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活動丨《犬之島》交流會:影迷團跟你聊聊這位給世界塗上顏色卻永遠長不大的「男孩」

2021-02-22 濟南百麗宮影城恒隆廣場店

4月21日,在這場暴風雨來臨前,濟南百麗宮影城舉辦了《犬之島》的映後交流會,這一場交流會很特殊,因為是「第一次」,嘉賓第一次以影迷團成員的身份與大家一起交流電影,在這裡謝謝大家對濟南百麗宮影迷團的支持。小編選取了交流會中精彩的部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董文欣:大家好,我是濟南百麗宮影城的經理董文欣。今天我們請咱們影迷團的成員王思宇、楊康與大家上臺交流,先互相介紹一下。


(左,王思宇 /右,楊康)

王思宇:大家好,我叫王思宇,是山東師範大學電影學專業的研究生。

楊康:我叫楊康,也是山東師範大學的學生,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今年大三,王思宇是我師姐。


董文欣:那你們兩位先來聊聊看完的第一感受是什麼?

楊康:韋斯安德森最著名的作品應該是《布達佩斯大飯店》吧,《犬之島》也是他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電影,而他的風格在這部電影中也表現的比較明顯。他的處女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還有《布達佩斯大飯店》裡面很多突出的元素都融合在這部電影中。

王思宇:導演是一個美國人但有著歐洲電影學派的一些特點。他的作品中有非常典型的作者導演的特徵,比如說:強迫症式的構圖;鮮亮的色彩。其次我覺得他的個人風格跟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據我了解,他的爸爸是一個廣告業的從業者,韋斯安德森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家裡人接觸到影視行業,八歲拍短片也為他之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父母離異的經歷,使得我們經常在他的影片中看到非常純真的一面,他好像一直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用大人說小孩話,小孩說大人話。特呂弗對韋斯安德森的影響特別大,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對他產生了很多的影響,在他後期強烈的個人風格、構圖的方式、拍攝的方式,鮮亮的色彩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他身上的迷影色彩,對於哲學、文學、歷史、音樂的喜愛,對影片的全方位把控,在《犬之島》這部電影中都能體現出來。


董文欣:我看《犬之島》的時候總希望畫面可以不要那麼對稱,可以歪一歪。但韋斯安德森的影迷都很喜歡這種軸對稱畫面感。另外我們聊聊電影的日式風格,楊康同學特別喜歡日本的電影文化,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跟大家聊一下嗎?

楊康:韋斯安德森除了受法國新浪潮特呂弗等人的影響比較多以外,他本人也是很喜歡日本文化。在這部電影裡可以看出很多日本元素特徵,比如說配樂用的是日本代表性的打擊樂器太鼓;繪畫風格有很多浮世繪的元素;配樂雖然大部分都是原創音樂,他本人一直跟迪斯普拉特合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布達佩斯大飯店》都是他作曲,這次配樂上用了兩首黑澤明電影的原曲與一個是《七武士》,就是在小林和四條狗剛接觸,叫他們坐下的那一段播的是《七武士》裡面的配樂;另一個是《泥醉天使》。

董文欣:導演在很多小的細節上體現日本文化和日本元素。除此之外,韋斯安德森的作品通常是鮮明的色彩配上冷色調的人物性格,展現出一種冷幽默來,以往他的電影臺詞都不是很多,但這部電影對話還是很多的。《犬之島》還有一點不同就是在語言上,國內外的版本日語都是沒有直譯的,而是在採取在電影中同聲翻譯的方式,沒翻譯的部分大家都同不懂。因此會有一些疏離感,這種疏離感是刻意的,我不知道你們倆是怎麼理解這個問題的?

