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從未遠去,在金剛川上用血肉築起永不陷落的長城

2020-10-26 叫我大黑熊

今天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吳京、張譯等主演的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的電影《金剛川》也在近日上映。

前段時間,韓國某偶像組合在接受頒獎(紀念美國將軍的範弗利特獎)時,卻公然宣稱要牢記美韓兩國共同經歷的痛苦和男女軍人所作出的犧牲。不僅這樣,有些中國粉絲竟然化身無腦舔狗,為所謂的韓流偶像洗地,甚至不惜抹黑抗美援朝戰爭,來維護所謂的二十多歲的「哥哥」,但是你們知道嗎,你們二十多歲的哥哥在賺中國粉絲的錢的時候,二十多歲的毛岸英卻永遠的留在了韓戰的戰場上。

那麼,朋友們真的知道嗎,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為什麼要堅持加入這樣一場看似和中國沒什麼關係的戰爭呢?

身後就是北京,身後就是祖國,我們別無選擇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後,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日本大東亞戰略的影響之下,朝鮮半島分裂成了兩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即北朝鮮和南韓國。兩個國家不約而同地希望通過武力方式實現國家和民族統一,於是內戰也就隨之爆發,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和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加入,最終演變為韓戰。

美國為了維護在亞洲地區的利益,利用「聯合國軍」的名義悍然出兵,幹預半島內政。美國也就是這樣參與到了韓戰中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美韓聯手,朝鮮能做的也就只剩下瑟瑟發抖了,於是朝鮮只能向中國求援。

面對美國這樣的無恥行徑,中國早就發出過警告:「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可是美國依舊囂張,不僅越過三八線,還妄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沿岸。

美國都威脅到這個份上了,自然是不得不打了,鴨綠江後就是東北,中國重工業的希望,而東北身後就是北京,就是祖國的核心地帶,保家衛國,自是別無選擇!

所以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打響了第一場戰役。

記得在紀錄片《鐵在燒》中,一位志願軍老人講述了入朝作戰的原因:「就覺得我們在朝鮮有一個信念,我們中國遭到了日本的燒殺搶掠,受過這個罪。到了朝鮮一看,朝鮮老百姓受的那個,特別是北部受的那個苦,我們就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這種慘狀不能在我們祖國重演。所以我們就是死,也要把敵人頂回去!」

爸爸、兄弟、兒子都再也沒法醒過來了

美國的裝備是世界一流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這個無法否認,但是若是論起戰鬥意志,中國軍人永遠立於世界之巔,我們沒有先進的槍炮,也沒有豐富的軍服補給,但是中國軍人的血與肉就是中國永不陷落的長城。

在長津湖一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在零下40多度的氣溫下堅持作戰。中國軍隊在美軍空地協同之下,又缺少軍糧和彈藥。此役志願軍第9軍團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同時美軍陸戰第一師在擁有較好保暖設施的情況下,也凍傷7000人,凍死數百人。很多志願軍戰士就在雪地中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這場用血肉堆出來的勝利,成為了韓戰的重要拐點。

而要說到最慘烈的戰役,就不得不說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6萬餘人,300餘大炮,170多輛坦克,出動戰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不到4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地毯式地傾斜了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餘枚。而這場戰役的美方指揮官就是前文提到的,韓國人紀念的美國將軍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利特。

打光了武器,只能用身體堵住敵人炮火的黃繼光,被打斷了一條腿,用身體導電架起電線,保證部隊通訊聯絡3分鐘之久的牛保才,為了不被敵人發現,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即使是恐怖組織,在俘虜了約旦飛行員,準備將其燒死之前,還給他注射了大量鎮靜劑,而邱少雲卻是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忍受了烈火的焚燒,但是竟然有無知到令人髮指的網絡噴子在網上調侃邱少雲這樣的志願軍烈士,良心真的不會痛嗎?還是根本就沒有良心存在?


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因為自己的淺薄無知,就主張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能夠僅僅處於最樸素真摯的愛國情懷和正義之心,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什麼有人可以為了信仰,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

於是,享受著先烈們血肉換來的安定生活的「它們」,嘲笑戲謔著「最可愛的人」,認為所有的烈士都是捏造出來的,因為「它們」自己不可以,就說別人也不行,因為「它們」沒有信仰,所以就理所當然地認定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有人也都沒有信仰,進而去追隨一些所謂的偶像。

「它們」不知道的是,正是志願軍戰士這樣強大而無私的靈魂,撐起了中國蔚藍的天空和湛藍的大海,開拓出了美好的今天。

「它們」更不知道,從古至今中國都不缺少這樣偉大的靈魂!

