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宿老怪
近日,隨著電視劇《芝麻胡同》的熱播,關於該劇的熱議也風雲迭起。不少曾對該劇報以期待的觀眾紛紛棄劇。因為架構和劇情上都存在著邏輯的槽點,該劇也從開播時萬人空巷的盛況,淪落為口碑低迷的雞肋劇。其實,作為劉家成導演的「京味兒劇」三姊妹,《芝麻胡同》雲集了不少老戲骨,口碑卻相較姐妹篇的《正陽門下》《正陽門下小女人》相差懸殊,遭遇「收視率」滑鐵盧,看似偶然,其實卻是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存在。
《正陽門下》《正陽門下小女人》《芝麻胡同》三部劇,無論是時代背景、還是地理文化環境都很相似,講述的也都是民國末年至20世紀末,發生在皇城根下的四合院故事。相較於現代劇而言,這種類型的影視劇作品,具備了歷史厚重感,也摻雜了老北京的情懷,單就這一點而言,這種年代劇是極具優勢的。而同樣出自劉導之手的三部劇,質量上卻天差地別,《正陽門下》讚頌聲不斷,《正陽門下小女人》也口碑不賴,《芝麻胡同》卻口碑慘澹,高開低走。
《芝麻胡同》中不僅有國家一級演員何冰,還有話題度很高的王鷗,劇中更是雲集了不少老戲骨。演員陣容如此龐大,卻並不能為劇情力挽狂瀾,劇組可謂是錯走了一盤好棋。劇中的主角陣容很有料,何冰作為老戲骨,不僅出演過《大宋提刑官》《北平往事》等經典大劇,也經常在家庭倫理劇中露面。在觀眾心中,何冰就是收視率的保證。王鷗雖然緋聞纏身,但是參演過的《琅琊榜》《偽裝者》等劇也都是口碑極佳。《芝麻胡同》有眾多演技派參演,卻依然難以支持起空洞的劇情,主要也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對於人物的刻畫單薄。《正陽門下》的四合院裡,住著淳樸的左鄰右舍,韓、程、蘇三家,既是小老百姓的縮影,卻也把地道百姓人家的為人處世之道刻畫的淋漓盡致。雖是平民百姓卻極講究,天大的事都抬不過一個理字,要臉面講門風,不破壞鄰裡和睦。韓春明、破爛侯和九門提督正大純善,人物形象及其鮮明。而反觀《芝麻胡同》幾十集演完,不僅故事情節支離破碎,劇中人物的人設也是矛盾的,價值觀常常發生反轉,語不驚人死不休。
其次,劇中的京腔也大有說道。老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背景,因此,口語化和形擬化的表達方式獨具特色。比如《正陽門下小女人》中,小酒館、糖人、遛鳥,種種充滿了「北京味」的胡同文化躍然紙上,胡同鄰裡的插科打諢,也使得觀眾看起來津津有味,語言上有收有放,更接地氣。而《芝麻胡同》中的京腔京調,作為吸引觀眾的亮點固然有趣,但是劇中對於辭藻的過度堆砌,從頭至尾大篇幅的成語,就反而顯得空洞,沒有人情味兒。
最後,感情戲敗筆。《芝麻胡同》中關於嚴振聲和穆春花的婚事,可謂是歷經坎坷,分分合合,吹而又吹。一兩次的轉折,或許能推進劇情的發展,而劇中大部分的阻礙,都來源於沒有劇情價值的誤會,吊著觀眾胃口的同時,不免會帶給觀眾視覺上的疲勞。《正陽門下小女人》中,蔣雯麗和倪大紅飾演的男女主角,有清晰的情感脈絡。《正陽門下》中的感情戲,也蘊含著上幾代人含蓄的表達方式,這樣才是具有煙火氣的,貼近現實的。
《芝麻胡同》這部劇的口碑撲街,使得導演對於「京味兒劇」的未來充滿了擔憂,該不該拍下去?又將如何拍?成為了歷史題材劇的瓶頸。其實,對於觀眾而言,有了完整的故事架構,有了鮮明的人物特點,有了合乎邏輯的情節題材,這便是一部好劇。在螢屏上,如果能有更多帶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好劇,既有好的開端,也不爛尾,對於觀眾們而言,才是茶餘飯後最好的消遣。