王思宇:我們一直在講電影要有沉浸感,但這個電影好像利用語言的差異區分開兩種視角,我們更多的是從狗的視角去展開,而那些用日語表達的人的視角,我們一般人都沒有日語基礎,也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是從狗的反饋當中我們可以腦補或是理解是什麼意思,就形成了一種疏離感或是間離感,我覺得這種狀況就是讓我們在接受視角之後還要有一種思考,不僅讓我們感受一個故事,看一個故事,讓我們來反思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個人是這麼理解的。

楊康:我覺得漸離感是這部影片中很重要的一個點,看韋斯安德森的作品,他給我的印象是從來不去接近觀眾,也不讓觀眾接近他,刻意的和觀眾保持一個距離,像這次用章回體敘事,章回體敘事是說書人給聽眾講故事的方式,本身就不讓觀眾帶入。其次我們知道電影鏡頭的推拉搖移,但韋斯安德森基本不用這樣的手法,一般都是採用變焦,因為如果攝像機移動了,就會暴露攝像機的位置,電影屏幕通常是人的眼睛的體現,我們看到的電影屏幕上呈現的東西就是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還有一點,我們看到所有情節基本上都有一個播音員在為我們解釋。情節表現出來,然後播音員再把自己的個人情緒體現出來,所以當事件傳達給觀眾的時候情感就會削弱兩層。比起更直觀的看一個故事,由他人轉述,情感基本上消失了,所以我們觀眾可以客觀的看待這個事物,這也是一種間離感。


董文欣:作者電影很多都會這樣,不像商業電影,一定要把你的情緒極大化,在某一個瞬間哈哈大笑或者淚流滿面。但雖然有疏離感,裡面的幽默色彩大家依然能感受得到,這也是韋斯安德森的風格。還有疏離感的另一個角度,就是美國交換生,這位小姑娘不是日本人,她以交換生的眼光去看待日本發生的事件,這也是一種疏離感。

王思宇:其實今天來了好幾位我的老師,我可以提問一個問題,請火鍋老師回答一下嗎?我覺得影片中的小林與狗的關係,一直會讓我們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沒有明確的態度,所以我想問關於小林和狗的關係,老師是怎麼看待的?

火鍋:我覺得是美國觀點的一種延伸,就是人和狗之間的關係有點像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要求自由尊嚴、個體平等,我的本能反應是這樣的。我覺得我們幻想裡面,當小男孩找到點點的時候,他們應該擁抱或者來到一個特別煽情的情緒至高點,但是事實上沒有。點點放棄了自己的身份,找了一個漂亮的女狗,要開始自己一個平常的生活,拒絕了全心全意服務主人的職務。而它的兄弟,本來一個特別熱愛自由的狗狗,接替了它成為新的護衛犬。所以導演其實很猶豫,他好像不是很清楚要怎樣徹底表現這種關係,但我覺得基本上還是美國自由平等觀點的傳達。

董文欣:關於人和狗的關係,我覺得在小林與這兩隻狗的關係中,小林完全是被動的,一隻狗為了自己的人生放棄了職務,另一隻狗選擇接替選擇職務,小林唯一主動的是去尋找點點這隻狗,但其他的時候他都是在被選擇的狀況裡。影片中為什麼這樣去寫兩隻狗與人的關係?

王思宇:這也是我剛才提問的時候考慮過得,我覺得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男孩和狗互動的時候,小男孩給小狗扔橡膠棍。小狗說:「我現在去撿不是我臣服於你,我只不過是可憐你而已。」好像在影片當中,狗的聰明勁兒不比人差。

楊康:影片中的小林和他的叔叔在影片前後交換了身份,但我覺得本質上還是沒有變的。小林市長喜歡貓,所以他搞了一個陰謀,想把狗從城市裡清出去,他在搞獨裁,雖然我們知道現實中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但後來他的侄子小林當上市長之後,開始強制要保護狗,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獨裁。

董文欣:確實是導演加了一些西方對東方某些方面文化的探討,但是如果一部電影可以有這麼多的解讀,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將來有更多喜歡電影的朋友,能夠上臺和我們交流。謝謝大家參與今天的交流會。