正是這些偉大的靈魂,在朝鮮半島的金剛川上,用血肉築起了永不陷落的長城!

相關焦點

  • 從《金剛川》到老電影《橋》:趕走侵略者何惜用血肉築起長城
    是的,為了和平,不管哪個國家,都不乏「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英雄。而就像《金剛川》中,張飛帶戰士們葬下關磊帶的一個高炮班,青山處處埋忠骨,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獻身烈士197655人,有的英魂至今仍遺留異國。還真是——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見英雄享太平!
  • 用血肉築起鋼鐵長城——《金剛川》觀後感
    昨天周末,看了8點場的《金剛川》,劇情很簡單,也沒多少煽情之處,我覺得對我最大震撼的就是直觀的明白了,國歌中的那句話——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張譯演的角色,為了守住一架橋,高射炮彈都是數著個數用,面對美國的飛機,感嘆著:射程不夠,打不著,都急哭了。美軍榴彈炮的打擊,還是借用喀秋莎才能將其擊潰。我們連一架守橋的飛機都沒有。
  • 《金剛川》首日破億:這座橋「炸不爛」,因為最可愛的人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
    在昨天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中,就有這樣一座「炸不爛」的橋。故事根據1953年7月真實發生的歷史改編,那座真實存在過的英雄橋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大部隊送往金剛川的南岸,直到金城戰役勝利,直到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 《金剛川》: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英雄讚歌
    影片《金剛川》講述的是發生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大戰前夕,部隊主力軍奉命穿過金剛川與對岸的敵人決一死戰。美軍得知後,派飛機不斷轟炸通過金剛川的橋。影片以四個章節講述了一群血肉金剛拼死戰鬥的故事以及「毀橋——修橋——過橋」的全過程。
  • 《金剛川》千人敢勇致敬英雄
    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截至11月17日,票房已突破十億大關,躍居中國內地戰爭片票房第四位,2684萬觀眾走進影院感受抗美援朝英雄氣節。市場與觀眾的肯定離不開整個劇組的並肩協作,血肉築起中國長城,點滴匯聚英雄歷史,《金剛川》必將在中國戰爭電影史上書寫獨特而厚重的一筆。日前影片釋出「以心築橋」幕後特輯,記錄千餘名群演共築「人橋」之艱辛,探尋戲裡戲外貫穿始終的精神風骨。
  • 《金剛川》:美軍炸不斷的橋,是中國軍人血肉築成的長城
    影片戲裡戲外都創造了奇蹟:片中那座美軍炸不斷的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築成的長城,令美國飛行員驚嘆「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全片兩個月拍竣上映,無論是人物敘事還是特效場面,完成度都很高,令人感嘆中國電影工業水準的進步。
  • 《金剛川》——「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這一句是寫進新中國每一個人基因的,電影《金剛川》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本來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知道得很多了,以為看電影時能有些心理準備,但看到最後的畫面時,還是控制不住地淚目!以前無論是電影還是紀錄片,大都是以黑白色呈現的,除了美軍戰地記者當時拍攝的少量膠片已經褪色的美軍鏡頭。
  • 《金剛川》血肉築起的不斷之橋
    昨天,逍遙被今日頭條邀請去參加《金剛川》首映式,觀影結束,激動之情久未平息,上次逍遙參加首映式之後吹爆的是《紅海行動》,這次我要吹爆《金剛川》,沒錯,它值得您走進電影院,值得您安利您的朋友一起去看!》不同,《八佰》重在刻畫群像,《金剛川》則重在塑造英雄。
  • 《金剛川》:血肉和精神鑄就通往勝利之橋永不坍塌
    血肉和精神鑄就通往勝利之橋永不坍塌《易經》數「九」為陽,兩九相逢,謂之重陽,我國歷來有登高祭祖
  • 《金剛川》:英雄風骨不滅,民族氣節彌堅 | 名家
    懸殊的武器裝備帶來的種種棘手困境,也無法阻擋志願軍的強大凝聚力和意志力,那股在戰火中淬鍊集結而成的不滅風骨,讓金剛川成為打不斷、炸不毀的奇蹟之橋。也正是這三個飽含情緒、層層鋪墊的視角,匯聚到最後的篇章——「橋」時,便有了時空、歷史、人性、情感的多重維度。可以說,流淌的情緒、迸發的力量、高昂的士氣,在「衝橋」這一小切口上凝聚為巨大的爆發力,在敘事維度與情感溫度雙重層面上成就了一部磅礴悲壯的英雄史詩。
  • 《金剛川》上的「長城」與「橋梁」
    》交出了一份超出期待的答卷,管虎、郭帆、陸陽三位導演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彰顯了參與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精神。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金剛川》發人橋特輯 戲裡戲外共克時艱合力搭橋日前,正在熱映中的電影《金剛川》發布人橋特輯,直擊感人至深的人橋場面幕後艱辛。
