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科技消息(文/羅伊)小蝦米槓上大鯨魚?晶圓代工二哥廠格芯(Global Foundries)26日在美、德國對同業龍頭廠臺積電提起侵權訴訟,並尋求法院明令禁止臺積電將以侵權技術生產的晶片進口該兩國。
近2年來格芯多次槓上臺積電,包括前年向歐盟投訴臺積電操控市場、去年向大陸主管部門提起對臺積電反壟斷調查,最新動作再提專利侵權訴訟,成為產業界最關注話題,但一家運營面臨危機的大廠,在此時此刻出招,卻也讓人摸不清背後目的。
可能性一:著眼市場競爭,幹擾臺積電發展?
此次格芯控告臺積電侵權的專利共16項,當中涵蓋許多半導體基礎製程技術,也有艱深但重要的美國、歐洲專利,甚至還包括臺積電已量產的7納米先進位程技術,所以格芯是否想藉此拖住臺積電7納米製程腳步?
一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直言拖不住,且時機點也不對。他解釋,以商業競爭角度而言,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日前數據顯示,臺積電今年第2季全球市佔率49.2%,格芯則不及1成,2者在運營及技術規模差距甚遠,訴訟也不至於影響臺積電客戶信心。
他進一步說明,格芯去年宣布退出7納米製程競爭,臺積電7納米去年開始量產,目前已步入高速發展期,訂單滿載,若格芯想拖延其7納米製程進展,應在去年中到今年初之間提告,且為因應5G,臺積電加速步入5納米製程,在7納米重心將逐漸轉移,拖延7納米的意義不大。
可能性二:蹭中美貿易戰熱度 哄抬身價才是目的?
若以商業策略操作來看,分析師認為,較有可能。中美貿易戰緊張,美國喊出美國製造,格芯可能希望通過訴訟案提醒美國政府,自己是美國唯一晶圓代工廠的角色,進而出手幹擾臺積電業務。
不過,該名分析師指出,臺積電客戶涵蓋如蘋果、博通、高通等多家美系大廠,若臺積電受影響,也將連帶衝擊多間美國企業,因此美國政府介入幹預的可能性很低。此外,有資深產業人士指出,今年甚至有公司下單格芯遭拒,顯示格芯似乎並不缺訂單。
另有一說是,格芯近年來現金流不佳,單純要通過訴訟獲取高額損失賠償、權利金。據格芯宣稱,臺積電涉及侵權的專利產品銷售額可能達數百億美元,將向法院尋求臺積電賠償巨額賠款。
且外媒VentureBeats指出,格芯此次選擇的法院對進口禁令的接受度相當高,近日才使蘋果iPhone在美、德國面臨潛在的進口禁制令,因此認為,格芯同時控告臺積電及多家下遊客戶,目的應是以禁止產品進口作威脅,逼迫臺積電快速屈服、付出高額代價進行和解。
不過,分析師表示,臺積電向來注重自主研發,先進位程技術遠超過格芯的14納米,沒有侵權必要,加上臺積電內部對專利管理相當嚴謹,面對訴訟案不可能束手就擒。
吹哨壯膽,求一線生機?
臺積電今日也發表聲明強調,格芯的指控毫無根據,對同業不依靠技術競爭感到失望,將盡公司所能,以一切方法反擊。臺積電罕見的官宣內容以反擊用語,來看臺積電早已做好應戰準備,格芯此番贏得訴訟機率不高。
尤其,事實上,格芯今年起頻頻出售廠房,1月將新加坡Fab 3E廠賣給臺廠世界先進、4月將紐約12吋廠出售給安森美、5月出售子公司Avera Semi給美滿(Marvell),以及8月將光罩廠賣給日廠Toppan,1年內4度變賣家產。
在一連串出售資產動作後,市場傳言格芯有意退出晶圓代工市場的說法甚囂塵上,甚至點名三星、臺積電有接手可能,雖2月時大股東阿布達比穆巴達拉投資基金曾闢謠,表示將對格芯鼎力支持,但面對半導體製程競爭這種無止境的燒錢遊戲,即使擁有金山銀山也可能撐不住。
此次大動作搶專利權,若說是哄抬身價似乎也不無可能,究竟小蝦米主動槓上大鯨魚,是放手一博、尋找一線生機,還是真正亮出王牌搶全球市佔地位灘頭堡,頗值得玩味。(校對/Jurnan)
圖片來源:格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