最後,影迷團今天到場的朋友一起合了照,還收到了特殊的徽章和團服

《米花之味》

《21克拉》

《犬之島》

《脫單告急》

《狂暴巨獸》

《頭號玩家》

正在熱映

4月28日上映

《後來的我們》

《幕後玩家》

《低壓槽:欲望都市》

《瑪麗與魔女之花》

預售已經開始啦~


歡迎選座購票~

掃描以下二維碼可在百麗宮影城官方APP


直接進行購票




相關焦點

  • 犬之島,我知道!
    清晰的章節,讓觀眾可以準確掌握影片的故事線。《犬之島》中甚至在故事閃回前都要提醒大家接下來的是「閃回」。無論是構圖方式還是鏡頭運動,《犬之島》都依然是韋斯·安德森風格的。「強迫症」影迷們最愛的對稱、整潔、精緻、配色和諧依然還在,影片對於細節的處理還是一如既往地用心,比如,影片中所有汪星人視角的畫面中是沒有紅色和綠色的,因為現實世界中狗狗們都是紅綠色盲,看不到這兩種顏色。
  • 插畫:犬之島
    獻給電影犬之島,還有導演韋斯·安德森和幕後的人們!希望大家要珍惜自己身邊的狗狗和愛護狗狗!一天,市長的養子阿塔裡(科宇·蘭金 Koyu Rankin 配音)忽然駕駛著飛機降落在了島上,他要在這裡尋找他一生的摯友點點。(轉自豆瓣)
  • 即將上映丨《犬之島》 不負眾「汪」4月20上映
    從韋斯·安德森執導的動畫電影《犬之島》宣布定檔4月20日登陸中國銀幕後
  • 一部講給成人聽的故事——《犬之島》
    2018年2月15日,在柏林電影節上映,榮獲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提名的最佳影片《犬之島》(Isle of Dogs)有點玄妙。美國的導演韋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註:《布達佩斯大飯店》、《月升王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編劇兼導演)拍了一部很正宗的和風電影。
  • 在東京看《犬之島》:打不破的語言障礙
    在如今的日本電影市場,好萊塢大作基本難以掀起任何波瀾,《犬之島》卻成為了2018年的一個例外,不僅話題度極高,關連活動也頗受矚目。大友克洋在Morning雜誌開設《犬之島》漫畫連載;Eureka推出《犬之島》特輯,請來多位文化評論家解讀韋斯安德森世界觀;日本電影評分網站Filmark上期待度排名第一。或許並不應該意外,《犬之島》在日本好評如潮。
  • 《犬之島》人與狗的寓言
    《犬之島》雖以動畫呈現,其實不像它外表看來那麼天真,也不時故意挑動敏感觀眾的政治正確神經。在未來的日本,因犬流感肆虐,小林市長命令將所有犬只流放到垃圾島自生自滅。但他的養子,一個12歲的男孩,卻冒險駕著小飛機迫降島上,只為尋找他的愛犬。
  • 漲知識丨對日本文化澎湃的愛:韋斯·安德森在《犬之島》裡的彩蛋又多又高級
    大友克洋的不朽名作《阿基拉》,對《犬之島》的影響是肉眼可見的。 打個比方,《犬之島》裡小飛行員與5隻狗狗在鐵橋上被追擊的片段,令人聯想到《阿基拉》中,暴走族少年鐵雄在公路上遭遇車禍,他的5個朋友連忙趕來支援的場景。韋斯·安德森似乎也毫不避諱,公開要求劇組成員把這部動畫長片當作必修課。
  • 《犬之島》的溫暖之下,藏著人類最深刻的殘忍
    《犬之島》的故事發生在 20 年後近未來日本的一個虛構城市——メガ崎市。由於犬流感的風行,メガ崎的小林市長下令將所有狗集中流放到遠離城市的垃圾島上。但小林市長的養子, 12 歲的男孩小林アタリ(Atari)為了尋找自己的愛犬,隻身劫持了一架飛機,並闖入了犬之島。儘管時間設定在未來,人類生活的城市——メガ崎的設計卻充滿了日本明治時代的審美,古老而神秘。
  • 《犬之島》:有時候,人真的不如狗 | 影評
    但這份開心的留香長短,就要看所購物品是否稱心如意,反正娛小妹看完《犬之島》後的滿足感一直延續至今,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和韋斯·安德森風格的神奇。查了一下《犬之島》的票房,上映4天不到三千萬,這在一個隨隨便便單日破億的浮躁年代,簡直算得上是慘敗。
  • 犬之島的原型沒有狗?但日本這些被小動物佔領的島嶼,個個都超治癒!
    偶爾空投下來一些發餿、長蛆的食物,也能讓狗狗們為之瘋狂搶奪。當所有人拋棄這些狗狗的時候,一個12歲男孩為尋找自己的愛犬隻身闖入「犬之島」,並在島上與五隻狗狗經歷了各種磨難和奇妙邂逅。家裡養有一隻寵物的小飛君表示,我是邊笑邊哭看完全程的。