  • 向英雄致敬,血肉鑄就長城,《金剛川》背後的故事更令人震撼
    今年正值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這部反映志願軍戰士不怕犧牲,以血肉之軀譜寫戰爭奇蹟的作品從公布之日起就備受關注另外投資數億元的《金剛川》還創造了從影片開機到定檔上映不足半年的戰爭片記錄。由於種種原因,相比抗日題材影視作品,抗美題材影視劇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都完全無法同日而語。因此反映抗美援朝這段國人周所周知歷史的作品,人們的印象還停留在《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寥寥可數的幾部老電影上。
  • 電影《金剛川》——以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電影《金剛川》——以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2020-11-15 05:05:04 然而,此時敵機卻再一次來到了金剛川的上空,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橋,高炮連將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視野中。「點火!」 排長張飛一聲令下,幾名志願軍戰士毫不猶豫,他們就這樣與敵人展開了正面交鋒。  電影《金剛川》取材於1953年的金城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主力必須在7月13日早上6點到達金城前線支援,電影就講述了從7月12日下午到13日早晨,這十幾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
  • 《金剛川》「人橋」幕後,是血肉之軀搭建的英雄橋
    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11月3日票房已突破7.5億,連續11天穩坐單日票房首位,吸引了近兩千萬觀眾走進影院感受歷史光影。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
  • 新片速評 | 用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電影《金剛川》觀後
    ——金城戰役中發生在金剛川上的戰鬥。金剛川是一條河流,河流上有一座橋。這座橋是志願軍的部隊以及各種戰略物質通往金城前線的唯一通道,是保證金城戰役獲取勝利的最關鍵的生命線,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原來,是志願軍戰士用自己的雙手和肩膀扛起了橋面,搭起了一座「人橋」。江水湧上來,淹沒了戰士的頭頂,沒有人退縮;炸彈落下來,濺起了巨大的水花,沒有人躲開。大部隊就踏著這樣的「橋面」奔赴前線。
  • 3位「實力導演」+3位「百億票房先生」、致敬英雄《金剛川》
    導演和演員:#金剛川#是由3位「實力導演」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3位「百億票房先生」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 。金剛川吳京張譯鄧超魏晨金剛川吳京張譯鄧超魏晨社會背景:作為一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影片,《金剛川》選擇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公映,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 金剛川:上映票房已爆檔,豆瓣現評分9.4分#不值得你去觀看?
    10月22日 ,電影《金剛川》首映禮,導演:「管虎 、郭帆 、路陽」;領銜主演:「張譯 吳京 李九霄 魏晨」;特別出演:「鄧超」。首映禮《金剛川》的口碑、票房和出品公司倍受關注。 《金剛川》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故事。
  • 再談電影《金剛川》的門道與創新
    《金剛川》是一部極具震撼力的「現象級影片」。不僅僅是因為演員的表演十分投入、情感真摯、感人至深,最主要的是導演在創作上勇於探索,大膽創新,採用了與以往戰爭電影完全不同的結構方法,多視角、全方位地營造出了戰爭氛圍,使觀眾沉浸於其中,引發了強烈的心理共鳴。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觀眾是「吃故事」的,習慣於線性發展的情節。
  • 管虎郭帆路陽重磅打造,《金剛川》致敬革命英雄
    1953年抗美援朝戰場上金城戰役中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在主戰場之外的金剛川上,一群只有十七八歲的志願軍戰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數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這部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不僅還原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往事,也將帶領我們重溫革命年代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