賜宅地建新居,並介紹平戶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締婚。雖然家臣田川昱皇是個中國人(華僑),但是田川松是他的養女,是個地地道道的日本女人。
鄭芝龍雖然娶了日本女人,還和田川松有了夫妻之實,可是沒過多久鄭芝龍就被李旦派往澎湖擔任荷蘭人的翻譯。荷蘭人一開始沒打算用鄭芝龍,可是後來他們想運用鄭芝龍對中國的東南沿海進行掠奪,並且讓鄭芝龍作為海盜攔截經過臺灣海峽的商船。這時候的鄭芝龍已經變成了亦商亦盜。
後來鄭芝龍覺得在荷蘭人手下沒有很大的發展,又因為義父李旦的要求,鄭芝龍離開了荷蘭人,專門在臺灣海峽做海盜。李旦去世後,鄭芝龍接手了義父的產業。慢慢的鄭芝龍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東南海域最大的海盜武裝集團。並且對明朝的沿海地區進行掠奪,鄭芝龍還截擊荷蘭人的商船,荷蘭人對鄭芝龍發動戰爭都落敗。明朝政府也覺得鄭芝龍海上勢力太大,想剿滅他,可是也都失敗,最後明朝招撫了鄭芝龍。
從這之後,鄭芝龍完全控制了海路,過往船隻都要交錢才能過,沒多久鄭芝龍就富可敵國,鄭芝龍勢力一再擴張,荷蘭東印度公司屢次對鄭芝龍發動戰爭,都被鄭芝龍打敗了。鄭芝龍離開田川松的當年鄭成功就出生了,相傳鄭成功的母親在懷孕時在海邊玩,突然有了感覺生下了鄭成功,至今還有後來人立的石碑,記錄了鄭成功出生的地方。
鄭成功在六歲之前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後來父親鄭芝龍被明朝招撫後,才和母親來到中國。後來鄭成功在泉州讀書,並且長大後,在南京國子監深造,想入仕為官,可是趕上了明朝滅亡,崇禎帝吊死。明朝滅亡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又建立了政權,其中隆武政權的隆武帝最有皇帝像,隆武政權建立後,為了籠絡最有實力的鄭芝龍,把最朱姓賜給鄭成功,後來老百姓有稱鄭成功為國姓爺。 在這以後,鄭成功就經常領兵同清軍作戰,受到隆武帝的器重,但是真正掌握軍隊大權的鄭芝龍卻不願意抗清,他認為明朝命數已經完了,投靠清朝一樣可以繼續加官進爵,縱橫海上,繼續做自己的海上皇帝。
所以,後來鄭芝龍降清了,在這之前鄭成功知道父親想要降清,屢次勸解父親不要降清,可是後來鄭芝龍一樣投降清軍,鄭成功只有帶領部分不願降清的將領繼續對抗清軍,但是清軍勢大,並且隆武政權和其他的南明政權不能同心協力的抗擊清軍,所以沒多久隆武政權就垮臺了。鄭成功只得在東南沿海繼續抗清,1649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並且被永曆皇帝封為「延平王」。
從此鄭成功在東南抗擊清軍,而永曆政權在西南抗擊清軍,遙相呼應。鄭成功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和張煌言一起北伐清軍,並且包圍軍事重鎮南京,可是最後還是沒有成功。鄭成功繼續在東南沿海抗擊清軍,佔據夏門和金門,但是這時候鄭家軍的難題是糧草補給無法補充。鄭成功的軍隊數量比較大,佔據的地方有限,所以必須開闢一個根據地,這樣有利於長期作戰,鄭成功覺得臺灣不錯。
1661年4月,鄭成功讓長子鄭經防守廈門和金門,自己則帶著兩萬多人去攻打荷蘭人佔領的臺灣去了。經過七個月的艱苦戰鬥,終於鄭成功打敗了荷蘭人,佔領了臺灣島,從此,淪陷了三十幾年的臺灣,從此重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是怎麼死的,是被兒子氣死的嗎?