  • 《犬之島》,狗視角的人類寓言
    上一部長片《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他贏得了包括奧斯卡、柏林電影節和英國電影學院獎在內的多項大獎,不久前,新作《犬之島》在柏林電影節上首映,韋斯·安德森又用一座最佳導演銀熊獎獎盃開啟了自己「新賽季」的頒獎典禮之旅。《犬之島》是韋斯·安德森的第二部定格動畫作品,相較於前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部電影更具批判現實意義。
  • 《犬之島》:排片被大片碾壓,我卻刷了兩遍
    就像他2014年那部驚為天人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那般,你看後的幾年裡,可能有些具體情節你忘了,可電影裡的諷刺寓意你卻一輩子也忘不了。有些娛樂速食電影,你可能看罷就丟在一邊了;可《犬之島》,還有他之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卻歷久彌新,令人看罷久久不能忘懷。
  • 如何為《犬之島》做設計?這裡有一份來自設計師的視覺日誌
    犬之島的世界是一種另類的現實。它看上去的感覺很像日本,但它是一個稍微夢幻的版本,一個具有的Wes Anderson風格的日本。這就是在一個虛構的城市裡拍攝電影的美妙之處——你獲得了極大的空間去創造藝術。
  • 《犬之島》:這麼少兒不宜的動畫片,正是我的菜
    在英國的愛丁堡,你甚至可以帶上自家的狗狗一起看《犬之島》!就是不知道這個「被主人拋棄」的設定會不會給它帶來心理陰影hhh⬇️貓奴首領小林市長和貓奴幕僚為了保證自己(和貓)的政治地位,將有犬流感隱患的所有寵物狗送往垃圾島上自生自滅。從此,垃圾島改名「犬之島」。島上的居民狗的生活狀況是這樣的⬇️
  • 《犬之島》:以犬喻人,白色恐怖下的反烏託邦寓言
    而今天我是來安利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動畫電影《犬之島》。這部電影已經在院線上映,所以想看的朋友抓緊買票去看!雖然排片很少但千萬不要錯過。拿《犬之島》舉例,片長101分鐘,6060秒,保守估計也有60600幀組成,一幀就是一幅畫面,其工作量不比傳統動畫少。
  • 剛看完《犬之島》,沒想到第一本關於它的中文雜誌就這樣問世
    距離上一次更新關於《犬之島》的文章,已經過去接近一個月了——《犬之島》平面設計的秘密首度公開。在《犬之島》4月20上映後,這篇文章的閱讀瞬間增高,可想而知,大家,尤其是設計師朋友們有多愛這部電影。上次我們聊了關於《犬之島》設計的相關內容,這次,我們不僅談設計,還要再說說這部電影背後的含義和有關《犬之島》出版的特輯刊物和周邊。
  • 豆瓣評分8.3,如何評價動畫電影《犬之島》?
    《犬之島》是福克斯探照燈公司發行、韋斯·安德森執導的動畫片,由愛德華·諾頓、布萊恩·科蘭斯頓等配音,於2018年2月15日作為開幕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在未來的日本某地,所有狗狗都被流放到荒島上,一個小男孩為尋找自己心愛的寵物狗踏上漫漫旅程的故事。
  • 少兒不宜的動畫電影《犬之島》,美國導演才拍得出日本人的狠毒
    近日上映的動畫電影《犬之島》大獲好評,這部背景設定在日本的電影雖然表面上講人與寵物的羈絆,但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十分隱晦的拍出了日本人隱藏的黑暗面。表面上看,這就是一個給小朋友看的俗套寵物片,但片方給出的觀看建議卻是十二歲以下兒童不宜觀看,讓人不禁好奇一部動畫電影究竟為什麼會少兒不宜?
  • 韋斯·安德森為你解讀《犬之島》
    作為韋斯·安德森首部在中國公映的影片,《犬之島
  • 《犬之島》裡都有哪些黑澤明元素?
    黑澤明《野良犬》《野良犬》是黑澤明拍的「犬」片,「犬」不過是個隱喻。故事圍繞被人偷了配槍的刑警,循線來到城市最黑暗的角落展開尋槍之旅。通過他的遭遇來作為「野良犬」的隱喻。《野良犬》《犬之島》同樣圍繞尋找展開,男孩找的是失蹤的愛犬「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