鄭成功打敗了了荷蘭人,統一了臺灣,制定了很多好的政策,比如他治軍嚴格,下令不許騷擾高山民族,也不讓侵佔高山族人的耕地。他還提倡教育,讓本地的人都可以上學,把先進的技術傳授給當地的農民,可以說鄭成功為臺灣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可是,就這樣一位大英雄,打下臺灣半年後就死了。鄭成功的死因,在正史中記載是在患病的情況下,並且受到了多次打擊,精神崩潰而亡。主要的精神打擊有四點。
第一,父親鄭芝龍被殺,祖墳被刨。
鄭芝龍早在隆武政權時就已經投降了清朝,可是鄭芝龍還是太天真了,投降清朝後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而是被直接關了起來,清朝想用他來要挾鄭成功。可是這麼多年,清朝發現,要挾不了鄭成功,於是為了打擊鄭成功,處死了鄭芝龍等家眷,還把鄭成功的祖墳給刨了。鄭成功聽到這個消息,當然很悲痛。
第二,鄭成功的一些政策過於操之過急,使手下人心惶惶,鄭成功深感無能為力。佔領了臺灣後,鄭成功首要做的就是開發臺灣,這樣才能把臺灣當做抗擊清軍的大後勤。但是鄭成功有點操之過急了,比如把廈門和金門地方將士家屬送來臺灣開墾土地,建設臺灣。這件事是好事,可是一開始的條件肯定很艱苦,來到臺灣的家屬很多都水土不服,這種情況下,鄭成功應該給將士更多的關懷,用寬鬆的法典。
可是由於糧食問題,鄭成功用嚴厲的法度,強行讓將士家屬遷往臺灣。並且對手下也更加嚴厲,本來把將士家屬遷往臺灣就帶有人質的感覺,意思防止將士叛逃清朝,再加上條件艱苦,很多將士都比較牴觸。1662年正月,鄭成功又下了嚴厲的旨意搬遷家屬,但是鄭泰、洪旭、黃旭等大將都不想執行。當時沒有一個船到臺灣,鄭成功很絕望。正是由於鄭成功的高壓政策,謠言四起,有人傳言鎮守南澳的忠勇侯陳豹(即陳霸)因不願送家眷入臺,已同清朝建藩於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通款投降。鄭成功沒有弄清真相,就輕率地下手諭給鄭經和洪旭,令周全斌、杜輝、黃昌等帶領舟師去南澳平叛。陳豹無以自明,率部卒乘船往虎門向清方投降。在這樣的情況下,鄭成功有點無能為力,心情很鬱悶。
第三,永曆政權覆滅,少了牽制清軍的力量
1662年四月,永曆帝被俘虜的消息傳到了鄭成功那裡,鄭成功則更加絕望。永曆政權的失敗,意味著遙相呼應,一起抗清的力量少了一個。清廷下一步可以主要對付鄭家軍,則處境更加艱難,鄭成功或許後悔沒有珍惜當年李定國和自己的約定,一起北伐抗清。可以說這時候,鄭成功只能飲下自己當年釀造的苦汁,心情可謂鬱悶到了極點。
第四,兒子鄭經和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私通,親家質問下,鄭成功下令殺妻殺子殺孫。
正當鄭成功絕望和鬱悶之時,又一件事情直接衝擊了鄭成功的心臟,他的怒火向山洪一樣爆發了。鄭成功的原配夫人是董氏,她是福建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董氏為鄭成功生下了好幾個兒子,其中長子就是鄭經。前面說了鄭成功攻打臺灣時,鄭經的任務是防守廈門和金門。
鄭經在廈門期間,同四弟的乳母陳氏通姦,生了一個兒子。這樣的事情,對於鄭家這樣的大家族也不算什麼。鄭經肯定不會傻到給父親說和四弟乳母生了個兒子,他只是說和侍妾生了個兒子,鄭成功當然很高興,就賞了一點金銀。但是鄭經的原配正室不高興了,鄭經的妻子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唐氏雖然端莊文靜,但是不得鄭經寵愛,而這時候鄭經又和四弟乳母生下孩子,則更加生氣,唐氏畢竟不是一般的家族。於是唐顯悅直接給鄭成功寫信,指責鄭成功治家不嚴,說:「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
鄭成功這時候本來就心情鬱悶,看了這樣的信,當然大怒,馬上讓人到廈門以治家不嚴為由斬了妻子董氏,還要殺了兒子鄭經和孫子以及乳母陳氏。廈門守將得知消息後,當然不願意執行,如果真殺了,誰知道鄭成功會不會秋後算帳,誰也不能確定是不是鄭成功的本意。於是諸將聯名採取折衷辦法,想只殺了陳氏和剛出去的孩子,並替鄭經和董氏請罪。鄭成功明白他們的意思後,則堅持一定要殺了妻子和兒子。還讓手下黃毓拿著自己的劍到金門交鄭泰執行。鄭泰是鄭成功的堂哥,他當然也不願意殺了侄子鄭經。鄭經只能把黃毓拘留,大家商量對策。
正在金夏守將一起商量對策時,有人從臺灣過來,他們說藩主發誓要除掉董夫人和鄭經,如果金、廈諸官拒不遵命就全部處斬。並且還派到南澳徵陳豹的周全斌去金、夏相機行事。金夏官員肯定害怕,於是他們統一思想,聯名抗命,並且加強防禦,準備抵抗鄭成功。其實這時候鄭經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再加上鄭成功讓將士家屬遷移臺灣的嚴令,很多人都不願意站到鄭成功這一邊。金夏將領寫信,明確要抗命,不會殺鄭經等人,鄭成功看到信後,本來已經生病的他更加絕望,自己復國無望,父親被處死,永曆政權覆滅,兒子和守將都不聽自己號令。
在悲憤交加的時候,鄭成功還屢次眺望金夏方向,看有沒有來的船隻。最終於1662年五月初八,病情加重死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雖然關於鄭成功的死亡,目前有學者認為是被人毒死,因為鄭成功死前行為怪異,但是楚風覺得,鄭成功應該就是這幾件事對他的打擊太大,使自己精神失常,才會出現行為怪異的事情。
鄭成功死後,在臺灣的弟弟鄭世襲想要繼承鄭成功的位置,並且還指責鄭經得罪國姓爺,不能繼位。但是鄭經發動了對鄭世襲的戰爭,最終獲得勝利,入主臺灣,成功的繼承了國姓爺的家業。但是鄭經的能力和鄭成功相比,還是差點,最終鄭經死後,清軍攻入臺灣,在臺灣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綜上所述,鄭成功去世的原因是因為數次的變故和精神打擊下,可以說是鬱鬱而終。當然臺灣守將的聯名抗命,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這種絕望尷尬的境況下,一代英雄鄭成功落幕了。但是鄭成功的英雄事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他抗擊荷蘭的英雄壯舉永遠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